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从奋斗开始,一路狂飙 第506节
肖扬是真喜欢这个剧本,在电话里就跟高斌聊起来。
主要是这个结局,他有点没搞懂。
其实阿三原版的结尾,是一个完美谋杀的结局。
男主没有自首,虽然他跟死者父母说出了真相,但没用,对方没有任何证据,没法再次起诉他。
至于尸体,阿三版的更绝,结尾的时候,新上任的警长对男主说,我会盯着你,早晚你会露馅。
最后画面闪现,原来男主把尸体埋在新建的警察局地基下。
新警长威胁男主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他要的证据,就躺在他座位底下。
这个结局,绝对完美,明明杀了人,但没有证据,没有死者,所有参与的人都无罪逃脱。
除非变成鬼片,否则无从翻案。
从观众代入感的角度来看,阿三原版似乎更爽,这才是应有的复仇结局。
但这样的片尾显然没办法在国内上映,所以高斌不得不做出妥协。
阿三版的死者,并没有被埋之后窒息而死的情节,真的是直接被打了后脑致死的。
如果真的像阿三版结尾那样,没有人认罪,男主确实是拯救了家庭,但女儿就要有一个背负一生的阴影:
无论死者是善还是恶,她都是亲手杀了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
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午夜梦回,她也许都会觉得心头发冷。
没有哪一个正常人能忍受得了这个。
高斌在这里改变了死法,让死者先是晕厥,被埋的时候才窒息死亡。
至少这样,大女儿不用背负亲手杀人的恶魔,可以从杀人的阴影里解脱出来了。
最后男主角的自首,设计一段闪回的画面里,他看到死者在棺材里窒息而亡的死状,这也是一种升华。
身为保护家人的父亲,把所有的罪,乃至负罪感,都背负了下来。
这样一来,他的家人,都能够清清白白地生活。
真正的完美谋杀,不是让所有人都脱罪,而是让最想保护的人无罪,无论是法律层面,还是道德层面。
当高斌把这一层解释给肖扬以后,他钦佩的表示:
“导演,您就没想过转行做电影导演吗?”
高斌愣了一下,他确实没想过这茬,之前一直想的是自己改编剧本,然后找个靠谱的导演拍出来,自己坐等收钱。
可肖扬的话让他不由多想了一下,电影他肯定会拍,《唐顿庄园》那个世界,他没少和希区柯克交流拍电影的经验,最次他也能纸上谈兵,欠缺的就是实操经验罢了。
这样一想,自己来拍似乎未尝不可啊。
后来把这事儿跟武总一说,武总却犹豫了。
他相信高斌的能力没错,也愿意信任他,可拍电影和拍综艺是两码事,多达2个亿的投资,谁也不敢拿来给人做实验啊。
但肖扬的话彻底勾出了高斌的瘾头,他确实很想试一试,于是提出了一个婉转的建议:
“找一个有经验的导演做监制,帮我把关,这样您可以放心了吧。”
这确实是个两全其美的主意,武总犹豫再三,最终还是答应让高斌试一试。
监制找的是刘维墙,拍悬疑差点意思,但善于把控动作场面。
要的是他的拍摄经验,这是高斌所欠缺的。
高斌手头还有《向往的生活》要拍,但拍电影又不能分心,这给他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最终还是武总提议,暂时将节目交给副导演拍摄,高斌盯紧后期就足够了,反正拍了一年多,流程大家都熟悉了,应该不会有意外。
电影剧组成立,高斌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还请来了向往铁三角做嘉宾,帮忙炒炒热度。
发布会上,记者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高斌为什么要做这样大胆的转型。
从综艺导演跨界到电影导演,还是非科班出身,这简直太挑战了!
“好像也没有哪条法律法规不允许这样的跨界,主要是剧本从我手中创造,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这个故事,再加上我们有刘维墙这样的大导演监制,相信成片效果不会让大家失望。”
有记者举手:
“导演,请问这次选角的标准是什么?我发现这个项目中,并未使用当下最火的流量演员。”
“你也说了他们是流量演员,这是一部悬疑电影,选角更多的是从适合与不适合的标准出发,等看到成片以后,大家就会知道,我的选择一定是最合适的。”
高斌被集火了,没办法,实在是这个冲突太剧烈了,大家都有些不敢相信。
“刘导,请问您看好高导吗?此次拍摄电影,您会提供怎样的帮助?”
