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港娱:功夫之王

港娱:功夫之王 第788节

  徐刻郁闷地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杨叶一摊手:“你找我也没用,你没发现我也成光杆司令了么?”

  徐刻一愣,这才想起来,白杨影业本部现在都不怎么拍电影了。

  除了杨叶、吴宇森、张一谋这几个人在鼓捣几部大片。

  还有就是投资一些小成本文艺片,用来冲奖或训练新人。

  中间档位的电影,几乎没有了。

  那些独立出去的巨星、大导们的电影公司,反而都搞得有声有色。

  而杨记呢,只是挂个名,主要搞发行。

  除此之外,还做明星经纪和器材、场地租赁生意。

  明星经纪好说,白杨经纪公司有大量的优秀艺人,还有导演、化妆、道具……各种人才都有。

  现在香港有一百多家电影公司,这些公司绝大多数都是皮包公司。

  他们既没有人手,也不可能去购置器材,拍电影的器材老贵了。

  他们要拍戏,就需要组班子,租器材,租片场……

  而白杨公司可以提供这些公司所需的全套服务。

  不管你是要导演、要明星、还是要武术指导……是要租器材,租场地……我这里都可以满足。

  高低档次,一应俱全,价目分明,任君挑选。

  杨叶前两年还搞了一个“亚洲编剧中心”,现在专门负责出剧本。

  出了好几部走红的电视剧和卖座的电影,在业内现在已经小有名气了。

  那些电影公司也可以来这里买剧组,甚至可以按照要求定制剧本。

  杨记手里还有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版权。

  林燕妮、李碧华的言情小说;梁凤仪的财经小说都很受欢迎,版权也交给杨记在代理。

  想要拍的,也可以来谈。

  甚至你只要肯出钱,我从版权到导演、主演、幕后给你一条龙服务。

  杨叶之所以这么干,是因为他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

  当一个风口到来的时候,最赚钱的不是那些开店的,而是那些卖器材的,搞培训的。

  所以现在大家都一窝蜂开电影公司,拍电影,白杨影业反而减少了电影的拍摄。

  那些电影公司想薅那些海外片商的羊毛,而白杨影业就薅那些电影公司的羊毛。

  徐刻听明白了杨叶的套路之后,彻底服了,拱手道:“高,实在是高。我老徐拍电影拍不过你,做生意也不如你啊!”

  杨叶淡淡一笑,说道:“我也是没办法,现在热钱太多了,你不能阻止人家发财吧?

  我很早以前就说过了,不允许别人赚钱的人,脑袋一定有毛病。

  所以呢,他们都出去赚大钱,我就当当包租公,跟在后面收点租啦。”

  徐刻一副信你才怪的表情,拍电影有赔有赚,杨叶现在的搞法,却是稳赚不赔。

  杨叶继续道:“你不用着急,现在这一窝蜂地拍电影,就是香港电影崩盘的前兆,你的那些伙伴们,还会回来的。”

  徐刻一直埋头拍电影,没关注过这些,闻言疑惑地道:“你说香港电影会崩盘?”

  杨叶道:“据说这些人去年和海外片商签了三百多部电影合约,现在还欠着一百多部没有交货呢。

  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已经卡了三年了,还没搞完。

  他拍的慢也就罢了,许多人不是不想交货,实在忙不过来。

  工作人员已经连轴转了,据说小东每到一个剧组就先倒头睡两个小时先。

  这种状态下,能拍出什么好玩意儿来?到时候片子不卖钱,投资人亏了本,肯定要秋后算账的。

  更何况,很多黑心的,拿了钱就直接消失了,交货?交个屁。”

  徐刻有些不以为然,他觉得那些海外片商就算来算账,又能怎样?强龙不压地头蛇嘛。

  杨叶见他不信,便道:“你没发现今年的电影市场跟去年比起来远远不如吗?

  明明上映的电影更多,总票房反而降低了不少。

  就连《王者之风》这样制作精良的电影,票房也大不如前。

  这就是拍得太多,太滥,导致质量下降,让观众感到厌烦了的原因。

  很多电影原本以为会稳赚的,结果却扑了个大街。”

  徐刻想了想,觉得是这么回事,他道:“你说到这个,让我想起杜琪峰年初上映的《东方三侠》,拍得真好,还有阿梅、阿玉、阿琼三人的号召力,结果扑得那么惨,我真的想不透。”

  杜琪峰1993年导演的《东方三侠》,请到了梅艳芳、张曼钰、杨子琼三大明星主演,本埠票房却只有193万。

  这点钱连梅艳芳的片酬不够,把杜大炮扑成了傻逼。

  杨叶笑道:“你认为这部电影无人问津的原因是什么?”

  “我感觉……太超前了吧?”

  杨叶摇摇头:“这跟超前无关,实际上他拍的非常应时,因为随着香港的经济发展,女权主义就应运而生。

  杜琪峰在这个时候推出这样一部主打女性的电影,可见他的眼光是非常敏锐的,只可惜他错估了一件事。”

  徐刻不解,问道:“什么事?”

