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大国复兴:从知青到国宝科学家

大国复兴:从知青到国宝科学家 第311节

  移动通讯显然可以随时随地无障碍沟通。

  这很难得啊。

  刘子健马上就决定去拜访一下王浩然。

  如今,情况跟几年前已经是不一样了。

  王浩然现在的身份地位今非昔比,也算是国内数得著的大人物。

  刘子健自然是不能打电话召他过来见自己。

  还是去主动拜访比较好一些,也显得尊重。

  刘子健先跟王浩然那边打了个电话沟通。

  王浩然接到电话之后,欣然表示:欢迎刘子健同志过来交流沟通。

  刘子健当日下午就去了盘古科技公司。

  他见到王浩然之后,就笑著说道:“浩然同志,你这个移动通讯的想法非常好啊!”

  “它真能实现全国范围内长途沟通吗?”

  王浩然微笑点头说道:“当然可以!”

  “因为,蜂窝状的网络可以通过一个一个的局域网络中心联通在一起,拨打蜂窝号码,就可以快速地找到对方,实现移动通话。”

  “这个技术其实跟步话机是差不多的。”

  “只不过步话机的沟通距离比较近而已。”

  刘子健说:“照你课题申请里说的,要想建成一个全国性的移动基站网络,恐怕需要投入很多资金吧?”

  王浩然点头说:“是的,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需要长时间的建设。”

  “但是,当沟通变得更加方便的时候,经济发展也会随之提速的吧?”

  “毕竟,信息的差异,往往就可以带来商业的大流通。而商业流通带来的就是经济发展。”

  刘子健点点头说:“有道理!”

  “你这个课题,咱们邮电部大力支持!不过,课题经费可能给得不会太多,一百万够吗?”

  刘子健还有点儿不太好意思。

  其实,现在的100万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仍然是个天文数字。

  如今,还是个万元户的时代啊。

  不过,经济发达地区的万元户现在是越来越多了。

  王浩然微笑点头,说道:“不算少了啊。”

  “您能支持我做这个课题,已经很感谢了。”

  刘子健大手一挥,说道:“浩然同志你这个项目利国利民,非常好。我们当然要全力支持!”

  就这么地,课题被批准了。

  王浩然也开始组建自己的研究团队。

  要想搞行动网络,那就必须得把基站、核心网和移动终端给搞出来。

  基站是手机网络的核心设施。

  它负责接收和发送无线电信号。

  基站通过光纤或者微波链路跟核心网联接,职中实现通讯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可以说,基站就是用户和移动网之间的桥梁。

  一般而言,基站覆盖不到的地方,是不会有行动网络信号的。

  而核心网是手机通讯网络的数据处理中心。

  它负责用户呼叫请求、数据传输和路由器选择等任务的处理。

  核心网的质量效率关乎到通讯服务的可靠性以及速度。

  而移动终端,就是用户的手机。

  手机通过天线接收和发送无线电信号,通过基站和核心网,最终实现了用户之间的直接通话交流。

  前世的时候,移动通讯是从模拟信号开始的,通过数年的发展,这才进化到了数码信号的时代。

  所谓模拟信号是指用连续变化的电压和电流来表示信息。

  模拟信号的幅度、频率或相位随时间作连续变化。

  模拟信号有不小的弊端,主要有如下几点:

