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穿越者:文化入侵平行蓝星 第278节
但是至少普通人能学,不会因为唱歌而缺氧抽抽过去。
很多意呆利人,听了一个小节,居然学会了跟唱!
“啊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
你一定把我来埋葬;”
“请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岗,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岗,
再插上一朵美丽的花!”
《姑娘再见》也就是《啊!朋友再见》(也叫《啊!朋友》)的节奏更像是舞曲。
这首歌能完完全全的听出,古典音乐的风格,或者说能完全听出蓝星古典乐的风格。
节奏上有一些借用行古典音乐,但是借鉴的不多。
民族元素也稍微少了一点点,更容易听懂。
很多不懂意呆利语的人一边听一边点头抖脚,完全停不下来。
不过他们并不知道歌词是如何的悲怆。
以至于很多意呆利人唱着唱着,感同身受,一边唱一边流泪,一边昂着头,扯着脖子,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似乎,另一个世界的意呆利人的感受,他们也能清楚的感觉到。
【谁说我们意呆利人不会打仗,听听这歌,地星的意呆利战士肯定棒极了!】
没人反驳。
幸亏大家都不知道地星意呆利历史。
否则这可就热闹了。
而龙国网友正在玩儿梗:
【这歌声听起来是不是:桥,啊桥,啊桥没啦,桥没啦,桥没啦?】
【听上去像是拆迁歌曲。】
懂意呆利语的龙国观众急忙解释:
【别瞎扯,这是另一个世界一位来自意呆利的同志在去参加游击战之前的遗言。】
屏幕上玩儿梗的迅速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朋友再见】。
虽然意呆利语中那个词汇不是朋友,而是‘美人’的意思。
不过朋友再见更像是对遗言者的留言,而不是翻译。
苏特兰意呆利的民谣各自风格如此强烈。
一个是圣歌大集合,一个是美声大集合。
接下来呢?
台上的林轩挥手:“让我们聆听,毛熊国民谣《喀秋莎》!!”
接下来是毛熊国民谣了吗?
喀秋莎?听起来像是一个人名,而且是个女孩儿的名字?
第182章 喀秋莎与拿着铁锹的军人!
——战火里的诗歌恋人(副标题)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当毛熊国的歌声开始的时候,观众都是愣住的。
因为这首歌并不优美。
甚至稍显粗狂。
没有伴奏,只有苍茫的白雪和嘹亮的歌声。
视频上,镜头移动着。
钟楼背后,一位身材壮硕,带着笑容的青年正在劈砍木柴。
准确的说是,劈砍钢琴。
看到这一幕,满场喜欢音乐的观众都皱起了眉头。
焚琴煮鹤,这也太有辱斯文了。
但是更诡异的是,青年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皱着眉头,甚至是脸色难看。
很多男人都在这片广场上劈砍木头。
各种各样的木头。
有橡木桶,有钢琴,有窗户,有顶梁柱。
旁边,排着队的女人和老妇人领取着木柴。
青年高歌着,周围的人却没有响应。
青年高呼:“各位不会唱这首歌吗?都唱起来啊!”
旁边的青年:“得了吧我的彼得罗夫长官,现在哪有力气唱歌。”
镜头拉高。
皑皑白雪下的城市中,每一个广场,都有大量的青年正在集中劈砍各种木头。
冰天雪地之中,老妇人和女孩儿们,排着队领取木头。
镜头拉回这个广场。
一个穿着军服的青年冲了过来:“钢琴,这架钢琴是谁的?”
一个小孩举起手:“我家的!”
“算你运气好,你家的钢琴暂时保住了,旁边街有一座房子垮了,今天的木头够用了。”
小男孩儿非常开心的笑了起来:“太好了。”
后面,一个妇女一巴掌拍在了小男孩儿的后脑勺上,差点把小男孩儿打翻过去。
小男孩儿挠着头回过头来。
妇人非常严肃:“波尔金斯基大叔家被敌人炸毁了,你这么开心吗?”
小男孩儿咬着嘴唇。
最开始高歌的青年彼得罗夫上前:“小孩子嘛,不懂事,别在意。”
终于队伍轮到了一个年轻的漂亮姑娘。
姑娘提着篮子。
彼得罗夫往里面放柴火,然后一边笑着:“喀秋莎!”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
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
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
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
这个叫做喀秋莎的姑娘皱着眉头:“彼得罗夫先生,已经到了这种时候了,还要开这种玩笑吗?”
彼得罗夫的手顿住了,然后才笑着开口:“我还记得我们曾经有过约定,每一次见到你,我都要喜笑颜开的唱一首《喀秋莎》。”
喀秋莎深吸一口气,递上篮子。
彼得罗夫轻声:“记住了,只有午夜过后,看到时间到了两点,才点燃柴火。”
“要不然这点柴火坚持不到最冷的时候。”
“千万不要冻着。”
喀秋莎点头。
彼得罗夫:“行吧,快回家去吧,外面冷。”
外面冷,家里也冷。
镜头跟随喀秋莎回到了家里。
喀秋莎家里,几乎已经没有了木制品。
就连地板也撬出来了大半,只有少量的地方还留着地板。
比如餐桌下方。
不过餐桌也不是木头的,而是废墟一样的石头堆成的。
虽然上面放着一块红白格的布,但依旧看得出这是某座房屋倾倒后的废料。
画面往天空移动。
整座城市映入眼帘。
再然后,能看到城市外,大量的帐篷有军人在活动。
上一篇:我让你卧底!懂吗?没让你当老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