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军阀 第603节
日他以“丧失战斗意志”的理由被撤换,继任者钟离卫上任伊始便着手将士气低落的部队改编为第一集团军。
实际上,北京早就对东北军空军在桑叶河的糟糕表现有所耳闻,也已经计划好如何扭转颓势。与新任司令员一同抵达的还有大批参加过西班牙内战的陆军航空兵里的资深飞行尖子。针对之前驻中西伯利亚和东三省的中国空军部队机构臃肿,指挥体系混乱的问题,北京将西班牙战场上的“飞将军”鲍云生调到中西伯利亚,将整个航空部队交由他全权指挥。
在精兵强将齐集桑叶河的同时,大批新式战机也从中国各地汇聚而来。1942年8月21日,桑叶河上空的空军力量天平已经毋庸置疑倒向中国这边:900多架涂有“人”字军徽的战机和他们士气高涨磨拳擦掌的驾驶员陆续抵达,时刻准备着痛殴河对面后劲不足的日本人,后者手里战机只有区区400余架,还不到东北军的一半。
仗打到这个时候,中日双方都明白谁占有空中优势,谁就更可能取得最终的全面胜利。
当中日双方都已经再也挤不出哪怕一架的增援时,所有人都清楚,8月22日开始的殊死拼杀将决定最终是人字旗和旭日旗谁将闪耀桑叶河上空。这一天,中国人派出了256
架“云雀”和149架“披毛犀”
组成的庞大机群,日本方面则声称有超过400
架日本战机参与了当天的空战,但大家想象中的一锤定音并没有出现,结果接下来的几天,几百架战机的大规模混战成了桑叶河上空的家常便饭。
鉴于人力物力方面的差距,日本方面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被顽固的中国人拖入消耗战,看到单纯派出大机群于事无补,日本陆军航空兵的指挥官们想到了一个釜底抽薪的伎俩,那便是出动爆击机摧毁中国人的机场。8月27日,237架日本轰炸机在180架战斗机的掩护下扑向三座中国机场。中国人之前并没有想到日本人敢大规模深入中西伯利亚腹地的领空,机场的防备并不充分,但即便如此,日本人的偷袭也只在其中一处得手。日军在偷袭前派出了大批别动队,其中一批成功的切断了机场的雷达站、防空了望哨和机场指挥部之间的电话线,结果机场上排满了对日军偷袭毫不知情的中国战斗机,直到日本炸弹砸到头上才试图起飞抵抗,却为时已晚,很多飞机被炸成废铜烂铁,得手的日本战机在其它机场东北军飞机赶来增援前扬长而去。
并不是每一队偷袭的日本飞机都有这样的好运气,在另外两处机场,好不容易长途奔袭到中国机场上空,人困马乏的日本战机受到了猛烈的地面火力和空中严阵以待的中国战斗机的双重“欢迎”
,被打得落荒而逃,炸弹都被丢到西伯利亚大草原上挖坑去了。虽然实际斩获聊胜于无,但日本国内的宣传机构却开足马力大造舆论,鼓吹这是一场“神佑的大胜”。
此时的日本宣传机构在造假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全日本的报纸上都白纸黑字的登载出“地面摧毁244架中国战机,空中击落102架”的“空前战果”。这个数字远远超过被袭击的三座中国飞机场停放的战机的总和。东北军的实际损失要小得多,其中还有一部分战机最终得到修复。
如果说虚报战果是各国各时期军队的通例,但是就怕这种牛皮吹的太大,连自己人也忽悠住。可惜日本陆军就属于能被自己人卖了还兴高采烈的笨蛋。听说日本陆军航空兵取得了空前胜利,地面上的日军将领盘算着中国空军被一气吃掉近一半,损失近300多架战机,必然是伤筋动骨,估计要缩回西伯利亚腹地好好疗几天伤。一想到在没有中国轰炸机在头顶上投下死亡,日军立马又来了劲。
9月3日凌晨,西伯利亚驻屯军第26、28两个联队在小松原中将的带领下偷渡桑叶河,摸上了巴因达岗。看着日本人仿佛从地底下钻了出来,东北军骑6
师被打得措手不及,天还没亮就被追到巴因达岗西北的地方。好在一位军官9月2
日夜巡巴因达,发现日本人的夜袭,立刻跑回第一集团军司令部将这一紧急军情报告给了钟离卫。
钟离卫立刻把手边的东北军和东北军所有的坦克、装甲车、摩托化骑兵一股脑砸向巴因达岗,天刚蒙蒙亮,钟离卫自己也来到距巴因达岗最近的本方阵地,还带来了炮兵第185
团等重炮部队。而在日军想象中已经被打残的中国空军也蜂拥而至。早上7
点30分,多达
73架的“快刀”轰炸机在巴因达岗上空展开死亡的阴云,几架已经被东北军排山倒海般的数量优势吓坏的日军“烈风”战斗机恪守了武士的责任,向东北军机群发动自杀的反击,却瞬间被高空呼啸而下的“披毛犀”战斗机击落。更多的中国战斗机趁日军全神贯注对付轰炸机的机会,狠狠的向地面上日军仓促构筑的阵地泼洒弹雨。在被重炮和空中降下的火雨洗刷了几个小时之后,东北军的坦克11旅发动进攻,已经被炸的支离破碎的日本防线被中国铁骑一碾而过。
不过日本人却凭借其野兽般的凶顽又扛了一天,虽然在东北军空地一体的滚滚铁流面前被一点点的拍向面向桑叶河的巴因达岗东斜坡,参战的日本士兵却相信他们最终能通过桑叶河上的浮桥取得援兵或者逃出升天。谁知9月5
日凌晨3
点,当前线日军再也支持不住准备利用浮桥撤退的时候,浮桥却在他们面前被炸成了碎片。但这并不是东北军重炮或者战机的抽薪一击,而是那位日夜里就率司令部偷渡逃回的小松原将军担心东北军顺浮桥冲过桑叶河,竟不顾在对岸拼命苦战的部属,命令工兵炸桥。前有追兵,后有大河,渡河的日军最终在河滩上悲惨的全军覆没。值得一提的是,东北军还派出了一架“鸿雁”炮艇机以河滩为试验场,拿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日本败军做靶子,搞实战试验。这种炮艇机是在“鸿雁”战略轰炸机的基础上通过加装机关炮和榴弹炮的试验机。一共只有4架。“鸿雁”炮艇机在桑叶河战场的试验给东北军高层和飞机设计师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当9月5
