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从1996开始 第451节
《阿凡达》这部电影可谓是好莱坞电影工业实力的集中体现,也代表着全世界最先进的特效技术水平,可不仅仅是一部电影那么简单。
我们国内别说特效技术远远无法达到那个水平,更是连基础的电影工业都没建立,我说十年都还算是保守了。
其实别说我们内地,就算是好莱坞,未来十年应该也没人能拍出和《阿凡达》同水平的电影来。”
听到刘周这话,韩山平不由叹了口气。
其实他也知道凭借目前内地的电影特效水平,是很难拍出《阿凡达》这样的电影,但是刘周总是能够带来惊喜。
所以他也不禁想要看看刘周能不能拍出来,不过显然刘周也不是无所不能,得到否定的答案之后,也不再汲汲于这件事。
“对了,《星际穿越》可以转制成3d么?”韩山平接着问道。
“韩总,《阿凡达》的3d效果虽然很好,但也不是什么电影都适合,其实在开拍前,就《星际穿越》是否使用3d我也和嘉禾特效工作室的人讨论过。
最后还是决定不使用3d,使用70mm胶片imax来拍摄,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同样也会非常震撼。
而且《星际穿越》已经对外公布了在今年贺岁档上映,距离现在只有一年的时间,转制3d时间上也不太够。
《阿凡达》从筹备到成片足足用了8年,而我们只有一年的时间,就算让卡梅隆带着《阿凡达》的团队花一年时间都不可能。”
对于韩山平的想法,刘周是能理解的。
在《阿凡达》上映之后,内地掀起了一阵3d的热潮,似乎电影打上3d的标签就很牛逼的样子。
当时很多电影都是转制3d或者大肆宣传使用3d来拍摄电影,但是很多都是挂着羊头卖狗肉,大部分电影都是伪3d。
不过就是这样的伪3d电影,同样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不得不说有时候观众还是有些盲目的,或者说单纯的,一听到3d就兴致冲冲地买票观看。
其实那些影视公司之所以热衷于3d电影,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观众因为《阿凡达》而对3d电影所兴起的极高热情。
不过随着被欺骗地多了,观众也没那么容易上当了,之后内地电影人也发现不是什么电影都适合3d。
内地的3d热潮这才慢慢褪去。
真要说起来,内地第一部真正的3d特效大片还得是徐可的那部《龙门飞甲》。
但说来好笑,《龙门飞甲》之后,内地再没有哪部电影的3d特效水平能够比得上。
而《龙门飞甲》只是一部武侠片,跟3d可不是太适配。
徐可今天也过来参加了《阿凡达》的首映礼,想来他应该已经勾起了拍摄一部3d特效大片的心思。
徐可不仅在老一批导演,就算是在所有国内导演中,都是对于特效比较有了解和追求的那个。
他在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研究和使用特效了,一直到现在都还对特效比较痴迷。
“行,既然你有考虑我也不再多说什么,我只是被《阿凡达》的3d效果给震惊到了,忍不住问问。”
“韩总,我觉得有不少人应该都是和你差不多的想法,3d虽好,但是国内压根没多少人懂,到时候拍3d电影的时候肯定很容易被坑。”
之后的确有很多国内导演因为不懂行被特效公司坑了,给了一个亿取得的效果却相当于只花了六七千万甚至更少的钱能达成的效果。
这其中三四千万的差价,对于此时的2009年,其价值放在十年后那至少相当于一个亿,这么多钱都足够租一流的设备实拍3d了。
但是现在有些无奈的是有钱也租不到设备。
随后在和韩山平聊了两句之后,刘周也就先离开了。
此时其他人也都陆续离开,然后期待着《阿凡达》首日票房的出炉。
20号凌晨,《阿凡达》的首日票房终于出来了。
3800万!
虽然这已经是今年最好的首日成绩,但是并没有达到众人的预期,毕竟之前首日四千万甚至五千万票房的情况他们又不是没见识过。
各大公司纷纷熄了要制作3d大片的想法,如果票房没有大幅度地提升,他们是不会冒险加大投资的。
然而第二天,星期五的票房出来之后,所有人熄了的心思又活络起来。
4500万,仅次于《火星救援》的五千三百万,差点打破了由其创造的影史单日票房纪录。
第三天周六,单日票房再上一个台阶,达到了恐怖的5200万!
要知道,现在《刺陵》的票房还没有5200万呢。
一天的票房抵得上其他电影上映一个月的票房!
2009年总票房超过5000万的电影算上进口片在内,也不过二十多部而已!
