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220节
本计划用一夜时间肃清大同蒙古兵将,在施邦耀的指引之下,俨然缩短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
至黎明破晓,城中残敌,已然彻底肃清,日月大明旗,重新飘扬在城楼之上。
这座失陷的边疆重城,亦是再次回到了大明的统治之下。
“此番出奇兵,夺回大同,暂断蒙古后路,蒙古定不会善罢甘休,恐会汹涌反扑……”
城楼之上,施邦耀换上了一身干净衣裳,立于李定国身旁,颇有些担忧道。
李定国摇了摇头:“秦公已经回师,漠南这几部蒙古显然已经得到了消息,紫荆关那边,已经歇战几天了,蒙古四处劫掠,显然准备抢完就跑了。”
“边疆这边兵力不足,蒙古一心想撤的话,恐怕是拦不住的。”
“而且,蒙古也不一定非要从大同回草原,边疆这么多关卡,之前大同一战,已是将边疆兵力抽调一空……”
闻此言,施邦耀亦是骤然沉默,随即,却是突然眼前一亮,突然道:“或许可用游兵战术!”
说到这,施邦耀显然颇为兴奋,侃侃而谈道:
“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赢挠盛,结陈趋地,断绕四经!”
“将军麾下数千精骑,来去如风,蒙古撤退,劫掠财货百姓众多,定会使其行军臃肿,将军不需要多大战果,只需要拖延蒙古行军速度,让秦公大军能够赶来即可……”
听着施邦耀的诉说,李定国也不禁眼前一亮,避实击虚,攻其不备,只是拖延的话,要做到,似乎,也不是什么不能完成之事。
“施大人大才,不领兵作战,实在是可惜了!”
李定国大赞一句,随即道:“本将这就禀报总督大人!”
话音刚落,却是有一名传令兵匆匆而来,一封军令,亦是递到了李定国手中。
李定国接过一看,原本欣喜的神色,亦是骤然定格。
这般神色变化,施邦耀虽有不解,但非军中之人,自然不会没自知之明上前打听。
李定国强挤出一抹笑容,看向施邦耀道:“施大人之策,恐怕是实施不了了,秦公已经另有安排。”
“秦公有安排……”
施邦耀也没多问,点了点头:“秦公用兵如神,想来定有万全之策,施某就不班门弄斧了,将军按秦公安排即可……”
李定国讪讪一笑,却是不着痕迹的将这封军令放进了怀中……
……
……
第三百一十八章 福要双至!
俗话说,祸不单行,福不双至。
但这一次,似乎有所不同了。
自秦公回师的消息抵京后,整个京城乃至于直隶地域,混乱浮躁的人心,亦是瞬间安定。
无论是朝野, 亦或者市井乡野,皆是期待着秦公击破蒙古的大捷消息传来。
但,惊喜来得太过突然。
秦公回师的消息抵达京城不过数天,原本还气势汹汹的蒙古,竟放弃攻打紫荆关,撤军回草原了!
这个消息, 从紫荆关前线,堪称星火燎原般, 极为迅速的蔓延扩散开来!
从人心安定, 满是期待,到彻底沸腾,欢天喜地,亦是只在这消息抵达之间。
若说之前秦公回师的消息,是拨开云雾见青天,那蒙古撤军的消息,就是云雾尽散,朗朗青天!
市井乡野,京城朝野, 皆是一片沸腾欢喜之景。
对普通的百姓而言, 蒙古撤了, 那就代表着,可以继续安心的过自己的日子,不用担心家破人亡那些滔天祸患了。
而对朝野士绅而言, 意义, 无疑更大。
陕西乱平,破开如今的天倾局势, 给大明带来一丝生机,而如今蒙古撤军,大明天倾之势,亦终于被抑制,被稳住,有了挽回,乃至于逆转的可能!
但同样,少不得被人津津乐道的,便是这不战而屈人之兵!
仅仅是一个回师的消息,便让气势汹汹而来的蒙古撤退而走!
如此威势,堪称传奇,朝野议论且不说,在市井乡野,秦国公本就几近神话的威名,亦是愈发盛隆起来。
京城地带,一片欢天喜地,而在大同城,气氛,却是有些尴尬。
“快要来不及了, 再等下去, 蒙古就要彻底出关了!”
大同城头上, 施邦耀颇有些不解的看着李定国。
李定国沉默不语,他也有些想不通,但军令如山,他只能选择遵从。
“不应该啊……”
施邦耀实在是有些想不通,尽管战局他不清楚,但奇袭大同,无疑证明了,大同一代,朝廷没有了其他军力。
而这大同一部精骑不出动,岂不是放任蒙古离开!
