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娱:功夫之王 第318节
依旧是全球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动作巨星之一。
每次有新作品问世,各地片商无不趋之若鹜,分分钟就会被抢购一空。
……
联美公司的放映厅内,各地片商云集于此。
因为联美将举行两部动作电影的看片会。
一部是陈龙导演,和汤姆克鲁斯联合主演的《上海正午》。
一部是杨叶导演,史泰龙主演的《第一滴血》。
大家先看了《第一滴血》。
这部电影其实还没有制作完成,只有四十分钟的毛片。
不过片商们对杨叶和史泰龙信心十足,坚持要看,所以只好拿出来糊弄一下了。
放出来的片段没什么逻辑,只有几段飙车、打斗和爆炸的戏。
但是这几场戏却极其惊险、刺激、火爆,看得片商们欲罢不能。
结果毛片放映完后,只花了五分钟,国际发行权就被抢购一空。
接下来就是陈龙的《上海正午》。
这电影的剧情极其简单,而又十分扯淡。
1881年,清朝的佩佩公主不想嫁人,又向往外面的世界,于是跟着她的英语老师逃到美国去了。
结果那个老师是个骗子,他和人勾结,绑架了公主,找清廷要十万根金条的赎金。
清廷还踏马给了,叫了四个大内高手和一个翻译,带着金条去美国赎人,陈龙就是其中一个大内高手。
陈龙在这部电影中就是一个爽文男主角。
他们一跑到美国,就在内华达沙漠遭遇抢劫,翻译被人干掉了。
然后陈龙流落到一个印第安部落,睡了酋长的女儿。
然后酋长就把女儿送给陈龙做老婆了,理由是……总比嫁给白人好。
陈龙带着老婆去救公主,遇到坑逼牛仔汤姆克鲁斯。
一个逗比高手和一个坑逼牛仔组成一个二逼队伍,笑料百出,最后成功解救了公主。
陈龙也不回清朝了,他把辫子剪了,和公主一起过上了没羞没躁的生活。
至于他的印第安老婆,扔给汤姆克鲁斯了,还是公主比较香一点。
不过整体来看,其实也没什么毛病。
陈龙在清朝只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奴才,在美国却可以坐拥黄金和公主,脑子有病才回去。
简单来说,这电影就是一锅乱炖,融合了中国功夫、西部牛仔、印第安文化、中美文化冲突等众多元素,算是一部不错的爆米花电影。
放映厅里看片氛围很好,片商们看得哈哈大笑,最后国际版权被一抢而空!
随后,《上海正午》的档期被定在八月下旬,抢一个暑期档的尾巴。
《第一滴血》现在还没有制作完成,之后还要留出宣传时间,暑期档是赶不上了,最后决定角逐感恩节档期。
档期一定,杨叶就加入剪辑部门,开始剪片。
杨叶拍的片子,只能他自己主导剪片,别人来不好使。
在胶片时代,剪片非常麻烦,因为拍了底片只印一张照片出来,剪坏了就没了。
不像后来电脑剪片,这个版本不好就重新剪,挪一格,长一点,短一点,都十分方便。
剪片时代,剪片要把胶片放在机器上,一张一张的选择。
要用的就抽出来,挂起来,就好像砌墙那样,把所有要的胶片一片一片放在架子上。
所以,每一天拍了哪些素材,需要用的,就要先拼起来。
否则的话,万一发现这个画面接那个画面不好看,或者剪接点不好,那就很麻烦,需要把原来的放回去,重新找一帧,或者半帧接上。
这就是为什么拍电影一定要有场记,一定要打板。
场记板上标注了卷号、场号、镜号、条次,当天拍摄的内容,都要按照标准,分门别类地放好,决不能乱。
一乱,就完了。
像徐刻、卡梅隆这样的疯子导演,一部电影拍出来,胶卷至少要用几十万尺。
如果没有分类,你想从中找一帧画面,那跟大海捞针没区别。
胶片时代的剪辑师是极其重要的,剪辑师每剪一个地方,都要用蜡笔在胶片上画一个记号。
在下刀的那一刻,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因为你一刀下去,就没有回头路。
必须眼光准,下手狠,多一帧不要,少一帧也不行。
杨叶很喜欢剪片,因为手起刀落,咔嚓一下,有一种莫名的爽感,比拍片子过瘾。
说回《第一滴血》这部片子,这不可能交给好莱坞的剪辑师乱来。
杨叶亲自上阵,找了一个叫做克莱尔的女剪辑师做他的助手,一头扎进了剪辑室。
为什么要找女剪辑师呢?
