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第281节

  “接下来的销量必然是细水长流,伴随着国家教育体系的恢复,年轻知识分子的成长而慢慢销售。”

  图书销售这个东西,不可能说人手一本都买上,大部分人其实还是一本书借阅着看的。

  连人民文学这种便宜的杂志销量都只有一百多万,李长河估计《大国崛起》销量破百万已经是市场的极限了。

  后续即便是继续出货,也不会再有爆炸式的增长,毕竟说白了,国家的城镇人口和有阅读能力的人口数量摆在那里。

  农村人口这个年代会跑去阅读这种书的不是没有,但是数量是非常少的。

  跟新华书店的距离,购买的费用,以及对书本消息认知的渠道,都是限制农村人购买的重要元素。

  所以李长河其实不建议赵主任他们继续大规模加印。

  加印的数量多了,有很大的概率会堆积在仓库成为库存,然后只能随着阅读市场的扩张而消化。

  果不其然,听到李长河的分析之后,赵主任跟刘宏图若有所思。

  他们之前,还真没从这个角度去考虑过图书的市场容量问题。

第230章 搬家

  李长河的分析,确实让赵主任和刘宏图没了之前的乐观。

  主要是他们也确实没有遇到过这种爆发销售的场面。

  短期内爆发销售的书不是没有,但是那都是有特殊意义的作品,比如说伟人选集。

  而像《大国崛起》这种突如其来的畅销产品,也让他们有些不知道该如何评估。

  在这之前,他们确实没有太考虑过所谓“市场容量”的问题,毕竟前些年在国内,哪有市场这一说。

  “我看这样吧,还是加印二十万册看看吧,如果销售放缓,这些就等读者们慢慢消化。”

  赵主任斟酌了一下,还是决定采纳李长河的建议。

  因为他觉得李长河说的蛮有道理的,国内的读者人数其实跟文化知识群体数量息息相关。

  像农村广大的人民群众,绝大部分对《大国崛起》这类的书是不感兴趣的。

  真正感兴趣的,还是有一定文化底蕴和阅读爱好的群体,这部分人主体就是学生和机关干部以及部分工人群体。

  而事实上接下来的这些天的销售确实如同李长河预料的那般,开始放缓了。

  虽然伴随着《大国崛起》口碑的发酵,每天畅销的册数依然是个不容小觑的数字,但是却没有最初那么疯狂的出货量了。

  而领了钱回到家的李长河又休息了几天之后,这天来到了张士奇的四合院。

  只是到了之后,发现囡囡正在院子里玩。

  “舅舅!”

  看到李长河进来,囡囡立刻开心的跑了过来。

  院子里,李晓君她们正在收拾东西。

  “你们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看到李晓君她们,李长河有些诧异。

  她们不是回东北了吗?

  这才几天啊,就回来了?

  “在那边又没什么事,办完户口,我跟你姐就回来了。”

  “对了,长河,我正好有个事找你呢!”

  “你还记得我们屯子的生产队长,我那个三大爷吗?”

  “陈西岭是吧!”

  李长河当然记得他,说起来当初李晓君分家,还多亏了他出面。

  后来李长河弄回来的人参,也是他给找的路子。

  这人还是有一定的见识的。

  “对,这次我回来之前,三大爷找我了,让我给你带个话。”

  “他让我问你,还要不要那种百年老参?”

  “百年老参?”

  “他打听到了?”

  李长河若有所思的说道。

  “这样,你跟我说说,具体怎么回事?”

  “这个,得从我办户口那事说起。”

  时间回到几天前。

  陈爱国在李晓君的提醒下,一大早起来,就去办理迁转户口的手续。

  其中第一站自然就是大队。

  大队里面,陈西岭正在看报,看到陈爱国走进来,看了他一眼。

  “爱国,我听说你这次回来可了不得啊,还带了外国表?”

