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大明:五龙同朝,这个逆子孝出强大

大明:五龙同朝,这个逆子孝出强大 第361节

哪怕后世子孙不孝,失了倭国与琉球群岛,只要将东鲲紧紧抓在手中,大明就不会有海外之祸。

群臣一听到这话,顿时就有些意动。

毕竟这布政使可是从二品,掌一省之政事民政,乃是妥妥的封疆大吏!

而且澎湖鸡笼山与南洋旧港不同,毕竟离中土距离很近,来往时间不算太长。

再者说来这地方上的子民,大多都是移居海外的汉民,土人反倒是数量不多,真要前去布政的话,阻力也不会太大。

真要是去了,镀上一层金,将来定然可以顺利重返朝堂宰执中枢!

毕竟布政使期满之后,可升为太常侍卿、光禄寺卿、太仆寺卿等中枢职位,再往上那可就是朝堂公卿了!

这对于不少需要资历政绩的朝臣而言,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蹇义当即出列奏道:“臣举荐户部侍郎古朴……”

得,又是古朴,看来这位贤臣的确能力卓越,赢得了一众大佬的点头认可。

朱高煦暗自点了点头,但他心里有些不太愿意。

因为他接下来会进行商税改制,需要古朴夏元吉这些钱粮大才从旁辅佐,现在可不能把他扔到鸡笼山去。

蹇义这一开口,就如同开了个好头,群臣纷纷出言举荐贤才,甚至还有人毛遂自荐。

直到顾佐顾喷子出列,举荐了一位令所有人都大为意外的贤才。

“汉王殿下,臣举荐内阁学士杨溥……”

杨溥?

朱高煦一愣,随即扭头看向了面无表情的杨溥。

日后的三杨名臣,杨士奇正在南洋旧港为大明开疆拓土,杨荣也终于洗尽铅华留在岭北行省坐镇一方,唯有这杨溥还在中央朝堂守着内阁,跟个闷声虫一样,安安静静地让人忽视。

不过这杨溥的才华,并不输于杨荣与杨士奇。

主要是杨溥朴实正直,廉洁好静,没有城府,个性恭敬谨慎,每次上朝,都顺着墙跟走,即使对隶属小官,也不敢怠慢。

虽然他这性子显得有些谨小慎微,但是鸡笼山太过重要,交给他杨溥更令人安心。

“杨溥,你可愿意?”

“下臣愿为朝廷分忧!”

杨溥其实也没想到,顾佐会举荐自己出任此职。

但是转念想起冷清落寞的内阁,加上杨士奇与杨荣都开始了自己的征途,杨溥也不愿就此颓废沉沦下去。

布政一方,更能让人快速成长起来,所以杨溥直接点头答应了。

“汉王殿下,澎湖鸡笼山等地刚刚内附,为防止宵小作乱,刑狱司法一事同样重要,臣举荐原大理寺卿汤宗,出任东鲲按察使一职!”

汤宗,东鲲按察使!

这倒是个不错的人选。

“准了,还有那批狎妓官员,直接送去澎湖鸡笼山,先把布政司的架子搭起来,收拢民心。”

东鲲布政使,杨溥!

东鲲按察使,汤宗!

侯显很忙。

忙得脚不沾地。

自从他成了水师转运使,就一天没有闲下来过。

先是转运粮草物资,将张辅黄福送到交趾,而后继续南下将朱高燧杨士奇送到南洋旧港。

人家是抵达目的地了,他却立马就得带着船队返航,配合朝廷转运人才送往澎湖鸡笼山。

这不船队刚刚休息了几天,他这个转运使又接到了一个大项目,将杨溥汤宗这些东鲲布政司的官员,送往东鲲布政。

一想起这个,侯显就觉得很是不爽。

前脚刚把楚王朱桢给送过去了,后脚又得转运这些官员。

丫的汉王殿下就不能一次性搞清楚,这不是平白浪费财力物力吗?

不过侯显也只能想想,毕竟现在朝堂之上局势晦涩难明,他哪里还敢有什么意见。

皇帝陛下明明大捷还朝,却始终停留在北平行在,并没有直接回京的意思。

而汉王率先回京,直接夺回了监国大权,据说还封了东宫太子府,回京当日就大肆清洗了一番。

眼前这批前往东鲲布政的官员,连同东鲲按察使汤宗在内,那都是此次被汉王清洗掉的对象。

汤宗与杨溥看着这些装满货物的大船,同样是百感交集。

杨溥还好,毕竟他是想去东鲲布政的。

杨荣与杨士奇都寻找到了自己的前进道路,杨溥也不甘示弱,想要做出一番政绩。

因为如今的朝堂局势,可以说是汉王一家独大,而且还是在皇帝陛下的有意纵容之下,似乎那位停留北平的皇帝陛下,当真动了易储的心思。

易储啊!

