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从奋斗开始,一路狂飙 第449节
总之,她觉得这辈子就这样吧,挺好的。
比起她,许幻山就惨多了,跟顾佳离婚没几个月便娶了林有有,在小姑娘的撺掇下终于完成了蓝色烟花的梦,结果砰的一声炸了,人也进去了。
林有有一看没好处可捞,逼着许幻山签了离婚协议,夺走了他最后的财产,反手把他钉死在牢里。
但凡她愿意拿出全部资产用于赔偿,许幻山也能少坐几年牢。
可惜没如果,许幻山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代价。
顾佳得知此事后不悲不喜,似乎早有预料,仍然全副身心投入到节目制作中。
凭借高斌的几个创意,网综公司很快在国内综艺市场站稳脚跟,并顺利跻身一线,手里的话语权着实不小。
最关键的是,这家网综公司出品的IP都是原创,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找不到类似的节目,这在国内综艺市场可太稀罕了。
没过多久,老葛的爱彼投资再次领投网综公司,比起自媒体那边,这家公司更容易走向二级市场。
这一世,高斌没有在商业上过度表现,两家上市公司给他带来了30几亿的身家,足够他和钟晓芹以及顾佳生活所用。
在他和钟晓芹结婚第二年,她终于如愿以偿的做了妈妈,给高斌生了个可爱的小女儿。
漆黑的瞳孔,长长的睫毛,跟妈妈如出一辙,从小便跟瓷娃娃一样,走到哪都会引来一片尖叫声。
顾佳早早预定了未来婆婆的身份,可高斌没看上许子言那小子,傻憨憨的,跟他爹一样。
都说孩子智商遗传妈妈,这个理论在许子言身上失效了。
小家伙倒是从小便展现出好色的一面,天天围着高斌的小公主转,要不是跟她妈妈关系太好,高斌都想踢他了,小时候就这么不要脸,长大了还得了?
高斌就是个女儿奴,把小丫头宠上了天,有时候钟晓芹都嫉妒。
但她也不好意思跟亲闺女吃醋,只能晚上在高斌身上发泄怒火,白天继续吃醋。
不管如何,又是平平稳稳的一辈子,没有太大的波澜起伏,有老婆有情人有女儿。
还有一两个忘年交,时不时打打球喝喝茶,小日子过的有滋有味儿,这也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吧。
不过这辈子他没有太长寿,68那年因为一场意外带走了他和钟晓芹。
...
“花花,这什么情况?就不能让我正常老死吗?非得坠机?多吓人啊。”
一进入虚拟空间,高斌就开始抱怨。
“宿主,这不是我能控制的事情,一切都是意外。”
“额~这样吗?好吧,不过这个融合世界还挺有意思。”
“这是一次新的尝试,目前看效果还不错。”
高斌听出花花语气中的自得,再次感叹她越来越人性化,随后问:
“所以下个世界依然是融合世界?”
“我尝试过,但难度太大,所以,下个世界为单一世界。”
“哦,无所谓,透个底吧,接下来我要去哪?”
“90年代,到那个处处是黄金的年代看看。”
高斌眼前一亮,走了这么多个世界,好像还真没去过90年代,有点意思。
“那就安排吧!”
“宿主不需要休息?”
“不需要,上个世界挺轻松的,就当是休息了。”
“好的,请宿主做好准备,新世界即将开启,请抽取人物卡。”
高斌一愣,差点以为自己听茬了。
“人物卡?怎么又开始抽人物卡了?”
“宿主尽管抽取便是。”
只能说系统就是任性,她说啥就是啥吧。
久违的卡片池在头顶滚动起来,高斌抬眼看着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人物闪过,默念三二一,大喊一声停!
卡片池转动速度慢慢下降,最终停下,人物卡片渐渐脱离卡片池,放大,放大,悬停在高斌面前。
这人...
乌黑锃亮的小油头,长得贼眉鼠眼,笑容略显猥琐,一颗纯金的门牙抓住高斌的视线。
这谁啊?长得也忒寒碜了。
“金万堂?”
高斌很想挠头,这尼玛谁啊?
当他将任务特性那栏收入眼中后,顿时反应过来:
“我靠,这不大金牙吗?”
下一秒,一道金光闪过,高斌的神识被灌入无数历史和鉴宝知识,随后迷迷糊糊的被花花踢出了虚拟空间!
...
