重生之娱乐鬼才 第6节
“……总的来说,《秋菊打官司》是一部张艺谋导演又一部拍给外国人看的中国电影。
为什么说,‘又’一部呢?因为,这种拿奖电影,在我眼里已经严重的套路化和公式化,只要你按照‘公式’去拍,有一定水平的中国导演,迎合了这一部分特定评委和观众的审美,拿奖是很容易的。
据我分析,我国不少电影在海外拿奖的共同特征是——中国导演拍摄,用于抹黑中国的作品,就特别容易拿奖……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除了描绘中国一些落后面貌,抹黑中国的效果之外,《秋菊打官司》还是一部好电影!”
王启年咬着笔杆子,知道电影开头把一些海外拿奖电影的潜规则黑一遍,并不是目的,仅是为了亮剑,让考官知道自己对电影行业是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
后面的文字,应该对张艺谋的电影捧一捧,毕竟,张艺谋是北影的一块招牌。若是把张艺谋批的一钱不值,等于是打北影的脸。这样的学生再有才华,北影也不会收的。
“……《秋菊打官司》里面生动描写了中国**十年代初的社会风貌,通过电影可以客观了解改革开放初的一些社会面貌,几乎是一副类似于清明上河图一般的社会全景图。只不过,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古代大城市,《秋菊》描绘一个乡村和小县城。通过电影主角秋菊的视觉,几乎全览90年代初的乡村、县城的市井基层面貌……”
“不过,秋菊不断上访也暴露了一个问题——中国基层还是一个人情社会,无论执法的官员还是群众,法律意识都非常淡薄。
这种描绘中国‘丑陋’的一面,有助于拿到电影奖。但对于我国整体形象是有损害的,不是一两个电影奖的荣誉,就可以弥补的了。
举个例子,韩国人拍影视作品,只会拍好的,男的帅、女的俊,各种美化、修饰过的不真实场景。要艺术没有艺术,要演技没有演技。但是,他们靠着流水线一般推出偶像,让韩流逐渐崛起,大有取代港台,成为亚洲流行风向标的架势。去过韩国之后,发现他们拍的很假,不能体现真正的韩国。但是,他们这种吹嘘、粉饰,是有着巨大经济利益的。
韩流的影视作品在海外播放,会让外国粉丝对韩国产生正面好感的形象,进而成为韩国的消费品的软广告。服装、化妆品、家具、手机、电视、汽车等等众多产品,因此而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好莱坞同样是在电影里面美化美国的科技和现代化,因此,他们的电影并不是仅仅是文化影响力,也增加了国家产品综合的影响力。
限于考试时间和文章篇幅,关于电影市场这么大的题目,暂时不能展开评述。我们接着谈《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本身。
这部电影的主线,就是秋菊不断上访,要告村长。而纠纷,并不是多大的冤仇,仅是为了意气之争。
冲突的起因是秋菊家违法在田里面建辣子楼,作为国家基层干部的村长,必须要尽责去阻止这种行为。而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发生了口角之争,秋菊丈夫辱骂村长,称其行为是‘绝子绝孙’,因此,村长产生了怒火,两人开始产生了直接的肢体冲突,也就是打架,在打架过程中行为过火,踢到了秋菊丈夫的下体。
秋菊家在田里面盖辣子楼属于违法行为,村长打人这个行为肯定也是违法的,以违法行为来执法,说明了我国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的淡薄的。
而秋菊在第一次维权,到公安局报警,公安干警对此进行了判定,村长赔偿200元医药费和误工费,并且向秋菊丈夫道歉。
村长接受公安的经济赔偿判决,但拒绝道歉。并且,把200元仍在地上,让秋菊捡起来。
秋菊认为村长的行为在侮辱其人格,而拒绝接受,反而继续上访,要‘讨个说法’。
接下来剧情中,秋菊不断上访,到镇里、县里、市里去上访。路上需要车费、食宿费,其为了讨一个说法而付出了大量的经济成本。
当然,秋菊在电影里面遇到的医生、公安、官员、律师都可以说的好人,包括村长在内,还没有丢下‘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秋菊遇到最坏的人,可能就是拉车的三轮车司机,为了多收钱也在城里面绕路。
一环套一环的戏剧冲突,可以看出,张艺谋导演的技艺是高超的。紧紧扣住‘冲突’,这个电影剧情里面最重要的要素,让尽管很平凡的故事剧情,看起来一点也不沉闷。
不过,这部电影并不仅仅有着教科书一般的‘戏剧冲突’,而且,还有中国特色的‘一波三折’在里面。剧情末尾,显然就是秀了一手,一波三折。
照理说,村长应该非常痛恨秋菊这个人,因为这个人在不断上访,准备为了对付村长。
但是,影片中秋菊难产时,全村大多数人都外出看戏,村长不计前嫌,半夜冒雪抬着秋菊去医院。若没有村长,秋菊母子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影片末尾,秋菊与村长化干戈为玉帛,也放弃了‘讨个说法’的念头,因为她其实已经原谅了村长。并在孩子满月时,准备请村长喝喜酒。
就在这时候,电影出现了戏剧化的一幕——村长被抓走了。
因为,此前秋菊在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村长的诉讼生效,中级人民法院判村长被拘留15天。
电影最后一幕,秋菊在雪地里不断追赶警车,她的心情是怎样的,真是挺值得玩味的……”
总之,王启年既旗帜鲜明的批评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的意识形态上的错误。
但对于张艺谋导演电影的水平,还是一个劲的夸的。因为,张艺谋的电影水平,可是北影教出来的。
写完这篇为文章后,王启年心脏扑通扑通的乱跳——这样写,能不能让阅卷老师赞赏,完全就是一场赌博了!