日的太阳懒洋洋的爬起之时,巴因达岗战斗已经曲终人散。地面上的日军两个联队全部被消灭,数百门火炮被全部摧毁,天上的飞机也好不到哪去,根据中国方面的记录,共有75架日本飞机被击落。
巴因达岗血战之后,桑叶河两岸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之中。三天的血战,把中日双方军队的各种弱点和问题都暴露了出来。东北军发现来自蒙古的骑兵部队虽然拿着现代化的武器,但在组织结构和训练方面却与正规军的水平相差甚远。就算是东北军自己,对日本军队的狡诈阴险和凶顽死硬,也缺乏足够的准备。而西伯利亚驻屯军也被东北军的弹流火雨砸明白了——“皇军”除了狂热的“武士道”精神外,装备和火力和中国军队相比,实在是差得太远。尤其是在装甲兵作战方面,差得已经不是一星半点了。所以中日双方都开始抓紧时间进行部队的重建和整编,虽然是争分夺秒,但很多暴露的问题其实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这一段时间除了中日两国磨刀霍霍的声音外,桑叶河还算是平静。
第四百九十九章 越烧越旺的战火
地面部队憋在营地疯狂的磨刀,双方在天上的飞机除了每天的例行巡逻,也没闲心成群结队出来寻衅滋事一争高下,都在前线机场忙着迎接“客人”。中国这边,两个齐装满员的新航空团抵达前线,同时第70战斗机团和第150高速轰炸机团也领到了盼望已久的新式“金丝燕”战斗机和“披毛犀”重型战斗机,忙着换装,而被换下来的旧战机“云雀”则作为了备用装备,一时间各航空团阔的流油。比如第70航空团在清点家当的时候,发现如今已经成了坐拥100架以上战斗机的地主。与中国东北军从部队到个人全体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相比,日本方面就显得死气沉沉,日军各部队也在忙着整编,确切的说是把之前被打残的部队进行缩编或者撤编,比如著名的“安冈支队”,就在9月10日被西伯利亚驻屯军扫地出门。
日本陆军航空兵相对来说好些,至少可以拆东墙补西墙,从本土和太平洋战场调来了有经验的部队,但是日本国内的工厂却不能像中国那样及时为前线送来足够的战斗机,结果一些古董飞机都不得不频频“老夫聊发少年狂”,在桑叶河上空拼了老命跟中国战斗机搞“生死时速”。日本陆军航空兵此时也使出了吃奶的劲,9月中旬,东西伯利亚的日本陆军航空兵已被遮天蔽日的中国飞机耗得精疲力竭,跟中国人打消耗战一般都是这个悲惨的下场。日本陆军航空兵本部不得不从同样烽火连天的太平洋前线调来各一个飞行团补充进东西伯利亚的第2飞行军团,勉强将其作战实力维持在200架的水平。当然,中国人从来是得理不饶人的主,看河对岸的日本陆军航空兵奄奄一息,东北军立刻决定“趁你病要你命”。9月下旬开始,中国的“快刀”轰炸机每天自带“礼物”,按时按点到日军防线和支撑点上空串门,回回留下一地弹坑和被炸得灰头土脸的日军。开始的时候,“金丝燕”和“披毛犀”们还在高空设伏等着日本战机过来驱赶“快刀”机群,打了几天发现日本陆军航空兵做了缩头乌龟,干脆自己也俯冲下来客串对地攻击任务,逼得日军阵地不得不每天加餐一堆子弹和炮弹。
日本陆军航空兵也不是吃素的,虽然是遍体鳞伤,还是拼命派出轰炸机队用炸弹回敬中国空军。就在这你来我往之间,中日战机之间的小规模狗斗更是频繁的如同家常便饭一般。虽然是力战不退,日本陆军航空兵却已经是强弩之末,9月中旬在日本陆军航空兵精锐损失殆尽之后,中国的战机却在双方的鲜血中茁长成长起来。中国和日本方面的胜负比率被彻底扭转,日本方面每击落一架中国战机需要付出三架本方战机的代价。9月21日,在巴暗达山上空爆发了新一轮的大空战。这次战斗的起因是河东岸的日军试图再次冲过桑叶河。日军集中了几乎所有的炮兵部队,还升起了炮兵观测气球。东北军方面发现了日军的企图,一架“金丝燕”战斗机单枪匹马,以日军回忆“离地仅仅数公尺”的超低空突袭将观测气球击落,恼羞成怒的日军派出数十架战斗机前来支援,加上原定用于支援地面进攻的日本轻重爆击机,日军派出的战机约120架左右,其中约有一半是“烈风”式战斗机。财大气粗的中国空军被日军突然袭击打得一度撤退,缓过劲来之后钟离卫立刻展开数百辆坦克和装甲车发动势不可挡的逆袭。在中国钢铁巨兽统治战场的同时,飞翔的中国飞机也再次遮蔽了天空,中国空军派出了157架的庞大战斗机编队,共包括95架“金丝燕”战斗机和62架“披毛犀”重型战斗机。几个小时的空地大混战之后,下午4时,日军灰溜溜的撤回出发位置,丢下一地的尸体和残骸,丧失了突击渡河的最后一丝勇气。此后日军再未敢发动渡河作战。地面作战吃瘪,天上的日本陆军航空兵却再次放出大话,上报了高达89架的击坠数,中国方面则相对老实一些,只报了42架的战果。实际上战后清点,东北军损失了5架“金丝燕”,其中2架还是被地面的日军高射炮部队击落的。日本方面的损失则极为惨重,约有架“烈风”被击落,这也从侧面说明日军新补充的飞行员的射击技术很成问题。9月25日凌晨,日本方面再次放出“风”式气球做为炮兵观测平台,敌人的“屡教不改”彻底激怒了钟离卫,他下令无论付出多大代价,必须把这颗气球在中国和日本士兵面前报销掉。于是中国空军再次派出“金丝燕”三机编队发动超低空突袭,虽然日本人编织起了密集的火网,却只能无奈的看着中国战斗机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观测气球打成了一颗火球。
