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火红年代 第1237节
淮西是孙祖杰的家乡,淮西出来的大佬众多,淮西省市领导每一个人背后都有赏识的大领导。
欧派电子这两个超级项目能够落地淮西,那是大佬们在照顾淮西,你一个叽里旮旯过来的省委书记,竟然敢说不?影响了淮西的发展,影响了大家伙的前程,你吃得消这个责任吗?
当然了,关于地方发展的争论只是一方面,赵南荣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乱插手,碰了不少不该碰的东西,比如华汽。
华汽是夏国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一年销售额几千亿,利润几百亿,是直属于国资委的前五十号副部级大央企。
围绕着华汽,淮西形成了国内数一数二的汽配行业,相关产业链占到了淮西一年GDP的三成左右,可以说是淮西的半壁江山。
经济上既然有这么庞大的影响力,华汽在淮西自然牛得一塌糊涂,谁也管不了。赵南荣初来乍到,虽然没有动华汽的心思,但是他分不清轻重,竟然被人忽悠,稀里糊涂的把手伸到了华汽配套商那里。
华汽的供应链管理相当严格,有一家淮西本土的配套商,在一次华汽的临时检查中被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被暂时停止了供应商资格,要求整改,同时取消了大量订单。
在金融危机的当下,被华汽这么折腾,这家企业当然有些吃不消,所以那家配套商就找到了赵南荣的妻子那里,希望帮着说说情,结果赵南荣就带着华汽董事长出身的宋铁城,前往这家企业视察,还说了一番要支持淮西企业发展的话。
应该说赵南荣是好意,但是因为孙祖杰过往与淮西的矛盾,华汽对于淮西省干扰华汽发展非常敏感,所以赵南荣的动作被华汽认为是他想插手华汽的前兆。
宋铁城还算客气,说了一些车轱辘的话,但是华汽可就不鸟他了,压根没有理睬赵南荣的招呼,甚至还毫不客气的取消这家配套商的资格,这样一来赵南荣脸上就不太好看了。
紧接着又发生了一件事情,让赵南荣与淮西高层的矛盾陡然加剧,那就是湖中市的拆分问题。
孙祖杰的家乡湖中市夹在庐城和江州、南和三个经济强市之间,经济上除了湖中区比较强大以外,其他几个县都不怎么样。
庐城要发展需要往焦湖方向发展,而且湖中区又是淮西数一数二的经济强县,所以淮西地方很早就有拆分湖中市,壮大庐城的打算。
当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拆分之前,淮西东部城市,包括江城和南和以及湖中都采取了东向战略,主动融入长三角,尤其是南都都市圈。
因此,每年一度的南都都市圈论坛,淮西东部大部分城市都齐聚南都,甚至对于淮西东部城市,当地官场有一句流言:白天看庐城,晚上看东海和南都。
这折射了一个现象,作为省会的庐城却很难发挥省内龙头作用,由于地理位置并非位于沿江地区,加上人口、面积等先天“缺陷”,庐城对省内城市的辐射力一直是个大问题。
所以淮西一直希望发展壮大庐城,增加庐城产业竞争力,提高庐城辐射力,带动整个淮西的房展,但是这样做很显然不符合江东的利益,尤其是南都的利益,从上到下争议比较多。
一直以来淮西和江东的官员交流比较多,上一任省委石书记就是从江东调过来的, 所以拆分湖中只是在计划中,却一直没有执行。
好不容易现在书记省长都不是江东人,而庐城书记夏树迪为了庐城发展,也十分坚决的支持湖中拆分,利用省内江东影响力下降的机会,迅速完成湖中拆分就变成了淮西官场的共识。
但是赵南荣对于这样大的辖区变革,犹豫重重,下不了决心。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中枢对于是否拆分湖中,一直没有明确的态度,反对的意见不小,连孙祖杰都没有公开表态。
这种情况下,赵南荣当然不愿意表态,只是这样一来,淮西各派都不干了,狗日的,你不会是过来混日子的吧?错过了这个机会,什么时候能成事可就不一定了。
再联想到赵南荣喜欢种树,从西北搞来树种来淮西种树,老婆又喜欢插手房地产,大家伙对于赵南荣的不满,就与日俱增,网上甚至已经开始流传他的笑话。
于是一些老同志开始出面,劝说他站在淮西的立场上,尽快促成庐城都市圈的规划建设,不过赵南荣并没有多理睬。
原因就是淮西情况比较特别,省里外地官员多,本省的干部出去的多,他自然不太看得上本省的老同志。在赵南荣眼里,留下来的都不怎么样,也没什么背景,当然他不太看得上。
