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学里的亿万富翁 第418节
柳青这才轻笑出声:“果然,资本就没有看不透局势的,那我回头去联系他。”
话虽然这说,但柳青还是有些疑惑,老毛子有这么大方吗?
合并成功就给10亿美金?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
一时半会想不清楚,柳青也就没有再多想,而是转头问道:“快的打车那边你打算怎么处理?”
程维知道她话里的意思,也没隐瞒:“就没必要虚伪客套了吧,过渡期一个月,到期之后,让快的的高管全部离职吧,撑死了补偿丰厚点。”
柳青赞赏的看了一眼程维,丝毫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商场如战场。
失败就要面临被清洗。
一朝天子一朝臣。
没道理,程维成了公司掌门人,还用着前朝的旧人,不光他自己不放心,别人也难受。
与其虚伪的标榜自己,倒不如快刀斩乱麻,早点收拢权利,在关键位置上安插自己的人,完成整合,才好集中精力对付uber,甚至更大的巨头——高德。
想起了高德,柳青才感觉头疼呢。
在网约车市场内,高德的地位有些超然。
大家既接入了高德的打车平台,同样也在使用微信支付,在影响上根本无法摆脱人人网。
尽管说是说不要对外透露合并的具体细节,但是两家公司的管理层仍旧能轻易得知具体结果。
滴滴这边唱着歌吃着火锅,高管们私底下聚了好几次。
快的那边却开心不起来,大家都很不甘心。
明明在很多城市,他们的市占率都要超过滴滴的!
怪只能怪吕传伟没有找到好的后台。
…………
前后10天的时间里,正式的合作协议经过双方的律师确认后起草完毕。
时间来到了5月6日。
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同时对外宣布了这一“喜讯”,它们在一起了。
知情的淡然一笑,不知情的普罗大众瞠目结舌,网约车里的老大和老二怎么就合并了呢?
悄无声息的,这以后上哪薅羊毛?
要知道两家公司前段时间补贴大战打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受惠的是消费者啊。
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和滴滴CEO程维分别发给员工内部邮件,就双方合并进行了解释。毕竟,昨日还是冤家,今天就变成同事了!
吕传伟在内部信表示:“中国有句古话叫“不打不相识”,也有“一笑泯恩仇”的说法,在过去的两年多里,我们和滴滴打车既是对手,更是磨刀石,这其实也是双方能飞速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通过不断挑战极限,我们一起创造了一个个神话,飞速的撬动了中国移动出行的市场。”
“合并的主要原因有:恶性的大规模持续烧钱的竞争不可持续;合并是双方的所有投资人共同的强烈期望;除了财务因素外,合并后可以避免更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新公司可以马上加速,开展很多新的业务。”
吕传伟在内部信里同时也安抚人心,表态此次合并不会影响人力资源安排,反而要招更多的人。
顺便画了个饼,合并之后,上市计划也将提上日程。
吕传伟表现出了充分的乐观和对未来的信心。
但是内部信发出去的一瞬间,吕传伟还是感受到内心的巨大耻辱和不甘。
内部信里的格局是股东们的,并不是他的。
相较于,吕传伟发的内部信的中规中矩,意气风发的程维行文无处不洋溢着兴奋和朝气,措辞具有相当的感染力。
有趣的时候,他压根没提半句要大家放心人事没有变动的话。
看似啥也没说,但是啥都说了,就差表示我们赢了。
“打则惊天动地,和则恩爱到底!”
“这次合并创造了三个记录,一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二是最快创造了一家中国前十的互联网公司;三是整合了两家巨头的支持。”
“合并后,管理层团队依然牢牢掌握着公司绝对控制权,这作为底线被所有投资者和两家巨头接受。”
“我们和快的走到了一起,还拉着腾讯和阿里走到一起,一定很多人惊呼,又相信爱情了。”
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合并消息传出来后,两极分化严重,绝大多数普通人无感。
消费者和司机知道以后不容易薅羊毛了。
更多的消息被爆料出来。
合并后的新公司估值达到了60亿美元,二者的股权分配比例为52%和48%,差距是4个百分点,滴滴控股。
Uber那边更是紧张的厉害。
这两家公司合并后即将对他们出手是显而易见的。
据说Uber的老总还亲自飞到国内和程维谈了谈,具体谈的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办公室内。
沈南鹏看完报纸后,笑着将《东江日报》拍在了茶几上。
“你的目的已经达成了一大半,接下来的计划什么时候开始启动?”
这话看似是沈南鹏在问,也是各家资本以及吕传伟那头想问的。
这哥们现在已经死心塌地的倒向了陈平江,就指望陈平江给他带去点希望呢。
“已经开始了啊。”陈平江笑眯眯道。
“开始了?我怎么不知道?”