由于日本陆军航空兵没法提供足够的新式“烈风”战斗机,一些原来撤换下来的“零”式战斗机只得被迫冲上了战场,并且因为防护差的问题而吃尽了苦头。
当地面上的西伯利亚驻屯军彻底失掉进攻的勇气和意志时,天空中的日本武士们却仍然在坚持。9月21日之后的一周,桑叶河上空刮起了腥风血雨,百架以上的大规模追逐、狗斗和混战每天都在上演,中日双方都杀红了眼,误伤和操作失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最为经典,影响也最为深远的乌龙球是日本人在1942年9月25日搞出来。这天,鹿岛慎太郎曹长在经过血腥的狗斗后座机受伤,被迫紧急迫降,不知是被打得头晕脑胀还是地理学的太差,他竟然选择了中国控制的河西岸进行迫降。结果中国毫不客气的收下了这份从天而降的大礼——东北军只花了两天时间就把已经被大卸八块的这架“烈风”运回了北京进行全面测试。
鹿岛曹长隶属于第11飞行战队第1飞行中队,据日军王牌飞行员岩濑幸一回忆,当天的混战中,他击落了一架中国战机,之后他发现落单的鹿岛军曹昏头昏脑的跟到他的僚机位置上。在岩濑之前,芳山文治曹长已经带了鹿岛曹长一段,但不知道是鹿岛的战机受创过重,还是他本人已经神经崩溃,岩濑和芳山的努力最终都没有效果。在岩濑焦急的目光中,鹿岛曹长摇摇晃晃的降落在的中国控制区。好在不是所有人都打晕了头,青柳军曹冒险降落在鹿岛身边,试图将他救出来,却被全速冲过来的一辆东北军坦克连人带机打成一堆火焰。看到青柳受伤,岩濑幸一义无反顾的俯冲下来,以高超的驾驶技术,稳稳的停在鹿岛战机后面,结果鹿岛和身负重伤的青柳都挤进了“烈风”式战斗机狭窄的座舱,在追击的东北军的枪林弹雨中驾机起飞逃出生天。岩濑的英勇行为使他声名大噪,还因此赢得了第2飞行军团长官亲自颁发的感谢状。
随着战斗的进行,中国方面的战术也越来越诡诈。9月29日,“飞将军”鲍云生展示了他在西班牙的著名战术:20架“披毛犀”踩着晨曦杀到设在阿兰山的日军前线机场上空。出人意料的是,东北军战斗机竟然还在日军机场上空兜起了圈子,耐心的等到11架“零”式战斗机冲上跑道试图紧急起飞迎击时,“披毛犀”们突然俯冲直下,凶猛的机枪火力瞬间横扫整条跑道。已经开始滑跑的日军“零”式战斗机无所遁形,被弹雨扫的东倒西歪,两架“零”式战斗机当场爆炸,将整条跑道烧成一片火海。另外9架日机则撞到了跑道附近的停机坪等处,造成了更多的破坏。整个阿兰山机场被东北军这通袭扰折腾的鸡飞狗跳。让日本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国人泛起坏水来没这么简单。差不多两个小时之后,第2飞行军团的飞机场大队总算将阿兰山机场的跑道清理干净,忙的满头大汗的日本官兵正想放出战机,地勤们则准备休息的时候,第二批东北军战斗机再次飞临,如法炮制,几个低空通场之后,阿兰山机场又恢复了之前一塌糊涂的状态。10月2日,东北军战斗机又光临了金光寺附近的日军机场,几个回合之后,金光寺机场上堆满了烟熏火燎的日本飞机残骸和累得东倒西歪的日本地勤人员,完全丧失了战斗能力。10月中旬,桑叶河寂静的夜空中多了些“夜行怪客”。它们无声无息的接近,扔下几颗炸弹再扬长而去,这些是中国空军新装备的“乌鸦”式夜间战斗机。它们迅速成为了西伯利亚驻屯军的美梦杀手。长于夜间袭扰的日军,此时也被折磨到精神濒临崩溃,很多部队一夜数惊,几乎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状态,多次出现有部队无端集中全部火力搞“焰火表演”的情况。更为恶劣的是,飞翔的中国飞机欺负日本陆军航空兵缺乏夜间截击作战能力,竟然把“快刀”轰炸机拿出来执行夜袭任务。结果地上的日本官兵听着“快刀”轰炸机巨大的发动机噪音缓缓接近,之后就是劈头盖脸的炸弹洗礼,却无能为力更无处可逃,全军士气低到了极点。
就在中国空军变着花样蹂躏日军时候,北京又送来新式武器。11月份“金丝燕”的正式生产型,带着强劲的“太行”发动机、1门23毫米机炮和6挺12.7毫米航空机枪成群结队的出现在桑叶河上空。与新式“金丝燕”一起到来的还有首次参与实战的“万虎”式航空火箭,当11月16日5架“金丝燕”带着这种中国国家流体动力研究院几易其稿的经典武器抵达桑叶河时,日本还不知道飞翔的“金丝燕”们已经拥有了让他们心惊胆裂的可怕武器。
“万虎”75毫米火箭是划时代的武器。当时中国实验的火箭发动机药柱直径为10毫米,在圆筒型燃烧室中装入7跟10毫米药柱,燃烧室直径就是70毫米,再加上燃烧室壁厚5毫米,就产生了75毫米这个口径,125毫米口径的选择也是出于相同的方式。最初的75毫米“万虎”火箭采用了涡轮喷气自旋方式稳定,结果在空中射击实验时发现,多发连射密集度距离设计要求相差甚远,而且采取涡轮喷气方式,药柱的28%至30%会消耗在火箭的旋转上,因此中国国家流体动力研究院选择使用弹翼配合环形稳定器的方式。而在翼展选择方面,对多种翼展的弹翼分别装弹进行了风动和实际设计实验,最终在“万虎”上选择了150毫米的翼展。