赵南荣不仅仅没听劝,还另有一套想法。他觉得自己被华汽公开打脸,是因为自己太好说话了,所以在淮西的人事安排上比较独断专行,对班子成员的意见不太尊重,这么一来,淮西高层都不太满意。
本土派当然不高兴,他们不愿意推出的候选人被省委书记否决,要是赵南荣用的人有水平也就罢了,他竟然用起了淮西北部那帮子大家瞧不上的家伙,这就有些不能忍了。
淮西政坛一贯都是北面强大,但是北方几个市发展不好,官场风气也不好,所以从九十年代开始,淮西几任省委书记开始不断整顿北面的干部,提拔作风相对较好的沿江和江南干部
赵南荣上任后,因为进展不顺,恰恰相反,他开始提拔被打压了十几年的北方干部,原因是他跟这些干部比较有共同语言,而且北方干部很多又跟煤老板有联系,花钱又比较大方。
好不容易用了十几年时间才勉强压住了北面干部,在赵南荣的手里,竟然死灰复燃,这些年被提拔上来的淮西本土派立刻警惕起来。
而商成亮、安民瑞、夏树迪和宋铁城这四个,要么是外地调来的,要么是华汽起家的,他们在淮西政坛根基并不深,想得是好好发展,再进一步。
本来他们本来属于可以拉拢的力量,结果赵南荣这个省委书记也不尊重他们的意见,四人也是一肚子火,不知不觉间赵南荣就变成了孤家寡人,还不自知。
终于这种矛盾在这个月爆发了,在一次省委会议上,一个本土派常委提到湖中拆分一事,并表示希望由省委省政府出面,向中枢报告。
赵南荣还没有说话,夏树迪首先表示支持,紧接着常务副省长安民瑞从经济上做了一番分析,认为做大做强庐城都市圈很有必要,与会省委常委纷纷点头。
省委副书记是本土派的领袖,担任过庐城市长,他的任期也快结束了,也无所谓,就临时提出动议,举手表决,并带头举起了手。
连续好几个常委表态支持,赵南荣就有些坐不住了,他看向商成亮,希望省长出面反对,他再说一番不成熟的话,也就压住了这件事。
没想到商成亮看都不看他,竟然也表态支持,赵南荣当时脸都气青了,一个省委书记不同意的动议就变成了现实。
淮西发生的一幕,会后立刻就报到了中枢,这么一个老资格的省委书记压不住阵脚,立刻引起了中枢的轩然大波。
事实上赵南荣之所以在淮西日子不好过,根本原因在于淮西经济虽然不是很强,但是淮西在夏国政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出生于淮西的大佬众多,在淮西工作过的大佬同样众多,淮西的地方官们看到的大佬多了,眼界自然也高了,自然就有些瞧不上长期在老少边穷地区混日子的赵南荣。
从老武开始的四任淮西省委书记,出了一个中枢会议成员,两个中央局委员,老石差一点,他现在只是中枢党校常务副校长。
但是石云杰的副校长和赵南荣的副校长完全不一样,石云杰在中枢党校扮演着考验年轻干部的角色,他推荐的人,往往都会被孙祖杰重用。不管是中枢还是地方的头头脑脑们,谁又敢不尊重他!
赵南荣就不行了,岁数大了,也就只能干一任,没什么前途,而且又不太会做人,仗着是省委书记,对大家伙不尊重,淮西的地方官们自然不太鸟他。
事实上商成亮的日子也不太好过,淮西地方官们觉得他有些水,能力一般,但是最起码他还年轻,前途光明,为人又比较低调,遇事又有商有量,因此与同僚们处得不错,大家勉强也能接受他。
所以二选一,淮西各路人物就暂时团结在商成亮身边,与赵南荣闹得很不愉快。对于淮西闹出的事情,孙祖杰有自己的看法,就事论事,他觉得赵南荣有些保守,没有什么新东西,自然镇不住淮西。
别看淮西经济不怎么样,可是淮西人创造性思维比较强,胆子挺大,喜欢搞些事情,经常有这样那样的新闻出来,很多时候,国家一些政策试点就比较希望放在淮西。
保守也没什么,赵南荣屁股还不干净,光光这两点也没什么,他只要不管事,不挡着别人的路,也没什么。偏偏他又是老牌干部作风,一家独大惯了,那班子成员当然不太鸟他,不给他好脸色看,也就不奇怪了。
出了这样的事情,中枢也很头疼,一般来说,为了维护省委书记的权威,会对责任人进行处理,所以省委副书记被处理是必然的,但是严厉处理,又根本不可能。
这位副书记的老爷子是孙祖杰的棋友,老爷子还在世,看在他的面子上,孙祖杰也不能做什么。再说了,他明面上又没有什么错误,总不能因为与省委书记意见不合,就把他怎么样吧。
省委副书记怎么处理还是小事,关键是这么多人站在赵南荣的对立面,这可怎么处理。商成亮是青委一系的干部,他与乐法兴关系不错,两人搭过班子,正是因为他表态支持,才影响了多位同志的选择。
要处理,他才是第一个需要处理的,不能涉及到其他人身上,可是处理商成亮,陶总不会答应。
上一篇: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