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清末之帝国崛起

清末之帝国崛起 第331节

“是!”

陈栋见刘峰带着一队卫兵向里面走远,赶紧招呼一声手下:“快去通知副司令,告诉他皇上来了,赶紧迎接!”

刘峰这是突击检查,谁也没有通知,目的就是看一下海军的战备情况。

来到停泊军舰的码头,发现一艘侧卫舰甲板上正在忙碌,一个个士兵正在用拖把打扫甲板,还有一些士兵在擦大炮。就在他准备登舰之时,一群人快速跑了过来,正是北海舰队副司令穆平。

穆平是刘八的老伙计,他的海战水平虽然不如朱大海和侯军,但为人稳重,做事谨慎周密。当当他听到刘峰突然造访基地被吓了一跳,生怕被哪个不长眼的混蛋冲撞,赶紧跑了过来。

“穆平见过皇上!”

刘峰笑道:“穆大叔无须多礼,今天正好来看看要塞的建设情况,到你这里看看!”

听到刘峰依然称呼自己为大叔老怀欣慰,不过他可不敢叫刘峰大侄子。

“请皇上放心,北海舰队一直处于战备状态,港内两艘战舰正在保养,其他几艘全部在渤海湾巡逻!”

刘峰已经转了一圈,这北海基地确实处于战备状态,各炮台也有人值岗,而且整个基地井井有条,这管理水平确实有一套,难怪自己的父亲会将他留在身边。

“我对穆平大叔当然放心,北海基地的战士们也非常不错,能够忠于职守,坚守岗位,不愧是各舰队的标杆!”

穆平笑道:“谢谢皇上夸奖,这都是太上皇的功劳,老臣可不敢居功!”

刘峰摆摆手,说道:“穆大叔就不要谦虚了,父皇他打仗还行,日常管理就差的远了,这北海舰队上下井井有条,穆大叔功不可没,梁赞,把东西拿来!”

梁赞递过一个红木盒子,刘峰接过来说道:“来的匆忙,没有带其他礼物,这是东北少数民族送来百年的长白山人参,给穆大叔补补身子!”

穆平内心感动,虽然刘峰已经登上至尊宝座,但依然没忘了他们这些老家伙,逢年过节都会送给他们一些贡品,连今天前来视察也不忘东西,感叹不愧是刘大哥的儿子,父子两人对他们的恩情都没得说。

“那老臣就不客气了!”穆平接过人参说道,“皇上,今晚就别走了,老臣这就带人去海里打一些海货上来,咱们好好喝一杯!”

刘峰笑道:“没问题,不过我还需要去造船厂看一下,穆大叔先将东西准备好!”

穆平道:“好嘞,我这就派人送您过去!”

青岛也建了一座造船厂,它与上海等船厂自然没法比,主要功能是为舰队服务,可以修理战舰和制造小型炮舰等,不过在青岛造船厂里还有一个特殊的研发基地,刘峰要去的就是这里。

第三百七十九章 潜艇

海西湾,离青岛海军基地不远的一个海湾,此刻已经出现一座中型造船厂,拥有五个船坞,此时四个船坞内正在建造一种排水量2000吨的穹甲护卫舰,这种护卫舰也可以称作快速海防舰,它长只有五十米,宽九米,拥有双联装105mm火炮四门,两门30mm手摇多管机关炮,动力为两台卧式三涨蒸汽机,双轴双螺旋桨,四台重油锅炉,航速为21节,航程为2500海里,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护航、巡逻、和警戒。