1935年间,“万虎”火箭进行了多次试射,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宝贵的经验。1936年之前的“万虎”火箭采用了u型卡式发射架,但试飞中发现这种发射架会产生恐怖的空气阻力和翼面乱流,不但会影响战机的速度,甚至会威胁其操控性能。1937年,中国国家火箭科学研究所研制出了代号“管弦”的t型槽导轨发射架,“万虎”火箭的发射架则采用了“n”型的。装在“金丝燕”上的“万虎”火箭采用的发射架和后来的“鸿雁”炮艇机采用的并不相同,其全长为1000毫米,导轨长尾825毫米,每侧四条导轨。11月16日携带“万虎”抵达的“金丝燕”战斗机在4天之后的11月20日下午17时终于一展身手。当时这批“金丝燕”在叶宁上尉的指挥下执行掩护轰炸机的任务,在发现日军截击机机群后,根据叶宁上尉的命令,5架飞机在1000米距离上出其不意的发动了齐射,一举击落2架日本战斗机。叶宁上尉所在的飞行中队共有34架装备“万虎”火箭的“金丝燕”,在整个桑叶河战役**击落53架日本飞机,自身毫发无损。应该说中国人的战果,都是在极为有利的状况下取得的,由于日本方面事先并不知道东北军手里有有效射程超过800米的武器,因而日本截击机群排出了匀速水平运动的密集队形,中国人形容对这种队形的敌机编队发动火箭弹攻击,是“用石子砸路边的灯泡”。
中国人的夜袭战术给日本人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很多人甚至开始担心起中国人发动对日本本土的大规模恐怖夜袭来。
就在前线日军被东北军袭扰的无可奈何的时候,11月19日,大批“快刀”轰炸机突然摸到苏克哈拉山火车站上空,将这座桑叶河前线日军补给的枢钮炸成了一片火海。暴跳如雷的西伯利亚驻屯军将大批战斗机拉回东西伯利亚腹地,准备抵抗东北军再次发动类似的远距离遮断行动。谁知钟离卫再次变招,11月20日黎明,东北军隐蔽在桑叶河西岸高地上的重炮群一鸣惊人,日军防线上的各处防空指挥部和坚固支撑点都遭到了钢铁弹雨的洗礼,大部分下了地狱。“金丝燕”和“披毛犀”也乘着轰炸机刮起的暴风俯冲而下,对侥幸躲过火雨的幸存日军逐个“点名”补枪,在准确的机枪火力以及炸弹火箭弹的攻击下,日军前线的防空火力陷入了万籁俱寂之中。树欲静而风不止,幸存的日军听着外面的爆炸声静了下来,正要为再次保住性命弹冠相庆之时,中国飞机的机翼再次遮蔽了天空。在震耳欲聋的发动机轰鸣声中,344架战斗机掩护着260架“快刀”轰炸机仿佛末日审判的死神镰刀扫过整个日军防线。
不少日军官兵在被炸得支离破碎之前,都曾经愤怒的期盼过天空中日本战斗机的到来,“日本陆军航空兵死哪去了?”以及日本飞行员们的女性亲属成了当天桑叶河“皇军”官兵问候最多的问题。
日本陆军航空兵的解释是他们被西伯利亚驻屯军调往内陆,鞭长莫及。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日本陆军航空兵这时候已经被中国空军打得闻风丧胆,所谓被调往内陆只不过是这群胆小鬼解释从没有一架日本战机对庞大的东北军机群发动反击的理由而已。
不过日本陆军航空兵心理也清楚,第一次可以说救援不及,第二次就只能硬着头皮上了。结果几个小时后中国空军就给了日本陆军航空兵证明自己勇气的机会。狡猾的中国空军这次排出了“诱敌”的阵势,打头的是52架“快刀”轰炸机,其护航的战斗机不足60架,而且是旧式的“云雀”战斗机,100余架最新式的“金丝燕”和“披毛犀”则埋伏在轰炸机群后方的高空,随时准备包抄前来送死的日机。
第五百章 血肉磨盘
事实证明,中国人的计策大获成功。几十架“零”式战斗机起飞截击,三架“快刀”轰炸机被成功溜进战场的日本战斗机击伤,但是参战日机却差不多都变成了西伯利亚草原上的一堆堆残骸。但“强大”的日本宣传机构却再次“重创”了中国空军,日方的报道称33架中国战斗机和12架“快刀”轰炸机被击落,却只字不提本方的惨重损失。看到日军基本丧失了防空能力,其地面部队的士气也低到极点,钟离卫决定扣下对西伯利亚驻屯军执行死刑的扳机。11月22日一早,大批东北军战机蜂拥而出,直奔早已经由侦察机踩好的点:因为后方补给线被炸得时断时续,日军不得不在前线建立若干临时弹药和油料补给点。这批后方日军冒死送来的宝贵物资在这天早上全都沦为了西伯利亚草原上绚烂的“焰火”。
地面上的东北军则以装甲部队作为矛头,轻而易举的击穿了日军的防线。滚滚向前的钢铁洪流势不可挡,所到之处的一切日军都化为了灰烬。日本陆军航空兵的战斗机部队这时候已经是非死即伤,孤零零的轻爆和几架重爆在机场残兵们的目送下踏上最后的决死航程,此情此景仿佛是数年后“神风”出击的预演。而这批轻爆队的下场也和“神风”类似,绝大多数年轻的飞行员没能冲过东北军空地联合支起的弹幕,极个别的战机使用了和地上日军相同的“肉弹”战术——撞击东北军装甲部队,可惜只是螳臂当车,根本不能抵挡卷着日军血肉前进的滚滚铁流。
在11月22日彻底的“清扫”之后,接下来的几天留给中国空军飞行员们的绝大多数是一些侦查任务,偶尔出现的轰炸任务成了各部队之间的“抢手货”,好不容易出现的目标被侦查的东北军战机顺手收拾掉之后,兴冲冲赶到的攻击部队不得不边骂娘边空手而回的情况成了家常便饭。到后来中国空军干脆偷偷溜到日本腹地“开荤”,当然这种严重不符合“据说”极为呆板的东北军教条的“自发”行为都是在上级领导默许甚至是教唆下发动的。11月24日,就有39架“快刀”轰炸机就在大批战斗机的护航下,“恰巧迷航”到苏克哈拉山附近,将两列日本火车和一大段铁轨炸成一片废墟。
此时的桑叶河战场已经没有“战线”的概念,只剩下了大批日军被东北军重兵集团包围在散落各处的坚固支撑点中,负隅顽抗。凭着天生的兽性和求生欲望,被围日军一次次发动毫无胜算的突围,面对东北军的坦克海、飞机海和炮海,日军这种行为与其说是突围,不如说是自杀。虽然日本陆军航空兵这时候也差不多要淹死的在空中中国战机的海洋中,但日军战机还是每天冒死起飞,试图去为地面日军提供一点帮助和希望。
驻东西伯利亚的日本陆军航空兵此时已经精锐丧尽,对前线战况彻底失望的日本陆军航空兵高层拒绝向桑叶河派出新锐战机和补充部队。东西伯利亚地区的日本陆军航空兵不得不搜罗一切可以飞的东西,将它们推向战场,这种两代战斗机之间的对战,结果不言自明,这些日本飞机被大队“饥肠辘辘”的中国空军战机围追堵截最终被打成一团火球的情景迅速成为桑叶河上空的著名景观。
