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美好生活开始 第241节
多门家距离自己最近,也就隔了两个街区,刚好顺路,姜言也就第一个去了他们家里。
来到多爷的住处,正好看到自己家他打开门。“多爷新年好,我来给您拜年,祝您身体健康。”姜言说完还把自己的礼物拿上去。
“你个小子来了,快进屋。咱们俩今年的好好的喝一点,你小子老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多爷看到姜言也是相当的高兴,接过东西就拉住姜言非要和他喝一点。
这个时候,姜言直接就开口道:“多爷,咱们回头再说,我这边还有好几家没有去呢!”
“行,你小子快去忙去吧!我也去看看您家老太太。”
今天拜年的时候,姜言特意挑了快中午的时候才去的郑朝阳家里面,为的就是在他那里混一顿饭。
吃完饭菜在他们家休息了一下之后,姜言再一次摊踏上了拜年的旅途。
不过姜言不知道的是,他在满世界给自己的朋友和兄弟们拜年,哪成想他们家里已经有不少人来给姜言和老太太拜年,姜言不在,蒋思瑞就负责招待,家里的事情都基本上被安排的妥妥当当。
大年初一,老百姓们相互拜完年,大年初二就要开始回家走亲戚了,这就是正月初二回娘家。在过去,每年的正月初二,凡是出嫁的女儿就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这一习俗在我国民间被称为“回娘家”,也被称作“走娘家”,又因为娘家人要迎接女婿,所以这一天也被称作“姑爷节”、“迎婿日”。这回娘家的孩子在回家时要携带礼品,礼品有送给父母的。
通常会有一大袋糖果,或者是饼干,由母亲分送给邻里乡亲,图的是过年的喜庆和热闹。
过去在民间,人们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在正月初一这天不能回门,回门会把娘家给吃穷,只有在正月初二以后才能回娘家。
在台湾有这样的民谚:“有父有母初二三,无父无母门担担。”意思是说有父母的女儿,在正月初二以后,娘家人必然会接回去团圆,只有无父无母的女儿,没有亲人想念,娘家也就不派人来接了。还有一句谚语是这样说的:“正月初二路上看,尽是小生和小旦”,说的就是大年初二这一天,满大街都是提着礼物,准备随妻子回娘家的男子。
蒋思瑞虽然说父母不在了,刘旭峰可是把她养大的人,所以这刘旭峰家自然就是他的娘家,这一大早小两口吃完饭之后,姜言开这车,两个人高高兴兴的“回娘家。”
而刘旭峰家里面也是相当的热闹,黄玲正在准备东西。不过刘旭峰脸色臭臭分坐在那里,老丈人的架子那是拿捏的十足。
何雨柱自然也带媳妇和孩子回娘家,不过现在秦淮茹的弟弟在城里分了房子,今年过年在城里过年。所以何雨柱也用不着在带她回秦家村。
不过中午饭并没有在娘家解决,放下礼物之后又急匆匆的回到了家里,之所以这么着急的回到家里,是因为今天何雨柱的徒弟马华要来家里拜年。
虽然说马华跟着何雨柱已经快两年,不过这徒弟给师傅拜年今年还是头一次,所以何雨柱看的比较重。
而一般的厨子学艺一般先干三年的杂活,然后切三年墩,师傅高兴了才传授其厨艺。
不过马华这个人,姜言是理解,对何雨柱那是打心眼里尊敬,因此姜言才告诉何雨柱让他传授马华手艺。
按照姜言的话来说,脑子笨可以慢慢学,那份忠心怎么也学不来。
经过姜言的劝说,简单的观察过马华一阵子之后,何雨柱感觉自己的老大说的没错,这孩子笨是笨了一点,不过对自己可是一心一意,所以就传了他几手手艺,不过那些何雨柱拿手的东西依旧没有传授。
国人就是这一点,师傅传授徒弟总会留一手,何雨柱也不例外。拿手菜色的配料基本上还没有教,估计马华这想要完全学到手里面可有的熬呢!
