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明天子

明天子 第472节

于谦继续说道:“臣知道而今朝廷用度紧张,但是只要陛下答应,臣不用京师一钱,就疏通好淮河,建立好洪泽湖堤坝。”

朱祁镇一听顿时来的兴趣。

而今淮河入海是从黄河故道而过,但是这故道本就是地上悬河,所以淮河水入海太缓。最好的办法就是开通一条淮河入海渠道。

只是这与黄河不一样。

黄河新道,乃是黄河自己冲出来的。

夺了好几条大小河道的故道,故而于谦只需沿着河道修建堤坝就行了。

而淮河却硬生生挖出一条入海通道。

这一段河道并不算太长,但是土方量却要远远超过黄河新河的大堤。其中花费更不用说了。毕竟如果淮河入海河道不畅,将来还要出事,这条河道必须宽,也必须深。

花费就太大了。

再加上洪泽湖的问题。

洪泽湖就是,淮河河水不能入海,而流入了洪泽湖,泥沙淤积之下,洪泽湖也是一个地上悬湖。高过附近的地面。

大明祖陵首当其冲。

开通淮河入海通道,与建立起洪泽湖堤坝,两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一个治标,一个治本。

其中花费也很大。

虽然朱祁镇最近战略重点在北伐之上,但是朱祁镇对国内很大工程,并非没有评估过的,还有荆州的千里长堤,浙江的海堤,还有云南巡抚曹鼐提出的滇池治理计划,说能为云南开出新田数万顷。

等等。都是朱祁镇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

朱祁镇很好奇,于谦是从哪里弄出这么多钱的。

要知道,于谦这个河道总督权力,大归大。

运河,黄河,淮河治理,以及漕运,都归于谦管,但是河道总督每年得到的经费是有限的。于谦是从什么地方弄来钱?

朱祁镇问道:“先生准备怎么办?”

于谦说道:“臣准备做两件事情,整顿河道上的钞关,而今陛下多属意海运,再加上河北粮食丰收,如果不是因为北方用兵,北方的粮食足够用了。”

“故而漕粮数量减少,而今每年不过两百万石。”

“会通河疏浚之后,南北船只来往不断。”

“然国家治理运河,花费亿万之数,沿途河关,却中饱私囊,上缴朝廷少之又少。更有无数官员,士绅,皆功名夹带货物,斯扫地。海关每年能为朝廷纳税数百万两,臣以为河关每年在百万之数。臣请将运河七关,从户部转到河道总督治下,臣用河道之税,治理河道。”

“此其一也。”

“沿海土地,虽然单薄,但并非寸草不生,先前多属于盐场,采芦苇所用,而今盐场多用于晒盐法,不再需要芦苇,而因为中原多灾,流民渐起,臣以为当令流民在此屯田,所出田产,计入治河经费之中,待工程一毕,划为郡县则可。”

“有此两者,虽有不足,但足以兴工,臣请久任河道,十年之内,必竟全功。请陛下念江淮百姓之苦,广开恩泽之门。”

朱祁镇听了,心中感叹。于谦筹划这一件事情,不是一天两天,甚至一年两年了。

说起来容易,但是其中很多事情非亲身考察,不能得其究竟。就比如说运河各关,每年收入不过十万两而已。

这还是在周忱将钞关税给折银了,否则之前收的都是擦屁股都显硬的宝钞。

从十万两到百万两,其中固然有漕运多走海运,已经达到每年四百万石的数目。总计而今,比宣德年间,每年多出两百万。

运河也多出了运输空间,也让运河商业气氛大增。

朱祁镇以为海运大兴,运河就会衰落下来,但是事实证明,朱祁镇想差了。

总体来说,整个大明都呈现出一种运输方式限制了运输量,海运固然兴旺,但是总体运输量来说,依旧达不到南北交流的上限。

就好像并不会因为开通一条高铁,让高速没有人用一样。

第五十四章 三边总督

第五十四章 三边总督

朱祁镇还相信,于谦并非那一种随便加税的人,他既然敢说出来,就能说明,运河上正常的商业贸易税收,应该能达到百万两以上。

只需整顿钞关,严苛禁止官员士卒夹带,胥吏偷税漏税。就能达到这个数目。

虽然这么做,不知道要得罪多少权贵。于谦大概没有考虑过。

但是朱祁镇终究要否定于谦的计划。

并非于谦的计划不够好,而是在战略方向的分歧。

如果说,之前朱祁镇还有自信,自己选择都是对的,先平复边患,再治理国家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如果不这样做,将来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是而今,朱祁镇却不这么觉得的。

因为政治上的事情,那有什么绝对的对错啊?

过了这个瓦刺虚弱期,固然能让也先恢复过来,但是将来就不会有机会了?