倒不是因为他是LSP,想要搞大洋马。
而是因为……剪辑师这个工作,其实更适合女性。
因为女剪辑师心思细腻,会像母亲呵护小宝宝一样对待电影。
好莱坞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有很多女剪辑师,经常有女剪辑师获得奥斯卡奖。
像《阿拉伯的劳伦斯》这样的战争猛片,都是女人剪辑出来的,你敢信?
不过香港电影,女剪辑师就只有林安儿一人,林安儿也是华语电影最牛逼的剪辑师之一。
克莱尔协助杨叶剪片,都是一脸懵逼的状态。
杨叶坐在电脑前,随口报出场号、卷号,克莱尔就帮他整理、分类。
几万尺的胶片,杨叶如数家珍,随手就能报出需要的片段,然后咔嚓咔嚓,将其组合在一起。
克莱尔完全跟不上杨叶的节奏,也不明白他的逻辑。
比如,她发现杨叶拍的片子,打架的时候根本就不是直接去打。
而是把一些很零散肢体动作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全新的画面,而最后形成的效果,却十分的凌厉,好看!
克莱尔找不到杨叶的逻辑,就按照画面分类。
往左挥拳,往右出腿,一个人,两个人……这样子分。
分好之后,就按照杨叶的要求拼在一起。
拼好之后,有构架了,杨叶就开始修。
杨叶根本不带犹豫的,这个长了两帧,咔嚓一刀,随手一扔。
克莱尔急得都快哭了:“导演,你不能这样啊。万一将来拼不回来怎么办?”
她还挺有责任感,因为一旦画面缺一帧,整个拷贝拿来去录音的话,就会出现声画不同步的问题。
而这一帧找不到了,就得重新去挑底片,洗印了加进去,非常麻烦。
然而杨叶根本不在意,一边看,一边剪,一边扔。
他心里有画面,手上有准度,根本不会出错。
剪掉的就是多余的不要的!
杨叶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剪完《第一滴血》,交给联美出拷贝,最后一看,流畅无比。
克莱尔佩服得五体投地,直呼杨叶就是金剪刀。
数年之后,卡莱尔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剪辑奖。
她站在台上说道:“我要感谢尼克杨先生,我曾经作为他的助手,剪辑《第一滴血》。那时我才知道,剪辑是一种艺术。
杨先生在剪片之前,会把所有的片子看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后来我也形成了这样的习惯。
我开始独立剪片,在剪片之前,我会把所有的画面,OK条、NG条都看过一遍,这样我才可以慢慢展开,知道自己要什么!”
《第一滴血》剪完,卡梅隆的剧本也写好了。
杨叶看了一遍,和印象中的《异形2》差不多,但起码多了三倍的内容,而且还涉及到各种乱七八糟的机位,拍法。
这就对了,卡梅隆这厮拍片出了名的废卷片,不仅仅是NG条多,无卵用的画面更多。
他是先拍出无数的画面,然后慢慢挑选他需要的。
一部一百分钟的电影,成片大概要使用一万尺的胶卷,这货能拍出一百万尺。
卡梅隆编剧的《异形2》,第一部的封闭空间被破坏,神秘性也随之消减,直接从惊悚恐怖片变成了动作爽片。
讲的是人类移居到了异形所在的星球,派出军队和异形开战。
说到爽,所有大导里面,卡梅隆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这厮极其擅长做铺垫,营造氛围,片子的前期甚至会给你搞点小清新,迷惑你,然后在最后一小时,爽到你头皮发麻。
他会在前期充分交代故事背景、故事环境、人物关系、情况分析等等。
但是这些内容丰富的铺垫,却并不令人感到枯燥乏味,而是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随着电影的铺垫慢慢发展,观众渐渐地已经融入于电影中,仿佛身处其中一般,就在这时,好戏就开始了。
以大众最熟悉的《泰坦尼克号》来说,前面就是个正儿八经的爱情片,男性观众一般会代入屌丝杰克,期待着他如何泡到白富美露丝。
但从最后一个小时开始,大场面一个接一个轮番轰炸,观众除了爽,其他的都忘了。
那部全球票房冠军《阿凡达》更是典范中的典范,前期交代故事背景,双方冲突,铺垫足够之后,最后开始大战,各种狂轰滥炸,爽到你头皮发麻。
现在这部《异形2》,还有被杨叶抄走的《终结者》莫不是如此。
对于这样的剧本,杨叶没什么好说的,联美的几位高层看过之后,也都纷纷表示满意,直呼杨叶有识人之明。
“你要多少钱?”杨叶直截了当地问道。
“一千万!”卡梅隆想了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