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大明:吕氏毒圣孙?开局十二符咒

大明:吕氏毒圣孙?开局十二符咒 第154节

宋礼的功劳,就是治理会通河,明史记载:

“筑坝东平之戴村,遏汶使无入洸,而尽出南旺,南北置闸三十八。

又开新河,自汶上袁家4口左徙五十里至寿张之23沙湾,以接旧河。

其秋,礼还,又请疏东平东境沙河淤沙三里,筑堰障之,合马常泊之流入会通济运。

又於汶上、东平、济宁、沛县并湖地设水柜、陡门。

在漕河西者曰水柜,东者曰陡门,柜以蓄泉,门以泄涨。

纯复浚贾鲁河故道,引黄水至塌场口会汶,经徐、吕入淮。

运道以定。”

陈瑄是大明漕运制度的确立者,后来清朝也沿用了他的制度。

他是一个伟大的水利专家。

杨士奇后来评价他:自少颕敏不凡,好善恶恶,内笃孝行。公善任使,均劳逸,秋豪无取于下,凡漕途奸弊,扫涤一清。公为人闿爽英毅,弘度伟畧,禂人广会,谈论亹亹,伦辈推服,公余披阅载籍,考知往古成败治乱之故,喜近逢掖士,时相讲议,善交际,能推利为义,所至以济人为心,多所建置,人用德之不忘。

朱英就佩服宋礼和陈瑄这样的人,后世之人会纪念他们的功劳。

后来的清朝可以黑朱元璋,但不会黑他们。

满清的军机大臣张廷玉曾言:宋礼、陈瑄治河通运道,为国家经久计,生民被泽无穷。

“我看过你们的资料。”朱英朝两人道,“陈瑄,我打算保你为漕运总督,宋礼你为巡漕御史,你们一起治理河道。”

两人大惊,接着是大喜,齐齐参拜。

陈瑄更是激动:“朱大人,自从我来到这河道衙门,就想着怎么治河,下官心中所愿便是黄河安澜,淮河安澜。下官翻遍历代治河的法子,都觉得那不是最佳的办法,直到看到大人你说的‘束水攻沙’治河策略,我豁然开朗。”

宋礼在一旁附和:“是啊,这段时间我们仔细研究过,大人你的法子肯定可行,若是能亲自来实现,是我们的荣幸。”

朱英心中暗喜。

得,又收两个小弟。

……

淮安之后,船队继续沿江而下。

一路上,朱标对朱英可谓是言传身教。

跟随一起出行的大臣们都觉得,太子对朱英,简直就当儿子一般培养。

夜幕降临,江面上弥漫着浓浓的一层雾气,仿佛把江面的水面笼罩在一片幽暗之中。

船只在河面的波涛中穿行,皓月照紫禁,星光闪烁,如璀璨的钻石镶嵌在夜空中。偶尔有落叶飘在江面,扰动了平静的江面,让江面更加寂静安详。

船随着江水的流动不停地前行,船尾留下一条明亮的波纹。江上的风带来丝丝凉意。

船切开江面时发出嗞嗞的响声,像是这个宁静的夜晚一道亮丽的剪影。船身在江面上摇晃,发出轻柔的声响,让人不由自主地沉迷于这静谧而又宁静的环境中。

船尾的水花溅起,散发着盎然的生机。月光下游过这片黑暗的江面,船像是被降临到这里的天使,静静驶过江面,没有喧嚣,没有浮燥。只有江面上很多的落叶,似在向天际的星辰祈愿,希望拥有一份缕缕的纯真美好。

远离喧嚣和嘈杂,朱英和朱标立在船头,别具一格地享受着船上的清幽。

在这个清冷而纯粹的夜色下,他们看到繁星闪烁,河流悠闲流动的美好。江面上荡漾着的水波声和船尾推动水花溅起的声响,在这个宁静的夜晚中显得格外清晰和美丽。

“朱英,今夜月色极好,咱们也学学古人,月下喝几杯。”朱标一笑。

“是,殿下。”朱英含笑。

很快,侍女们就准备好了一桌子酒菜。

据说那鱼,就是从这江里钓上来的。

两人一边吃着鱼,一边欣赏夜色下的江景。

朱标默默的喝酒,始终愁眉不展。

“殿下,有心事?”朱英问。

“自然是心忧大明天下。”朱标一笑,“之前,孤曾经觉得父皇刑杀过甚,但当孤自己出来走走,发现那些墨吏的可恨,如此大灾之年,他们居然漠视百姓生命,趁机敛财。”

朱英微微含笑。

他知道朱标仁慈,曾经多次劝阻朱元璋动刀。

“陛下诛夷过滥,恐伤天和。”

朱标也这么怼过朱元璋,这是一句很重的话。

“汝弗能执欤?使我运琢以遗汝,岂不美哉?今所诛者,皆天下之刑余也,除之以安汝,福莫大焉。”

这是朱元璋的回答。

但是朱标的反驳,却非常经典: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

估计老朱当时气得不轻。

“父皇跟我说过,他杀的人,都是该杀之人,是那些违反了大明律的官员,勋贵。”朱标沉叹,“大明的百姓,他一个都没杀!”

