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金大中华 第1150节
有了这些港口,德国陆军配合从老巢里出来的公海舰队,就能真正威胁到英国。
英法英法,焦不离孟,法国是小弟,英国才是老大,只有把这个带头大哥做了,德国人才算是称霸欧洲,乃至宰执世界。
至于法国嘛,德国太了解了,只要不把他们逼的太紧,不用多久,他们体内的浪漫主义‘毒素’就会自行发作的。
不足为虑。
法国沦陷,英伦三岛危急,这个紧急事态反倒是帮了爱德华七世的忙。
本来由于英女王的申明而倾向于倒爱德华七世的国内局面,又变得对这位国王有利起来。
有人说,维多利亚是我们的女王不错,但她跟德国佬勾结,就是卖国!我们还是应当面对现实,团结在现任国王的周围,绝对不能让德国佬登上我们神圣的国土!
等维多利亚女王发现到这个状况,连忙知会德皇威廉二世,要求他撤军,解除对英国本土的威胁。
不过。威廉二世似乎有点倔脾气,他觉得这是击败英国,夺取它海上霸主地位的最佳时机,所以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维多利亚女王的要求。
几乎在明斯克战役打响的同时,二月十六日。德国公海舰队与英国皇家舰队,在英吉利海峡以西——锡利群岛附近碰面了。
交火一触而发。
后据统计,双方一共投入了战舰超过三百艘,其中主力的铁甲战列舰,英方四十二艘,德方六十六艘!
史称‘锡利大海战’。
锡利大海战的确犀利。原本历史上憋屈了一辈子的公海舰队发挥出了不愧其名的‘公害’劲头,从甫一接触,就冲着英国皇家舰队发起了不要命的攻势。
英国海军方面,因为被克莱豪尔拐带走了一大部分战舰,实力极为有限,所以毫无意外的。海战开始,他们就被德国公海舰队压着打。
有了远程炮火的现代海战,多出一艘战列舰可不简简单单是数字上的‘加一’。
打个比方,五艘对四艘,差距虽只有一艘战舰,但打完之后,极大可能是胜利的一方还有三艘战舰剩下。而失败的一方则会全军覆没。
这个公式就是,五的平方减四的平方再开根号。
因此,德国海军多出了二十四艘战列舰,优势可谓比天大!
或许一仗打完,自己毫发不伤、对方却片甲不留的场景都会出现。
不过,千万不要小瞧了英国海军几百年的底蕴。
他们内部尽管士气低落,但专业水平可一点儿没丢。
眼前这般恶劣的敌我悬殊情况,他们是心头雪亮。
眼见覆灭危机近在眼前,英国大西洋舰队总司令(此时皇家舰队的最高指挥官)当即立断,启动了‘敢死令’!
所谓敢死令。就是当英国海军处于生死存亡一线的时候,执行的特别命令!
与敌方同归于尽的命令!
敢死令下达,英军先是佯装逃跑,利用对附近洋流的熟悉程度,迅速拉开了德国公海舰队中战舰与战舰之间的间隔。
接着。英军战舰分成六道小纵队,各取方向前进,将孤军深入的一部分德军战舰切割包围。
包围之后,英军也不用火炮攻击,反而是采取了最直接了当的进攻方法:一对一冲撞,以己方一艘战舰,换对方一艘战舰!
一命换一命!
没错,前面说过,当一方的战舰数量每多出一艘,其产生的战斗力将会以平方的形式倍增。
那么,现在战舰数量处于劣势的英军与德军一换一,赚的一方将是英国。
况且,执行一换一的‘敢死令’至少有两个好处。
一是击毁敌舰的速度要快过用炮弹轰击,可以节约时间;二是用来与敌方同归于尽的战舰可以由自己选择,对方是战列舰,己方用一艘鱼雷艇去换……就算用两艘去换,也是相当值得的。
这种战术德国海军简直闻所未闻,很快,那一部分被包围的小分队就被数以十计不要命的英国军舰碰撞上,顿时……爆炸声响彻整个海面。
仅仅三分钟,德军六艘孤军深入的战列舰就被撞沉,而英军仅仅损失了一艘战列舰和十三艘次等战舰。
这样的战损比,放到平常,足以成为一场值得夸耀十年的伟大胜利,但现在,这点战果固然可喜,对英军来说却还是不够的。
德国人丢掉了突前小分队,但也洞悉了英军的‘敢死战法’。
于是乎,德国公海舰队立刻停止激进,命令传达,将两两战列舰间的间距摆放好,再将周围布满次等战舰,作为防御冲撞的缓冲带。
德国人晓得,对面那个高高在上几百年的敌人要拼老命了,而且是放下身段地来拼命!
自己稍不留神,或许就会遭遇海上的‘滑铁卢’。
不过,饶是德国人反应已足够迅速,但英国人的‘敢死令’秘密演练了何止百年?
向上追溯,那大概还是英国与西班牙无敌舰队争夺世界海上霸权时遗留下的产物。
每隔十几年就会更新一次,为的就是预防万一,预防当英国海军陷入危境时,敢死令可以派的上用场!
这不。德国人停下追逐脚步的动作也在‘敢死令战法’的预料当中。
这个时候,六道英国海军小纵队的作用就显现了出来。
他们迅速抢占有利地形,对德国舰队阵营发动炮轰。
这次炮轰选择的攻击目标不是庞大的战列舰,而是德国海军中被潮水般命令弄得有点晕头转向的次等战舰群!
