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从1996开始 第345节
这个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尤其是对于一部传记电影来说。
别看一些大片首日票房都是好几千万,但这毕竟是少数,现在就算是首日票房过千万的电影,其实也没多少部。
继首日之后,次日拿下了一千七百万,第三日则拿下了一千五百万,首周三天,共轰下四千五百万的票房。
这个时候,《梅兰芳》的口碑也彻底扩散开来。
这次比《无极》上映之后的口碑肯定是好了很多。
虽然有些人还在骂,但喷地最多的还是电影的整体节奏,后期有点太无聊了。
不过开局确实又惊艳了大家,总体来说,《梅兰芳》是一部及格线以上的作品,在豆瓣上,大家也打出了7.1分的评分。
不管怎么说,通过这部《梅兰芳》,还是帮陈诗人挽回了一点口碑。
十二月八日,《梅兰芳》上映第四天,《叶问》也正式开始全面登入国内各大院线。
作为之前和《梅兰芳》吵得沸沸扬扬的电影,原本大家不怎么关注的《叶问》也吸引了众多目光。
说实在的,现在《叶问》有这么高的热度,还是要感谢陈诗人。
嘉禾虽然是想要让《叶问》去和《梅兰芳》抢票房,但是从没想过彼此捆绑炒作。
不过陈诗人可能自尊心太强或者太敏感,总感觉《叶问》放在和《梅兰芳》几乎同时上映,有点冒犯到他了。
所以陈诗人在做宣传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损两句《叶问》。
媒体记者对于这样的新闻肯定是感兴趣的,所以之后采访陈诗人的时候总会提起《叶问》。
报道地多了,《叶问》的热度也逐渐高涨起来。
嘉禾的发行部门当时都有点疑惑,我都还没尽全力呢,怎么宣传效果就出来了?
随后他们才发现,原来在不知不觉间,《叶问》和《梅兰芳》来了一次捆绑营销,而且效果出奇的好。
嘉禾的宣发人员恨不得登门拜访陈诗人好好地感谢他一番,让他们非常轻松地超额完成KPI。
随着《叶问》的全面上映,所有人都在期待电影的票房成绩,想看看它和《梅兰芳》之争,到底谁胜谁负。
十二月八日这天,《梅兰芳》再次拿下一千两百万的票房,而《叶问》首日,则拿下了一千五百万。
首日成绩,还是《叶问》略胜一筹。
不过这和电影的质量没有太大关系,主要体现的是两部电影发行公司的实力差距。
之后的成绩,才是电影质量的较量。
十二月九日,《梅兰芳》拿下一千三百万票房,成绩似乎来了个逆跌,但《叶问》上映第二天却是轰下了一千八百万。
十二月十日,《梅兰芳》的单日票房跌破千万,只拿了八百多万,而《叶问》上映第三天,却拿下了两千三百万票房。
《叶问》首周三天,拿下五千六百万票房。
此时《梅兰芳》已显颓势,而《叶问》口碑开始爆发,显露出大卖的气势。
第327章 为什么华夏出不了好的科幻片?
历史上,《叶问》能够在贺岁档三部大热电影的夹缝中窜出,以黑马姿态拿下过亿票房,自然也是有其独到之处的。
电影故事背景放在了抵抗外敌的战乱时期,首先在这特殊背景下的各个出场人物都刻画地很出彩。
同时这次甄籽丹对于叶问这位武术宗师的塑造也颇为成功,一改往日他脸谱化的表演。
将叶问的儒雅与温顺而不失正义感的那份男子气概,演得恰到好处。
当然作为一部功夫电影,最大的看点当然还是功夫。.
