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第454节
不过沈君诚进门的动静还是惊醒了他们。
“诚哥,这个点你怎么回来了?”
“又有活了吗?”
闷三儿这时候好奇的问道,脸上跃跃欲试。
这段时间他们算是发现了,帮沈君诚抓人,可比当街溜子有意思多了。
“没活,你们玩你们的。”
“长河”
沈君诚看向李长河喊了一声。
李长河随手将手里的牌交给了旁边的老九。
“老九,你来跟他们打。”
随后,李长河起身,跟沈君诚两个人来到了门外。
外面有个长条凳,两个人坐了下来。
“你这什么时候回来的,之前我去找你,大姑说你出去了。”
沈君诚这时候笑着问道。
“回来了十多天了,你这怎么样?”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今天正打算找你。”
“看看!”
沈君诚将自己的调令拿了出来,李长河好奇的看了看。
“调到市局了?”
“嗯,不止,还给我升职了,行政十八级。”
“好家伙,你这,升的够快的啊!”
行政十八级,这相当于正科了啊,每个月工资87.5元。
不过其实想想这也很正常,这几年干部缺口职务大,很多优秀的年轻人都会被快速提拔。
沈君诚这在GA系统,也算是极其优秀的年轻人了。
“压力也大,去了那边,不像在海淀。”
“海淀这边人头熟,到处都是自己人,做事情也方便。”
“去了市局就不一样了,水浅王八多,遍地是大哥!”
工作了这两年多,沈君诚也不再是以前那样单纯了。
“怎么,怕了?”
李长河这时候笑着冲沈君诚说道。
沈君诚摇摇头:“怕倒是不怕,就是突然调职,有点茫然。”
“再一个还有他们几个,我在想,怎么安排。”
李长河扭头看了看屋里面打牌的闷三儿他们,笑了笑。
凭良心说,这两年沈君诚管的他们严格,再加上李长河给他们找的赚钱的路子,一群人也没闹什么幺蛾子。
不过如今这种玩法,终究不是个正路子。
“该遣散的就遣散,帮手下兄弟找个正经营生,开个饭店,搞个修理铺,有手艺的就让他们做个手艺人。”
“国家都开始鼓励工商,鼓励个体了,让下面的人愿意安稳的就安稳下来。”
“别的不说,关键的时候,也算是个正经行业。”
“你想想,国家扩充刑侦力量,总不能是无的放矢吧,社会治安现状你应该也很清楚。”
“一旦刑侦力量到位,接下来,自然是要重拳出击,整治社会治安,到时候那些顽主佛爷之流,可就要遭罪了。”
“看着吧,估计也就这一两年了。”
李长河淡然的说道。
沈君诚也点点头:“我也是这么觉得的,就现在这情况,国家恐怕是要重拳出击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身在治安系统内部,有些东西,沈君诚是有察觉的。
别的不说,周万军那边现在的不满情绪就在日益上涨,对那些犯罪分子动辄大喊着枪毙,其实这就是一种姿态。
有些事情,执法机关,越来越难以容忍了。
“长河,晚上要不你跟我去趟市里,去二叔那边走一趟怎么样?”
沈君诚口里的二叔,就是李长河的舅舅沈玉川。
如今的沈玉川,去年年底调到了京城市政府,也算是一个大干部了。
“先去探探路?”
李长河这时候笑着说道。
“那总得了解一下”
沈君诚无奈的说道。
以前天高皇帝远,他就在京城这片,对那边的事情不太关注。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得去市府那边了,就得找沈玉川打探一下消息了。
“行,正好我这回来,还没去过他家呢,晚上一起过去。”
到了晚上,两个人来到了沈玉川家里,沈玉川不在,舅妈倒是对他们热情招待。
一直到晚上八点,沈玉川才疲惫的回到了家。
看到李长河和沈君诚来了,沈玉川脸上也是高兴。
不过三个人也没详细聊,毕竟天色都晚了,看得出来,沈玉川的疲惫。
“舅舅,今晚先休息,明天早上咱们再说。”
都这个点了,李长河他们也不打算走了,反正沈家四合院房间还算宽敞,舅妈早就收拾出了西厢房的一间屋子,让他们两个住下。
有什么事情,明天早上再说也不迟。
第370章 朱琳的新选择
早上,迎着朝阳,李长河跟沈君诚走出了沈家四合院。
早上吃饭的时候,沈玉川给三个人详细讲了讲市府的一些关系,让沈君诚心里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讲完之后,沈玉川就匆匆上班去了,而李长河跟沈君诚留在沈家也没事,吃完了饭,两个人也走了出来。
“对了,君诚,你跟我来!”
出来之后,李长河想了想,拉着沈君诚回到了华侨公寓,然后从家里拿出了一串钥匙。
然后在钥匙上面找了找,随后找出来了一把。
“市局是在前门大街那边是吧。”
李长河这时候冲沈君诚问道。
“对,怎么了?”
沈君诚有些不解的问道。
“走!”
李长河拿了钥匙,然后又跟沈君诚来到了前门大街。
很快,在前门大街旁边的一个胡同里,来到了一家院子门口。
走上前去,李长河拿钥匙打开了门。
进去之后,是一个一进的四合院。
“长河,这里?”
“我买的!”
“之前很多人家要出国,转卖手里的宅子,我买的。”
李长河轻笑着说道。
其实从去年年底开始,私房买卖这个事,就算是堂而皇之了。
原因很多,其中有个比较离谱的原因,就在于国家没钱。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还在于退还政策。
房屋的退还过程中,有个比较扯淡的优先事项,就是海外关系。
没错,有海外关系的优先退。
然后偏偏,这帮人前些年都挺惨,拿回房之后,有的就立刻往国外跑,有的呢,因为前些年的变故,已经在外面落户,不愿意回京。
所以这些人不约而同的一个举动,那就是开始卖房。
一开始他们不敢私人买卖,只敢把房子卖给国家,这种收房,国家是有标准的,不按平,按间数,200块钱一间。
所以你的院子有几间房,就按200乘以几来卖。
也就是说卖给国家,那种六七间的四合院,也就卖千把块钱,但是就这,还得排队。
一个是卖房的太多了,你得排号。
第二个就是房管局没钱,所以不会无限量收,有钱了才买,没钱了,你的房子就在那耗着。
但是很多人耗不起,因为房子不是没成本的。
这个年代,房子你得定期修缮,上交修缮费,除此之外,还有房产税。
没错,现在的私房,有房产税,也是按间收的,一间一个月2毛钱左右,三个月一交。
也因此,房子如果卖不出去,留在手里,就是持续性赔钱的。
上一篇:重回1983渔猎东北
下一篇:四合院之将截胡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