刘维墙接过话筒:
“谢谢你的提问,首先我必须要说,高导是我见过最富有才华的年轻导演,他对于电影技法的掌握绝对不亚于科班出身的导演,我为这句话负责。”
这可不是客套话,他们之前见过面,根据这部电影,两人进行了一番深入交流。
高斌也在谈话中表达了自己的拍摄思路,他准备使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
根据叙事和表意两大功能,我们可以将蒙太奇详细地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以及理性蒙太奇。
而交叉蒙太奇就是叙事蒙太奇中的一种。
它是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两条或者数条情节迅速而频繁的交替剪接在一起。
各条线索相互牵连,最后汇合在一起。
这种剪辑技巧容易产生悬念,造成紧张激烈的气氛,加强矛盾冲突的尖锐性,是掌握观众情绪的有力手法。
电影中,李维杰利用多个地点和不同时间的重组,完美地在影片中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完美的犯罪。
为了营造案发当晚,全家人的不在场证明,他将自己当晚做的事与第二天带家人一起做的事情,还有这两天的时间进行了剪辑重组,成功地偷换了时间。
这就是蒙太奇!
其实原版的处理很不错,首先男主供述,2-3号行程,2号自己进城,3号为了营造不在场证明,带着一家老小又进城。
并且补了一些事情,例如坐大巴车,买奶油蛋糕,特意在坐大巴车或者买奶油蛋糕的时候做了一些有争议的事情。
第二步,过了大约十多天,男主再次坐大巴车,买奶油蛋糕,和售票员和蛋糕员闲谈,并且加深印象说2号我也做了你的车,我也买了你的蛋糕、我们还发生什么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
其实是3号发生的,售票员和蛋糕员记不清了,也没要去争执,只是记住了这个印象深刻的事情。
第三步:男主被捕后,向警察供述了自己的行程,和自己遇到的证人。
警察记录了男主的行程,主要是做了什么事情。
第四步:警察找来相关证人,根据常规审问流程,重点审问了男主供述的行程,证人都说行程没问题。
原版中在第一次审问证人时,警察没有特意强调去问证人这件事是否是2号发生的,而是主要去问这件事。
所以证人也就没多想,因为对事情印象深刻,对时间一般不敏感,所以作了伪证。
原版中,还有第五步:警察后来意识到了蒙太奇的手段,可能被男主时空交错了。
再次找来各位证人,问他们:为何会记得这么清楚是2号发生的,自己是否确定?
各位证人这才也恍然大悟说:其实不确定,是男主前几天又来和自己说的,自己记不清具体是2还是3号发生的。
这里也是高斌改动的地方,让整个过程看上去不会勉强。
这些都是高斌自己的想法,刘维墙没有提供任何帮助,这也是他愿意当着媒体的面,为高斌背书的原因。
得到了大导演的认可,媒体只好暂时相信高斌,但想要证明他的能力,只能等到电影上映,成绩出来了,要是不好,往死里喷就是。
终于,记者们将关注点放到演员身上,宋艺遭到了根高斌一样的质疑。
毕竟她现在顶多算电视咖,甚至在电视剧领域都没有达到扛剧的程度。
现在直觉跳出电视剧领域,直接进军电影圈,而且一跃成为女主角,要说没黑幕,打死也不信!
“宋艺,能说说你是怎么得到这个角色的吗?”
这个问题可够犀利的,就差直接问有没有内幕了。
宋艺也不是第一天在娱乐圈混,面对这种攻击性极强的问题,她早就有所准备。
“我跟导演认识很久了,他写完剧本恰巧被我看到,然后我就使劲儿磨他,求他把这个角色交给我,我太喜欢阿玉这个妈妈了。”
记者们忠实的记录着,虽然眼睛里充满不信任!
“请问宋艺,你有把握演好孩子妈妈吗?毕竟你还没结婚,没有当妈妈的经验。”
“我还是有信心的,身边当孩子妈妈的朋友不少,拿到剧本后,我就一直在跟她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心态,收获不小。”
突然,最后面一位记者站起来问:
“宋艺,能不能告诉大家你和高导的关系?几天前,我同事拍到你们一起吃晚餐,随后一起回了家。”
这问题一出,全场哗然。
高斌也没想到,这记者不讲武德啊,拍到自己和宋艺的照片,不该先送给他们换一笔钱吗?怎么直接公布了?
不过他也没在怕的,扭头看了眼宋艺,见她用温柔的眼神看着自己,就知道她的意思了——公布与否你说了算。
高斌犹豫了一下,果断道:
“其实不用这么惊讶,我和宋艺是男女朋友关系,确定关系一年多了,感情非常稳定,还得麻烦大家不要过多关注,尽量将注意力放在电影本身!”
靠!
大新闻!
宋艺虽然不是什么顶流女星,但好歹顶着旗袍女神的名号,妥妥的二线来着,名气不算小了。
而高斌呢,又是大热综艺导演,接连创造两档爆款综艺,炙手可热。
这两个原本并不搭界的人竟然谈起了恋爱,大家能不好奇吗?
第319章 开拍
“宋艺,这是真的吗?”
“宋艺,请问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宋艺,你们是谁追的谁?”
“宋艺...”
上一篇:让你当检察官,你韩剧里当曹贼?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