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575节
安南军队的阵势根本没有被击破。
或者说因为地势的原因,阵线也乱了,即便是阵型混乱的情况之下,安南士卒也没有选择后退,双方都陷入肉搏之中。
毛胜骑兵最大的问题,是山势起伏,地势所迫,马跑不起来。没有速度,纵然毛胜亲兵都是精锐,但是在这种混战之中,只是白白消耗而已。
更让毛胜失望的是。
黄氏的家兵连一会儿都没有坚持下去,就被安南军队给打崩了,黄氏纷纷投降。
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
毕竟黄氏这种地方土司有些兵力,不过是看家护院而已,指望他们有其他作用吗?
这一场小规模的战事,虽然不能说,将明军与安南军队最顶尖的精锐全部投入其中了。但是参与进去的各部,放在两国内部都能算得上精锐之列。
黄氏这些杂兵参与在这方面之中,不是分分秒秒被锤死,还有其他下场吗?
毛胜只能选择带着部下突围。
但是一路厮杀出来,只剩下三百多骑,退往了钦州,随即带着兵马进驻防城。
如果事情到了这一地步,虽然明军吃了不小的亏,但是距离双方根结难解,还是有一点距离的。
但是安南接下来的举动,却让朱祁镇无法退步了。
黄氏一族,一个不留全部被安南人给杀了。
或许在安南方面看来,这是处置叛徒。但是在朱祁镇看来,如果朝廷不能为黄氏一族报仇,那么将来还有什么人为大明办事。
这是第一点。
其次一点,就是安南军队似乎一不做二不休,大军挺进凭祥州。
凭祥土司李成,向大军告急。
这就是朱祁镇前后接到的关系广西前线发生各种事情的奏疏。
朱祁镇看过之后,对于毛胜很是失望。
不管毛胜在奏疏之中怎么辩解,但是在朱祁镇看来,输了就是输了。毛胜作为朱祁镇任命的方面之将。
朱祁镇给了毛胜相当大自主权。
就好像毛胜想收复钦州七峒的举动,朱祁镇就不是事先知道的,不过这并不重要。但是毛胜想做这样的事情,低估了安南的情况,造成这样被动的情况。
才是朱祁镇最不能忍受的。
这一战,大明战死七百士卒,说起来这个损失。对于大明来说是九牛一毛。但是却将朱祁镇已经完成好的善后举动,全部打乱了。
对于安南的一切情况,都要重新评估了。
朱祁镇第一个感觉,就是要换将。
觉得这个毛胜老则老矣,却不是大将之才。但是随即朱祁镇就将这个念头打消了。无他,这个时候双方说不定就打起来了。
临阵换将,不管是换谁,都不是太合适的。
朱祁镇想到这里,二话不说,口述一封安抚的圣旨,令内阁立即拟诏,发给毛胜。表示他大明皇帝对征南将军毛胜一切行为的支持,安抚毛胜,胜负乃兵家常事,无须自责,前线之事,都由毛胜节制。
之前对打不打,朱祁镇还是有些犹豫的,为防止在战和大事上,脱出朱祁镇的控制。朱祁镇对广西方面人事安排,并没有向战事方面倾斜。
而此刻,朱祁镇预感打一仗已经不可避免了。
于是就放开了所有的限制,不管对毛胜满意不满意,都要达成前线专将权的目的。至于打赢打输在事后在说。
另外朱祁镇立即召见内阁会议。
甚至不顾天色已晚,准备挑灯夜战,也要将这一件事情马上敲定。毕竟说不定这个时候,前线已经交上刀兵了。
如果北京的政策不能立即转变,对这一场战事有不好的影响。
等所有大臣都到了武英殿之中,一根根手臂粗的牛油蜡烛,就好像是林立的甲士一般,与甲士的铁甲相互反光,将武英殿之中,照耀通明。
但是第一时间,大臣都没有说话。
无他,这事情太急了。
所有包括朱祁镇都没有准备,此刻正一分分看关系这一战的各方书,东厂,锦衣卫,断事官,地方官,等等的。
很多渠道对这一件事情,还没有反应过来。再过一两天之后,决计有更详细更明确的关于这一战的奏疏汇总。
不过,此刻却等不了了。
朱祁镇咳嗽两声,说道:“诸位看得到差不多了,首辅,你先说说该怎么办?”
