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509节

“朝廷选材体系未立,覆盖全国的科举体系,已然近乎形同虚设。”

“士子为官无门,从商无路,种地又被严苛限制。”

“此等情况下,哪怕是一心为国为民之士,也必然难以安心……”

……

第七百章 替代

堵胤锡条理清晰的一字一句说着,每一句话,放在朝堂,恐怕都足以轻而易举引得朝堂震荡,百官惶恐。

每一句,也几乎契合了天子心中的想法。

事实,俨然比之堵胤锡所言,要更加恐怖。

如今的大恒,用一句后世之言,那就是革命不彻底,革命的果实,有被窃取的风险。

代表着旧有地主士绅利益的群体,已然深入的融入了大恒的统治体系。

天子在,武勋势头正隆,那自然可以将其压制。

可一旦什么时候天子不在了,若是这种情况还得不到改变,那大恒,就必然会被篡夺。

当然,这种篡夺,基本上不可能是改朝换代,而是更深层意义上的篡夺。

简而言之,那就是变了颜色。

大恒之政,天子之政,也必然会被扭曲,会被篡改,从利国利民,到利于某一个群体阶级。

而这一点,也必然会引起前所未有的政治风暴。

如继承他意志的下一代大恒天子,如势头正隆的大恒武勋。

当臣权与皇权争斗失控,文与武的斗争失控,那这个国家,就必然会走向一个极端。

要么皇权压制一切,重回当今开国之世,要么,文压过武,文压过皇权,那最终,就必然是如两宋时期那般的武力颓弱。

要么,武压过文,武压过皇权,那就会是如历史上的五代十国之乱世一般。

礼乐崩坏,彻头彻尾的乱世之局,在这即将到来的世界大舞台上,说不得会生出难言恐怖的变数。

又或者臣权皇权,文与武,一直争斗不休,那就是会比之前明时期那党争不休还要恐怖的无尽内耗!

整个国家的所有一切,都会深陷于内耗之中,任何政策,任何事情,恐怕都难有成功的机会。

这些可能,看似骇人,但某种意义上而言,几乎都是极端情况下的必然。

在这昭武一朝,天子不解决这个问题,这几种可能,几乎就必然有一种会出现在大恒,出现在这浩瀚神州。

可现实就是,天子很难去彻底根除这个问题。

当今财税土地,商业经济,是户部统筹,教育改制,礼仪教化,是礼部负责……

整个朝堂,整个天下,在破灭这个弊病的政策执行上,几乎都是前明的那些士人。

其中有堪用者,也有不堪用者,更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者……

天子也没办法甄别。

就好比负责教育改制礼仪教化的礼部尚书黄锦。

谁也不能否认其功劳,

教育改制的体系铸造,选材体系的摸索,乃至如今朝廷教育改制覆盖整个北直隶,皆是其功劳所在。

但显然,要说他真的完全能堪大用,又有些算不上。

虽堪用,但也之所以在旧有秩序的框架之中堪用,缺了一股子锐气魄力。

所谓办大事者不拘小节。

但朝廷很多堪用之官,就是太拘于小节,太在乎各方面的利益牵扯,瞻前顾后。

这些人,就和礼部尚书黄锦一般,谁也不能否定其任职的功劳,但其功劳,永远也都只会局限在框架之中,不可能让人眼前一亮,做出出乎意料的事情来。

而这些人的存在,恰恰就是一个国家统治的根基所在,还不能缺了这些人。

大恒现在缺的,是领头羊,是如秦之商鞅这类魄力与才能并存的能臣干臣!

只有这种臣子,才能真正的肩负大任,能在他的支持下,魄力十足的将朝廷政策贯彻到底。

天子看着面前依旧锐气十足的堵胤锡,一个念头,亦是随之涌上心头。

但随即,天子便又将这个念头压下。

朝廷的格局,现在还不能变。

人的成长,也需要时间去磨炼。

眼前这堵胤锡,还是得多磨炼磨炼。

况且,涉及教育改制,新学,也是一个忽略不了的因素。

“工科院尚缺一督学使,爱卿此次迁徙结束,去任职可否?”

天子也没有就堵胤锡所言表达什么态度,反倒是话锋一转道出了这么一句话。

堵胤锡一愣,他本以为,天子会如当初他上奏那般,给他道明利弊,讨论一二,却没想到,竟是这么一句话。

去工科院任职?