“那说明你平时不经常不刷微博啊。”
沈南鹏古怪的看了眼陈平江,随即打开手机微博,半晌后,面露古怪的表情。
又是这招。
开始吹风了。
“即便滴滴快的合并也仍旧不看好其未来,毕竟还有Uber和高德。”
与此同时,陈平江的声音传来:“现在他们应该在开董事会咯。”
第427章 董事会发难,卧底现!
陈平江前面的布局已经足够了,将合纵连横玩的炉火纯青,资本整合更是巧妙。
现在他已经不需要继续蛰伏。
时间刚刚好,再晚一步,滴滴继续做大,程维顺利掌握新公司权利后,反而不美。
今天是滴滴快的合并后的第一次正式董事会,主要商讨的是过度安排。
管理团队的三人(程维、吕传伟、柳青),徐传陞、王刚,再加上彭蕾和彭志坚都来了。
场面着实不小。
会议室内花团锦簇,新公司的第一次董事会,起码面子上的功夫要做到。
“彭总,久仰久仰,没想到我们还能成为同事。”彭志坚笑呵呵的同彭蕾打了个招呼。
彭蕾同样笑着道:“这次两家公司的合并是国内互联网企业的里程碑,也是阿里和腾讯的一次成功合作。”
除了他两人之外,徐传陞王刚等人也在热情的打着招呼。
程维柳青等人和吕传伟打招呼的时候,则受到了不咸不淡的对待。
寒暄完毕后,进入第一个话题的讨论。
“在未来的六个月,是两家公司合并的过渡期,我们要公布全新的标识,并且在业务上做出一些微调。我个人的想法是,滴滴专注运营业务,而快的则更多的去孵化一些创新业务,比如代驾、顺风车等业务。”
听了这话后,吕传伟的脸更黑了。
真是够赤裸裸的,用得着这么着急吗?
第一次董事会都提出来了。
但此刻,吕传伟的态度并不重要,他手中的这一票无足轻重,“去快的化”不说成为共识,也是大家都能预见的。
程维、柳青、王刚、腾讯是一伙的,阿里和经纬投资两家没多大所谓,前者更在乎能不能为支付宝铺路,后者更在乎能不能赚钱。
在乎的就只有吕传伟一人。
不出所料的是,很快这项提议就获得了通过。
这让程维信心满满,觉得大权在握。
本来以为彭蕾和徐传陞乃至吕传伟会提出一些不同意见,没想到都没说什么。
“议题的第二项,是如何应对Uber的挑战,同时如何处理和高德的关系。下面请柳总给大家介绍下Uber现在的发展状况。”
柳青接过话头后,清了清嗓子,展露笑颜:“在我们合并的这段时间,Uber那边也没闲着,动作频频。他们抛弃了过去的和大型国有汽车租赁公司合作的模式,改为同沪上的中小规模民营企业汽车租赁公司合作,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
“值得关注的是,uber和我们走的不同的路子。在沪上这个十里洋场,最不缺的是两类人——外国人和时尚界人士。uber的车比我们好,比我们高档,很多都是Bba级别,主打的服务也更加贴心精细,于是它们和时尚界开始合作,第一个赞助活动就是上海时装周。最近,uber从沪上的派对、酒吧、夜店里,找到了自己的起步用户。而且在沪上这个拥有丰富潮流文化的地方,自带华丽的国际出行巨头光环,他们成长的很迅速。另外,个人觉得他们的APP界面也比我们的更简洁大气。”
“这种情况已经从沪上开始蔓延到其他一线城市,甚至Uber的正确读音也成了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都市白领群体中成功的建立了某种鄙视链,这使得Uber在一线城市得意对我们滴滴进行降维打击。”
柳青说的很细致,其他董事也听得认真。
王刚等人首先发言:“面对uber这种打法,我们首先还是要坚持自己的路线,出行业务上便宜才是最重要的,高端利润是大,但是市场不多,定单不多。况且我们也可以推出自己的高端车业务。”
彭蕾也象征性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轮到彭志坚的时候,让人意外的是,他居然说:“说实话,我是不想再看到补贴大战价格战了,未来融资越来越难,还有Uber、易到、神州这些对手,也不知道要烧到哪天。”
听到这话,程维首先和柳青王刚对视了一眼。
今天腾讯的态度为什么这么消极?
程维佯装叹气:“补贴大战我们也不想打,可是对手要冲着我们来,压着我们的尸体往上,也没办法啊。”
“其实,或许还有别的办法呢。”彭志坚神秘一笑。
“什么办法?”众人好奇的投来目光,“难道还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办法?”
上一篇:从神秘复苏开始加入聊天群
下一篇:影视世界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