  “大爷,都是长河送我跟晓君的,我们自己又没钱买。”

  “大爷,我来办个手续,你帮我开一下吧。”

  陈爱国随后将自己的粮食关系和户口关系迁移调令给陈西岭递了过去。

  陈西岭接过去看完之后,面色有些震惊。

  “爱国,你这是要吃上京城的商品粮了?还当了兵?”

  陈爱国给刘满堂开车,进的是司机班,但是组织关系上还是属于部队,就像文工团一样,只不过他属于后勤兵。

  “嗯,那边家里正好有亲戚,就给我安排进去了。”

  陈爱国低声的说道。

  随后又冲着陈西岭说道:“大爷你可得帮我保密,这事别往外说。”

  “是晓君家的亲戚平凡回城了?”

  陈西岭这时候正色的问道。

  “是她一个表舅,是个军官,我就是给他开车。”

  陈爱国低声的说道。

  陈西岭若有所思,能陪车和司机的军官,级别肯定不低啊。

  陈西岭这时候又想到了当初李长河来的时候那股风范。

  对他当时的说辞,陈西岭心底并没有完全信,是有几分迟疑地。

  毕竟说白了,家里真的要特别厉害,不会只找个公社干事给他带路。

  但是现在看来,他们家确实越来越厉害了。

  “原来这样,不管怎么说,这是好事。”

  “正好我现在没事,走,我陪你去公社走一遭,把你这些手续都给办了。”

  “对了,还有个事,是当初长河走之前委托我的,说是让我帮他打听一下附近有没有卖上了年份的老山参的。”

  “你别说,最近我还真打探到了一点消息,你回去问问长河要不要,如果要的话,我就帮他联系联系。”

  然后,在陈西岭的帮助下,陈爱国又快又顺利的办完了他的户口转移手续。

  随后就跟李晓君往京城回转,不过中途他们在哈市呆了两天,也算是见识了一下他们的省城,然后才回到京城的。

  待陈爱国给他讲完之后,李长河明白了。

  这是看到了陈爱国的身份变化,所以才有了线索啊。

  不过李长河也不觉得有什么,往高了说,人家这是看到了你身上的价值,开始拉近关系。

  往低了说,看人下菜碟,什么样的身份给你什么样的信息。

  百年老山参的信息或许陈西岭一直有,只是那时候觉得没必要给李长河。

  现在觉得李长河或者说他们李家价值够了,就透漏出来了。

  这都很正常,人性都是如此。

  “你给他回个信,就说我要了,让他去谈就行了,不管对方开什么价格,尽管开口。”

  要是一般的老山参李长河也不会那么在意,不过百年老山参这种,还是比较珍稀的,家里留点是极好的。

  其实这玩意儿真要说难弄,也没想象的那么难弄。

  别的不说,苏联那边应该有不少,毛子对人参远没有国人这么痴迷,远东采挖出来都会卖。

  还有就是高丽那边,自古以来高丽参也出名,上好的老山参也有不少。

  不过秉持着好东西别错过的原则,既然陈西岭让人带消息来了,李长河也不会放弃。

  反正他现在别的不多,就是钱多。

  “那行,那等我回头给三大爷拍电报。”

  “你们这是要搬东西回家属院?”

  李长河这时候又笑着问道。

  “对,咱妈说你们那屋空出来了,非要我们搬回去。”

  “搬回去挺好,这快入秋了,等天冷了,楼上比这院子里舒服多了。”

  家属院有暖气,在这个年代,绝对是顶级享受。

  “是啊,晓君也是这么考虑的,就是张老爷子这块,我们有些牵挂。”

  陈爱国最后有些无奈的说道。

  住了这将近一年,跟老头相处的关系还可以。

  两口子几乎不打扰他,老头对他们也满意,时不时的还给他们女儿带点吃的,接送一下孩子。

首节 上一节 281/6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回1983渔猎东北

下一篇:四合院之将截胡进行到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