单日票房5000万以上,虽然曾经《火星救援》也达到过,但是再次出现,还是让众人有些不敢置信。
第四天周日,再度拿下5000万票房,上映首周四天总票房1.85亿,平均每天都在4500万以上。
要知道,之前暑期档火爆一时的《变形金刚2》首周末5天也不过1.6亿而已,上映时间多一天,票房还少了两千多万。
这么疯狂的票房,媒体震惊了、观众震惊了、各个影视公司也震惊了。
各大影视公司也不再有丝毫顾虑,纷纷准备立项3d电影项目,甚至有些等不及的想乘着《阿凡达》的东风,吃下第一口美味的蛋糕,打起了转制3d的主意。
国内众多媒体在疯狂地报道这部电影,观众也再次将电影院给挤满,尤其是imax影厅,更是一票难求。
尽管票价翻了一倍高达两百块钱,同样阻挡不了大家的热情,而且很多人去看都是拖家带口的。
这两百块钱还是院线公司见IMAX影厅如此火爆特意涨价的,这虽然引起网友的疯狂吐槽和唾骂,但是院线公司一直不为所动。
面对网友如潮唾骂声,拥有11块IMAX银幕的万达院线态度非常坚决:
“我们不怕抵制,宁可上座不满也要把票价调整到位。”
网友骂归骂,但是在抢票方面也是丝毫不慢,不过现在几乎一票难求,这也导致有大量黄牛在倒票。
而在某宝网上已出现500元、600元的天价票,卖家自信地称“票源紧张,不怕没人买”。
这是自张一谋的《英雄》和刘周的《火星救援》之后,国内各大影院再次大规模出现黄牛。
现在已经是一月,春节将至,火车票已经火热起来,不过现在比火车票更火热的是《阿凡达》IMAX的电影票。
各大影院发现这一情况后,开始限购,每人每次购票不得超过4张,如此一来,黄牛票也变得紧张起来。
随着《阿凡达》爆发,国内的在线售票网站也开始火爆起来。
国内电影在线售票网站最早一家应该是05年诞生的网票网,后来大地院线搞了哈票网,08年魔都诞生了格瓦拉。
对于购票网站这种今后电影宣发的利器,刘周当然不会忘记,所以在今年他也特意让嘉禾成立了一家售票网站猫眼。
没错,刘周将猫眼放到了嘉禾旗下而不是新浪,这虽然算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但是和电影的关联性太强了,没必要往新浪里塞。
当初张昭还有些不能理解,为什么刘周会想着成立一家这样的网站,因为现在观众几乎都是在电影院线下买票,在线售票业务一直发展缓慢。
相关机构曾做过调查,2009年国内在线购票比例只占2%。
所以张昭觉得完全没必要搞这种线上售票网站,不过出于对刘周眼光的一贯信任,他还是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家老板安排下的工作。
猫眼网站在五月份的时候就正式上线了,经过大半年的运营,已经算是比较完善了,和国内各大院线都已经做好了对接。
现在《阿凡达》太火,IMAX版《阿凡达》一票难求,本来200元的电影票,被黄牛炒高到五六百元,很多消费者凌晨3点就出来排队,十分辛苦。
在这个时候,很多网友发现,在猫眼买票不但是原价,不用排队,还可以在线选座位,买完票直接到电影院的终端机上取票就行,十分方便。
借着《阿凡达》的东风,猫眼一下就火了,短短几天时间,注册用户暴增二十万,全是冲着《阿凡达》来的。
张昭对此是目瞪口呆,猫眼成立大半年了,业务发展始终缓慢,没想到现在竟然被一部电影带火了。
相对于张昭的震惊,刘周是一点情绪波动都没有。
这才哪到哪,等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几乎都没有人去线下买票了。
所以刘周想着现在也可以让他们开发猫眼的移动端APP了。
第429章 悲观和明年计划
《阿凡达》这已经不能用大爆来形容了。
除了内地首周四天拿下1.85亿的票房,毫无悬念地拿下周票房冠军,在全世界各个地方同样掀起了一阵票房风暴。
首周末包揽了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票房冠军。
香江,首周四天票房一千二百万港币,毫无怨念地夺取了周票房冠军,并且超过第二名三倍之多。
弯弯,首周四天票房也突破了百万美元,周票房榜位列首位。
南韩,首周观影人次达到了一百五十万人次,虽然不及《变形金刚2》以及灾难大片《2012》,不过这个成绩在好莱坞大片中也是非常出色的,同样拿下了当周的票房冠军。
澳洲,首周票房高达一千一百万美元,突破了千万美元大关,这个成绩创造了澳洲影史新的开画纪录。
此外,在其他的国家的成绩也都是排在影史前列的。
法国首周一千九百万美元,电影影史第二首周票房纪录,仅次于《星球大战3》
英国首周一千四百二十万美元。
德国首周一千三百二十万美元。
西班牙一千一百万美元,创造了好莱坞电影在当地的影史最佳开画成绩。
印渡首周四百三十万美元,好莱坞电影最高首周成绩。
如今《阿凡达》已经成了一个全世界范围内的社会现象,人们聊天的对象从明星、电视剧换成了电影。
现在不仅国内,包括漂亮国在内,imax影厅都不是非常多,所以此时全球各地的imax影厅的电影票都一票难求。
看过imax的观众为此而自豪,不断地对着身边的亲戚朋友吹嘘。
国内目前只有11块imax银幕,而《阿凡达》电影时长160分钟,加上中间的间隔,一天最多也只能放88场而已。
所以国内看过imax版本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不过不管是看过imax版本的,还是普通3d甚至是2d版本的,纷纷在网上热火朝天地讨论着《阿凡达》。
一时之间,《阿凡达》甚至成为了国内全民热议的话题。
当然,《阿凡达》带来的影响不全是好的,也有负面的。
在国内有种不好的惯例,每当国外出来一部爆款电影,不管文艺片,还是商业片,很多人就会趁机把华夏电影拉出来批判一番。
“完爆华夏电影”、“甩华夏电影多少多少年”等言论也同时充斥着整个网络。
这也不奇怪,到了二十世纪第三个十年,都还有人觉得国外的东西就是比国内的好,更别说现在。
连很多平庸的南韩电影都能被吹成甩华夏电影十条街,更何况《阿凡达》这种真正带动技术革命,在全球引发观影狂潮的电影了。
上一篇:火红年代:四合院里的吃瓜群众
下一篇:华娱男神,这么容易就成巨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