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从1996开始 第463节
这是整部电影的情绪爆发点,寂寞凄冷的月球,面对空中可望而不可及的家——地球,车里的刘叶再也忍不住哽咽的哭声——
“我想回家.”
知道自己作为克隆人,永远只能孤单地在月球上结束3年短暂的生命,那种绝望恐怕无人能够企及。
最后电影也进入最紧张的时刻。
地球月能公司察觉到了月球基地的异常,派遣了一只小队前往月球查看情况。
智能机器人将小队到达月球基地地时间在屏幕上做着倒计时,刘叶明白这也是他们生命的倒计时。
因为他们如果知道有两个刘叶是绝对不会让两人活的,这也是他们来月星基地的目的。
新刘叶提出一个对策,再激活一个刘叶并将他杀死,放入事故车顶替刘叶,刘叶则随运送氦-3的飞船返回地球,自己留下继续工作。
不过这个建议被刘叶拒绝了,一来他不想杀人,虽然新激活的刘叶是没有被植入记忆的克隆体,二来他自己也已病重,自觉来日无多,于是他提出自己回到车里,新刘叶返回地球。
这一段非常的讽刺,克隆人具有人性之举,而人类却冷酷无情。
之后两人一同开车驶向事故现场,在车里一同回忆与妻子初识时的美好情景,悲凉气氛渐渐加重。
新刘叶把已经昏迷的刘叶抱进事故车时的场景又给人极大的震撼。
太阳光映衬下,哀婉的音乐,新刘叶似乎在埋葬自己,人类永远不能体会亲手埋葬自己的感受。
随后新刘叶在智能机器人的配合下,在人类小队到来之前,激活了克隆体,然后给开采车设定了撞向信号干扰塔的程序,乘坐飞船返回了地球。
他这样做也是给之后的刘叶留的后路,即使自己无法成功,他们也有望发现人类的阴谋。
从事故车里看到飞船发射的刘叶终于闭上了眼睛,他觉得自己的使命完成了,另一个自己已经带着自己的思念向故乡驶去。
电影最后,新刘叶回到地球,具体发生了什么没有展现,只是通过一段广播宣告了最后结局:
回到地球的新刘叶揭发了月星公司的阴谋,月能公司面临倒闭。
不过这样的结局显然也是有些理想化,如果真这样拍肯定会让人感觉虎头蛇尾。
所以在广播之后,依然是那诡异的音乐响起,镜头切换到月球基地,隐隐约约间可以看到又一个刘叶睁开了眼睛。
这部电影不仅讽刺了人类为了利益展现的冷酷无情,同时也揭露了爱和孤独这两大相互依存的主题。
孤独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你爱上一个人的那一刻起常伴左右。
假若刘叶本是一个孤身一人但却潇洒风流无所牵挂的浪人,即便独自在月球上工作三年可能也不会感到那种孤独。
正是因为他有家、有深爱的妻子和女儿,才无时无刻不思念着这一切,而思念,正是孤独的源头。
电影的另一大主题即是对克隆人这一问题的深究,这个话题在此时很火。
很多人都知道克隆这个概念,同时也明白人也是可以克隆的,然后似懂非懂地接受了克隆人违背伦理所以被禁止实验这一事实。
其实相关克隆人的电影也有不少,但是唯有《月球》让人深刻体会到什么是所谓的“伦理问题”。
所以《月球》虽然算是软科幻的电影,但是在科幻片中评价极高。
原时空媒体将《月球》评为2009年仅次于《阿凡达》的科幻电影。
后者主要是赢在视觉效果,前者则赢在剧情。
张一谋的导演功力是毋庸置疑的,再有一个好剧本的情况下,他能够将一百分的剧本,拍出一百二十分的电影。
《月球》这部电影刘周也专门去看了,他感觉一点不逊于原版,甚至犹有过之。
毕竟原时空邓肯琼斯执导《月球》的时候是第一次拍电影,真要论导演水平,张一谋肯定比他强一大截。
华夏青年报更是将《月球》评为自《活着》之后,张一谋最好的作品。
所以张一谋版的《月球》上映之后,也让他受到了业内外的一致好评。