实际上,北京早就对东北军空军在桑叶河的糟糕表现有所耳闻,也已经计划好如何扭转颓势。与新任司令员一同抵达的还有大批参加过西班牙内战的陆军航空兵里的资深飞行尖子。针对之前驻中西伯利亚和东三省的中国空军部队机构臃肿,指挥体系混乱的问题,北京将西班牙战场上的“飞将军”鲍云生调到中西伯利亚,将整个航空部队交由他全权指挥。
在精兵强将齐集桑叶河的同时,大批新式战机也从中国各地汇聚而来。1942年8月21日,桑叶河上空的空军力量天平已经毋庸置疑倒向中国这边:900多架涂有“人”字军徽的战机和他们士气高涨磨拳擦掌的驾驶员陆续抵达,时刻准备着痛殴河对面后劲不足的日本人,后者手里战机只有区区400余架,还不到东北军的一半。
仗打到这个时候,中日双方都明白谁占有空中优势,谁就更可能取得最终的全面胜利。
当中日双方都已经再也挤不出哪怕一架的增援时,所有人都清楚,8月22日开始的殊死拼杀将决定最终是人字旗和旭日旗谁将闪耀桑叶河上空。这一天,中国人派出了256
架“云雀”和149架“披毛犀”
组成的庞大机群,日本方面则声称有超过400
架日本战机参与了当天的空战,但大家想象中的一锤定音并没有出现,结果接下来的几天,几百架战机的大规模混战成了桑叶河上空的家常便饭。
鉴于人力物力方面的差距,日本方面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被顽固的中国人拖入消耗战,看到单纯派出大机群于事无补,日本陆军航空兵的指挥官们想到了一个釜底抽薪的伎俩,那便是出动爆击机摧毁中国人的机场。8月27日,237架日本轰炸机在180架战斗机的掩护下扑向三座中国机场。中国人之前并没有想到日本人敢大规模深入中西伯利亚腹地的领空,机场的防备并不充分,但即便如此,日本人的偷袭也只在其中一处得手。日军在偷袭前派出了大批别动队,其中一批成功的切断了机场的雷达站、防空了望哨和机场指挥部之间的电话线,结果机场上排满了对日军偷袭毫不知情的中国战斗机,直到日本炸弹砸到头上才试图起飞抵抗,却为时已晚,很多飞机被炸成废铜烂铁,得手的日本战机在其它机场东北军飞机赶来增援前扬长而去。
并不是每一队偷袭的日本飞机都有这样的好运气,在另外两处机场,好不容易长途奔袭到中国机场上空,人困马乏的日本战机受到了猛烈的地面火力和空中严阵以待的中国战斗机的双重“欢迎”
,被打得落荒而逃,炸弹都被丢到西伯利亚大草原上挖坑去了。虽然实际斩获聊胜于无,但日本国内的宣传机构却开足马力大造舆论,鼓吹这是一场“神佑的大胜”。
此时的日本宣传机构在造假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全日本的报纸上都白纸黑字的登载出“地面摧毁244架中国战机,空中击落102架”的“空前战果”。这个数字远远超过被袭击的三座中国飞机场停放的战机的总和。东北军的实际损失要小得多,其中还有一部分战机最终得到修复。
如果说虚报战果是各国各时期军队的通例,但是就怕这种牛皮吹的太大,连自己人也忽悠住。可惜日本陆军就属于能被自己人卖了还兴高采烈的笨蛋。听说日本陆军航空兵取得了空前胜利,地面上的日军将领盘算着中国空军被一气吃掉近一半,损失近300多架战机,必然是伤筋动骨,估计要缩回西伯利亚腹地好好疗几天伤。一想到在没有中国轰炸机在头顶上投下死亡,日军立马又来了劲。
9月3日凌晨,西伯利亚驻屯军第26、28两个联队在小松原中将的带领下偷渡桑叶河,摸上了巴因达岗。看着日本人仿佛从地底下钻了出来,东北军骑6
师被打得措手不及,天还没亮就被追到巴因达岗西北的地方。好在一位军官9月2
日夜巡巴因达,发现日本人的夜袭,立刻跑回第一集团军司令部将这一紧急军情报告给了钟离卫。
钟离卫立刻把手边的东北军和东北军所有的坦克、装甲车、摩托化骑兵一股脑砸向巴因达岗,天刚蒙蒙亮,钟离卫自己也来到距巴因达岗最近的本方阵地,还带来了炮兵第185
团等重炮部队。而在日军想象中已经被打残的中国空军也蜂拥而至。早上7
点30分,多达
73架的“快刀”轰炸机在巴因达岗上空展开死亡的阴云,几架已经被东北军排山倒海般的数量优势吓坏的日军“烈风”战斗机恪守了武士的责任,向东北军机群发动自杀的反击,却瞬间被高空呼啸而下的“披毛犀”战斗机击落。更多的中国战斗机趁日军全神贯注对付轰炸机的机会,狠狠的向地面上日军仓促构筑的阵地泼洒弹雨。在被重炮和空中降下的火雨洗刷了几个小时之后,东北军的坦克11旅发动进攻,已经被炸的支离破碎的日本防线被中国铁骑一碾而过。
不过日本人却凭借其野兽般的凶顽又扛了一天,虽然在东北军空地一体的滚滚铁流面前被一点点的拍向面向桑叶河的巴因达岗东斜坡,参战的日本士兵却相信他们最终能通过桑叶河上的浮桥取得援兵或者逃出升天。谁知9月5
日凌晨3
点,当前线日军再也支持不住准备利用浮桥撤退的时候,浮桥却在他们面前被炸成了碎片。但这并不是东北军重炮或者战机的抽薪一击,而是那位日夜里就率司令部偷渡逃回的小松原将军担心东北军顺浮桥冲过桑叶河,竟不顾在对岸拼命苦战的部属,命令工兵炸桥。前有追兵,后有大河,渡河的日军最终在河滩上悲惨的全军覆没。值得一提的是,东北军还派出了一架“鸿雁”炮艇机以河滩为试验场,拿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日本败军做靶子,搞实战试验。这种炮艇机是在“鸿雁”战略轰炸机的基础上通过加装机关炮和榴弹炮的试验机。一共只有4架。“鸿雁”炮艇机在桑叶河战场的试验给东北军高层和飞机设计师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当9月5
