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第141节

  “但是在这研究的其中,我发现了英国资本在港岛商业定位中的重大漏洞,这或许是因为它长久的作为殖民者带来的隐患。”

  “以往正直上的强势掩盖了它的商业漏洞,但是现在,它暴露出来了。”

  “不过在港岛本土,有资格和胆量击穿英资这种漏洞的人选不多,恰好包钰刚先生我认为是一个,所以我写下这份商业计划书,想要跟包钰刚先生探讨一下。”

  李长河认真的冲着陈岱孙说道。

  陈岱孙点点头,然后开口说道:“所以你是想让学校把这份计划书,给包先生送过区?”

  “如果可以,我希望以学校的名义,跟外事部门申请,我想跟包先生见一面,亲自面谈。”

  李长河正色的说道。

  如果只是一份计划书,他递过去根本没有什么意义。

  这份计划书的开篇是从九龙仓开始的,就是后世的小说里写烂的九龙仓。

  如果李长河记得没错,现在包钰刚应该已经开始了对九龙仓的收购,李嘉成手里的股票,已经跟包钰刚完成了交易。

  甚至有可能双方针对和记黄埔的交易,都谈妥了。

  李长河在时间上,终究是慢了一步。

  但是没办法,他接下来的计划,需要包钰刚的帮助。

  所以即便是慢了一步,李长河也必须尽可能的寻求包钰刚的认可,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亲自见面谈一下。

  这年头,先不提私下接触外宾的正直后果。

  只说私下里偷偷见包钰刚,即便是双方谈了,李长河估计包钰刚也不会特别放在心上,因为偷偷地见面,李长河只代表了李长河,充其量就是个比较优秀的年轻人。

  但是通过北大经外事部门申请,跟包钰刚的正式会面就不一样了。

  李长河那时候代表的是北大经济系,乃至大陆年轻学子的代表,这里面的意义是绝对不同的。

  哪怕官方没有这个意思,但是包钰刚恐怕自己都得认真的斟酌一下。

  古往今来,凡是借势,皆是如此!

第135章 船王的怀疑!

  京城,外事部门办公室里面。

  穿着青年装的秘书拿着一份文件,匆匆的来到了办公室里面。

  “领导,北大那边发过来一份申请。”

  “北大?他们给我们发申请?”

  如今负责整个外事部门的领导听到秘书的汇报,有些好奇的抬头问道。

  “是一份见面申请,北大一个经济系的学生,想要见一下如今在京城饭店的包先生。”

  秘书轻声的说道。

  听到秘书的话,领导微微皱眉,有些生气的说道

  “包先生是秘密前来的,北大的学生怎么会知道?”

  秘书闻言,脸上浮现出一丝无奈。

  “领导,这个完全是个巧合。”

  “申请的这个北大学生叫李长河,他在这之前,每个周末都会去京城饭店教服务员英语,最早这个申请是京城饭店打上来的。”

  “我们当时也去北大调查过,因为李长河的爱人之前在协和医院工作,他每个周末都会去那边接他的爱人,然后就顺便在京城饭店无偿教服务员英语。”

  “昨天周末他去京城饭店,恰好听到了服务员聊起来,他是知道包先生的名号的,也因此知道了包先生来大陆的事情。”

  “那他见包先生,是想做什么?”

  领导这时候不解的问道。

  秘书则是继续说道:“我们已经仔细问过了,他是经济系的学生,他在知道包先生来访之后,连夜写了一份港岛的商业经济计划书,想要跟包先生面谈。”

  “这份经济计划书,是他在图书馆熬了一夜写出来的,我们人员都确认过了,北大图书馆昨天值班的老师都知道。”

  “然后这份计划书,北大经济系那边的陈岱孙教授也看过了,看完之后以北大经济系的名义打过来的申请。”

  “您看这份申请?”

  “这个李长河,在北大表现怎么样?”