好在这孩子心也大,没有想的那么多,依旧是师傅何雨柱说什么就是什么,总是尽心尽力的完成。
不过何雨柱也有本事,虽然那些秘方之类的东西没有传授,其他的几乎都传授给了马华,以至于现在所里面的大锅菜何雨柱几乎几天没有怎么伸手几乎都是马华在做,何雨柱也就是看看而已。做出来的味道虽然比何雨柱差了一点,不过这年月菜只要重油重盐,就好吃,别人也说不出来什么。
第435章 比试
第435章 ,比试
刚进家还没多大一会儿呢,何雨柱的徒弟就过来给何雨柱拜年了。
何雨柱看他带着糕点水果,就责怪了他一顿,马华的家庭情况何雨柱自然明白,可以说他是个穷孩子。
大大咧咧的何雨柱从来不计较什么繁文缛节,带不带东西对于他来说并不重要,只要有心就可以了,该传授的厨艺他还是会传授。
不过他总觉得这两人只不过比自己小了几岁,却拜自己为师,还按旧礼节对自己毕恭毕敬,像对待长辈一样来对待自己,弄得他常常浑身不自在,因此,更是在厨艺方面教得认真了。
马华这段时间也看出来了,自己的师父从不藏私,教给自己的厨艺都是真本领,所以,他对这个师父也是非常感激的。
师徒两人喝了一会儿茶,马华就要告辞回家,何雨柱挽留他在自家吃午饭,不让他回去。
何雨柱当然是真心的,谁也没说过徒弟大年初二就不能在师父家里吃饭嘛,
自己的徒弟家庭条件也都不好,干脆留他在这儿过年吃个饭,好好地撮一顿吧,给他打打牙祭,没看这孩子浑身没有二两肉的样子。
这个时候,何雨柱家里的门被敲响,等开门后,进来的是六子和他的徒弟王洪湖。
“师叔过年好!”刚进门王洪湖就给何雨柱行了一个大礼并把礼物送上。
何雨柱也没有推辞,直接接过来了王洪湖的带来的礼物,并从手里掏出来一个红包递给王洪湖。
王洪湖没有接,目光看向自己的师傅六子。
看到王洪湖看自己的眼神,六子忍不住笑骂道:“看我干嘛!你师叔给你的就借着吧!都不是外人。”
听到师傅都这样说了,王洪湖才接过何雨柱递过来的红包并恭敬分说道:“谢谢师叔。”
待他们俩都坐下之后,何雨柱指了指桌子上马华带过来的东西,开口道:“师兄过来的巧了,这马华刚说要去拜见您一下呢!您写不就来了。”
马华是笨,但是他不傻,听到何雨柱这样说哪能不知道这是何雨柱在给他找补,于是赶快站起来给六子同样行了一个大礼,不过依旧也是收获了红包一个。
几个人喝水聊天,聊的还是做菜的那些事情,也难怪,四个厨子坐在一起不聊这个聊什么,看着快中午,何雨柱干脆对马华和王洪湖说:“今天凑巧了,家里的年货都在那儿摆着哩,我跟师兄当裁判,你俩每人做两菜一汤,比个高低吧。”
六子连声说好。马华和王洪湖一听,也动了心。
六子和何雨柱商量过后,当场拍板决定让他们自由发挥,午饭过后评判谁胜谁负。
做饭自然在姜言的那个院子里,谁叫人家厨房比较大,而且里面调料齐全。
进姜言的院子之后,马华和王洪湖自然要去给老太太磕头问好。
老太太笑眯眯的看着两个人之后随身就拿出来两个红包。
“以后多来伱师傅这里看看,都是好孩子,过年了,那着喜庆。”
看到两个人并没有接,六子开口道:“行了,拿着吧!老太太的一份心意,我们俩不在了,你们有空就来给老太太做一点好吃的就行了。”
就这样两个人才接下来老太太的红包。
马华和王洪湖进了姜言的厨房之后被厨房里面的景象给震惊住了,姜言的厨房是用一个耳房改装,足足有小二十平的面积,里面打扫的很干净,不到如此,厨房的储藏间里面放满了东西,这冬天不常见的青菜都有不少。
两个人站在那里商量了一会儿,各自定下了要做的菜,然后就开始动手洗菜做饭了。
一个多小时的功夫,两人把菜做出来了。
王洪湖做的是香辣鱼块、麻婆豆腐和金色滑肉汤;马华做的是:糖醋小酥肉、酸辣菜心和鱼头豆腐汤。
何雨柱和六子看了看,觉得色香味俱全,都很不错。何雨柱起身就下了一锅饺子,捞成两大盘,就摆在桌子上开饭了。
主位上坐的自然是老太太,秦淮茹和何雨水坐在老太太的两边,接下来才是何雨柱和六子以及石头三人。
马华和王洪湖虽然是客人,却是来给师父拜年的,自然就坐在最后。
刚落座,何雨柱又猛地站起来了,对大家说:“我去拿老大两瓶好酒”说完就起身在柜里翻了翻。
“那西风酒,前两天我见老大拿回来一箱。”
这个时候马华他们赶紧说,散白就行。何雨柱没搭理他们俩,直接从柜子里面拿出来了两瓶西凤酒放在桌子上。酒都满上以后,他对其他几个人说说:“这桌上的菜和汤是马华他俩分别做的,你们得仔细品品,吃完饭了咱们得给他俩评个高低呢。”
石头一听就说,“那可不敢喝酒了,一会儿舌头就品不出味了呀。”
何雨柱笑着说,“没事,这菜尝两口我就知道火候够不够。”
于是,几个人举杯碰过酒以后,都开始细嚼慢咽,仔细品尝这几道菜,心里大概都有了个谱,但是谁也没说出来。
几个人又共同喝了几杯,就以吃饭为主了。其实马华和王洪湖的厨艺已经很不错了,几个人吃得不亦乐乎,一再夸赞他俩的手艺真好。
饭后,何雨柱品评了一番,认为两个人都在90分以上,就是王洪湖烧鱼块时,可能家里的火比不上饭店的大,鱼块的外皮焦度不够,略有点儿欠缺。
六子点头表示同意,自己的徒弟什么样子,做师傅的自然就明白。
两个人品评之后,对两个徒弟勉励了一番,说这要是在旧社会,就得摆几桌酒席宴请同行,宣布你俩已经出师,可以推荐出去当大师傅了。
