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143节
可当铁骑横扫漠北,击溃内喀尔喀五部,杀敌缴获无数的捷报抵京之后,不管是朝堂,亦或者民间,一切暗流,亦是顿时停滞。
士大夫们虽掌握着舆论话语权,但对普通百姓而言,捷报,才是不可磨灭的事实!
从房山大捷,到京城大捷,再至如今漠北大捷,一场接一场的胜利辉煌,亦是铸就了李修不败的威势。
人,对强者的崇拜,是深深烙印于血脉之中的基因。
人们对传奇故事的兴趣,显然也是人之本性。
而现如今,传奇不是故事,不是虚幻,而是一个个不可磨灭的现实。
坊间乡野,镇北侯李修,这五个字,俨然再一次的成了舆论的重心。
大街小巷的老少爷们,要是张嘴说不出几句镇北侯的丰功伟业,那都不好意思出门跟人吹嘘了。
而对朝堂上的众朝臣而言,这场大捷,却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欢喜,自然是欢喜于这场大捷所代表的含义。
毕竟,能位居朝堂,皆是官场人精,又岂会看不出这场战争背后的战略规划。
如今,初战告捷,势不可挡,亦是清楚意味着那个宏伟的战略规划,亦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仅仅是这最开始的一步,这也远比以往朝廷费尽心机各种谋划操纵带来的效果,要强得多!
毕竟,没有实力军威撑着的谋划,始终少了几分底气!
至于忧愁者,原因,那就多种多样了。
有忧虑镇北侯威势更上一重楼,担忧未来的,也有担忧自身利益者,更有满怀仇恨者,种种,亦是难以统计。
不过,不管如何,初战告捷,亦是彻底压下了朝野对于这场战争的反对之声,再加之朱由检的压制,大明这个腐朽的统治阶层,亦是被勉强拧成一股绳,正式为这场真正开始发力起来。
就事实而言,这场战争的规模,亦是完完全全算得上一场国运之战!
京军,蓟镇,宣府,大同,以及辽镇,东江镇,以及那附庸而来的蒙古部落。
这场战争,直接或间接参与此战的兵力,俨然已经高达二十万!
这等战争规模,俨然不输万历三大征的任何一场战争,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在李修的战略规划中,直接参与此战的,也就只有他亲率的三万京军铁骑,与八千蓟镇骑兵,还有归附的蒙古诸部。
至于剩余的大军,除非天降机缘,有不可错过之战机,亦或者辽镇堪用,不惜一切代价猛攻后金,不然的话,其余调动的大军,也不过起到一个威慑作用,跟一场演练无异。
当然,这一点,除了朱由检以及李修,还有几名心腹将领之外,是无人得知。
如今朝野天下,乃至于蒙古后金,皆只知道,镇北侯这是要一战功成,打一场国运之战,彻彻底底的覆灭后金。
史官笔下,也只会记载,在这崇祯二年,大明举国之力,动员近二十万大军,由镇北侯统领,欲平定草原,覆灭后金。
而真实的战略规划,注定不会为世人所知。
但对参与此战的京军兵将而言,他们可不知道什么战略规划,他们只知道,荣华富贵,就在眼前!
严苛的纪律,以及一条还算畅通的晋升渠道,再加之有功必厚赏的奖惩条例,便足以保证将士们的敢战杀敌之心。
而一场接一场辉煌的胜利,亦是可以铸就高昂的军心士气!
如此大军,已然足以镇压天下,横扫天下之敌!
在漠北与林丹汗一部汇合后,这支兵力已然膨胀至十余万的铁骑大军,亦是没有丝毫停留,便以雷霆之势,朝着此次战略规划的目标,即漠南蒙古进军而去。
严格而言,漠南,亦是囊括了与大明北疆防御体系接壤的草原戈壁,换而言之,漠南,即是后世的内蒙古。
而事实上,李修这次横扫大半个漠北,从宣府而出,亦是可以说是跨过了漠南草原,远征漠北,再转道回师漠南!
