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重生98,崛起从敲微软竹杠开始

重生98,崛起从敲微软竹杠开始 第261节

道理虽然是这么个道理,可陆逸明的话实在太难听了。

就算是郑友元脾气再好,眉宇间也忍不住露出了几分怒意。

“陆总,你这话说得,未免有些严重了。”

陆逸明见郑友元面有怒色,却是不疾不徐,说道:“郑总误会了,赚钱嘛,不寒碜。不过我觉得,你这大元电子厂在国内同行业里,规模也不算小,大可不必仰人鼻息。如果能够站着把钱给挣了,想必更好。”

求人办事,免不了要大出血一回。

可陆逸明却并不打算吃亏,无论是岭东商帮还是广府商帮,他谁的码头都不打算去拜,因为他想成为新的码头。

而郑友元,就是一个值得他来拉拢的对象。

在陆逸明看来,只要抛出的诱饵足够大,就不愁郑友元不主动上套,等把整个郑家都绑上了自己的战车,再利用郑友元的人脉来对付梁淑珍和左春荣,那自然是轻而易举的。

所谓圈子,无非是利益的集合。

只要抛出去的利益足够大,陆逸明自己就能成为新的圈子,又何必热脸去贴别人的冷屁股,费尽心思去融入别人的圈子呢?

之前扶植表哥李易文和好友李全旺,就是希望他们能够成长起来,成为自己的助力。

可惜他们现在还派不上什么用场,所以陆逸明打算多找几个工具人来培养一下了,郑友元就是他盯上的目标之一。

郑友元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些许对陆逸明无知的嘲讽:“你倒是说得轻巧,现在电子产品几乎都是国外的品牌,专利和技术都在人家手上,你还能站着把钱给挣了?”

在八十年代初期,东南沿海一带,就有许多境外资本过来投资办厂,而一些外资为了省事,则是会在本地寻找一些可靠的合作者,采用“三来一补”模式进行运作。

所谓的三来一补,其实就是“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的简称。

说白了就是什么都是别人的,夏国人也就只能出卖劳动力,干最苦的活,拿最少的钱,还得看别人脸色行事。

哪怕到了一九九六年,加工贸易依旧占据着夏国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珠三角一带遍地都是血汗工厂。

就比如郑友元创办的大元电子厂,虽然部分电子元件已经实现了国产化,可主要的客户仍然是外国人。

没了欧美的订单,他的电子厂立马就得破产。

所以,陆逸明说站着把钱挣了,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并不是郑友元不想,根本就是现实不允许啊。

尊严和钱,这两样东西谁不想要?

可问题是鱼和熊掌,总是不可兼得。

至少在郑友元看来,他没办法全都要。

不过这点小事,对陆逸明这个重生者而言,自然算不上什么难题。

面对着郑友元展现出来的不相信的表情,陆逸明自信地说道:“我当然有办法让你站着就把钱挣了。”

郑友元觉得陆逸明就是在吹牛。

虽然陆逸明一路走来,崛起之路堪称传奇,但是放眼当今世界,科技欧美为尊,夏国只配做一些最下游的粗浅加工,赚点辛苦钱,这是客观事实,并不能以人的意志力为转移。

陆逸明喊喊口号这个情况就能改变了?

根本不可能。

随后,陆逸明接着说道:“我出钱开了一家科技公司,叫键来科技,好像有些元器件还是从你的这个电子厂里面采购的。”

陆逸明跳跃的思维,着实让郑友元有些抓不住重点,不过他还是说道:“对的,有合作。”

陆逸明说:“郑总对电脑应该不陌生吧?”

郑友元指着书桌上的一台白色的电脑,笑着说道:“这个我还是熟的,这电脑我就用来炒股的。”

陆逸明说:“电脑确实是个好东西,但是你有没有觉得,这玩意儿平时用起来有些不方便?”

用惯了后世的电脑产品,对于九十年代的这些老爷机,陆逸明其实怨念很深,落后的技术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他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了。

然而,郑友元却完全没有办法理解陆逸明的想法。他说道:“不会啊,很好用啊,这可是欧美那边的高科技产品啊,怎么可能不好用呢?”

陆逸明说:“电脑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整个计算机从主版、CPU到鼠标键盘都在不断更新换代,惟有软驱多年顽固不变,始终都是标准配置,这个用起来就很不方便。”

听陆逸明这么说,郑友元回忆了一下自己使用电脑的场景,微微点头说:“好像确实是这样呢,家里的软驱就经常损坏,存放的时候还得非常小心才行,否则一点小小的过失,就会导致里面的资料无法读取。可大家不都是这样的吗?没什么问题吧?”