这与他所说有何关系?

思绪流转只是片刻,堵胤锡顿时明悟天子用意,当前大恒教育,离不开的,就是新学了。

随即,堵胤锡朝天子一拜:

“臣遵旨。”

天子拍了拍堵胤锡肩膀,似有所指道:

“多看,多学,你的路……还长。”

“臣明白。”

堵胤锡有些懵,不知天子何意,但还是立马回道。

天子轻笑摇头,也没多言。

天下安稳,秩序铸就,百姓生活变好,朝廷统治稳固,同样,也慢慢将他这个天子限制住。

他这个天子行事,也终究没有以前毫无顾忌了。

少了许多以往那破罐子破摔的魄力。

天子也不愿这样,但他行事的一切,皆是为了这个国家和民族,以往,这个国家,已经烂到不能再烂了。

天子自然不会有任何顾忌,在怎么肆无忌惮,也不可能再烂了。

但现在,难!

他也需要学会妥协,学会潜移默化,学会政治斗争来达到目的。

这个弊病,他也只能慢慢来,只希望,他离世之前,能将这个弊病,彻底解决……

天子很清楚,指望如今的朝堂大臣,是不太可能的。

前明数百年的惯性,早已将他们彻底局限,根本不可能突破而出。

唯有如眼前堵胤锡这般年轻气盛,魄力十足的干臣,这种刚为官,便经历了天下由乱转安,由坏变好过程,以及亲眼目睹这一切改变因素的人。

只有这些没有被惯性局限,拘束的人,才不会有如朝堂那些重臣一般,有那么多顾忌,会那般瞻前顾后。

天子目前要做的,就是护持着这些人难得的为国为民之本心,护持着这些人的锐意进取。

然后,一点一点的培养着他们。

最终,用他们,去替代朝堂上那些为“领头羊”的重臣。

到了那时候,才是真正新时代的开始。

也才是大恒真正锐意进取之际。

……

第七百零一章 辽省大开发

天子并未在山海关逗留太久,仅仅两天时间,天子之驾,便再一次启程。

浩浩荡荡的天子之驾,在这冰天雪地之间,缓缓跨越了这一座天下第一雄关,重新踏入了这一块,天子熟悉得不能在熟悉的土地。

从当年孤身来于此世初掌兵开始,这一块辽东之地,几乎就是天子日思夜想之地,全身心的思绪,皆在这一块土地之上。

一城一堡,乃至一村一镇,官道村道,天子都可谓是了熟于心。

对这里,天子几乎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甚至,天子对生活了那么多年的皇宫,对没有对这块土地熟悉。

时隔多年,再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天子心中亦是莫名感慨。

他还记得当年,他不止一次畅想过踏青辽镇后金,彻底收复辽东之景。

时至如今,辽镇……早已成了历史,后金,也早已烟消云散,虽还有些许余孽尚存,但对比当今大恒,着实不值一提。

莫说区区数千人的余孽,哪怕是全盛时期的后金,在当今的大恒面前,也绝算不得什么大患。

汉土已复,汉土已定,汉土已安……

一条辽东走廊,天子难得感慨万千。

在曾经,辽东走廊为久战之地,辽省为异族压榨,抓到了就得为奴为婢之地。

故而,不管是辽东走廊也好,还是辽省也罢,在当年那连绵战火摧残之下,皆可以说是人烟稀少,田地荒废,尽是一片荒凉破败。

而当下,曾经荒凉之景已然散去,官道上人来人往,商旅不绝,尽显喧嚣。

沿途曾经的边疆重城,曾经那血与火的战争气息,除了城墙上依旧残存的战争痕迹以外,其他一切,已然是被这份喧嚣给彻底冲散。

这一条建制为山海府,直属中枢的辽东走廊,在当下,俨然已经失去了曾经的战略作用,反倒是成了一条如同丝绸之路一般的商道之路,成了联动中原与辽省的陆路枢纽所在。

当天下之驾跨越这条辽东走廊,踏入辽省之后,这份变化,在天子眼中,已然是愈发明显。

短短几年时间,从最开始平定辽省,不过数十万人口,到现如今,膨胀至近两百万人口。

仅此一点纸面上的数据,便可清楚看出辽省的变化之大。

当然,这些,还只是纸面上的。

最重要的,莫过于辽省在大恒天下的特殊战略地位。

首节 上一节 509/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四合院:从贾张氏怀孕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