最里面的一座船坞内,四个工程师和数十个工人正在建造一种奇特舰船,这东西外观竟然和飞艇极为相像,只是按比例缩小而已。

这东西也叫艇,不过和飞艇相反,它是入海的,被称为:潜艇。

潜艇,被誉为深海幽灵,可以在水下对敌舰进行偷袭猎杀。人类早就十七世纪就认识到潜艇的作用,不过受动力材料等因素影响早期的潜艇没有达到实用标准。直到十八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当时的美国军队是与世界霸主英国进行战争,陆军在华盛顿的指挥下节节胜利,但海军却相当弱小,几乎所有的港口都被英国舰队封锁,为了扭转这一状态,在华盛顿的支持下美国工程师戴维特布什内尔开始研究潜艇准备对英国军舰进行打击。这样,历史上第一艘具有攻击能力的潜艇“海龟号”诞生,海龟号外形酷似海龟,因此而得名。它可以下潜十米左右的深度,乘员有三人,下潜后舱内空气可以供呼吸半个小时,潜艇顶部有通气孔,可以上浮换气。为了控制潜艇上浮下降,艇内有压载水柜,用手摇泵控制水柜内的水。此外,艇内还搭载一块沉重铁块,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将其抛掉,潜艇可以迅速上浮。动力为两个两个脚踏螺旋桨为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提供动力,武器为五十公斤的炸药包,攻击方式是潜到敌船底部然后将炸药包挂上面,引爆就可以了。海龟号看似简陋,但在它所处的时代却设计的非常周全,可以完成一次偷袭任务,虽然它的第一次实战没有成功,因为钻孔时正好钻到一块铜板上,运气不佳,最后放弃。但这也让海龟号以其和现代潜艇相同的设计理念而得到了“第一艘攻击潜艇”的美名。

接着潜艇开始顺利发展,到了十九世纪初拿破仑聘请美国人工程师富尔顿对海龟号潜艇进行改进,建造了一种新型潜艇,这种潜艇形似雪茄,长六米,最大直径为三米,中间有一个隆起的指挥塔,外壳为铜制,骨架为铁。动力还是脚踏螺旋桨,水面航行是为风帆动力。为了保证水下呼吸里面配有压缩空气灌,可以潜入九米身的地方,攻击方式与海龟号一模一样。

这艘潜艇被命名为“鹦鹉螺号”,但鹦鹉螺号的第一次攻击也失效,所以富尔顿被法国海军部长赶走,接着富尔顿带着他的杰作来到英国,但被保守的英国人拒绝,至此潜艇一直被埋没。

鹦鹉螺命运不济,但却不失为潜艇发展史上的一件杰出作品,无论材料和上面的设备都要远超海龟号,在很多方面已将接近现代潜艇。比如鹦鹉螺号上首次使用了水平舵,可以调整潜艇的深度,大大加强了可操控性。

接着时间到了美国内战时期,美国人工程师亨莱利用一台铁质锅炉改装成了一艘潜艇,这种潜艇非常细长,有十八米,还是人工驱动,搭有压载物和压载水舱,武器是撑杆鱼雷。北军就利用“亨莱”潜艇炸沉一艘排水量四千吨的战列舰,但亨莱号也受到自己鱼雷爆炸力的波及,全艇官兵不幸遇难,从此亨莱潜艇得到了一个自杀者的称号,没有人再愿意驾驶它。

