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学里的亿万富翁 第499节
偌大的会议室内,陈平江坐在最顶端,两侧依次是成从武、程维等人。
这次参会的人十多个,都是集团位于各地的骨干人物,除此之外还有股东代表。
“国内业务这块,程维你先给我介绍介绍进展如何了。”会议开始后,陈平江环顾半圈后才道。
程维早有准备,连忙拿出稿子介绍:“陈董以及各位同事,uber自从2012年进入过来,至今差不多快30个月。毫不夸张的说,Uber是对中国市场投入最多的一家海外互联网初创公司。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一家海外互联网初创公司对中国市场做出过如此激进的行为。期间,Uber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但毫无疑问我们集团才是最终的胜利者。”
“这半年以来,uber的补贴幅度已经大不如前,甚至很多城市已经取消了补贴,再结合他们新一轮融资迟迟没有敲定,我判断他们内部资金已经开始短缺了。除此之外,也有小道消息传来,柳青因为国内业务没有明显增长,承受了极大的压力。”
“Uber自上线以来一直采取烧钱的战略,通过为用户和司机提供高额补贴来抢占市场,然而在慷慨的投入后却暴露了巨大的安全漏洞。虚假订单、信用卡盗刷使其造成了巨大的资金浪费。对安全的忽视、对欺诈的容忍,直接危害到了企业赖以生存的现金流。Uber因为补贴最高而成为刷单者的首选,而我们滴滴只有在提供高补贴和早晚高峰的时候才会被光顾,严重时Uber的虚拟订单量一度高达40%。据调查,仅以小散用户为主的淘宝一个渠道,就涉及20万左右的Uber乘客账户,更多大量批发的用户则是通过电话、QQ等私下接洽完成。”
“面对日益猖獗的刷单行为,尽管Uber通过制定新规、更新版本加大封号力度,但为了利用光鲜数据来换取风投的融资,Uber背后实质上采取的是放任行为。说实话,眼下的Uber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因为即便是做数据也没拿到新的融资。个人判断,年内或许Ube资金就不够了。”
等到程维介绍完后,陈平江才颔首总结:“Uber曾依靠扁平化的公司结构,利用三人精英小分队的开城模式初期在国内市场迅速壮大。这两年,优步中国迅速成长。但随着公司规模扩大,扁平化结构的弊端也开始显现出来。首先城市经理之间是平级的,他们往往会先考虑自己城市的利益,这使得城市之间的联动变得困难。uber模式的确到了终点。”
说到这里,陈平江莞尔一笑,向着众人问道:“问你们个问题,大家畅所欲言,也让我了解下你们的想法。”
众人一听大老板要考校,纷纷来了精神。
“如果——Uber提议合并,你们是同意还是拒绝?”
听了问题后,众人皱眉沉思。
陈平江举起杯子不疾不徐的喝了口茶,目光随即在一张张脸上掠过。
动作不大,但给到的压力却特别足。
半晌后,有一名滴滴原高层蠢蠢欲动举起了手,得到了陈平江的眼神鼓励后,才开口道:“不可否认,双方存在合并的可能性,但要看对方能拿出多大的诚意,毕竟我们是占据优势的。在合并的推动上,Uber全球的投资者会更加主动,他们必然不希望中国的烧钱大战拖累全球,而希望Uber放弃“中国战区”,与我们高德在全球划分势力范围。我的意见是合并是个选择项,但要看对方出让多大的利益。”
有人开了头之后,一时间大家畅所欲言。
陈平江认真的听着。
基本上认为不合并的占多数,也有一部分人不排斥合并。
等到众人讨论过后,陈平江才道:“这个问题大家回去以后多想想,也不急着有答案。”
他没有当场说出自己的观点,因为还没到那一步,也不想给赞成合并的同事予以心理负担。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这是陈平江的态度。
但商战与战争的你死我活不同。
合并Uber中国的提议,也确实是对集团众多核心管理层战略决断能力的重要考验。
合并的诱惑在于,提前结束与Uber的烧钱大战,降低成本,看到盈利曙光,股东满意;资金更多投入到技术、大数据等更代表未来的方向上,夯实护城河;集中力量在全球拓展,实现更大野心。
但陈平江从战略全局出发,还是决定拒绝未来可能存在的合并提议,或者在争取到更好限制条件下再考虑。
这才算是给大家打个预防针。
目前高德的出行业务占据市场份额超过80%,虽然和Uber的烧钱大战还在持续,但已经到了尾声。几乎没有人认为Uber将有机会战胜和反超高德。
大小王4个2都在高德手上,以高德目前的融资状况,提价、商业模式拓展等探索,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与Uber的竞争,乃至最终取得压倒性胜利。这种情况下,合并Uber的意义不大。相反,发展期,拥有敌人是最珍贵的。它是目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一种保证。
一旦没有了uber这个外部对手刺激,团队少了奋斗目标,因为快速扩张而导致的一切问题都可能爆发,反而不美。
最后,假设合并Uber,有可能导致用户的进一步不满,会加剧外界对垄断的担忧。
尤其是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态度难以把握。移动出行是一种基础交通服务,是不是将绝大部分份额交给一家有外资背景的垄断性公司是需要考虑的。陈平江也不确定上辈子滴滴折戟沉沙是否是因为有Uber在其中。
最后,陈平江陈平江认为失败的uber是没资格同自己讨价还价的。相比单纯的国内市场胜利,陈平江更想要让高德滴滴走出国门,在海外市场收获果实。做为企业创始人,陈平江在全球称雄的野心特别强大,也因此做了不少布局。一旦按照“中国交给高德,世界交给Uber”这种荒唐的策略去谈判,高德失去的将会更多。
同时,将Uber拖在国内,逼的对方投入资金,才方便高德在全球其他战场齐头并进。万一合并后,uber的人反而进了董事会,这将直接导致高德的全球化战略和商业策略受到影响和掣肘。
除了以上几点,陈平江还怕麻烦。光是高德吞并滴滴就足够麻烦了,何况合并Uber?