相比较原时空在奥运会之后张一谋拍的第一部电影《三枪拍案惊奇》被外界骂得狗血淋头,现在《月球》票房口碑双丰收,也让他国师的称呼名副其实起来,境遇可谓天差地别。
其实也是有不少人准备看张一谋笑话的,想等他的电影失利之后好好地嘲讽以及将他的人气和口碑打下去。
毕竟市场就这么大,上面已经有一个刘周在压着了,再来一个张一谋,显然剩下的蛋糕就有点不够分了。
刘周他们不敢动也动不了,所以只能寄希望于能够将张一谋搞下去。
虽说张一谋和嘉禾的关系不错,但毕竟不是嘉禾的人,这样做即使可能会得罪嘉禾,不过和所获得的利益相比,却是利大于弊。
不过结果却让他们失望了,这次张一谋带来的《月球》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出色。
其实就算《月球》扑街也对张一谋的票房号召力没有多大影响,原时空《三枪》之后他被骂得这么惨,但是张一谋的票房号召力仍然是独一档的。
而《月球》的大爆,除了张一谋获益匪浅外,作为电影男主角的刘叶也同样热度爆棚。
这部电影总共就只有九个人物出场,而刘叶一人分饰两角,整部电影几乎都是他撑起来的。
刘叶也在这部电影中将自己的演技展现地淋漓尽致,不仅业内备受认可,外界也大为赞叹。
这也让他一跃成为今年金鸡奖和明年金像奖的影帝热门人选。
所以这直接让刘叶成为这个春节最火热的男演员,他在加盟嘉禾一年之后,也开始向秦皓以及黄小明奋起直追。
秦皓其实同样也带来了口碑佳作《剑雨》。
电影剧情很爽,尤其是在男主张阿生和女主因为各种意外促成越走越近的时候,简直就是华夏版的史密斯夫妇。
这种设定还是很吸引人的,甚至在2024年都不过时,某点和某卢都有类似的书——男女主互相隐藏大佬身份结婚,然后各种外面发威,回家互相装怂。
尤其是最后摊牌揭开身份或者扮猪吃虎的环节,很能戳中观众的爽点。
《剑雨》的武侠元素很多,争宝、复仇、爱情、江湖,不仅有一个酣畅淋漓的故事,而且最后结局又让大家看到反英雄式武侠的影子。
什么叫反英雄,就是剧情没有武侠片塑造的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甚至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正面人物。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古龙的武侠,《剑雨》这部电影很难说没有受到古龙武侠的影响。
不管是男主还是反派,都有自己的缺点,所有人只不过是江湖的芸芸众生,其目的往往很个人,甚至在外人看来啼笑皆非。
秦皓和范小胖的表演都在水准之上,不过此时武侠终究还是有些没落了。
《剑雨》尽管被外界评价颇高,被称为武侠佳作,但是热度仍然不及《月球》,秦皓和范小胖加起来的热度也不及刘叶。
至于另一部大片《大兵小将》,如果不是有程龙撑着,早就沦为这两部电影的炮灰了。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票房,春节七天,《月球》豪取1.86亿,《剑雨》也同样达到了1.2亿,而《大兵小将》却只有6200万。
如果和程龙以前的电影比较,《大兵小将》的成绩也算是非常不错的了,最起码这部电影票房破亿没有任何问题。
要知道,程龙到现在,还没有一部电影在内地的票房破亿,最接近的《神话》,也才九千多万,还差那么几百万。
但凡事都怕比较,和以前相比《大兵小将》的成绩固然不错,但和《月球》和《剑雨》相比,那就远远不如了。
《剑雨》票房是它的两倍,《月球》更是它的三倍。
这让本对《大兵小将》怀有巨大期望的程龙,也不由有些沮丧。
第440章 引爆舆论
春节假期过后,三部电影的票房都不可避免的滑落。