第六章 三试
1997年2月15日,文学系二试放榜。
若是二试榜上有名,既可进入三试。
三试已不是“淘汰赛”,而是择优录取的“排位赛”。
所有参加三试的考生,专业课分数都被记录在案,只等到考生参加高考之后,结合高考分数择优录取。
正是因为二试榜单,距离梦想更近。
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所以,不少落榜的考生哭的更惨。
一名妹子歪头就扑在王启年身上,嚎啕大哭。
北影每年都有一些落榜生,由于接受不了现实,而破罐子破摔。如果,专门盯着落榜女生**,成功率绝对是比正常泡妞更高。
“妹子,我说妹子,我们还不认识吧,别这样……”闻到妹子身上的体香,王启年有贼心没贼胆,心慌意乱的说道。
这名妹子幽怨的望了望他,之后,又一路哭着,跑出了校门。
周围不少考生,有的羡慕,有的鄙视的看了看王启年,觉得这厮浪费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王启年对于周围大多数人的眼光,并不在意,小心的挤到榜单前,仔细的寻找着。
终于,找到自己。
王启年看着榜单后,松了口气,带着准考证办理手续,进入下一轮考试!
……
下午3点,被安排三试。
北影艺考选拔人才的机制,虽然不能说完美无缺,但也应该是相对较为公平的。
为什么说,‘又’一部呢?因为,这种拿奖电影,在我眼里已经严重的套路化和公式化,只要你按照‘公式’去拍,有一定水平的中国导演,迎合了这一部分特定评委和观众的审美,拿奖是很容易的。
据我分析,我国不少电影在海外拿奖的共同特征是——中国导演拍摄,用于抹黑中国的作品,就特别容易拿奖……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除了描绘中国一些落后面貌,抹黑中国的效果之外,《秋菊打官司》还是一部好电影!”
王启年咬着笔杆子,知道电影开头把一些海外拿奖电影的潜规则黑一遍,并不是目的,仅是为了亮剑,让考官知道自己对电影行业是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
后面的文字,应该对张艺谋的电影捧一捧,毕竟,张艺谋是北影的一块招牌。若是把张艺谋批的一钱不值,等于是打北影的脸。这样的学生再有才华,北影也不会收的。
“……《秋菊打官司》里面生动描写了中国**十年代初的社会风貌,通过电影可以客观了解改革开放初的一些社会面貌,几乎是一副类似于清明上河图一般的社会全景图。只不过,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古代大城市,《秋菊》描绘一个乡村和小县城。通过电影主角秋菊的视觉,几乎全览90年代初的乡村、县城的市井基层面貌……”
“不过,秋菊不断上访也暴露了一个问题——中国基层还是一个人情社会,无论执法的官员还是群众,法律意识都非常淡薄。
这种描绘中国‘丑陋’的一面,有助于拿到电影奖。但对于我国整体形象是有损害的,不是一两个电影奖的荣誉,就可以弥补的了。
举个例子,韩国人拍影视作品,只会拍好的,男的帅、女的俊,各种美化、修饰过的不真实场景。要艺术没有艺术,要演技没有演技。但是,他们靠着流水线一般推出偶像,让韩流逐渐崛起,大有取代港台,成为亚洲流行风向标的架势。去过韩国之后,发现他们拍的很假,不能体现真正的韩国。但是,他们这种吹嘘、粉饰,是有着巨大经济利益的。
韩流的影视作品在海外播放,会让外国粉丝对韩国产生正面好感的形象,进而成为韩国的消费品的软广告。服装、化妆品、家具、手机、电视、汽车等等众多产品,因此而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好莱坞同样是在电影里面美化美国的科技和现代化,因此,他们的电影并不是仅仅是文化影响力,也增加了国家产品综合的影响力。
限于考试时间和文章篇幅,关于电影市场这么大的题目,暂时不能展开评述。我们接着谈《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本身。
这部电影的主线,就是秋菊不断上访,要告村长。而纠纷,并不是多大的冤仇,仅是为了意气之争。
