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做家主 第81节
办年货是中国人过年的必修的,用"办"来形容,说明把年货当作和工作一样的重要..
为什么??物资稀缺啊,先到先得,后到后得,晚来的啥都没有.
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时的传统习俗之一,无论是在哪一个年代,每个人都希望春节能过得热闹又喜庆。时光飞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年货上的花销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关于对过年时的“年货记忆”也纷至沓来。年味是中国人复杂感情的融合与交织,略显琐碎的仪式里传递着脉脉温情。
办年货可以说是超越消费行为的一种精神运动.
办年货是办什么???
是灯笼、是对联、是爆竹,是各式各样的年货。春节将至,全国各家各户纷纷开始置办年货,除了增添节日气氛和家庭成员感情,也表达人们对新一年生活的期盼与美好祝福。
“凭票购货”时代10斤猪头1个,约6元;猪碎肉2斤,约1.2元;青菜数斤,约10元;糖2斤,1元;瓜子2斤,约1元;4套新衣服,4元;鞭炮2挂,约1元;散酒2斤,1.2元;烟1条,1.4元;合计:26.8元。
20世纪60年代时,那时候买啥都得凭票,过年也不例外,那时人们最开心的事就是年三十排队买回家一个大猪头,大约有10斤左右,够当时一家六口人吃好几天的。一般人家除了买个猪头,还会买一两斤的小碎肉,即使是碎肉,也得去合作社排半天队才能买到。
那时候置办年货算是一年当中普通家庭最大的一笔开销。到了70年代末期,对肉开始挑剔了,开始买一块多钱一斤的五花肉、精瘦肉。
那个年代,由于市场商品短缺,为了保障供应,控制销售,全国对很多商品都是计划凭票供应,而且定量很低,老百姓手里拿着米票,面票,布票,油票,肉票在供应站门口通宵排"长龙"抢购年货的场面,曾是春节前一道景观.
供销社门口,贴着大大的公告:春节定量供应主副食品二十种.
看着上面的清单:
鱼:每人半斤;(供应时间1月21日-2月10日)
鸡:每户两斤;(供应时间1月21日-2月10日)
猪肉,每户两斤,(供应时间1月21日-2月10日)
粉丝,每人一两,(供应时间1月21日-2月10日)
豆腐,每户五斤,(供应时间1月21日-2月10日)
大葱,每户一斤,(供应时间1月21日-2月10日)
白糖,每户一斤,(供应时间1月21日-2月10日)
香烟,每户两包,(供应时间1月21日-2月10日)
散酒,每户三斤,(供应时间1月21日-2月10日)
食油,每户两斤,其中菜籽油一斤二两,花生油6两,芝麻油2两
豆酱,每人一两
站米,每人在定量内调剂供应四斤
富强粉,每人供应一斤
黄豆,每人半斤
。
。
。
罗罗列列写了很多种,有的是按户供应,有的是安人供应.
这些都是在春节期间,凭借户口供应。
反正家家户户要准备好三件东西,户口和票和钱.
中国过年的时候都是过渡消费,就是没钱就要过个好年。
城里就是非常困难的人家,这时候就是借钱,也要想办法办个好年
张大妈给少苦家送来一个小本本,里面很多票据,大部分票据都是新春节日增补
新年肉票,节日内有效.
新年糖票,节日内有效。
新年副食品票,节日内有效。
街道也要发福利,通知:凭户口本,到街道,每户领大白菜4斤。
大家听到消息,呼的一下,大人小孩全部出动,抢到家里再说。
街道的福利只能有一些大白菜。
工厂的福利好,特别是铁厂,今年国家重点建设单位。
工会也会发通知:凭工作证到工会领取福利,猪肉每人一斤,鱼肉一斤,黄豆半斤,大米一斤,芝麻一两。
然后所有的工人呼的一下,都挤到工会,生怕到晚了,领不到啦。
过年都是时候,经常看见一大堆人群,呼的一下向一个方向跑去,旁边的人急忙拉住一人问:大姐大姐,哪里发东西啦?
被拉住的大姐急急忙忙的说:供销社供应瓜子啦,限量1000斤,每户一斤,凭户口本。说完就跑。
听见的人急忙回家,拿着户口本就往供销社跑。
张大妈每次听到好消息,就让他的小孙子跑到少苦院子门口,大声喊:小五叔,带着户口本去供销社抢东西啦。
然后少苦还在犹豫时候,周小安拿着户口本,所有票据,加上钱飞快的出门啦,老三急忙推着车子跟后面追过去。
少苦优哉游哉出来,给两颗糖给张大妈的孙子,张大妈大孙子屁颠屁颠的回家了。
为什么??物资稀缺啊,先到先得,后到后得,晚来的啥都没有.
