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从主持人大赛制霸内娱 第432节
倦了伤心了,就发朋友圈打趣自己一番。
真的倦了伤心了,把苦咽进喉咙吞进肚里。
他们说: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奔跑!”
顿了顿,张麟注视着感同身受的同事们,朗声说道:“何为新闻工作者?
他们说:整个世界旋转成模糊一片,他却屹立不移,即使流了鼻血,依旧昂然奋起。”
哗哗哗~~~
无比热烈的掌声响起。
直播镜头里,一些感性的记者都听得热泪盈眶了。
微微一笑,张麟视线看了看红色荣誉证书,感慨说道:“近些年来,我们总能听到很多优秀的媒体人辞职创业的消息。
但同时,更多的新闻人选择了默默坚守,坚守着职业操守和行业道德高地。
虽然“票子、车子、房子”的话题压得很多人喘不过气来。
但大家仍然会舍弃做快餐式新闻,选择花费大量时间阅读资料、撰写文章,不停地“咬文嚼字”。
因为越是社会和媒体变革的时代,越需要新闻从业者通过努力去伪存真。
我们相信,新闻是有温度的。
新闻从业者是时代的弄潮儿,是站在时代潮头上书写历史的人。
但我们需要做的不只是表述最新鲜的“浪尖”,而且还要书写“浪潮形成的原因”、“浪潮存在的作用和价值”。
这就需要新闻从业者在时间、空间以及更多维度中延长个人的视角和视界——“在历史的语境下关注现实”,以便能够得到最接近真实与真理的答案。、
我们相信,文字是有力量的。
对文字来说,无论它是刻在龟甲上还是出现在屏幕上,无论是被钢笔书写还是从键盘间流出,文字本身的价值不会被改变。
新闻也同样如此。
无论新闻传播技术如何改变,媒体人作为新闻记录者、社会守望者、历史书写者的身份不会改变,传递社会公平正义的职业秉性不会改变,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也不会改变。
我们相信,理想是不死的。
虽然不断有人残酷直白地指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永远是后者成为无坚不摧的推土机”。
但请不要怀疑,还有更多的人理想不死。
转型社会,自有千沟万壑需要跨越。
戳破裹挟于信息洪流中的虚假信息甚至谣言,社会对新闻从业者的要求更高。
正如康晖老师曾说道,你对社会的期待,你希望将来社会拥有的东西其实就是你每天选择选题的标准。
“妙手”也好,“辣手”也罢,著出文章都肩负着某种“道义”。
新闻的进步,所折射的恰是社会的进步;
新闻的理想,正和这个社会的理想息息相关。
我们记录,我们期待,我们相信,“公民意识”逐渐觉醒,“公民精神”茁壮生长,华夏在“市场化”和“法治化”的轨道上平稳前进。”
哗哗哗~~~
这一段无疑说的极好,堪称满分作文,自然赢得掌声如雷。
说罢,张麟对着同事们鞠了一躬,方才笑容灿烂的转身去了后台。
而在神州大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前,很多观众听到这一段,均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虽然最后一段不太搞笑,且在旁人听来有些假大空。
但张麟这种脱稿水平,仿佛文字全部装进脑子里的本事,实在令他们赞叹不已。
马滼舒爸爸摇着扇子看着电视,就忍不住替女儿遗憾,错过了这个了不起的金龟婿。
因为他一向记性不太好,读书时背诗背英文单词简直要要了他的老命,工作后上台发言也得时不时看稿子,所以特别想改善一下家庭基因。
儿子他没有,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外孙身上。
没想到,错过这么一个天赐良机!
看着唉声叹气的丈夫,马妈妈如坐针毡。
女儿就在房间里躺着,你在这儿“鬼哭狼嚎”,简直没有一点眼力见。
见丈夫又唉了一声,气不过的扔过去一个抱枕砸了他一下。
哎呦一声,马爸爸茫然转头,看到了妻子如若寒冰的眼神杀。
与此同时的电视里,今晚的司仪,来自央視的一姐蕫卿,声音感慨的说道:“我国公众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什么?