少了战列舰的保护和威慑,这些次等战舰。就成了英军战列舰的活靶子!
轰轰轰!
英法英法,焦不离孟,法国是小弟,英国才是老大,只有把这个带头大哥做了,德国人才算是称霸欧洲,乃至宰执世界。
至于法国嘛,德国太了解了,只要不把他们逼的太紧,不用多久,他们体内的浪漫主义‘毒素’就会自行发作的。
不足为虑。
法国沦陷,英伦三岛危急,这个紧急事态反倒是帮了爱德华七世的忙。
本来由于英女王的申明而倾向于倒爱德华七世的国内局面,又变得对这位国王有利起来。
有人说,维多利亚是我们的女王不错,但她跟德国佬勾结,就是卖国!我们还是应当面对现实,团结在现任国王的周围,绝对不能让德国佬登上我们神圣的国土!
等维多利亚女王发现到这个状况,连忙知会德皇威廉二世,要求他撤军,解除对英国本土的威胁。
不过。威廉二世似乎有点倔脾气,他觉得这是击败英国,夺取它海上霸主地位的最佳时机,所以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维多利亚女王的要求。
几乎在明斯克战役打响的同时,二月十六日。德国公海舰队与英国皇家舰队,在英吉利海峡以西——锡利群岛附近碰面了。
交火一触而发。
后据统计,双方一共投入了战舰超过三百艘,其中主力的铁甲战列舰,英方四十二艘,德方六十六艘!
史称‘锡利大海战’。
锡利大海战的确犀利。原本历史上憋屈了一辈子的公海舰队发挥出了不愧其名的‘公害’劲头,从甫一接触,就冲着英国皇家舰队发起了不要命的攻势。
英国海军方面,因为被克莱豪尔拐带走了一大部分战舰,实力极为有限,所以毫无意外的。海战开始,他们就被德国公海舰队压着打。
有了远程炮火的现代海战,多出一艘战列舰可不简简单单是数字上的‘加一’。
打个比方,五艘对四艘,差距虽只有一艘战舰,但打完之后,极大可能是胜利的一方还有三艘战舰剩下。而失败的一方则会全军覆没。
这个公式就是,五的平方减四的平方再开根号。
因此,德国海军多出了二十四艘战列舰,优势可谓比天大!
或许一仗打完,自己毫发不伤、对方却片甲不留的场景都会出现。
不过,千万不要小瞧了英国海军几百年的底蕴。
他们内部尽管士气低落,但专业水平可一点儿没丢。
眼前这般恶劣的敌我悬殊情况,他们是心头雪亮。
眼见覆灭危机近在眼前,英国大西洋舰队总司令(此时皇家舰队的最高指挥官)当即立断,启动了‘敢死令’!
所谓敢死令。就是当英国海军处于生死存亡一线的时候,执行的特别命令!
与敌方同归于尽的命令!
敢死令下达,英军先是佯装逃跑,利用对附近洋流的熟悉程度,迅速拉开了德国公海舰队中战舰与战舰之间的间隔。
接着。英军战舰分成六道小纵队,各取方向前进,将孤军深入的一部分德军战舰切割包围。
包围之后,英军也不用火炮攻击,反而是采取了最直接了当的进攻方法:一对一冲撞,以己方一艘战舰,换对方一艘战舰!
一命换一命!
没错,前面说过,当一方的战舰数量每多出一艘,其产生的战斗力将会以平方的形式倍增。
那么,现在战舰数量处于劣势的英军与德军一换一,赚的一方将是英国。
况且,执行一换一的‘敢死令’至少有两个好处。
一是击毁敌舰的速度要快过用炮弹轰击,可以节约时间;二是用来与敌方同归于尽的战舰可以由自己选择,对方是战列舰,己方用一艘鱼雷艇去换……就算用两艘去换,也是相当值得的。
这种战术德国海军简直闻所未闻,很快,那一部分被包围的小分队就被数以十计不要命的英国军舰碰撞上,顿时……爆炸声响彻整个海面。
仅仅三分钟,德军六艘孤军深入的战列舰就被撞沉,而英军仅仅损失了一艘战列舰和十三艘次等战舰。
这样的战损比,放到平常,足以成为一场值得夸耀十年的伟大胜利,但现在,这点战果固然可喜,对英军来说却还是不够的。
德国人丢掉了突前小分队,但也洞悉了英军的‘敢死战法’。
于是乎,德国公海舰队立刻停止激进,命令传达,将两两战列舰间的间距摆放好,再将周围布满次等战舰,作为防御冲撞的缓冲带。
德国人晓得,对面那个高高在上几百年的敌人要拼老命了,而且是放下身段地来拼命!
自己稍不留神,或许就会遭遇海上的‘滑铁卢’。
不过,饶是德国人反应已足够迅速,但英国人的‘敢死令’秘密演练了何止百年?
向上追溯,那大概还是英国与西班牙无敌舰队争夺世界海上霸权时遗留下的产物。
每隔十几年就会更新一次,为的就是预防万一,预防当英国海军陷入危境时,敢死令可以派的上用场!
这不。德国人停下追逐脚步的动作也在‘敢死令战法’的预料当中。
这个时候,六道英国海军小纵队的作用就显现了出来。
他们迅速抢占有利地形,对德国舰队阵营发动炮轰。
这次炮轰选择的攻击目标不是庞大的战列舰,而是德国海军中被潮水般命令弄得有点晕头转向的次等战舰群!
少了战列舰的保护和威慑,这些次等战舰。就成了英军战列舰的活靶子!
轰轰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