日的太阳懒洋洋的爬起之时,巴因达岗战斗已经曲终人散。地面上的日军两个联队全部被消灭,数百门火炮被全部摧毁,天上的飞机也好不到哪去,根据中国方面的记录,共有75架日本飞机被击落。
巴因达岗血战之后,桑叶河两岸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之中。三天的血战,把中日双方军队的各种弱点和问题都暴露了出来。东北军发现来自蒙古的骑兵部队虽然拿着现代化的武器,但在组织结构和训练方面却与正规军的水平相差甚远。就算是东北军自己,对日本军队的狡诈阴险和凶顽死硬,也缺乏足够的准备。而西伯利亚驻屯军也被东北军的弹流火雨砸明白了——“皇军”除了狂热的“武士道”精神外,装备和火力和中国军队相比,实在是差得太远。尤其是在装甲兵作战方面,差得已经不是一星半点了。所以中日双方都开始抓紧时间进行部队的重建和整编,虽然是争分夺秒,但很多暴露的问题其实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这一段时间除了中日两国磨刀霍霍的声音外,桑叶河还算是平静。
第四百九十九章 越烧越旺的战火
地面部队憋在营地疯狂的磨刀,双方在天上的飞机除了每天的例行巡逻,也没闲心成群结队出来寻衅滋事一争高下,都在前线机场忙着迎接“客人”。中国这边,两个齐装满员的新航空团抵达前线,同时第70战斗机团和第150高速轰炸机团也领到了盼望已久的新式“金丝燕”战斗机和“披毛犀”重型战斗机,忙着换装,而被换下来的旧战机“云雀”则作为了备用装备,一时间各航空团阔的流油。比如第70航空团在清点家当的时候,发现如今已经成了坐拥100架以上战斗机的地主。与中国东北军从部队到个人全体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相比,日本方面就显得死气沉沉,日军各部队也在忙着整编,确切的说是把之前被打残的部队进行缩编或者撤编,比如著名的“安冈支队”,就在9月10日被西伯利亚驻屯军扫地出门。
日本陆军航空兵相对来说好些,至少可以拆东墙补西墙,从本土和太平洋战场调来了有经验的部队,但是日本国内的工厂却不能像中国那样及时为前线送来足够的战斗机,结果一些古董飞机都不得不频频“老夫聊发少年狂”,在桑叶河上空拼了老命跟中国战斗机搞“生死时速”。日本陆军航空兵此时也使出了吃奶的劲,9月中旬,东西伯利亚的日本陆军航空兵已被遮天蔽日的中国飞机耗得精疲力竭,跟中国人打消耗战一般都是这个悲惨的下场。日本陆军航空兵本部不得不从同样烽火连天的太平洋前线调来各一个飞行团补充进东西伯利亚的第2飞行军团,勉强将其作战实力维持在200架的水平。当然,中国人从来是得理不饶人的主,看河对岸的日本陆军航空兵奄奄一息,东北军立刻决定“趁你病要你命”。9月下旬开始,中国的“快刀”轰炸机每天自带“礼物”,按时按点到日军防线和支撑点上空串门,回回留下一地弹坑和被炸得灰头土脸的日军。开始的时候,“金丝燕”和“披毛犀”们还在高空设伏等着日本战机过来驱赶“快刀”机群,打了几天发现日本陆军航空兵做了缩头乌龟,干脆自己也俯冲下来客串对地攻击任务,逼得日军阵地不得不每天加餐一堆子弹和炮弹。
日本陆军航空兵也不是吃素的,虽然是遍体鳞伤,还是拼命派出轰炸机队用炸弹回敬中国空军。就在这你来我往之间,中日战机之间的小规模狗斗更是频繁的如同家常便饭一般。虽然是力战不退,日本陆军航空兵却已经是强弩之末,9月中旬在日本陆军航空兵精锐损失殆尽之后,中国的战机却在双方的鲜血中茁长成长起来。中国和日本方面的胜负比率被彻底扭转,日本方面每击落一架中国战机需要付出三架本方战机的代价。9月21日,在巴暗达山上空爆发了新一轮的大空战。这次战斗的起因是河东岸的日军试图再次冲过桑叶河。日军集中了几乎所有的炮兵部队,还升起了炮兵观测气球。东北军方面发现了日军的企图,一架“金丝燕”战斗机单枪匹马,以日军回忆“离地仅仅数公尺”的超低空突袭将观测气球击落,恼羞成怒的日军派出数十架战斗机前来支援,加上原定用于支援地面进攻的日本轻重爆击机,日军派出的战机约120架左右,其中约有一半是“烈风”式战斗机。财大气粗的中国空军被日军突然袭击打得一度撤退,缓过劲来之后钟离卫立刻展开数百辆坦克和装甲车发动势不可挡的逆袭。在中国钢铁巨兽统治战场的同时,飞翔的中国飞机也再次遮蔽了天空,中国空军派出了157架的庞大战斗机编队,共包括95架“金丝燕”战斗机和62架“披毛犀”重型战斗机。几个小时的空地大混战之后,下午4时,日军灰溜溜的撤回出发位置,丢下一地的尸体和残骸,丧失了突击渡河的最后一丝勇气。此后日军再未敢发动渡河作战。地面作战吃瘪,天上的日本陆军航空兵却再次放出大话,上报了高达89架的击坠数,中国方面则相对老实一些,只报了42架的战果。实际上战后清点,东北军损失了5架“金丝燕”,其中2架还是被地面的日军高射炮部队击落的。日本方面的损失则极为惨重,约有架“烈风”被击落,这也从侧面说明日军新补充的飞行员的射击技术很成问题。9月25日凌晨,日本方面再次放出“风”式气球做为炮兵观测平台,敌人的“屡教不改”彻底激怒了钟离卫,他下令无论付出多大代价,必须把这颗气球在中国和日本士兵面前报销掉。于是中国空军再次派出“金丝燕”三机编队发动超低空突袭,虽然日本人编织起了密集的火网,却只能无奈的看着中国战斗机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观测气球打成了一颗火球。
由于日本陆军航空兵没法提供足够的新式“烈风”战斗机,一些原来撤换下来的“零”式战斗机只得被迫冲上了战场,并且因为防护差的问题而吃尽了苦头。