李贤说道:“臣以为当训斥安南使臣,令安南国主上奏,分辨此事,总好弄一个是非分明,才好下结论。”
李贤的态度从这短短的一句话之中表明无疑,他希望在大明朝贡外交框架之内,解决掉这个问题,一句话,就是谈。
当然了,谈如果真谈不下来的时候,自然要用另外的办法。
只是李贤从骨子里都散发着四个字:“不想打仗。”
各种原因之前李贤已经说明了,即便是而今出现了这个预料之外的事情,李贤也不想改变初衷。
“陛下,事已如此,说什么都晚了。”杨洪说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黄氏为朝廷效力,而全家死难,朝廷如果轻易放过了安南,臣担心从此广西各土司畏惧安南,就要超过畏惧朝廷了。”
“如此一来,广西西南就不是朝廷所有了。”
杨洪说到了朱祁镇的心里面了。
这是朱祁镇第一个担心。
在大明与安南之间,其实夹杂着大量的土司,不管是大明这边,还是安南那一边,都是如此。
如果大明不对黄氏一家死难的情况,做出了反应。
那么将来大明在广西的土司体系,能不能维持下去,就是一个问题了。
“安南骄横已经非一日了,如果而今朝廷再退步,安南恐怕会得寸进尺,到时候就不是朝廷打安南了,而是安南北上了。”
“如此形式逆转,主动权就在对方手中了,朝廷终究不能,时时刻刻在广西驻守大军。”
同样是前线,但是对两国却是不一样的,安南这边前线就是安南的国门,近乎宣大对北京的重要性,根本就是以此立国,乃是半步也不能退让,一旦退让失去边境的天险。安南国都升龙城就会有危险。
第四十章 舆情
第四十章舆情
这也是黎思诚为什么冒的与大明开战的风险,也要寸步不让的原因。
因为对于任何坐在升龙城之中的人,北方前线,是没有让步的空间的。
但是对于大明来说,广西前线的重要性,又是降低了不知道多少。
北京距离前线有多远?近乎横穿了整个中国才能达到,前线到北京传递一次消息,就要大半个月。
其次就是广西前线后面乃是钱粮重地吗?
不是,如果是钱粮重地,如何会分给土司?
这些土地在大明眼中,根本就是偏远鸡肋之地。
大明在广西而今驻军超过了十万,但是要知道在大藤峡之前,全省虽然有十几个卫所,但是总数也不到十万,真正堪战的也不过两三万而已。
即便让朱祁镇来选,广西全部驻军也不该超过五万。
毕竟是次要方向的次要战略重地。
大明而今的主要战略方向依旧是西北,而西南方向一直都不是大明的战略重点,而与云南相比,广西又是次要的。
毕竟云南与中原只有贵州驿道相连,一旦出了问题,很容易丢失整个云南。但是广西却不一样了。
广西有广东支撑。
即便有所挫败,也能很快还以颜色。
所以广西是次要的次要。
这就说明,在大明体量上大明虽然对安南有压倒性的优势,但是具体在广西这一点上,安南反而有主动权。
如果朝廷步步退让,那么就是助长了安南的嚣张气焰,恐怕到那个时候,求边境安堵都不可能了。
杨洪看了李贤一眼,说道:“首辅所言,固然不错,但是传出去,却要群情激奋的。却不之地下一期明报纰漏之后,天下人如何看我们这些内阁大臣。”
报纸出现不过一年时间,却深深的镶嵌进入大明的政治生活之中,言官们的权力似乎受到一些限制。
毕竟之前言官的主要是劝谏,报纸分担了他们一些权力。
只是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似乎言官加上报纸,乃是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
于是大量言官将自己的意见发表在明报之上了,一瞬间明报成为舆论争夺的主战场。
这对官大佬们来说,也是新的体验,新的游戏玩法。
李贤提前感受到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对言官们似乎失去了控制了。或者说不能说失去了控制了。
而是控制不如之前那么紧密了。
虽然还没有到明后期,言官与首辅之间,近乎冰火不同炉的局面,但是李贤也不得不花费一些事情,面对明报上面各种意见。
当然了,很多意见未必是对着李贤却的,有些声音是或明或暗的抨击皇帝一些政策。
但是这些事情,也是要李贤来处理的。
毕竟没有人会指名道姓说皇帝,作为内阁首辅自然要为皇帝承担下来一下。
这就是内阁首辅的双重性质,在百官面前是皇权的延伸,在皇帝面前却是百官的代表,做得好了,就是内外和顺,政通人和。
做的不好了,那就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而李贤觉得,他似乎要走向后者了。
一方面是皇帝奇思妙想,离经叛道。另外一方面报纸让很多隐藏在政务奏疏之中的事情,公开化,透明化。如此一来,李贤也少了很多左右腾挪,缝合弥补的空间。
就今日这一件事情。
大部分底层官不会理解李贤所想到,一二三点苦心,只会看见我大明开国以来,攻不克战不胜,虽然有所小败,但是很快就挽回局面了。
军功远迈汉唐,唯有安南小国,不自量力,夜郎自大,屡屡犯境。朝廷不思大军惩戒,反而屡屡退让,定然是有奸邪在朝。
而这个奸邪是谁?
就不言自明了。
李贤的位置也不好过,他在朱祁镇面前做出很多维护士大夫集团利益的举动,但是百官是看不见的,能看见都是皇帝很多举措,李贤并不能阻止,也就是不能匡扶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