未必,也先老了,他总就要死。而今草原上的人多不长寿,朱祁镇估计也先大限,也在十年之内了。

先整顿好国内,再打也先未必不行。

只是,他明白一点,那就是随意改变现行策略,是绝对是错误的。

他既然已经走上这一条路,并且付出了这么多人力,物力,精力。因为一些不忍心而改变现行策略,不仅仅将之前所有努力付之东流,将来再做的时候,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就要更多。

大明王朝,就好像一辆马车,向左行驶,有无数百姓要死,向右行驶,也同样要无数将士的性命。

这个悖论,别人不过是纯粹想想,而朱祁镇每天都要做这样的抉择。

朱祁镇沉默了好一阵子,说道:“先生之心,朕是知道的,只是而今朝廷大事方兴,实在没有经历经营运河,淮河了。”

“朕这一次叫先生来,其实也是有事情先生帮忙。”

于谦脸色似乎有一丝黯然,说道:“臣明白,陛下请讲。”

于是朱祁镇将茶马已经西北的种种问题,内中情弊一一说明。说道:“如此盘根错节,正需先生这柄倚天神剑,请先生助朕一臂之力。”

于谦说道:“臣敢不从命,只是陛下,里面内情复杂,臣也要提几个条件。”

朱祁镇说道:“先生请讲?”、

于谦说道:“臣镇西北,需要事权统一,否则不可成事。”

朱祁镇说道:“朕以先生为三边总督,节制陕西上下,已经各路军镇,挂大学士衔。”

说一句实话,朱祁镇从内心深处,其实并不希望出现以制武的格局,并不希望官成为方面之任。

但是有一个现状,朱祁镇不得不承认。

官之中,或许有人武双全,但是武将之中却是少有这样的人,而地方事务,有些也是不分军务民务的。

就好像而今,茶马之事之中,牵扯到不少卫所士卒甚至将领,于谦如果没有节制军队的权力,让于谦怎么做事?

如果派一个武将过去,即便有节制军队的权力,他还能将茶马之事做好吗?

根本不可能的。

这是不得已的选择。

而且于谦已经不是一次挂大学士衔了,毕竟于谦在外,挂大学士衔,不过是加了一些政治待遇,又不在决策中心。

总是要给于谦官场上一些进步。

于谦说道:“臣要带京营一部为中军,西北情弊,臣虽然不知道,但也有所耳闻,陛下欲从这里下刀,非大刀阔斧不可。此事牵连军中,臣也不知道谁可信,必须有一营将士作为最后的手段。”

朱祁镇深深看了一眼于谦,说道:“朕准了。”

于谦所言固然是有道理的,但是于谦这样做,还是有一个原因,就是给朱祁镇吃一个定心丸。

虽然西北情况复杂,但也没有复杂到因为西北茶马之事,就引得军队大规模叛变一样。

很多时候,政治上不过是只打下面,不打上面。

真正有实权的地方将领,不过是断他们一条财路,只要他们识趣,无非是罚酒三杯,下不为例,然后找一些替罪羊。

毕竟,朱祁镇固然不想看见地方不稳,但是地方将领,就真有勇气来对抗大明了吗?

也是没有的。

毕竟而今并不是明后期。

所以,以于谦的手腕,来找不到一个可以信任的将领,就太扯淡了。

无非是于谦觉得,他的权力在西北已经是一手遮天了。权力太重,而京营又是皇帝细心经营的。

带走京营一部作为中军。

故而可以用京营的力量,为自己办事,也能让陛下知道。他于谦身边随时都在陛下的控制之内。

这不过是君臣之间的小默契,是不用说,都心领神会的。

于谦说道:“臣虽然不在河道了,河道之事,关系重大,非清正廉洁有魄力的大臣,不能胜任。”

朱祁镇说道:“先生的意思是?”

于谦说道:“曹鼐斑斑大才,远置边境可惜了。”

朱祁镇听了沉默了好一阵子。

曹鼐有没有能力,当然是有的。

否则杨士奇与杨溥不会先后推举曹鼐,担任内阁首辅,而曹鼐在云南任上,也做了好多事情,支持襄王,安抚百姓,等等。

云南官员纷纷传颂曹鼐的贤明。

这朱祁镇都知道。

而今,局面也与当初不同了,朱祁镇虽然不想让曹鼐进入中枢,但是让他担任地方官,却没有什么不行的。

王直一直在南京,其实也算是重用。

朱祁镇也不在乎什么曹鼐。

毕竟周忱早已将曹鼐遗留下的班子给清理的差不多了,五六年的时间,足够让中枢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

让曹鼐回来,也未必不可。

毕竟他已经担任两任云南巡抚,总不能让他辈子都待在云南吧。

虽然朱祁镇不想现在治理淮河,但是于谦给出的办法,却是要执行的。毕竟朝廷而今缺钱的很。

如果运河上能收到百万两银子,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首节 上一节 472/10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是科技大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