当地面上的西伯利亚驻屯军彻底失掉进攻的勇气和意志时,天空中的日本武士们却仍然在坚持。9月21日之后的一周,桑叶河上空刮起了腥风血雨,百架以上的大规模追逐、狗斗和混战每天都在上演,中日双方都杀红了眼,误伤和操作失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最为经典,影响也最为深远的乌龙球是日本人在1942年9月25日搞出来。这天,鹿岛慎太郎曹长在经过血腥的狗斗后座机受伤,被迫紧急迫降,不知是被打得头晕脑胀还是地理学的太差,他竟然选择了中国控制的河西岸进行迫降。结果中国毫不客气的收下了这份从天而降的大礼——东北军只花了两天时间就把已经被大卸八块的这架“烈风”运回了北京进行全面测试。
鹿岛曹长隶属于第11飞行战队第1飞行中队,据日军王牌飞行员岩濑幸一回忆,当天的混战中,他击落了一架中国战机,之后他发现落单的鹿岛军曹昏头昏脑的跟到他的僚机位置上。在岩濑之前,芳山文治曹长已经带了鹿岛曹长一段,但不知道是鹿岛的战机受创过重,还是他本人已经神经崩溃,岩濑和芳山的努力最终都没有效果。在岩濑焦急的目光中,鹿岛曹长摇摇晃晃的降落在的中国控制区。好在不是所有人都打晕了头,青柳军曹冒险降落在鹿岛身边,试图将他救出来,却被全速冲过来的一辆东北军坦克连人带机打成一堆火焰。看到青柳受伤,岩濑幸一义无反顾的俯冲下来,以高超的驾驶技术,稳稳的停在鹿岛战机后面,结果鹿岛和身负重伤的青柳都挤进了“烈风”式战斗机狭窄的座舱,在追击的东北军的枪林弹雨中驾机起飞逃出生天。岩濑的英勇行为使他声名大噪,还因此赢得了第2飞行军团长官亲自颁发的感谢状。
随着战斗的进行,中国方面的战术也越来越诡诈。9月29日,“飞将军”鲍云生展示了他在西班牙的著名战术:20架“披毛犀”踩着晨曦杀到设在阿兰山的日军前线机场上空。出人意料的是,东北军战斗机竟然还在日军机场上空兜起了圈子,耐心的等到11架“零”式战斗机冲上跑道试图紧急起飞迎击时,“披毛犀”们突然俯冲直下,凶猛的机枪火力瞬间横扫整条跑道。已经开始滑跑的日军“零”式战斗机无所遁形,被弹雨扫的东倒西歪,两架“零”式战斗机当场爆炸,将整条跑道烧成一片火海。另外9架日机则撞到了跑道附近的停机坪等处,造成了更多的破坏。整个阿兰山机场被东北军这通袭扰折腾的鸡飞狗跳。让日本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国人泛起坏水来没这么简单。差不多两个小时之后,第2飞行军团的飞机场大队总算将阿兰山机场的跑道清理干净,忙的满头大汗的日本官兵正想放出战机,地勤们则准备休息的时候,第二批东北军战斗机再次飞临,如法炮制,几个低空通场之后,阿兰山机场又恢复了之前一塌糊涂的状态。10月2日,东北军战斗机又光临了金光寺附近的日军机场,几个回合之后,金光寺机场上堆满了烟熏火燎的日本飞机残骸和累得东倒西歪的日本地勤人员,完全丧失了战斗能力。10月中旬,桑叶河寂静的夜空中多了些“夜行怪客”。它们无声无息的接近,扔下几颗炸弹再扬长而去,这些是中国空军新装备的“乌鸦”式夜间战斗机。它们迅速成为了西伯利亚驻屯军的美梦杀手。长于夜间袭扰的日军,此时也被折磨到精神濒临崩溃,很多部队一夜数惊,几乎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状态,多次出现有部队无端集中全部火力搞“焰火表演”的情况。更为恶劣的是,飞翔的中国飞机欺负日本陆军航空兵缺乏夜间截击作战能力,竟然把“快刀”轰炸机拿出来执行夜袭任务。结果地上的日本官兵听着“快刀”轰炸机巨大的发动机噪音缓缓接近,之后就是劈头盖脸的炸弹洗礼,却无能为力更无处可逃,全军士气低到了极点。
就在中国空军变着花样蹂躏日军时候,北京又送来新式武器。11月份“金丝燕”的正式生产型,带着强劲的“太行”发动机、1门23毫米机炮和6挺12.7毫米航空机枪成群结队的出现在桑叶河上空。与新式“金丝燕”一起到来的还有首次参与实战的“万虎”式航空火箭,当11月16日5架“金丝燕”带着这种中国国家流体动力研究院几易其稿的经典武器抵达桑叶河时,日本还不知道飞翔的“金丝燕”们已经拥有了让他们心惊胆裂的可怕武器。
“万虎”75毫米火箭是划时代的武器。当时中国实验的火箭发动机药柱直径为10毫米,在圆筒型燃烧室中装入7跟10毫米药柱,燃烧室直径就是70毫米,再加上燃烧室壁厚5毫米,就产生了75毫米这个口径,125毫米口径的选择也是出于相同的方式。最初的75毫米“万虎”火箭采用了涡轮喷气自旋方式稳定,结果在空中射击实验时发现,多发连射密集度距离设计要求相差甚远,而且采取涡轮喷气方式,药柱的28%至30%会消耗在火箭的旋转上,因此中国国家流体动力研究院选择使用弹翼配合环形稳定器的方式。而在翼展选择方面,对多种翼展的弹翼分别装弹进行了风动和实际设计实验,最终在“万虎”上选择了150毫米的翼展。
1935年间,“万虎”火箭进行了多次试射,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宝贵的经验。1936年之前的“万虎”火箭采用了u型卡式发射架,但试飞中发现这种发射架会产生恐怖的空气阻力和翼面乱流,不但会影响战机的速度,甚至会威胁其操控性能。1937年,中国国家火箭科学研究所研制出了代号“管弦”的t型槽导轨发射架,“万虎”火箭的发射架则采用了“n”型的。装在“金丝燕”上的“万虎”火箭采用的发射架和后来的“鸿雁”炮艇机采用的并不相同,其全长为1000毫米,导轨长尾825毫米,每侧四条导轨。11月16日携带“万虎”抵达的“金丝燕”战斗机在4天之后的11月20日下午17时终于一展身手。当时这批“金丝燕”在叶宁上尉的指挥下执行掩护轰炸机的任务,在发现日军截击机机群后,根据叶宁上尉的命令,5架飞机在1000米距离上出其不意的发动了齐射,一举击落2架日本战斗机。叶宁上尉所在的飞行中队共有34架装备“万虎”火箭的“金丝燕”,在整个桑叶河战役**击落53架日本飞机,自身毫发无损。应该说中国人的战果,都是在极为有利的状况下取得的,由于日本方面事先并不知道东北军手里有有效射程超过800米的武器,因而日本截击机群排出了匀速水平运动的密集队形,中国人形容对这种队形的敌机编队发动火箭弹攻击,是“用石子砸路边的灯泡”。