而《叶问》全片十余场打戏几乎赢得满堂彩。
影片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咏春拳等各派拳法的用来制敌的手段,使人能够赏心悦目地领略到咏春拳的搏击套路。
尤其是咏春拳那雨点般的拳法更是让观众看得是目瞪口呆。
叶问与从南下进行所谓的“踢馆”的北派武术师傅——金山找应战的那场对打戏,更是经典。
南方北方两派的不同的功夫的对决,彰显了中华武术之中的美感,一个是刚猛强劲风格的流派,一个是沉着稳健风格的流派,两大流派的对决,让人目不转睛。
当然,最让观众爽的,还得是“我要打十个”的那场戏。
一场打戏下来,看得观众酣畅淋漓。
可以说整部电影都高潮迭起,让人无时无刻都会感到热血沸腾与温馨,与那份无比的爱国情怀。
尤其是最后一点,那份关乎民族兴亡的家国情怀张力十足。
不过导演却并没有刻意去弘扬爱国主义元素,而是通过各种细节展现出来。
这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就代入其中,既让观众看得心潮澎湃,也让观众有抒发心中那股恶气的淋漓尽致的痛快。
《叶问》可以说是一部让人从头爽到尾的极为优秀的商业电影。
所以在上映三天后,《叶问》的口碑传播开来之后,票房一度高达三千万。
在上映五天后,《叶问》票房正式破亿。
而此时《梅兰芳》上映八天,票房才堪堪达到七千万,而且现在单日票房已经跌倒了只有三四百万。
两部电影可谓胜负已分,最终还是《叶问》笑到了最后。
与此同时,《叶问》的主演甄籽丹在内地爆红,成为当红炸子鸡。
在程龙和李联杰已经逐渐老去的时候,甄籽丹的大火,也被网友称为华语功夫电影新的扛鼎人物。
其实这不仅是网友在吹,就连业内的大前辈洪金保也对此表达了认可。
这个评价确实非常高了。
但从后世的角度来看的话,这个评价其实也没错,能够扛起功夫电影大旗的还真就只有甄籽丹。
至于后来的吴晶,他都已经属于另一个赛道的了,主要在军旅片打转,就没拍过正经的功夫电影。
不过相比于对甄籽丹的追捧,业内反而对于嘉禾的眼光、对电影的运作以及深厚的底蕴感到叹为观止。
大家很明显就能看出,刚开始嘉禾集团对于《叶问》是不怎么看中的,当时也还是嘉禾影业香江公司在主控宣传,所以声势不大。
但就在上映前的半个月左右,《叶问》这部电影被嘉禾集团接手,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
显然,嘉禾集团是看出了《叶问》的潜力,将本来准备放弃的贺岁档,硬生生地插了一手。
随后更是拉着陈诗人和《梅兰芳》捆绑宣传,直接将《叶问》炒热。
虽然嘉禾没有主动这样做,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两部电影在相互炒作宣传,所以大家也是将此记在嘉禾头上。
但最重要的是,《叶问》这部电影真的爆了,而且口碑也极为不错。
这仅仅只是嘉禾集团捞起来的一部电影,就能搅得今年的贺岁档风起云涌。
以前嘉禾集团出品的大爆电影几乎都是嘉禾影业京城公司,但是这次却是香江公司发力,让人有种嘉禾集团全面开花的感觉。
不过毫无疑问,在前有《门徒》,现有《叶问》的情况下,业内谁也不敢再小瞧嘉禾影业香江公司这家专注于拍摄港片的公司。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之间就到了十二月十六日。
此时贺岁档还进行地如火如荼,冯裤子的《非诚勿扰》已经蓄势待发,准备加入贺岁档的战场。
但是在这天,业内却被另一件事给夺去了关注。
刘周关于科幻电影拍摄的分享交流会在中影的大礼堂举行。
这次交流会,业内一些有志于拍摄科幻电影的导演甚至摄影师几乎都来了。
像大导演如张一谋、徐可、宁昊,甚至和刘周不对付的冯裤子也过来了。
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导演,甚至是电影学院的学生,总共加起来有将近两百个人,刘周都已经看见了好几个熟悉的面孔。
从这也可以看出,《火星救援》的巨大成功,对于行业内的震动和诱惑有多大。
其实科幻电影,一直都是国产电影里很另类的一个分类。
原时空,未来十多年,不断有人问:
为什么华夏出不了好的科幻片?
很多人说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有说特效的,有说人才的,有说电影工业的,甚至还有说传承的等等等等。
不过大部分都说不到点子上。
目前当今世界上,除了漂亮国,也就只有北极熊一直在拍科幻片,而且他们都有自己的风格、体系。
而这两个国家,都是上世纪的大国,科技大国!
毕竟科幻片,是科技和想象力的完美融合。
而除了科技以外,还得要有足够的市场,无论是本土市场,还是能够辐射到的海外市场。
毕竟科幻电影,尤其是大制作的成本都很高,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是不可能将科幻这个电影类型撑起来的。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科幻电影最先是诞生于法国。
但现在不仅法国,就算是整个欧洲,几乎都没有本土科幻了。
当好莱坞科幻大片横行的时候,欧洲各个国家也曾试图拍科幻大片迎战。
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一败涂地,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各个国家的市场完全不够。
所以科幻大片的核心就是:
科技和市场!
缺一不可!
其实现在的北极熊的科幻电影也只是勉力支撑了,因为他们的电影市场也不大。
整个北极熊有一个多亿人口,但是过去十多年到现在,票房最高的科幻电影却是《终结者3》的一千两百万美元。
这个成绩还不如现在甚至是五年前的内地。
不过北极熊的市场不是很大,但是他们拍摄科幻大制作的成本也不是很高。
因为他们拍摄电影,会得到航天局以及各个部门的全力协助。
比如北极熊鼎鼎大名的太空三部曲,就得到了航天局的全力支持。
所有电影里需要的设备,能用真的,人家航天局全都从仓库里给拉了出来。
但拍出的电影质量却非常不错,其中《太空救援》甚至有一些人认为比《地心引力》更好。
上一篇:火红年代:四合院里的吃瓜群众
下一篇:华娱男神,这么容易就成巨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