而这般冒险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后金的存在,如若不然,到时候,就是腹背受敌了。
当然,李修自然也不可能完完全全将后背交给漠南蒙古各部,蓟镇铁骑早已在徐枫的率领下出关,与蓟镇边疆归附大明的蒙古各部合兵一处。
在李修这主力还未彻底参战之前,就已经与漠南蒙古交战,牵扯住了漠南蒙古联军的主力。
如此,李修才得以从容跨过漠南草原,扫平漠北隐忧,再携大胜之势,兵临漠南,两面夹击漠南蒙古联军!
而就以如今的蒙古形势而言,蒙古草原的军事政治中心,亦是早已从漠北,转移到了漠南。
这也是游牧民族的局限性,虽能征善战,但,却对农耕民族,有着必不可少的依赖性。
当然,最重要的便是,随着后金的崛起,漠南蒙古,夹在大明与后金中间,亦是成了两方皆需要拉拢的对象,如此,在这香饽饽的日子里,漠南蒙古的实力,亦是飞速扩充。
而随着努尔哈赤出兵,将原本名义上的蒙古之主林丹汗赶出漠南,漠南蒙古,亦是彻底倒向了后金。
如此,借着后金对大明的渗透渠道,漠南蒙古各部,实力亦是在一次次走私之中,飞速的扩充提升着。
尤其是其中早早便倒向后金的科尔沁部这些后金忠犬,实力更是不可小觑。
故而,尽管目前后金尚未派出支援大军,漠南各部联合,实力亦是一点都不弱丝毫。
漠南蒙古十六部,草原民族,本就是人人皆兵,在此等生死存亡之际,在后金的奔走联络下,亦是很快就拉出了一支多达十数万的大军。
在这等悬殊的兵力差距之下,兴冲冲率军出关的徐枫,亦是一个头两个大,唯一庆幸的便是,战场距离蓟镇,尚且不远,有个稳定的后方同时,蓟镇尚有数万大军,亦是能随时给予此必要的支援。
在这种情况下,他才能在这般悬殊的军力差距之下,死死的缠住漠南蒙古十数万大军,完成李修交给他的既定战略规划。
战争便是如此,一环扣一环,每一环,皆是有着属于它的作用,一环缺失,便会立马影响到全局。
这也是李修为何弄出这般大阵仗,却从不奢望什么一战功成的原因。
他敢跨过漠南,将后背丢给漠南蒙古,是他自信,二娃子必定会严格执行他的军令,会死死缠住漠南蒙古,纵使二娃子缠不住所有,也能牵扯住漠南蒙古的绝大部分力量,剩下的背刺,他也有余力,也有能力轻易挡住!
但……
一旦战争规模彻底扩大,让他把战争的一环,扣在辽镇,扣在东江之上……
他能确定,袁崇焕,辽东将门,毛文龙,东江兵将,会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执行他的命令嘛……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不弄出什么幺蛾子,不拖后腿,估计就算是最理想的情况了。
如此,对一场灭国之战而言,便是致命所在。
李修统兵,可从来没有将一个不受控制之致命弱点暴露出来的习惯。
此战,亦是如此。
对辽镇,对东江,李修期望也不高,只求他们能够发挥出基本的威慑牵制作用。
若是这一点都做不到,他也有预备应对之策。
但若真是这样的话……
一切就很显然了。
到时候,秋后算账,那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了!
第两百一十六章 史载的国运之战
第两百一十七章 大明,不会再有下一个镇北侯了!
喜峰口以北数百余里处的一处戈壁滩,本该籍籍无名的存在,现如今已然注定名留青史。
蓟镇大军与漠南蒙古联军,在此戈壁滩鏖战月余时间,双方皆是持续增兵,亦皆是死伤无数。
曾经一片荒凉干燥的戈壁滩,此刻放眼望去,已是一片血红。
黄沙血甲,兵戈碰撞,疯狂的呐喊,绝望的嘶吼,乃至于痛苦的哀嚎,一幕接一幕,亦是谱写着在这戈壁滩上上演一个多月时间的曲目。
“总兵,鞑子又进攻了,前置侧营已经被攻破了。”
有副将满身血腥,跪地汇报道,
“让步军六营都顶上去,告诉弟兄们,大军支援马上就到了!”