马华和王洪湖听了都很高兴,就连声感谢师父的培养,其他人也连连夸赞他俩厨艺水平真高。
姜言回来的时候自己的车上带了不少好东西,这刘旭峰现在被媳妇管控,好东西自然就便宜了姜言,黄玲那是出手相当的大方,姜言吉普车的后备箱里面塞的那是满满当当。
好酒足足弄了两大箱。其中茅台就有一箱子,箱体上写着内部供应的字样。不
不过姜言自然也没有亏待自己这位老丈人,光虎骨酒都送了十斤,这这酒都是泡了五年以上的酒,药效那是相当的好,而且姜言还偷摸分给了他两斤虎鞭酒,这把老丈人乐的,眼睛都迷住了,至于姜言带走的那点东西,他也就毫不在意了。
第436章 鞍钢宪法
第436章 ,鞍钢宪法
时间过的很快,一眨眼都已经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这阳光明媚,心情自然好不很多。
不过这样明媚的阳光,姜言可是没有心思欣赏,三个月的时间里面,姜言带着所里面的技术人员还有工人几乎把所内的机床全部升级了一遍不说,甚至拿着破旧没有办法修理的机床也把能用到分零件全部给收拾了出来,留着备用。
经过三个月对机床的升级还要,着实培养了一大批熟练工,不过大领导答应自己的研究人员迟迟不到位,这就让姜言有点挠头了,连续向上面打了很多包含都告诉自己已经在协调,这一协调竟然用了三个月。
姜言哪里知道,他上交的图纸已经被送到了另外一个地方,那里正有一批专家在进行测试,测试过后,一批又一批的数控机床开始生产,生产出来的机床被送到了其他的地方。
不过工程师没有过来,上面倒是给研究所派了五十名中高级工和三百个工人名额。
反正将来也要扩大生产,索性一次性的就把工人给招齐了就是,
经过两位所领导的招聘,这三百名工人很快都招募了上去,还是姜言的意见,这一批工人最低的学历是初中。
要求这么高,还招募的这么快,不得不说现在姜言他们研究所在四九城里面的口碑那是相当的好,很多人也是挤破头想到姜言他们研究所里面工作,要不然这么短时间内也招不了这么多的人。
可是报名的多了,也让人头疼,没有办法,在三位领导的头脑风暴之下,几天决定来一场内部考试算是择优录取的,所以对这一批人也是期望颇高。
不过新工是一群比较麻烦的群体,也是最容易出事故的人群,特别是如果碰到自以为是的新人人,那就更麻烦了。
以往来的新工,基本都是直接下放车间,然后安排师傅带着,但这一批不一样。在姜言的建议下,厂里将这批人组织在一起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的培训,其中包括军训。
由于所有的技术姜言都做成了电影,培养新工人就是以电影教学为主,在这个时代是相当新鲜的事情,不过效果确实挺好。
这年月,看一场电影人们都会津津乐道好几天,更别提这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由此才能够吸引人的目光。
更加离谱的就是,为培养这一批工人的服从性,黑心的姜言还特意请了一批军人给他们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军训,不过这样军训下来效果出奇的好,因此新进员工进行培训成为了研究所以后的一个手段。
培训期间,所有新工统一住宿舍,早上六点出操,训练到八点,然后统一吃饭。上午九点开始上课,到中午十二点,下午两点到五点上课,晚上则是整理内务。这一天的安排那是相当的紧凑,没有多余的精力,工人们闹事的也少了不少。
军训可以很好的提高纪律性,白天的培训则是让各部门抽调人员给新工上课,让他们了解各个岗位的工作以及注意事项,同时让技术科派人给这些人讲解专业方面的知识。总之就是纪律、技术、安全综合培训,让他们不至于像以往那样,到车间里就是傻站着。
对于管理,其实现在还是很不错的,这时大多数厂子都在推广《鞍钢宪法》,对于这东西,在后世姜言耳熟能详。
而且统帅看过之后也做出来重要批示,批示中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具体是指: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
统帅的批示后,真好比晴天一声雷,在全国以至世界炸响。《鞍钢宪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真正探索出了一套新中国工业企业自己的管理模式。
有这一套现成的模式姜言不可能不用,所以得到之后,经过所内讨论之后,就开始大规模的推广。
放下的情况和后世略有不同,这个时代工人才是主人,而在后世推广的很多标准化的管理方法都是为了更好的管人,而《鞍钢宪法》却不同,《鞍钢宪法》是管思想,正所谓管事必先管人,管人必先管思想,鞍钢宪法能极大地提高工人的积极性,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
上一篇:四合院,正阳门下的自在生活
下一篇:四合院:淮茹你也不想东旭坐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