任何一项重大交易都要试探股东、用户、政府等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反应与态度。还需要在估值、交易细节、全球策略、与政府提前沟通、管理层安排等方面达成一致。
想想都有够麻烦的。
好在高管队伍里,大家都比较乐观坚定。
聊完了国内市场情况后,会议开始了第二项,也就是全球战略!
陈平江清了清嗓子,道:“国内市场慢慢碰到天花板,出行业务亟需从海外寻求新增长点,同时我们也要在海外给Uber制造压力,不能让他们专美于前。”
“一、客观情况所在,我们内部股东关系盘根错节,在一级市场没有什么融资空间,并且光凭一个国内市场,想象力还不够大,距离上市还很久远。二、我看了上年度的财报,订单增幅相对平缓,税前利润率仅仅7%,交税之后反而亏损,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规模极大、利润不高、上升空间有限的生意,国内市场已经进入了高台期。”
“与此同时,嘀嗒打车、神州专车乃至于uber等一众挑战者,还在试图从我们手中分到一块出行市场的蛋糕——虽然江湖大局已定,但挑战者永远不会消失。Uber两年前来中国,我就意识到我们低Uber一个纬度,他像八爪鱼一样,头在美国,伸了一个触手到中国,所以只攻击一个触手是没用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早早就开始通过投资Lyft、Grab等地方出行玩家,更是亲自以新加坡为支点出尝试海外出行。但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国际化战略业务还是帮助高德撑起估值,走向上市之路的关键之一。”
“但‘海外市场’本身是一个很泛的概念,它的背后实际上是上百个有着不同制度、文化,以及市场发展程度各异的市场,还有当地以国际化巨头及本土玩家所引领的复杂竞争态势。互联网时代,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如果你发现了一个新兴市场,大概率当地已经有同类竞品了;如果这个新兴市场恰好没有什么同类竞品,那很有可能本身这个市场本身就有重重限制,种种挑战。”
“这一次,大家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
“都聊聊吧,我们怎么开始!?”
会议开到这里,干货算是正式开始了!
吕传伟在海外干了这么久,对此也研究不少,接着陈平江的话就连忙道:“我觉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做为下一站不错。澳新市场稳定、法规友好,是一块需要稳扎稳打的基本盘。Uber于12年进入澳新之后,对于网约车在澳新地区的合法化花了大力气,目前初步看到了成果。”
“除了友好的监管环境以外,Uber在澳新市场的盈利能力,也让这块市场变得相当诱人,uber把市场培育起来,甚至在上半年做到了保本持平,这对于全球各地还处于亏损状态的各家出行企业来说,吸引力很大。”
陈平江点了点头,赞赏的看了吕传伟一眼,“老吕的提议不错,看来是做了功课的。”
一句轻飘飘的夸赞让这个年过四十的老男人居然有些激动。
这纯属因为吕传伟内心还是想要和程维争一争的。
有高管提议:“日本怎么样?”
随即遭到其他人反对:“不怎么样,小日子就像是一座孤单,这点看手机市场就能明了,很多产品在全球各地都能卖得动,很多商业模式在其他地方都能跑的通,但到了日本全部哑火。这个鬼地方总是能走出独立行情。且日本城市的轨道交通相当发达,当地的市场就没培育起来。其次,小日子目前私家车运营并不合法,Uber在那边还有诉讼,对面的出租车公司特别强势。”
此时,陈平江点评了一句:““在不同战场我们有不同打法。有些市场比较open,我们就自己去做;有些市场很封闭,同时当地合作伙伴是创造价值的,那我们就合资,通过投资把技术输出给他们。”
“那亚洲就只剩下印度了,中东自然是不考虑的。”成从武提醒。“不过我不建议进入印度,这是一摊大浑水,Uber还在里面苦苦挣扎。印度自己的Ola成立比我们还早,本土的绝对优势明显。”
“欧洲有我们投资的Taxify,北美有我们投资的Lyft,似乎我们只能在深耕东南亚的基础上,着眼南美?”