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时的传统习俗之一,无论是在哪一个年代,每个人都希望春节能过得热闹又喜庆。时光飞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年货上的花销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关于对过年时的“年货记忆”也纷至沓来。年味是中国人复杂感情的融合与交织,略显琐碎的仪式里传递着脉脉温情。
办年货可以说是超越消费行为的一种精神运动.
办年货是办什么???
是灯笼、是对联、是爆竹,是各式各样的年货。春节将至,全国各家各户纷纷开始置办年货,除了增添节日气氛和家庭成员感情,也表达人们对新一年生活的期盼与美好祝福。
“凭票购货”时代10斤猪头1个,约6元;猪碎肉2斤,约1.2元;青菜数斤,约10元;糖2斤,1元;瓜子2斤,约1元;4套新衣服,4元;鞭炮2挂,约1元;散酒2斤,1.2元;烟1条,1.4元;合计:26.8元。
20世纪60年代时,那时候买啥都得凭票,过年也不例外,那时人们最开心的事就是年三十排队买回家一个大猪头,大约有10斤左右,够当时一家六口人吃好几天的。一般人家除了买个猪头,还会买一两斤的小碎肉,即使是碎肉,也得去合作社排半天队才能买到。
那时候置办年货算是一年当中普通家庭最大的一笔开销。到了70年代末期,对肉开始挑剔了,开始买一块多钱一斤的五花肉、精瘦肉。
那个年代,由于市场商品短缺,为了保障供应,控制销售,全国对很多商品都是计划凭票供应,而且定量很低,老百姓手里拿着米票,面票,布票,油票,肉票在供应站门口通宵排"长龙"抢购年货的场面,曾是春节前一道景观.
供销社门口,贴着大大的公告:春节定量供应主副食品二十种.
看着上面的清单:
鱼:每人半斤;(供应时间1月21日-2月10日)
鸡:每户两斤;(供应时间1月21日-2月10日)
猪肉,每户两斤,(供应时间1月21日-2月10日)
粉丝,每人一两,(供应时间1月21日-2月10日)
豆腐,每户五斤,(供应时间1月21日-2月10日)
大葱,每户一斤,(供应时间1月21日-2月10日)
白糖,每户一斤,(供应时间1月21日-2月10日)
香烟,每户两包,(供应时间1月21日-2月10日)
散酒,每户三斤,(供应时间1月21日-2月10日)
食油,每户两斤,其中菜籽油一斤二两,花生油6两,芝麻油2两
豆酱,每人一两
站米,每人在定量内调剂供应四斤
富强粉,每人供应一斤
黄豆,每人半斤
。
。
。
罗罗列列写了很多种,有的是按户供应,有的是安人供应.
这些都是在春节期间,凭借户口供应。
反正家家户户要准备好三件东西,户口和票和钱.
中国过年的时候都是过渡消费,就是没钱就要过个好年。
城里就是非常困难的人家,这时候就是借钱,也要想办法办个好年
张大妈给少苦家送来一个小本本,里面很多票据,大部分票据都是新春节日增补
新年肉票,节日内有效.
新年糖票,节日内有效。
新年副食品票,节日内有效。
街道也要发福利,通知:凭户口本,到街道,每户领大白菜4斤。
大家听到消息,呼的一下,大人小孩全部出动,抢到家里再说。
街道的福利只能有一些大白菜。
工厂的福利好,特别是铁厂,今年国家重点建设单位。
工会也会发通知:凭工作证到工会领取福利,猪肉每人一斤,鱼肉一斤,黄豆半斤,大米一斤,芝麻一两。
然后所有的工人呼的一下,都挤到工会,生怕到晚了,领不到啦。
过年都是时候,经常看见一大堆人群,呼的一下向一个方向跑去,旁边的人急忙拉住一人问:大姐大姐,哪里发东西啦?
被拉住的大姐急急忙忙的说:供销社供应瓜子啦,限量1000斤,每户一斤,凭户口本。说完就跑。
听见的人急忙回家,拿着户口本就往供销社跑。
张大妈每次听到好消息,就让他的小孙子跑到少苦院子门口,大声喊:小五叔,带着户口本去供销社抢东西啦。
然后少苦还在犹豫时候,周小安拿着户口本,所有票据,加上钱飞快的出门啦,老三急忙推着车子跟后面追过去。
少苦优哉游哉出来,给两颗糖给张大妈的孙子,张大妈大孙子屁颠屁颠的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