中国人的夜袭战术给日本人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很多人甚至开始担心起中国人发动对日本本土的大规模恐怖夜袭来。
就在前线日军被东北军袭扰的无可奈何的时候,11月19日,大批“快刀”轰炸机突然摸到苏克哈拉山火车站上空,将这座桑叶河前线日军补给的枢钮炸成了一片火海。暴跳如雷的西伯利亚驻屯军将大批战斗机拉回东西伯利亚腹地,准备抵抗东北军再次发动类似的远距离遮断行动。谁知钟离卫再次变招,11月20日黎明,东北军隐蔽在桑叶河西岸高地上的重炮群一鸣惊人,日军防线上的各处防空指挥部和坚固支撑点都遭到了钢铁弹雨的洗礼,大部分下了地狱。“金丝燕”和“披毛犀”也乘着轰炸机刮起的暴风俯冲而下,对侥幸躲过火雨的幸存日军逐个“点名”补枪,在准确的机枪火力以及炸弹火箭弹的攻击下,日军前线的防空火力陷入了万籁俱寂之中。树欲静而风不止,幸存的日军听着外面的爆炸声静了下来,正要为再次保住性命弹冠相庆之时,中国飞机的机翼再次遮蔽了天空。在震耳欲聋的发动机轰鸣声中,344架战斗机掩护着260架“快刀”轰炸机仿佛末日审判的死神镰刀扫过整个日军防线。
不少日军官兵在被炸得支离破碎之前,都曾经愤怒的期盼过天空中日本战斗机的到来,“日本陆军航空兵死哪去了?”以及日本飞行员们的女性亲属成了当天桑叶河“皇军”官兵问候最多的问题。
日本陆军航空兵的解释是他们被西伯利亚驻屯军调往内陆,鞭长莫及。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日本陆军航空兵这时候已经被中国空军打得闻风丧胆,所谓被调往内陆只不过是这群胆小鬼解释从没有一架日本战机对庞大的东北军机群发动反击的理由而已。
不过日本陆军航空兵心理也清楚,第一次可以说救援不及,第二次就只能硬着头皮上了。结果几个小时后中国空军就给了日本陆军航空兵证明自己勇气的机会。狡猾的中国空军这次排出了“诱敌”的阵势,打头的是52架“快刀”轰炸机,其护航的战斗机不足60架,而且是旧式的“云雀”战斗机,100余架最新式的“金丝燕”和“披毛犀”则埋伏在轰炸机群后方的高空,随时准备包抄前来送死的日机。
第五百章 血肉磨盘
事实证明,中国人的计策大获成功。几十架“零”式战斗机起飞截击,三架“快刀”轰炸机被成功溜进战场的日本战斗机击伤,但是参战日机却差不多都变成了西伯利亚草原上的一堆堆残骸。但“强大”的日本宣传机构却再次“重创”了中国空军,日方的报道称33架中国战斗机和12架“快刀”轰炸机被击落,却只字不提本方的惨重损失。看到日军基本丧失了防空能力,其地面部队的士气也低到极点,钟离卫决定扣下对西伯利亚驻屯军执行死刑的扳机。11月22日一早,大批东北军战机蜂拥而出,直奔早已经由侦察机踩好的点:因为后方补给线被炸得时断时续,日军不得不在前线建立若干临时弹药和油料补给点。这批后方日军冒死送来的宝贵物资在这天早上全都沦为了西伯利亚草原上绚烂的“焰火”。
地面上的东北军则以装甲部队作为矛头,轻而易举的击穿了日军的防线。滚滚向前的钢铁洪流势不可挡,所到之处的一切日军都化为了灰烬。日本陆军航空兵的战斗机部队这时候已经是非死即伤,孤零零的轻爆和几架重爆在机场残兵们的目送下踏上最后的决死航程,此情此景仿佛是数年后“神风”出击的预演。而这批轻爆队的下场也和“神风”类似,绝大多数年轻的飞行员没能冲过东北军空地联合支起的弹幕,极个别的战机使用了和地上日军相同的“肉弹”战术——撞击东北军装甲部队,可惜只是螳臂当车,根本不能抵挡卷着日军血肉前进的滚滚铁流。
在11月22日彻底的“清扫”之后,接下来的几天留给中国空军飞行员们的绝大多数是一些侦查任务,偶尔出现的轰炸任务成了各部队之间的“抢手货”,好不容易出现的目标被侦查的东北军战机顺手收拾掉之后,兴冲冲赶到的攻击部队不得不边骂娘边空手而回的情况成了家常便饭。到后来中国空军干脆偷偷溜到日本腹地“开荤”,当然这种严重不符合“据说”极为呆板的东北军教条的“自发”行为都是在上级领导默许甚至是教唆下发动的。11月24日,就有39架“快刀”轰炸机就在大批战斗机的护航下,“恰巧迷航”到苏克哈拉山附近,将两列日本火车和一大段铁轨炸成一片废墟。
此时的桑叶河战场已经没有“战线”的概念,只剩下了大批日军被东北军重兵集团包围在散落各处的坚固支撑点中,负隅顽抗。凭着天生的兽性和求生欲望,被围日军一次次发动毫无胜算的突围,面对东北军的坦克海、飞机海和炮海,日军这种行为与其说是突围,不如说是自杀。虽然日本陆军航空兵这时候也差不多要淹死的在空中中国战机的海洋中,但日军战机还是每天冒死起飞,试图去为地面日军提供一点帮助和希望。
驻东西伯利亚的日本陆军航空兵此时已经精锐丧尽,对前线战况彻底失望的日本陆军航空兵高层拒绝向桑叶河派出新锐战机和补充部队。东西伯利亚地区的日本陆军航空兵不得不搜罗一切可以飞的东西,将它们推向战场,这种两代战斗机之间的对战,结果不言自明,这些日本飞机被大队“饥肠辘辘”的中国空军战机围追堵截最终被打成一团火球的情景迅速成为桑叶河上空的著名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