二娃子声音有些嘶哑,狠狠的撂下一句话后,拔出刀锋,便策马而出,直奔大军前营而去。
自漠北被扫平的消息传开,漠南蒙古这边,进攻显然更加疯狂了,明显是在镇北侯彻底回师之前,解决掉二娃子这支偏师,避免被两面夹击的处境。
但数万大军,且还有着源自蓟镇的支援,这支偏师,又岂是那般容易消灭的。
最最重要的是,演变至今,战争重心已经从骑兵集群突击,转变成了大明兵将最为擅长的营寨攻防,这,才是这场漠南之战能够持续这么久的最终原因。
只不过,现如今,漠南的总体战略态势,亦是随着漠北的平定,而随之变化。
纵使是再自大的漠南蒙古首领,也不会认为,那不到一月时间,便横扫了大半个漠北的铁骑,会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
而现如今这场战争,却又不同于以往,在以往,明军犁庭扫穴,他们打不过,难道还躲不了嘛!
可现如今却是不同,因后金的存在,他们最让农耕民族头疼的机动性,此刻却是被废了大半!
后金不会允许他们逃,他们自己也不敢逃!
毕竟,漠北已定,他们的去路已断,而且,此次战争,纵使镇北侯大军迟早会撤回大明,但随着镇北侯征战的林丹汗,还有那见势附庸的蒙古部落,他们可不会离开草原!
他们要是逃了,林丹汗还有那些部落,甚至是镇北侯,估计都会欣喜无比的接收漠南,然后瓜分整个漠南的地盘。
而他们,不仅仅彻底失去后金这个依靠,更是会丢了他们世代相传的草原,从此如丧家之犬,难得安身之地。
弱肉强食,兼并吞食,可是这片草原的主旋律。
故而,纵使战略态势再艰难,漠南蒙古各部,也只能硬着头皮顶上去。
只不过,尽管李修大军主力尚未抵达漠南,但那求援的急报,却是如同不要钱一般,一封接一封的发往沈阳,催促着代善,催促着后金赶紧派军支援。
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可,对现如今的后金而言,整体的战略态势,已经不是唇亡齿寒可以形容的。
辽镇,东江,朝鲜,三个方向,皆是有着不可小觑的威胁。
纵使辽镇已不足为虑,纵使辽东那些将军们信誓旦旦不会出问题,但,为将者,未胜先谋败,又岂能将希望彻底压在这虚无缥缈的承诺上,更何况,还有那大明京城派来的京营数万大军!
以往的大明京营,自然不足为虑,可现如今,那镇北侯一手练成的大军,整个后金,没有谁敢轻视丝毫。
故而,在这种战略态势之下,整个后金,亦是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准确的说,已经是进入了战争状态!
早在战争一开始之前,朝廷传至辽东东江的旨意,便是进攻后金,牵制后金兵力。
在这样的旨意下,不管内心如何想,如何谋划,表面功夫,自然还是要摆出来。
如今,平静了不过半年多的辽东,战火再起,辽镇,东江,以及被后金揍过几次,如今也趁势跑来报仇的朝鲜,三方大军,三个方向进军,或攻或守,打得那是一个轰轰烈烈。
当然,辽东打得再“激烈,”对后金而言,真正致命的威胁,只有一处,那就是漠南草原!
一旦让李修平定漠南,将草原握在手中,那,以后的战略态势就不是和现如今后金与辽镇对峙,战略主动权皆在后金手中了。
那就是大明想打就打,后金得疲于应付了!
故而,后金上下,亦是早已形成共识,那就是漠南蒙古,必须支援!
唯一有争议的,那就是这支支援大军,由谁统领!
上一篇:四合院:从贾张氏怀孕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