陆逸明笑着说:“创新,就是要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现在市场上既然有这方面的需求,那么我们能不能抛弃软驱,做一款小巧、稳定、且容量比一般软盘大许多倍的移动存储器来取而代之呢?”

“我们?自己做?不可能!”

陆逸明说的这个东西,实在是太高科技了,连欧美科技强国现在都还没做出来,夏国怎么可能做得出来?

所以,郑友元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不可能。

毕竟近现代以来,在科研领域往往都是外国人在跑马圈地,国内光是追赶就已经竭尽全力了,更别说是超越了。

大多数人根本想都不敢往这个方面去想。

陆逸明轻哼一声,说道:“论聪明才智,我们夏国人输给过谁?在科研的道路上,西方不过是先行一步罢了,不代表他们天生就比我们聪明。我们夏国领先了世界五千年,这才落后世界百来年,你就这么没自信?”

郑友元叹了口气,说道:“不是我不自信,而是这是客观事实啊。这一两百年,是科技疯狂进步的时代,在科技方面的发展,可能比之前三五千年加起来还要多。”

陆逸明懒得跟他理论这些,直接说道:“我现在就有这么个东西,你就跟我说你愿不愿意合作吧。这个东西只要做出来,绝对能够带来一场计算机世界的革命。到时候,我们两个人的名字,就跟文徵明一样,在今后的时代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郑友元现在并不缺钱,但是对于陆逸明说的名垂青史,却颇为心动。夏国人,在科技上压制欧美一头,这是多么热血的事情!

想到这里,郑友元也有些眼热,问道:“陆总,你到底要做一个什么东西啊?”

“优盘。”

陆逸明轻飘飘的两个说出口,却彷佛在这个时代炸起一道惊雷。

其实当得知这个时代优盘还没有被发明之后,陆逸明也感到相当惊讶,不过现在却是可以用来当做交易的筹码使用,将整个郑家,都绑上他的战车。

此时对于优盘仍然一无所知的郑友元,对这两个字却是没多少感触,相反还有不少疑惑:“你说的这个优盘,很厉害?”

“优盘的用途,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此刻的陆逸明,显得相当自信,因为他知道优盘后续的发展,知道这东西对早期整个消费级电子产品行业的影响有多么巨大,后续的MP3和MP4,都是从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玩意儿发展起来的。

第三百六十三章 出手,定胜负

郑友元虽然是开电子厂的,但是他自己并不是一线研发人员,对技术也是半懂不懂,所以他做的其实是最单纯的生意,并不是一家科研型的企业。

这很好理解,就好像那个lenovo公司,虽然自诩是科技企业,但是实际上做的是加工贸易的活,钱虽然赚了不少,但科技含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这种公司,在七八十年代非常多,因为夏国这个地方,什么不多,偏偏受过基础教育的劳动力最多,加上物价低,导致了人力资源相当廉价,而且土地幅员辽阔,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也很大,所以这种技术含量不高需求量又大的东西,就全部跑到夏国来生产了。

这也是夏国后来洋洋得意号称自己是“世界工厂”的原因,但说到底,也不过是的打工的命罢了。

而现在,陆逸明却给郑友元画了一张大饼,告诉他可以从产业的下游,向上攀登,后者如何能不激动只见陆逸明给郑友元看了一张外观渲染图,又阐述了一遍这个东西的使用方法,然后对郑友元说道:“怎么样想想看,有了这个东西,以后携带资料,就手拇指这么大一个的东西,就能装下整个图书馆。光驱这个东西也能直接被淘汰掉。光盘刻录多麻烦而且那玩意儿又脆,装在公文包里稍不留神就折断了。”

虽然陆逸明说得头头是道,但是郑友元却依旧有些怀疑:“这东西这么厉害,你真能生产出来”

陆逸明说:“实不相瞒,我已经申请了外观专利和技术专利,随时可以进入量产状态。”

虽然陆逸明同样不是做技术研发的,但是关于所谓u盘之争,他都不知道听说过多少个版本了。

一九九八年,一个叫做邓国顺的人,在好几次出差时发现,他带去的软盘因不小心弄坏了,导致存储的资料无法读取。他当时就在思考,有没有一种全新的产品可以替代软盘一九九九年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他在新加坡认识了湘省老乡成晓华。两人一见如故,谈到了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整个计算机从主版、cpu到鼠标键盘都在不断更新换代,惟有软驱多年顽固不变,始终都是标准配置。能不能抛弃软驱,做一款小巧、稳定、且容量比一般软盘大许多倍的移动存储器呢说干就干!邓国顺和成晓华放弃国外诱人的待遇毅然回国,在罗湖区租了一套房子,在没有任何现成产品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开始向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进攻了。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摸索,一个名为“优盘”的闪存盘终于在他们手中诞生了。