之后法国也发明出蒸汽机动力潜艇,英国也发明出蓄电池为动力的潜艇,但都由于航程不够和稳定性差没有被海军采用。

刘峰在美国内战后就买来了一艘鹦鹉螺号让中华的工程师们摸索熟悉它的构造和基本原理,并且还仿制成功一艘,目的就是给他们练手。练完手后刘峰就给他们一张近现代潜艇的原理图,让工程师们研发。基本原理就是靠一台电动机提供动力,电动机靠柴油发电机和蓄电池提供电力,在海面上靠柴油发电机,水下靠蓄电池,柴油发电机也为蓄电池充电,只要燃料充足,潜艇就可以一直航行。为了提供充足的动力,蓄电池占据的潜艇百分之六十的空间。为了保证潜艇的稳定性不被螺旋桨的转动影响翻滚,在首尾都布置了水平舵,操作鱼雷上浮下沉以及首倾尾倾,值得一提的是这艘潜艇是双壳结构,就是在潜艇耐压壳外再套上一层外壳,双壳的好处就是耐压壳和外壳之间有一个空腔,可以用来装水和燃料。还能对耐压壳形成一层保护,使其抗沉能力提高,还能被攻击时炮弹产生的余波,还能节约艇内空间,有利于潜艇设备的布置。由于外壳属于非耐压壳。不用选择很厚的材料,不用镶肋骨,只要搭好框架再拼接钢板就成了。当然,双壳体潜艇也有缺点,就是体积大,相对的比较笨重,操控不如单壳灵活,而且最外壳上有许多排水孔,影响流体效果,噪音大,不过这些对于刚刚起步的潜艇来说都不缺点。就这样在双壳潜艇首尾左右各有一个对称分布的压载水舱,为何更好的控整潜艇状态,还被分割成浮力调整水舱、纵倾平衡水舱,补重水舱和快潜水舱,看似复杂,其实就是往水柜里注水或者排水,当然,要完成这些操作所需要的设备就要复杂了,像什么通海阀、通气阀、传动装置、管道的铺设等等,这些就需要工程师门设计了。

刘峰来到建造潜艇的船坞,就见一个横放的大圆柱体,它长有30余米,宽4米,算上正在建造的上层建筑高约8米,潜艇的上层建筑非常重要,需要安装柴油机排气进气管道,潜望镜、高压空气瓶组,带缆桩、系泊羊角、救生浮标,救生平台,艇外操作通道,是潜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百八十章 铁血舰

研发潜艇的负责人名叫寇家辉,是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学生,年仅23岁,以非常优异的成绩从麻省理工大学毕业,刘峰看中他的原因就是寇家辉曾在美国和同学一起制造了一艘蒸汽动力潜艇,当时还上了美国的报纸,此人对于潜艇有极大的热情,归国后被刘峰直接聘用,并拨给了他一百万龙圆的研发资金,而且缺什么只管张口,帝国科研部门的资源优先向他提供。

寇家辉早就接到通知,所以陪在刘峰身边,介绍潜艇的研发进程,他此刻眼里尽是兴奋和崇拜,因为刘峰提供的原理直接让潜艇的发展迈过了很多门槛,直接向前跃进了一大步。

“陛下,潜艇的柴油发电机、蓄电池组、动力系统已经安装完毕,现在正在铺设各种管道,电缆、阀门等,预计一个月后就可以下水试验了!”

刘峰说道:“很好,不知道各种仪表都到位了吗?”

潜艇在水下航行,需要用到很多仪表,比如各种压力表、深度表、状态陀螺仪等。

“已经全部到位,多亏了科研部的支援!”

刘峰暗道这些东西可是花钱买来的,他命令黄志文将科研遇到的问题全部制成了一张表,对外发布,不管你是什么人,只要能将上面的难题解决,就可以得到丰厚的奖金,其中有不少东西都是外国人制作出来的,这种方法非常奏效,为帝国的科研解决不少问题,各部门的研发速度快速提高,所以,这艘正在研发的潜艇上也有许多外国科学家的成果。

“下水不用着急,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争取一次成功!”

寇家辉道:“请皇上放心,我们这个十五人小组都是个部门的精英,一定会将潜艇做的趋近完美!”

刘峰笑道:“我相信你们,家辉,带我参观一下潜艇的内部。”

就这样,刘峰在潜艇研发基地一直待到傍晚,接着就返回北海舰队驻地,和穆平一起吃了顿海鲜大餐。

第二天,等刘峰起来时已经九点,他起身揉揉有些昏沉的脑袋,昨晚和穆平喝了不少酒,只记得是被梁赞扶回来的。

“来人!”

梁赞将门推开,走了进来。

“陛下,有什么吩咐?”

“让人打一盆凉水!”

很快,一个卫士端来凉水,刘峰一头扎了进去,昏沉的脑袋顿时清醒过来。

“陛下,上海造船厂传来电报,说是最新型的战舰马上要海试,问您要不要过去!”
首节 上一节 331/6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下一篇:重生手艺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