不过张一谋的《月球》单日票房跌落的幅度较小,到了大年十二这天,春节七天假期之后的五天,再度拿下了七千两百万的票房。
《月球》总票房已经来到了2.58亿,和张一谋的第一部大片《英雄》的票房持平。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票房2.58亿,总票房破四亿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
相较之下,《剑雨》和《大兵小将》票房跌落的幅度就更大一些。
《剑雨》假期之后五天共拿下两千六百万,而《大兵小将》更惨,五天只有一千三百万。
可以看出,这两部电影的票房潜力已经消耗大半了,之后半个多月的时间,票房应该也很难再增加多少。
不过《剑雨》上映十二天总票房达到了1.46亿,如果能申请下来延期密钥的话,最终票房还有可能破两亿。
说实话,这个成绩肯定是没有达到徐可和嘉禾的预期的。
电影上映前,嘉禾内部给《剑雨》的票房预估是保底两个亿,不过现在看来还是太乐观了。
观众对于武侠电影的喜爱早就没剩多少了,就连徐可的名头和优质的电影也无法掩盖武侠电影已经在内地越发没多少市场的事实。
别看《剑雨》票房还不错,一个多亿近两亿,但是就算是嘉禾集团,内部对于武侠电影的审批严格了许多。
不过以张昭为首的高层刚做出这相关的决议,徐可却又递交了一个武侠剧本,弄得张昭有些无语。
他在看完剧本之后更感觉无语,《龙门飞甲》,名字虽然换了,但是剧情还是炒《新龙门客栈》的冷饭。
如果不是因为递交这个项目的人是徐可,张昭看到一般就准备将这份剧本扔进垃圾堆。
尽管如此,张昭心里还是不看好,直到看到最后徐可计划将这部电影制作成3D特效大片,才让他不由沉思起来。
现在国内关于3D的热度非常高,《阿凡达》的震撼冲击,不仅观众,就连国内电影人也都对3D推崇备至。
如果将《龙门飞甲》打造成3D大片的话,即使是炒冷饭,但还是很有搞头的。
不过武侠电影不怎么适合3D,而且现在武侠电影的热潮已经褪去,张昭也不敢确定3D这个噱头能不能挽回观众。
所以张昭不禁有些迟疑。
而且这部电影的投资不低,徐可明确表明想要邀请李联杰当人男主角,他的片酬加上3D制作,电影的成本肯定低不了,最起码需要两个亿甚至三个亿都打不住。
最后张昭不由将徐可的这个项目汇报到了刘周这里,而刘周看到是《龙门飞甲》这个项目,在听完张昭的汇报之后,立马点头同意。
《龙门飞甲》剧情虽然炒冷饭,但是也还是有些创新,最起码重新塑造的西厂厂公有魅力多了,甚至比男主角还出彩。
而且《龙门飞甲》作为国内第一部真正意义的3D大片,噱头还是挺足的。
在国内的票房也不低,海外的票房因为有李联杰和3D的加成比国内还好,这是稳赚不赔的项目,所以刘周没有丝毫的迟疑。
在刘周拍板后,张昭也同样不再迟疑,立马将《龙门飞甲》立项,然后亲自去联系了李联杰。
此时李联杰刚拍完《海洋天堂》这部公益片,而且这部电影还是和嘉禾合作的。
不仅支援了制作团队,同时也免费发行这部电影,诚意给的很足。
《海洋天堂》虽然是导演薛晓璐发起的,但是在李联杰参与之后,这个项目的主导权就在他手里了。
所以嘉禾这次对于李联杰面子给的很足。
正好现在他手里也没有其他什么好的项目,接到嘉禾的邀请,见是和徐可合作,不管是出于投桃报李还是这个项目本身,李联杰都没有拒绝的理由。
见这么轻易地搞定了李联杰,剩下的事情张昭就将电影后续的筹备事宜交给徐可了。
徐可现在不再是嘉禾的签约导演,而是以工作室的方式和嘉禾合作,自主权肯定强很多,嘉禾也不好参与太多。
上一篇:火红年代:四合院里的吃瓜群众
下一篇:华娱男神,这么容易就成巨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