在第二届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邓国顺把一支比钥匙稍大的“优盘”样品挂在脖子上展示时,马上得到了多家公司的青睐。上市公司trek2000iion-alltd和他们共同投资八百八十八万元成立了sz市朗科科技有限公司。

邓国顺被it业界誉为“闪存盘之父”。

一个东西本身的技术含量可能并不高,重要的是那灵光一闪的想法。优盘的原理和制造方法都非常简单,只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人往这方面去思考。而对于在未来二十年的世界里生活过的陆逸明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

郑友元见陆逸明直接把设计图都掏出来了,自然是震惊莫名。

“这么说来,你说的这个优盘,已经可以进入实际量产阶段了”

陆逸明微微一笑,说道:“是的。怎么样要不要合作一把我相信,你能想象得到这个东西的市场有多大。最主要的是,这可是发明专利,到时候连国外都得用我们的东西。我们可以青史留名。”

说起青史留名,郑友元顿时更加亢奋了,说道:“好,我跟你合作。”

很显然,郑友元被陆逸明刚才的那番话给打动了,现在满脑子都是想着创立一个品牌,留下一个响亮的名声。

陆逸明说:“我们共同出资成立一家公司,专门研发生产这个东西。公司的名字就你来取好了。”

对于公司叫什么名字,陆逸明并不关心,他把这个命名权交给郑友元,也是让郑友元有点参与感。这样一来,郑友元会对这一家公司更加上心一些。

郑友元十分激动,这个命名权交到他的手里,那以后人们谈起优盘这个产品的时候,岂不是能时刻想到他沉吟良久,郑友元开口说道:“你觉得‘明元科技’这个名字怎么样”

本来他想直接叫“友元科技”的,但是想想直接用自己的名字,陆逸明一点都不沾,他怕陆逸明反对,所以就从他自己的名字和陆逸明的名字里面各取了一个字,当做新公司的名字。

这其实是很多人取名的思路,很多合伙公司名字摘出来看,其实都是几个创始人的名字组合起来的。

“名媛科技”

陆逸明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名字,当科技公司,真的合适没等他发问,郑友元便用笔在纸上写下了“明元”两个字。

感觉陆逸明的语气似乎有些不对,郑友元抬起头来问道:“怎么这个名字不好吗”

陆逸明看了看郑友元写下的两个字,笑着说道:“非常好,就这么决定了。我代表未来资本出资五千万,占比百分之四十。同时组建研发团队,进行技术攻关。你出资一亿五千万,占股百分之六十,负责生产和销售。你觉得这个安排怎么样”

郑友元迟疑了一下,然后答应了下来。

虽然按照比例来说,郑友元出资一亿五千万,陆逸明出资五千万,郑友元应该占有百分之七十五的股份。

但是科技公司,技术入股的比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科技公司的根基。

况且,优盘这么个东西专利现在都在陆逸明手里,郑友元要是不同意,陆逸明随时可以换人合作。

可以说,郑友元根本没有选择。

更何况,这个东西用脚后跟想想,都会是跨时代的产品,市场前景母庸置疑,郑友元是绝对不会错过这么一个赚钱的机会的。

两人草拟了一个合作框架,约定新产品由“明元科技”进行研发攻关,“大元电子厂”进行生产和销售。具体的合作细节三天后开会讨论。

陆逸明离开郑友元家的第二天,郑友元便发动人脉,开始狙击梁淑珍和左春荣两人。

岭东商帮资金互助会的会馆里,梁淑珍和左春荣聚到一起,两人脸上都很慌张。

梁淑珍眉头深锁,问道:“为什么郑友元这只老狐狸忽然出面力保那个姓陆的小子”

左春荣也郁闷得不行:“我哪知道啊”

两人不怕陆逸明,是因为陆逸明除了钱一无所有,既没有强大的人脉,也没有根深蒂固的势力,所以他们才有恃无恐。

可郑友元不一样啊,这位怎么说也是广府商帮的元老之一,说不上多有钱吧,可人脉绝对杠杠的,碾压他们两个不成问题。

梁淑珍问道:“现在该怎么办有郑友元出面,我们别说去找陆逸明麻烦了,怕是我们自己都有麻烦。”

首节 上一节 261/5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开发三体,玩家们组队杀程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