“洪武爷的确没有杀百姓,所以深得民心。”朱英颔首。

朱标缓缓点头,眼中精光闪烁,似乎在想什么。

“朱英,你聪明,懂得又多,将来必定会成为大才。”朱标面色真诚,“你能助孤吗?孤与你一道,开创盛世。”

“臣自当效力。”朱英颔首。

他心中暗道,只要你不死,辅佐你也不是不行。

在你手下,肯定比在朱元璋手下要好。

“孤将来也定不会负你。”朱标认真道。

他心中想的是,如果朱英就是孤的儿子,将来就把大位传给他;如果他不是孤的儿子,那就助他成为一代名臣,将来在史书上,未必不是一段佳话。

你要是孤的儿子,该多好。

……

京城,东宫。

吕氏面色冰寒。

因为最近朝廷上上下下,都在传太子殿下对朱英有多好,简直当儿子培养。

“哼,殿下对允炆都没有这般用心。”她冷冷道。

“很明显,殿下已经把朱英当成皇长孙了,呵呵,要是最后查实朱英就是朱雄英,那朱允炆殿下,就没有任何希望了。”侍女203压低声音道,“所以,娘娘,你听我们的,还有机会。”

“你们放心,殿下已经决定巡视关中了。”吕氏道,“这次从河道回来,他就会去关中。”

“很好!”侍女冷笑,“国师那边都已经准备好了,就等他去关中呢。”

“你们……你们想……”吕氏要问,最后又没问了。

她心中已经有些猜测。

此刻,御花园。

朱元璋躺在树下的竹椅上,摇啊摇。

马皇后坐在他身旁,正在切瓜果。

“朝中的人都说太子与朱英走的太近了。”朱元璋嘀咕,“也不知道这是福是祸。”

“你又犯多疑的毛病了?”马皇后哼道,“我可以保证,就算朱英不是雄英,他也不会危害大明的江山,只要标儿掌控的好,那朱英可以助力标儿。”

“咱也是怎么希望的。”朱元璋伸手抓一片苹果。

“所以,他们之间有父子情,那才好呢。”马皇后道。

“你上次说的那个道士,后来就没消息了吗?”朱元璋转了个话题,“蓝玉在紫金山找了几个月,也没有任何线索了。”

“那道士不是一般人,难找!”马皇后4皱眉,“不过,我猜测,他会在合适的时机出现的。”

朱元璋缓缓点头。

他悠哉悠哉的啃完一片苹果后道:“婆娘,咱们要不也出去走走?咱想知道现在的大明江山是什么样。”

马皇后白一眼:“我劝你还是不要去了,你辛辛苦苦治理二十多年,一场天灾回到元朝末年,你想想,你会不会吐血?”

朱元璋:“……”

一口老血,堵在胸口。

扎心了!婆娘!.

137、朱标巡视关中,历史时刻要来了

朱标与朱英在一处上岸,行走在田间。

这里远离京城,完全是另外一副景象。

走进一个村庄,贫瘠又荒凉,房屋的破旧状态,让朱标难以置信。

在村庄的最高点,一座古老的神坛屹立在那里,尽管已有很长时间没有人祭祀了。周围是极其陈旧的建筑物,那些由粘土和稻草建造的房屋显然已经年迈破旧,墙体裂开,砖石不齐,但仍然在坚持着存在,也许现在它们的唯一目的就是在遮蔽阳光下的老人们和鸡鸣下的病弱老少。

在村子里,你会看到那些勤勉的农民们在努力的劳作,他们的汗水沾湿了他们的衣服,整个人在照耀下变得黝黑。然而,即使是他们的辛勤劳动,似乎也无法撼动他们脸上那明显的疲惫和无助。

在那些破旧的小屋里,人们生活着操劳、压抑。肮脏的桌子和床铺,俯瞰着蹲坐或趴卧着的老人或孩子,母亲们忙碌的目光,以及极度疲惫的祖父母,他们脸上渴求着一丝来自外面的希望,一个他们永远无法得到的拐角。

走在前面的朱标,面色越来越难看,沉声道:“朱英,看到了吗?这才是真正的大明朝。辉煌气派的京城,是大明朝的面子,这里就是大明的里子。”

朱英摊手一笑:“治国者要哀民生之疾苦,念稼穑之艰难,与,你同忧乐。每一食,便念稼穑之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苦。殿下,这些东西,你在奉天殿的折子里是看不到的。”

朱标重重点头:“说的好!大明朝这样一幅景象,也敢称治世?孤现在有些理解父皇要用锦衣卫了,有了锦衣不仅能快速知道各地的真实情况,还能监督各地官员。如此,朝廷的各项措施才能迅速有效的实施,否则,何时才能看到家给人足,斯民小康?”

朱英感受到了朱标身上的真挚情感。

心想,他这样的人做皇帝,一定会是个好皇帝。

“盛庸,就地扎营,休息一会儿。”朱标朝身后的侍卫统领下令,“你去村子里的百姓买些吃的,孤要看看他们平时吃的是什么,注意,不要扰民,要客气。”

“是!”盛庸颔首领命。

侍卫们很快搭建了一个帐篷,朱英和朱标坐在帐篷下。

朱标望着眼前的景象,轻声一叹:“这次就该把允炆允熥叫出来,从小在皇宫长大的他,出来看看民间疾苦。”

首节 上一节 154/3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年代:从知青下乡开始躺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