  其一,它每个子频段只能由一个用户独占。通话质量差,通话保密性差。它非常容易被破解。

  其二,它的功能很有限,只能实现基本的语音服务,没办法提供丰富多彩的增值服务,像是数据传输、高速因特网接入等。

  其三,它的网络覆盖范围小而且漫游功能很差。这就限制了用户的移动性和通讯的便利性。

  其四,模拟手机体积太大,笨重而不好用。

  最后一个,它无法满足用户对通讯服务的需求。

  王浩然觉得,自己今天要搞,那就干脆跨过移动模拟通讯阶段,直接进入数字移动电话系统阶段得了。

  以龙国现在领先的电子技术,搞数字移动通讯是没有什么难度的。

  王浩然组建的这个研究团队几乎把京城这边的无线通讯、电子科技方面、材料方面、电池方面的科学家全都囊括其中。

  包括他的岳父肖仁明、北大无线电系的主任李宝平等人。

  这些大专家里面,包括了4个院士,还有六七个拿过国家级的科学奖项。

  他们全都欣然接受了王浩然的邀请。

  在开始干活儿之前,王浩然自然是要先开个会,把自己关于数字移动通讯网络的设想详细认真地讲了一个遍儿。

  他讲得非常的细致,将移动通讯构建中的方方面面都讲到了。

  这个会,相当于一个培训。

  王浩然讲了足足一天多。

  他甚至把2G通讯网络每个关键设备的关键部件都给讲透了。

  第二天的上午,他讲完了之后,便微笑著问:“各位老师,你们有什么问题,现在可以提一提。”

  团队成员便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都是他们理解不够透彻的地方。

  王浩然又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一番,直到所有人都没什么疑问了,王浩然这才开始分派任务。

  有的负责射频天线的研究,有的负责信号接收器的研究,有的则负责基带的研究。

  总之,都是按照每个人的研究专长分配。

  至于手机信息交换处理中心的芯片等难度比较大的软硬件,则由王浩然自己负责。

  想要搞出来一整个的2G网络设备,那是需要设计研制出一系列的芯片的。

  好在现在芯片的设计已经完全可以利用软件工具来自动进行,不然会非常的麻烦。

  因为王浩然起步比较早,所以,他带领团队已经搞定了一系列的芯片设计工具。

  像什么规格制定和文档编写工具、架构建模和仿真工具、逻辑设计工具、验证工具、编译器和相关工具、仿真和测试工具、深度学习框架以及EDA工具软件等等,盘古科技公司目前都是已经搞了一整套出来自用。

  当然,这些成套的工具,如今也已经全都注册了国际专利。

  拥有了这些,也就可以确保盘古科技的芯片设计独步天下。

  其他国家的芯片公司想要使用这些工具,那都是要缴纳版权使用费的。

  当然,盘古科技要的版权费相当合理,不像一些蜥方公司,拥有了某个工具的版权就往死里要版权费,搞涸泽而渔。

  这也使得盘古科技的这套工具在全世界非常的流行。

  时间已经到了1981年的年底了,各方面的研究工作推进也是相当的快。

  由王浩然指导的轰六丁开始装备部队。

  而歼十战机在在交付之后,也是迅速增强了龙国的防空力量。

  歼十已经在南边海域跟某些势力的飞机过了几次招,它挟带的电子吊舱也让对方吃了好几次的哑巴亏。

  运10的试飞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经过一个月的试飞,几乎没有发现什么太大的问题。所有的设计技术指标统统达到,飞行可靠性完全没问题,燃油经济性尤其令人满意。

  试飞工作自然是有客户深入参与的。

  不管是国内的航司还是空军方面,都用自己的标准进行了试飞检验。

  结果大家都很满意。

  航司和空军方面都催促运10应该尽快定型量产。

  毕竟,国内民航如今发展的速度不是一般的快,需要大量的新飞机加入。而空军方面则是希望能够尽快把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给搞出来。

  于是,运10的量产在1981年的12月30日正式开始。

  与此同时,运10改预警机的工作也同时拉开了序幕。

  时间匆匆,1981年很快就过去了。

  1982年的春节在1月份。

  而春节则是龙国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全国人民已经开始为春节做准备。

  不过,王浩然是肯定没有心思关注过年这个事儿的。

  他在带领团队加速研制2G网络。

  研究的进展不是一般的快。

  这得益于目前龙国的工业现代化发展已经到了从量变积累到质变的阶段。

  到了1982年1月20日这一天,整个2G网络的所有设备已经全都被研制了出来。

  而且,在王浩然的支持下,一个实验性质的2G网络在盘古科技园率先建成。

首节 上一节 311/4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天师:枪上刻符箓,子弹点朱砂

下一篇:吞噬星空:悟性逆天,加入聊天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