  “女权主义是每一个经济体兴起之后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在欧美、在日本,目前来说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唯独在香港,却注定会失败,一点水花都掀不起来。”

  徐刻更加不解,日本的女权,现在可是非常牛逼,非常强势的,怎么轮到香港就不行了呢?

  杨叶往北一指,说道:“北面,一河之隔,就是祖国大陆,那里有上亿同文同种的待嫁女青年。

  港女如果作妖,港男掉头就会去深圳娶大陆女孩做老婆。

  这种情况下,你说港女就算蹦得再高,又有谁会搭理她们呢?

  电影始终是男性市场,杜琪峰作死,非要拍一部宣传女权的电影,他不扑街谁扑街?”

  徐刻恍然大悟,没想到居然是这个原因,对杨叶的洞察力真是服气了。

  杨叶回到之前的话题,说道:“不过,就算你的伙伴们回来了,你工作室的这种模式大概率也无以为继了。”

  “为什么?”

  徐刻觉得他目前的这种模式挺好的,一年可以开好多戏,基本都能赚钱。

  杨叶道:“好莱坞的高概念电影已经成型,以后将是大片的时代。港片这种作坊模式,是注定要被淘汰的。”

  所谓“高概念电影”,是指好莱坞提出的具有视觉形象的吸引力、充分的市场商机、简单扼要的情节主轴与剧情铺陈以求大多数观众的理解与接受的电影。

  简而言之就是卡司强大,特效牛逼,剧情简单,主题单一,将观影门槛降到最低的同时还要让观众看爽。

  “港片想要不被好莱坞干掉,唯一的办法,就是创造属于我们的高概念电影。

  好在这些年我一直死磕电影特效,我们的技术并不比好莱坞差。

  不过,这种特效大片讲究高投入、高回报,稍有不慎,就会血本无归,损失惨重。

  所以制作的时候也必须全力以赴,特别耗费精力,你想像以前那样同时操盘四五部电影,那是不可能的了。”

  徐刻明白杨叶的意思了,杨叶是要让他放弃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专心做一个导演,拍摄那种高投入的大片。

  这个嘛,徐刻还挺感兴趣的,他一直有那种冲动,想像杨叶那样拍摄投资上亿的猛片,可惜没有机会。

  香港撑得起上亿投资的,暂时只有杨叶和陈龙两个人,他徐刻根本使唤不动,用其他人,投资商不敢砸钱的。

  徐刻忽然觉得,他的那些伙伴们全跑也是好事,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专心致志地拍大片了。

  只不过大片也不是说拍就能拍的,前期筹备都要很长的时间。

  现在只能是一边干完手上的活,一边开始琢磨了。

  徐刻来找杨叶,本来是希望杨叶帮他弄点人才的,毕竟杨叶出了名会识人。

  没想到杨叶却给了他一个截然不同的方案,偏偏他还很喜欢。

  所以也就不在意他的伙伴们全跑出去捞钱这种事了。

  ……

  经过简单的准备后,杨叶带着导演陈木胜、女主角关芝林,以及一众配角,举行了《生死时速》的开机仪式。

  为了省事,也为了培养新人,杨叶再次放弃了导筒,提拔陈木胜担任《生死时速》的导演。

  当初拍摄《初恋50次》的时候,陈木胜和陈柯辛都是备选导演,但杨叶最终选择了陈柯辛。

  这让陈木胜失去了一次崭露头角的机会,现在终于轮到他了。

  陈木胜的影像风格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艺术就是爆炸!

  他的电影,动作场面往往非常火爆,视觉冲击力很强,号称是中国的“爆炸贝”,是拍商业片的一把好手。

  陈木胜比较擅长塑造反派或者亦正亦邪的人物。

  《新警察故事》里的阿祖,《男儿本色》里的天养生,《怒火》里的阿敖,堪称是吴彦祖、吴惊、谢霆峰最拉风的角色了。

  还有张家辉的名场面:“五年,五年!你知道我这五年怎么过的吗?你知道吗?”

第652章 新电影开机

  PS:昨天晚上时间不够,杨叶和徐刻的对话没有写完,现在已经补足了,没看的书友翻回去看一下,不好意思!

  ……

  1992至1993年,香港影坛到处都缺人,使得很多新人得以迅速上位。

  许多原本在拍电视剧的导演、演员纷纷转行拍电影捞钱。

  一些幕后的摄影师、编剧、武术指导这些职业,也迅速拿起了导筒。

  徐刻的困境其实也是香港电影大公司的困境,从这时候开始,香港电影人的幕后老板实际上已经从香港四大公司转变为台湾八大片商了。

  对于这一切,杨叶只是冷眼旁观,他不仅放任公司的大导巨星们出去捞钱,还干脆停掉了很多拍片计划,做起了租赁生意。

  一家大公司,跟在原本的手下后面搂钱,说起来有些滑稽。

首节 上一节 788/9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美娱之花瓶影帝

下一篇:港综:我无敌你随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