  领导这时候又认真的冲着秘书开口问道。

  秘书则是笑着说道:“挺出名的。”

  “领导,这个李长河,在入学之前,就是知名作家了,去年写的《一个知青的死亡》发表在了人民文学上面,引发了很大的轰动。”

  “他是去年第一批高考生,京城文科的最高分,作文还被选上了人民日报。”

  “上了经济系之后,表现也不错,我们去调查的人还发现了一件新奇的事。”

  “他的小说被北影厂选中,改编成了电影,拿到了四百五十块钱的改编费。”

  “然后他把这个改编费放在了宿舍,以互助金的形式,供困难的同学借取,就上个月的事情。”

  “据说因此,整个经济系推举入D名额,77级两个班的同学都一致同意把唯一的名额给他。”

  “现在校D委已经找他谈完话,现在算是预备D员了。”

  “他的家庭关系我也调阅过了,父母都是京城工业学院的老师,父亲是四级教授,刚从美国那边回来。”

  “李立山?”

  作为整个外事部门的负责人,前段时间出去的人员名单他是认真审过一遍的,自然也知道李立山的名字。

  “对,就是他,李长河是他的儿子。”

  “是哦,我想起来了,之前有同志还说这个李立山教授儿子很出名,今天这就来到我们面前了。”

  “那份计划书,北大送过来了吗?”

  领导好奇的问道。

  “送过来了,在这!”

  秘书从手里的文件袋里抽出来好几张信纸写的计划书,递给了领导。

  领导顺手接过来,看了起来。

  “论港岛华人商业资本对英资产业的反攻收购”

  “小伙子年龄不大,口气倒是不小,不过这一手钢笔字,写的还挺好。”

  领导点评了一下之后,仔细看了起来。

  然后,他的脸色逐渐的凝重起来,他对经济并不能说完全精通,但是看这份计划书里面,写的是有理有据,并不是胡乱瞎写。

  “这样,你去给旅游局的卢局长打个电话,把他请到我办公室里来。”

  领导认真的说道。

  “好的!”

  秘书点点头,随后转身离开。

  过了大约一个多小时,旅游局的卢局长来到了办公室。

  “老廖,你找我什么事?”

  “老卢,你懂经济,来,你看看这个!”

  这位卢局长,也是浙地宁波人,在建国前就在魔都做商贸行,是国家经济方面的重要人才之一。

  卢局长来到领导的面前,好奇的拿起了桌上的计划书,然后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卢局长有些诧异:“这是?”

  “一个北大的学生写的,想要拿这个见包先生,跟我这边打过来了会见申请。”

  领导轻声的说道。

  “北大?他怎么知道起然来了?”

  包钰刚别名起然,卢局长跟他夫人是亲表兄妹,四十年代在魔都的时候两个人就合作过很多次。

  听到卢局长的发问,领导笑着摇摇头:“是个巧合,这位叫李长河的北大学生,每个周末和假期都会去京城饭店帮他们的服务人员培训英语。”

  “昨天他去了,跟服务员聊天意外知道的,然后据说这个同学回到学校连夜写了这份计划书,今天以北大的名义打过来的申请。”

  “对了,他本身就是经济系的学生,我估计也是专业对口,所以起了心思。”

  “所以我想跟你商量一下,这个申请,我们到底批不批?”

  “经济系的学生,原来如此,从我的眼光和经验来看,这份计划书写的倒是挺好,理论依据都很充足,估计也是费了功夫,毕竟这里面的数据,不是一天一夜能搜集出来的。”

  “就我个人而言,对于这样的优秀学生,我是持鼓励态度的,学了东西就要实践,光纸上谈兵那是白学。”

  “不过起然那边毕竟是私下前来,我们不好安排任务,不如这样,我拿着计划书,去给他看一下。”

  “如果他同意见面,我们就安排他们见面。”

  “如果起然不同意,那我们就只能跟这位同学说声抱歉了,你看怎么样?”

  卢局长轻声的说道。

  领导点点头:“我觉得也是这样合适,我们还是要尊重包先生的意思。”

  “那就这样,你去跟包先生见一下,问一问他的意见,我们根据他的意见再回复北大。”

  “行,那我去跟起然见一下。”

  卢局长说完,将计划书收进了文件袋里面,然后拿着离开。

  “果然,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待卢局长离开后,领导轻轻地感叹了一声。

  当年他们那些知识青年,也是如此的充满激情和热血,只要发现丝毫的机会,都愿意大胆的尝试,从不惧怕失败。

  而现在,在这个李长河的身上,让他看到了同样的特质。

  这就是不灭的薪火,是国家复兴的希望。

  感叹完之后,领导拿起钢笔,继续工作。

首节 上一节 141/6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回1983渔猎东北

下一篇:四合院之将截胡进行到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