“放任……”
思及于此,施邦耀顿时心头一颤,随即,勐的看向李定国。
“李将军,秦公是准备放任蒙古离开?”
李定国摇了摇头:“军中秘密,无可奉告,施大人还是别打听为好。”
听到这公式化的回答,施邦耀心顿时凉了一大截。
他……猜对了!
施邦耀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可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他非是初出茅庐的愣头青,自然看得清楚利害关系。
事情没点透,他尚未想太多,可点透了,放任蒙古离开,其缘由为何,自然很容易就想明白了。
如今的大明,没有逞一时之快的资本!
但想明白归想明白,看透彻归看透彻。
犁庭扫穴,诛灭族群……
这等豪言壮语,就跟个笑话一般。
那无数家破人亡的百姓,这被蒙古肆掠,一片糜烂的惨绝人寰……
一切的罪魁祸首,且在有能力将其剿灭的情况下,却要放任其离去。
谁能坦然接受!
一个个念头闪烁,施邦耀眼眶都有些通红起来。
“今日之耻,他日倍尝!”
此时,李定国才缓缓出声,看了一眼施邦耀之后,轻叹一声,亦是迈开步子,走下了城楼。
……
“今日之耻,他日倍尝!”
同样,在房山县,浩荡的回师大军之中,李修端坐战马,眺望北疆,亦是轻声微喃此言。
事实上,他比任何一个人,都难以接受放任背信弃义危难时捅刀且肆掠大明疆域的漠南蒙古安然撤退。
可如今这局势,如此,才是最好的选择。
逞一时畅快,灭了这漠南的几部蒙古,可如今大明,也没那个能力去收获胜利果实,不过是给后金和林丹汗做嫁衣而已。
这两者,还都是大明之敌!
如此,尽管难以接受,但理智驱使下,李修还是强行逼着自己,做出了这个决定。
战争的胜利,要的,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政治经济上的胜利,也是必须的。
缺其中一样,这种战争,胜了,也不过是耗费国力之举。
“呼……”
种种思绪流转,最终,李修长吐一口气,目光流转,视野之中,是坐落在破虏山的武院。
大军回师,经过于此,望着这熟悉又陌生的山峰,李修也不禁有些恍忽。
一切,彷若昨日。
他还清楚记得,为了当初那一战,提前多天,领着一队亲兵,在这附近四处寻找着大战之地,每一座山峰,每一处山坳,他几乎都亲自踏足。
依稀还能感受到当初的忐忑与不安……
世事无常,当初的他,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时隔数年,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一切,皆已变了模样。
“将军,礼部派人询问将军您何时到京城,说是要准备什么凯旋仪式……”
正当李修思绪重重之际,一名士卒骑马飞奔而来,随即出声禀报。
“日落之前!”
李修抬头了一眼阳光有些刺眼的天穹,随意摆了摆手,片刻之后,才再次出声:“传令下去,加快行军速度,日落之前,抵达京城!”
话落,军令层层传达,这绵延十数里的行军队伍,行进速度,亦骤然快上不少。浩浩荡荡,直朝京城而去。
……
在京城朝阳门,文武百官已然汇聚,礼乐也早已准备就绪,太后牵着小天子亦是立于百官之首,所有人,皆是在等待着秦公的凯旋而来。
此刻残阳如血,整片天空在残阳映照之下,亦是一片通红。
按礼部官员想法,本是想寻一吉日举办这凯旋仪式,但奈何秦公已亲口定下,也无法更改,只得匆忙在这日落黄昏时分,百官相迎于朝阳门前,妄图以朝阳二字,讨个好彩头。
毛文龙早在近十天前便已抵达的京城,职位至今也未曾有变化,准确的说,他现如今还未去职,而只是抵京叙职,具体如何,还得等候安排。
如今,毛文龙自然也百官相迎的队伍之中,只不过,在东江登来威名赫赫的毛大帅,在这百官队伍中,却是颇为不起眼,
孤零零的立在武官行列,默默环视着这百官汇聚相迎之景。
相比较文官行列,毛文龙观察得最多的,自然是这武勋一列,这传说中的勇卫勋贵。
如今武勋一列,人数明显不多,寥寥几人,皆是身着甲胃腰配战刀,彪悍气息尽显,显然,皆是百战之将。
“来了!”
观察之间,毛文龙突然抬头,这几名武勋也似乎是察觉到了什么,眼神炙热的看向天际线的方向。
上一篇:四合院:从贾张氏怀孕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