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从奋斗开始,一路狂飙 第951节
胖子一听,顿时豪气胆边生:
“好,你早拿出这气势,就算到天涯海角我王凯旋也跟着你,斌子,你说怎么办吧?我还就不信了,李淳风的墓能玩儿出花来?”
高斌呵呵笑道:
“这就对了,早该这样,怕什么,一个死人墓而已,九九八十一关咱都闯了一半儿了。”
“就是,要我说就老胡怂!”胖子又开始了。
“行行,你快打住吧,斌子,你说咱们怎么办?”
“我让老金给咱准备物资了,说话就能出发,不过在此之前,我得去找个人,了解点事情,不出意外的话,咱们半个月后直奔古兰县。”
“ok!”×2.
...
高斌要去找的人自然是孙教授,以前看电视剧的时候就一直觉得孙教授没有那么简单。
比如说雪莉杨找他打听龙骨天书的事,他告诉雪莉杨杨说——她手中的只是龙骨天书的一部分,上面记载的主要是雮尘珠的外形和特点,另一部分记载雮尘珠下落的龙骨天书很有可能在李淳风的墓中。
他带着雪莉杨来古兰县寻找李淳风墓的所在地,他们直接来到了鱼骨庙的附近。
而且据胡八一他们曾经在他家里落过脚的王大爷说,孙耀祖每年都会来住上一段时间。
问题来了:
孙教授只是一个古文字、符号方面的专家,为什么会一口笃定另一半龙骨天书李淳风的墓里?他为什么每年都会来鱼骨庙附近住一段?
两者结合在一起,绝不是巧合。
说不定孙耀祖教授早就知道鱼骨庙下面是李淳风的墓,更确定另一份记录雮尘珠下落的龟壳在李淳风的墓里。
只是苦于他一个人力量太单薄,下墓几乎没有生还的机会,所以只能等待合适的人到来。
或者说,他有另外的、必须进入李淳风的目的,要不然,他一个受人尊敬、风光无限的大专家,为什么会独独对古蓝县情有独钟?
后来看过小说,高斌就知道自己猜对了,他本不姓孙,而是姓封,是观山太保的后人。
在明代,观山太保是直接服务于皇族的,他们为皇族寻找风水上佳的墓地,并建议当权者打压摸金校尉、搬山道人等盗墓贼,省得以后他们在盗取皇家陵墓。
摸金一派只剩下三个摸金符就拜观山太保所赐。
但是,观山太保内部并不太平,为了争夺各自的利益会互相残杀。
到清末,他们这一派也所剩无几了。
而孙教授是最后的观山太保。
他原本姓封,为了生计,他哥哥把他送给了一户姓孙的人家,他才有了孙耀祖这个名字。
长大后,孙耀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观山太保身份,当然对于他的先祖封师古一脉留下的遗训:
用“观山指迷赋”进入地仙村古墓,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玄机。
换个角度想想,他很有可能是在寻找适合陪他去地仙村的人,胡八一、胖子、雪莉杨就是他要考察的对象。
而说不定,不用龙骨天书指路,他也知道雮尘珠的下落,毕竟他们那一派最关注的就是这些奇珍异宝。
如果三个人能完好无损地从龙岭迷窟回来,孙耀祖会指引他们雮尘珠的下落,让他们去献王墓。
孙耀祖觉得只有活着从机关重重的献王墓出来的人,才有资格和他组队去地仙村。
而进入李淳风的墓则是孙耀祖对胡八一三人测试的第一关。
既然知道孙耀祖的真实身份,那就好办了。
在孙耀祖学校楼下,高斌让人给孙耀祖送了张纸条,上面用繁体写了‘观山’二字,下面又画了个奇奇怪怪的图案。
一般人乍一看只觉得一团乱,可只要给懂的人,一眼就能看出,那是个‘封’字。
有了这个纸条,高斌没等多一会儿,就见孙耀祖匆匆忙忙从楼里出来。
高斌点了根烟冲他招手。
“这纸条是你让人送来的?”
“嗯,我该叫您孙教授呢,还是该称呼您一声封...”
“打住!”
孙耀祖好像很怕别人听到这个姓氏一样,连忙抬手示意。
前后左右看了看,确定没人在附近,压低声音道:
“你是谁?”
高斌从脖子里取出摸金符,晃了晃,随后收起来,扭头示意:
“出去聊聊?”
“好~”孙耀祖深吸一口气,跟上高斌的脚步。
在附近找了个茶馆,要了雅间,没等落座,孙耀祖便迫不及待的问道:
“你是摸金后人?”
“算是吧,孙教授,不,封先生。”
“还是叫我孙耀祖吧,那个姓氏不提也罢。”
高斌眉头一挑,呵呵笑了两声。
观山太保原是活跃在巫山棺材峡一带,靠盗取棺山悬棺中奇珍异宝发家的封氏一族。
在成为观山太保之前,他们已经是当地富甲一方的名门望族。
时间来到洪武年间,刘伯温奉命修葺皇陵。
由于此时他已心生退意,所以想把这份差事转至既精通摸金之术,又有头有面的封家人头上。
于是他向皇帝力荐封家家主封王礼,并画了一副《棺山盗骨图》暗示封王礼,如果不接受这个差事,家族就会因为祖上的摸金行为受到株连。
封王礼见已被朝廷抓住了把柄,只能硬着头皮接受了这份“伴君如伴虎”的工作。
但在成为观山太保后,封家人反而很尽责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不仅出色地完成了皇陵的修葺,还在打击摸金同行上献出了“毁符印、拒丹药、剿群匪”的妙计。
本身就是富甲一方的名门望族,又因为投靠了朝廷获得了官方背景,观山太保的实力已经远超了其余四大门派,说是摸金界的“扛把子”也不为过。
再加上他们通过献计的方式把竞争对手“赶尽杀绝”,一家独大的局面非常有利于他们的传承和发展,理应能成为笑到最后的大赢家。
可是观山太保的最后传人孙教授不仅没有掌握祖传的手段,甚至连姓氏也改了。
明明有一手好牌,为何观山太保最终会落得后继无人的下场呢?