95年,京城,潘家园。
有人说,京城有两个地方永远人头攒动,一个是天安门,所有人都仰着头看升国旗;
另一个就是潘家园,所有人都低着头寻国宝。
这地方以前叫潘家窑,一个曾经荒凉的城郊。
早年间在护城河东边有不少砖窑瓦场,潘家窑是其中的一家,因窑主姓潘,于是窑场以窑主的姓氏而得。
这位潘窑主原是烧琉璃瓦出身,当初来到这里,本想开家烧制琉璃瓦的窑场,但烧了几次之后,便不再烧了,因为这里土质太松,烧不出好品相,后来改烧小方砖。
到了民国后期,这一带的土被用得差不多了,只留下许多大水坑和洼地,再取土烧砖很是困难,于是潘家窑暂时关闭,不久便迁到了房山一带。
早年间破落的大户子弟出卖祖传字画珍宝之类,要顾及面子,不能公开销售,所以就选择鬼市,以后小偷也常到鬼市销赃,还有一些来路不正的东西,出现在鬼市上。
鬼市又叫夜市、晓市,说的是凌晨三四点钟专卖古董的一种临时集市。
之所以大早晨成市,是因为这个钟点管理不严,可以脱手一些来路不明的物件。
当时有一些贵族沦落到变卖家产为生的地步,面子上又拉不下来,为躲避熟人,也就到“鬼市”上捧着古董站街。
所以古董行都知道,鬼市出好货。
这样,鬼市成了人们撞大运的所在,说不准能花很少的钱,买到很贵重的东西。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这里的水坑和洼地被逐渐填平,并开始建设居民区,几年的时间就出现了一大片居民区,并以“潘家窑”之名而称。
但叫了没有多久,人们就觉得不雅,回家跟去窑子似的,所以就改为“潘家园”。
90年代初,潘家园自发形成了一个旧货市场,当地居民在路边上摆摊,把家里的瓷器、旧家具等东西拿出来卖。
后来,外地的商贩也慕名而来。
最早来潘家园的一批人,只有100个摊位,当地人不过20来人,其余的人都来自周边省市。
初期的100个摊围绕着潘家园大土堆摆摊,那时多是卖自行车座、自行车车把、自行车加速轴、缝纫机头、旧家具等,也有少量的古书古字画。
也就两年的功夫,潘家园已经有500多个摊位了,开始搭起了简易大棚,其中只有100家左右正式进入,告别了游击队的生涯。
100家棚户之外,剩下的摊就是在地上铺一块塑料布,每个摊位大概有5平方米那么大,这在当时看来,堪称壮观了。
一是伴随着京城旧城改造,当地老人们纷纷离开了祖居,家里的旧货、旧家具、旧建筑部件大量流向潘家园,这里的古玩市场的味道越来越浓。
二是潘家园离使馆区近,老外们突然发现,这里原来也能淘宝,先有秀水街,后有潘家园,朝阳区这两块初期不起眼的野市儿,成了老外眼中最有京城味道的所在。
潘家园早先也收摊位费,视摊位位置和大小,每人收1-5元的管理费,没有发票,只有一张存根,上面盖的是街道办的公章。
而到1995年,路边的摊贩达到了上千,有关部门开始介入管理,不久实现了“退街进场”,开发了潘家园旧货市场,还成立了市场管理部。
坊间流传的一句:“这儿的物品多得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
这里也是一座金矿,只要你有过人的眼力和胆识,就有可能一夜暴富。
特别是现在这个时间,好东西不要太多,可真正能发现的人却少之又少。
高斌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有一周了,既然花花将他安排在潘家园,就说明这个世界的主线一定在潘家园展开。
可到现在为止,他还没发现任何一条有用的线索。
这一周,他已经把潘家园逛遍了,靠着大金牙的眼力,淘到了不少宝贝。
对了,忘记介绍,他在潘家园有个门脸,死翘翘的便宜爹传给他的,名叫‘尚品阁’,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卖烤鸭的呢。
店面临街,楼上主人楼下卖货,一楼大概有七十个平方,博古架上琳琅满目,各种瓷器字画让人目不暇接。
东西是不少,但能入行家法眼的一个没有,摆在明面上的古董有一个算一个,全不保真!
高斌刚过来那会儿就把家底翻了一遍,整个尚品阁,能拿出手的东西就三样,加起来也就不到2万的价值,他都差点哭了。
可即便如此,老子还给他留下了几万块的现金,可见他靠着这家店忽悠了多少人。
所以这一周,高斌不但要在外面闲逛找线索,还得给店里弄些像样的东西,一是镇店,二是投资。
按照他的估计,就凭这一周来搜刮到的宝贝,20年后,妥妥身家过亿!
又是一天的闲逛,回到店里,将战利品放入仓库,也懒得归档了,东西实在太多,一时半会儿弄不完,以后找个人慢慢弄吧。
这天儿是够热的,高斌去厕所用毛巾简单擦了擦,然后打开老式电风扇吹了一会儿,暑气立刻驱散,那叫一个凉快。
正好外面有卖酸梅汤的老头儿,高斌赶紧出去叫住他,买了三大碗一饮而尽,这人才算‘活’了过来。
随手抄起蒲扇,往摇椅上一趟,优哉游哉的晃悠着,好不惬意。
不过他的脑子可一直没有停止旋转,琢磨去再找找线索。
正琢磨呢,隔壁来了一满身牛仔装的青年,背着帆布包,正在‘四悔斋’禁闭的房门外驻足观望。
这‘四悔斋’自打高斌穿越过来就一直关着门,今儿算是见着活的了。
“嘿~哥们儿?”
“斌哥?不认识我了?”那哥们扭头看过来,顿时露出笑脸。
高斌一愣,认识自己?
“你是?”
上一篇:让你当检察官,你韩剧里当曹贼?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