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给出了答案:
电视。
即使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仍有82.8%的人是通过电视获得信息。
这使我们欣喜,也让我们的肩头感到沉重。”
余光看到张麟已经下台,蕫卿看向前方,声音磁柔的说道:“据有关方面的数据,现在全国有2130多种报纸,9020多种杂志,1300多家电台、电视台,2000多套电视节目。
这么庞大的行业群体,竞争与生存的压力是巨大的。
所以为了发行量,为了收听收视率,出现了张麟刚才所说的泥沙俱下,过度炒作等现象,对社会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开的关键时期,各种利益交织冲突,各种思想交互激荡,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也相当复杂和艰巨。
教育、医疗、就业、东西差距,大量的民生问题需要解决。
群众需要正确的思想指导,需要贴近生活,实际有用的信息。
不跟风,不炒作,在思想上始终和国家保持一致,在宣传上努力做到“三贴近”,既扎扎实实,又富有成效,方才是吾辈唯一的正确道路。”
第331章 搞笑又接地气的新闻人
一姐的承上起下堪称完美。
正如一支点赞很高的视频所说:虽然现在的央視新人主持人很厉害,都很有特色,但还是会忍不住会想念她们。
她们是谁不言而喻。
正是卿涛她们这些中生代,真正的国泰民安脸,盛世太平音。
对于舞台上一姐的超神发挥,张麟拐了一个弯就听不太清楚了。
因为央視频的记者小雯拦住了他,笑嘻嘻表示自己正在直播,让他发表一下感想,跟直播间的三万多网友互动一下。
知道这是推广央視频的既定任务,张麟也未拒绝,跟着小雯来到了后台采访间。
一进去,才发现领了奖的几个同事也在,正跟眼前的直播设备互动着。
“嗨喽,大家好啊!”
笑呵呵的跟几人打了个招呼,张麟在小雯的指引下在C位就坐。
不错,哪怕他最年轻,也不容置喙的坐了C位。
采访组理所当然的如此安排,其他工作几十年的前辈也理所当然、没有任何指摘之处。
央視老大哥的太子爷!
加上如此妖孽的才华!
张麟不坐C位谁坐C位?
谁有资格坐C位?
不得不说,华夏对神童是很包容的。
华夏也是一个神童辈出的国家,《清平乐》中数次出现的司马光,曹操之子曹冲、秦国上卿甘罗、大名鼎鼎的房玄龄以及方仲永等。
悠久的历史,让华人不知不觉有了神童情结。
从古至今,人们喜欢把那些年幼智慧超人的儿童同普通儿童区分开。
自古称这些孩子为神童,他们不仅是父母的骄傲,也是世人夸赞、传扬的对象。
就算是现代,“神童”也是人们追捧的对象。
“当代神童”的张炘,2岁能识千字,10岁上大学,13岁就考上了研究生,16岁当上博士。
陈舒英12岁参加高考被浙大录取,被誉为00后新生代“天才神童”。
甚至网上出了一个华夏神童排行榜,榜单第一名是三小只的队长王竣凯。
当然,最后一个纯属粉圈自嗨,并不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但国人重视神童是根深蒂固的。
与之相对应的,重视神童自然也格外重视年轻人,对年轻俊杰的包容度非常高。
只要你有本事,得到再高的赞誉那也是理所当然。
再说你有本事,能大的过历史上的那些牛人?
6岁写《咏鹅》的骆宾王,9岁中神童举的杨炯,12岁出使赵国,获封上卿的甘罗……
年轻人里,14岁带兵征战,参与群雄逐鹿,经常以少胜多,击败高欢,北周的开创者宇文泰。
力能扛鼎,破釜沉舟,24岁赢得巨鹿之战的霸王项羽。
19岁册封翼王,独自带兵征战,24岁取得湖口、九江大捷,威震清军的石达开。
18岁率800兵马深入朔漠,封冠军侯。23岁封狼居胥,成为名将典范的霍去病。
翻开历史,年轻俊彦的例子太多太多了!
跟这些载入史册的壮举相比,张麟在他们中间坐C位,简直不足挂齿。
不过若是张麟是日韩两国人,那所谓的传统文化,会让他崛起的难度增加十倍百倍不止。
就那动不动鞠躬下跪的习俗,处处彰显着文化的陋习。
至少在张麟看来,男儿膝下有黄金,只有跪天跪地跪父母,其他任何人都不配。
而随着张麟的入镜,直播间疯狂了,弹幕肉眼可见变得密集,人数也开始以倍数激增起来。
上一篇:洪荒:我为时间魔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