观山太保和搬山道人相似,都是一份以家族为纽带进行传承的事业。
但搬山道人是为了解除与性命攸关的诅咒才摸金的,而观山太保则是为了寻仙问道、收集秘术而工作。
前者肩负了家族命运,后者只是纯粹满足个人私欲。
观山太保的“观山指迷术”和搬山道人的“搬山分甲术”都是非常注重家族传承的秘术,不像发丘摸金的寻龙诀,可以通过外姓师承习得。
这意味着,如果家族里没有出现摸金方面的人才,门派的传承则会受到严峻的挑战。
但由于搬山道人是肩负家族存亡命运而前行的门派,即使真的面临青黄不接的严峻考验,族人还是会拼尽全力把独门秘术完整地传承下去。
所以到了鹧鸪哨这一代,还可以在他身上看到十分正宗的搬山分甲术。
只可惜随着他目睹身边亲人相继离世,家族名存实亡,才心灰意冷放弃了搬山道人的传承。
而观山太保则不同,本身就有丰厚的家底,不靠摸金依然能过上不错的日子,这意味着对于不具备强烈的寻仙问道欲望的族人来说,完全没必要学习家族秘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摸金这种风险高又上不得台面的事情必然会被社会摒弃,如果缺乏了搬山道人那种强烈使命感的驱使,观山太保的秘术很难完整地传承下去。
而且观山太保爱单打独斗,没有后援帮助,遇难几率增大
在《怒晴湘西》中被发现的观山太保遗体只有一具,再加上其靠纸人引开大蜈蚣然后服秘药潜入墓穴的手法,可以推测出这名观山太保在遇难时是只身一人的状态。
地下古墓机关重重、危机四伏,即使一个人本领再高,也难以百分百确保可以全身而退。
所以发丘摸金讲求团队合作,卸岭力士更是动辄发起百人以上规模的行动。
只有搬山道人和观山太保碍于各自门派的隐情,在行动时比较追求单打独斗。
但从鹧鸪哨这一代会带着师弟师妹行动可以看出,搬山道人在后期也效仿发丘摸金组织团队行动,而且他们在遇到陈玉楼一行人后更是直接选择合作共赢。
可见,在经过岁月的洗礼后,搬山道人一脉也深切明白到在地下墓穴里探险,拥有一个可靠的团队互相扶持能极大地增加生还率和成功率。
然而这么显浅的一个道理,观山太保直至最后一代传人孙教授才醒悟过来。
孙教授的亲哥封团长、亲爹封思北都是因为单打独斗命丧地仙村的。
再加上在瓶山墓里独自殒命的老太保,我们不难发现观山太保直至孙教授之前,依然习惯单独行动。
孙教授因为自小跟了外姓,家族手段掌握得不多,为了能完成祖辈遗愿,才不得不动起歪心思,设局让胡八一他们当“马前卒”,为自己开辟进入地仙村的道路。
如果孙教授也是自小就学习了祖传的本领,他还会不会让其他同门涉足自己的家族“圣地”呢?
很显然,他也会和亲哥、亲爹做出同样的选择,并且最终殒命其中。
如果说家族传承和单打独斗,是导致观山太保逐渐后继无人的慢性因素。
那封家曾经因为意见不合而分裂,则是让观山太保出现断层的急性因素。
在《巫峡棺山》里,主角一行人的探险之地就是封家建立的地仙村。
而这个地仙村则是当年以封师古为首的“激进派”,为了达到修成尸仙的目的,特意修筑的一个地下墓穴,并动员封家人进去闭关修炼。
但是封家后人并不是所有人都渴望寻仙问道的。
所以,以封师岐为首的“理性派”则选择留守地仙村外,并警惕地仙村里的人修成了妖物出来为祸人间。
从表面上,封家是被平均地分成了两拨人,似乎不影响传承。
可是仔细想想,进地仙村的都是有强烈问道心的人,对家族秘术的掌握必然比留在村外、无心问道的族人要深入得多。
因此,其实观山太保在经历了这次分家后,在秘术上的传承已经受到了重创。
只不过由于家底还在,且当时的人丁还算兴旺,一时半刻还没衰败到后继无人的程度。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封家也受到深远的影响,到了封思北一代甚至已经家道中落,连家族都不复存在了,还谈什么传承呢?
所以孙教授最后也只能学到一些皮毛,最终导致自己在地仙村走火入魔,成了行尸走肉。
但是,这么多年一直保守的家族隐秘,竟然被一个外人知道,而恰好这个外人又是摸金之后,孙教授不得不怀疑高斌此次前来的动机。
莫非是为了寻仇?
上一篇:让你当检察官,你韩剧里当曹贼?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