冲突的起因是秋菊家违法在田里面建辣子楼,作为国家基层干部的村长,必须要尽责去阻止这种行为。而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发生了口角之争,秋菊丈夫辱骂村长,称其行为是‘绝子绝孙’,因此,村长产生了怒火,两人开始产生了直接的肢体冲突,也就是打架,在打架过程中行为过火,踢到了秋菊丈夫的下体。
秋菊家在田里面盖辣子楼属于违法行为,村长打人这个行为肯定也是违法的,以违法行为来执法,说明了我国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的淡薄的。
而秋菊在第一次维权,到公安局报警,公安干警对此进行了判定,村长赔偿200元医药费和误工费,并且向秋菊丈夫道歉。
村长接受公安的经济赔偿判决,但拒绝道歉。并且,把200元仍在地上,让秋菊捡起来。
秋菊认为村长的行为在侮辱其人格,而拒绝接受,反而继续上访,要‘讨个说法’。
接下来剧情中,秋菊不断上访,到镇里、县里、市里去上访。路上需要车费、食宿费,其为了讨一个说法而付出了大量的经济成本。
当然,秋菊在电影里面遇到的医生、公安、官员、律师都可以说的好人,包括村长在内,还没有丢下‘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秋菊遇到最坏的人,可能就是拉车的三轮车司机,为了多收钱也在城里面绕路。
一环套一环的戏剧冲突,可以看出,张艺谋导演的技艺是高超的。紧紧扣住‘冲突’,这个电影剧情里面最重要的要素,让尽管很平凡的故事剧情,看起来一点也不沉闷。
不过,这部电影并不仅仅有着教科书一般的‘戏剧冲突’,而且,还有中国特色的‘一波三折’在里面。剧情末尾,显然就是秀了一手,一波三折。
照理说,村长应该非常痛恨秋菊这个人,因为这个人在不断上访,准备为了对付村长。
但是,影片中秋菊难产时,全村大多数人都外出看戏,村长不计前嫌,半夜冒雪抬着秋菊去医院。若没有村长,秋菊母子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影片末尾,秋菊与村长化干戈为玉帛,也放弃了‘讨个说法’的念头,因为她其实已经原谅了村长。并在孩子满月时,准备请村长喝喜酒。
就在这时候,电影出现了戏剧化的一幕——村长被抓走了。
因为,此前秋菊在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村长的诉讼生效,中级人民法院判村长被拘留15天。
电影最后一幕,秋菊在雪地里不断追赶警车,她的心情是怎样的,真是挺值得玩味的……”
总之,王启年既旗帜鲜明的批评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的意识形态上的错误。
但对于张艺谋导演电影的水平,还是一个劲的夸的。因为,张艺谋的电影水平,可是北影教出来的。
写完这篇为文章后,王启年心脏扑通扑通的乱跳——这样写,能不能让阅卷老师赞赏,完全就是一场赌博了!
第六章 三试
1997年2月15日,文学系二试放榜。
若是二试榜上有名,既可进入三试。
三试已不是“淘汰赛”,而是择优录取的“排位赛”。
所有参加三试的考生,专业课分数都被记录在案,只等到考生参加高考之后,结合高考分数择优录取。
正是因为二试榜单,距离梦想更近。
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所以,不少落榜的考生哭的更惨。
一名妹子歪头就扑在王启年身上,嚎啕大哭。
北影每年都有一些落榜生,由于接受不了现实,而破罐子破摔。如果,专门盯着落榜女生**,成功率绝对是比正常泡妞更高。
“妹子,我说妹子,我们还不认识吧,别这样……”闻到妹子身上的体香,王启年有贼心没贼胆,心慌意乱的说道。
这名妹子幽怨的望了望他,之后,又一路哭着,跑出了校门。
周围不少考生,有的羡慕,有的鄙视的看了看王启年,觉得这厮浪费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王启年对于周围大多数人的眼光,并不在意,小心的挤到榜单前,仔细的寻找着。
终于,找到自己。
王启年看着榜单后,松了口气,带着准考证办理手续,进入下一轮考试!
……
下午3点,被安排三试。
北影艺考选拔人才的机制,虽然不能说完美无缺,但也应该是相对较为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