太子爷的处境可想而知。

一旦易储,太子被废,太孙被废,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汉王爷的上位,注定会伴随着一片腥风血雨。

杨溥不敢去赌,赌皇上会不会易储,他也不愿眼睁睁地看着太子被废,自己却无能为力。

与其如此,不如远离这方朝堂。

毕竟,在杨溥心中,真正的明君,始终是太子朱高炽。

即便汉王朱高煦的确做出了不少利国利民的仁政,但他朱高煦不适合为君啊!

汤宗同样心情复杂,站在码头上怔怔出神。

他没有想到,汉王逼迫自己交出了大理寺卿一职,却又转手任命自己为东鲲按察使。

这一来一去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大明各行省级地方官员分为三司,分别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布政使管“民政”,按察使管“刑名”,都指挥使则管“一省军务”。

按察使掌刑名按劾,这也算是汤宗的老本行了。

甚至,让他汤宗这位曾经的大理寺卿,出任东鲲按察使,还有几分屈才了。

货船装满了货物后,众人也随即开始上船。

侯显同杨浦汤宗二人打了声招呼,随即就去忙着自己的事情了。

他是天子内臣,与杨溥汤宗真的不熟。

而且侯显是宦官内臣,汤宗杨溥都是正直文人,双方都不太愿意过多交往。

所有人员上船完毕,船队再次启航出发,直奔澎湖鸡笼山。

汤宗眺望着茫茫大海,一时间陷入了沉思。

杨溥站在他身旁,忍不住低声道:“老大人,您说皇帝陛下……真有易储的心思吗?”

听到这话,汤宗脸色微微变了变。

“弘济(杨溥字),这些不是你我该考虑的事情,陛下自有决断!”

“汉王的确一心为国为民,但他行事作风太过酷烈,如果他真成了大明储君,只怕将来的大明朝,比之洪武朝更加严峻。”

杨溥叹了口气,第一次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自从他杨溥被汉王从诏狱里面捞了出来,就一直安分守己地做着本职工作,亲眼目睹了汉王朱高煦推行的各项新政仁政,也眼睁睁地看着汉王朱高煦打压官员缙绅。

诚然,那些新政有不少的确是利国利民,但是那些新政对于士绅缙绅而言,却无异于是灭顶之灾。

汉王朱高煦,不知为何对天下读书人充满了敌意,尤其是程朱缙绅与名教子弟。

如果他真能够上位,那这方天地间,还有读书人的出路吗?

汤宗看着杨溥,叹道:“弘济,别再想那些了,现在你我也改变不了什么。”

“你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快抵达澎湖鸡笼山,将东鲲布政司与按察司的架子搭起来。”

“如今镇守东鲲的那位楚王朱桢,可不是什么简单货色啊!”

楚王朱桢!

洪武年间南征北战的骁勇名将!

在诸王大会上,楚王朱桢接受了汉王朱高煦的邀请,亲自镇守澎湖鸡笼山,并且说出了“我楚王府尚有男丁在世一日,鸡笼山一日便是大明的疆土”这等豪言壮语!

面对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并且后面要与他经常打交道,汤宗与杨溥都觉得有些为难。

海上的航行生活枯燥乏味,一众官员起初还兴致勃勃地在甲板上面看大海,看头顶追逐着海船的海鸥,看早晨朝阳升起的壮丽,看落日在在海平面上一点点隐去的遗憾。

甚至不少官员缙绅还诗兴大发,开始吟诗作对,亲自体会到了什么叫“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意境。

然而再美好的景色天天看也就没有了初时的心情,加之出海之后海浪的颠簸在造成了大部分人晕船,连杨溥这个小年轻都不例外,汤宗更是老命都去了大半条,天天都是在半晕半吐中度过。

终于当他们再次看见陆地的时候,激动得一个个眼泪都掉了下来。

“到了!终于到了!”

“我的老天爷啊,可算是到了啊!”

“老大人,我们终于到了!”

十来天的折磨,早已让汤宗瘦得只剩下了皮包骨头,他在杨溥的搀扶之下,艰难地走下了大船。

踏上陆地的这一刻,众人从没有如现在这般,感觉脚底下的陆地是如此亲切,如此的令人心安。

此刻码头上面,楚王朱桢正率领大军布防,可谓是给足了杨溥与汤宗面子。

“二位可真是让本王久等了啊!可算是将二位贤才给盼来了!”

朱桢这话说得一点不假,他是真心希望朝廷多派点人手给自己。

毕竟管理一个国家,需要武力予以威慑,也需要贤才干吏治理政务。

他朱桢现在麾下就只有六卫三万战兵,一群大字不识几个的武夫,想要治理好澎湖鸡笼山,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首节 上一节 361/6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父皇求你了,我不想继位

下一篇:四合院的自在日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