陈平江点了点头:“欧美政策严苛,先让Uber去趟一趟浑水,扶持我们的合作伙伴即可,东欧是一个可选地。我的想法是将拉丁美洲的重要性提上来。”
第526章 柳家人都这么鸡贼吗?
整个拉丁美洲的总人口超过5亿,与东盟十国相近,GDP却是东盟的2.5倍,城镇化率接近80%,是全球最高的区域。
听到这数字只会让人惊讶,因为在国人印象里,拉丁美洲就一个字——乱。
当然了。
拉美的城市规划却远跟不上增长,公共铁路和公共交通大多由私营部门经营,效率低、质量差,难以满足巨大的城市出行需求。出行需求旺盛、公共交通落后、私家车供应充足但停车难,这几乎就是为网约车量身打造的应许之地。
“巴西的99taxi被Uber打的节节败退,这种当地的小企业在面临uber这样跨国巨头的时候明显力不从心。由于前面关系铺垫的好,现在99taxi又有难处,不会排斥我们的收购。同时也免去了我们花时间起步和开拓市场。”
“这是我委托跨国咨询公司在当地做的市场调研,你们都看看。”
说着,陈平江让人将打印装订好的报告一一发了下去。
众人既没有反对的理由,也没有反对的底气,何况这的确是一块好市场。
“陈董的提议我觉得非常好,重点开拓拉美、东南亚、澳新,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将规模提起来。”
成从武点点头,转而道:“可是我们的资金能支持吗?”
程维解释:“资金没什么问题,海外市场一旦打开,我们就算不要钱,投资人也会塞钱给我们。”
众人哈哈一笑,心道这说的是实话。
投资机构和银行本质上有点像。
优质的企业天天劝你融资贷款,对待垃圾企业,你上门求都没用。
…………
就在高德那头开会的时候,柳青面色铁青的刚刚挂掉电话。
uber CEO特拉维斯刚刚顶着时差给她狗血淋头骂了一顿,让她既不敢生气,却又得受着。
自家事自己知道,身为优步中国的掌门人,柳青一眼就看到未来的结局,这必然是一艘即将沉没的大船,事实上大洋彼岸的特拉维斯如何不知。
打又打不赢,拼又拼不过,苟延残喘又不是Uber想要的。
光是一个滴滴本就很难对付了,特别还是在高德加持后的滴滴,这大半年来几乎将uber压制的死死的。
即便是柳青费尽手段闪转腾挪,却最终发现自己不过是在如来的五指山里。
她柳青没吃过这种憋,uber也没有。
“国内市场没希望了。”
这个判断是Uber高层心照不宣的共识,但没人敢说出来,特拉维斯刚才打电话来也是为这个事。
现在的大陆市场对Uber来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一旦退出就意味着和全球第一市场做永久告别,前面打好的基础,建立好的渠道,全部都要付水东流,还要面对投资人无尽的折腾。
即便是特拉维斯也不敢下这个决定,所以这口黑锅柳青背定了。
想起这个,柳青就生气。
加入优步中国,她是来复仇的,结果搞成这个鬼样子。
现在想起来,自己当初的确是有些不自量力的。总觉的自己将滴滴带出来,那么自然有足够的手段将条件资源更好的Uber也带向山颠。
结果发现做的都是徒劳。
“柳青,你打算怎么办?”一旁的丽人慵懒的饮了一口红酒,而后目光灼灼的看着她。
柳青正在气头上,没好气的道:“叫我表姐,直呼其名,没大没小。”
“咯咯,你在老板那里受了气,怎么还撒到我身上了。”柳甄娇笑一声:“国内融资不利,没有资金继续烧下去,这点你我看的出来,投资人们也看得出来,李彦宏现在一给他打电话就顾左右而言他。退呢,一样是不好退的,且不说投资人同意不同意,老板那里都通不过,否则会极为影响Uber全球的融资。如此,只有一条路了,就像是当初高德合并滴滴那样,再让高德合并掉uber,如此才能皆大欢喜。”
柳青冷笑:“如果事情可以这么简单就好了,陈平江那么强势的人,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还会放我们一条生路?换我是他也不会这么做,否则Uber没打死,还让Uber占到了便宜。”
之所以会占便宜,是因为一旦合并,uber必然要拿到价值不菲的股份。而新公司股价飙升之后,uber所占股份不但没有亏钱,或许还能赚钱。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这是最后一条路。况且陈平江如果不答应的话,我们就给他到处制造点麻烦,逼他答应。”柳甄信誓旦旦:“况且,这事情也未必需要我们主动。找点人将uber没钱的消息放出去,百度阿里那些我们的投资人反而会比我们着急,他们会主动去铺路去接洽。我们Uber输得起,他们可输不起。”
“让伯父利用人脉想想办法?以伯父在国内商界的龙头地位,谁不给三份薄面。只要能说动他老人家出马,陈平江也要给点面子吧?何况,合并对高德来说又不亏。”
上一篇:从神秘复苏开始加入聊天群
下一篇:影视世界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