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诸天了,谁还纯爱啊? 第107节
和平鸟的出口现在已经做完了第一笔单子,在非洲的销售还算合格,雪绒在巴黎的线下店也在同步进行,正好林太想要去巴黎养胎,陈东便在安排完上海的事情之后与林太一起去了一趟巴黎。
两人一起出席了雪绒巴黎线下店的开业,之后又在各大景点留下他们的踪影。
八月,陈东独自回国,离开前购买了一处别墅作为林太在巴黎的住所,又安排了两队二十四名保镖保护林太的安全。
回到上海的第三天,宝臣一品开售,开盘价十万八。
这价格没有吓退购买者,反倒在人们得知第一个住户是宝总之后,很多人纷纷掏出了钱包,这里面不乏一些名人。
即便是这样,第一个月的销售情况也并不让宝臣的管理者们感到开心,到九月中旬的时候,只卖出去七十多套。
看到冯伦他们垂头丧气,陈东特意来宝臣鼓舞士气到:“我们宝臣占据了这么好的位置,以后只会越来越值钱,而且政府的评优小组可告诉我了,我们宝臣一品一定能拿到优秀建筑鲁班奖,这已经很好了,宝臣一品并不算失败,它更像是我们的一个艺术品,既然现在中国的购买力不足,我们以后就主要发展市民住宅,等宝臣一品什么时候卖完了,我们再启动宝臣一品的二期工程。”
这些都是之前讲过的东西,但是作为老板陈东只能出面让他们提起干劲儿,不然这样一帮哀兵还怎么打仗?
好在年末的时候,浦东的一个旧城改造项目获得了成功,让宝臣的发展不至于抬不起头。
到了94年,宝臣在鹏城、北京、成都的建设纷纷投入开发,两年后,这些项目依次获得成功,这个时候的宝臣一品反倒成为了宝臣人心中的圣物,冯伦一再告诉陈东,只能涨价不能降价。
经过几年的房地产开发经验积累,冯伦已经清楚的明白陈东建设宝臣一品的深意,那就是占据最好的位置,顺便卖房子。
宝臣一品的建设对宝臣来说更像是一次集体进修,有了宝臣一品的建设经验,之后的小区开发完不是问题。
九三年九月中旬,宝臣一品推出一个月左右。
陈东来到了宝珍证券,陈珍正在和手下开会,陈东悄悄走到一旁看她眉飞色舞的安排工作,会议结束后,陈珍才看到陈东来了。
“你怎么来了?”陈珍知道陈东最近忙着宝臣一品的事儿,而且自从中佰一店的股票之后,陈东已经很少过问宝珍证券的具体事务了。
“最近有没有感觉到风向不对?”陈东走进办公室坐下,随着陈珍一起进来的还有A先生和其他两位高管。
“风向?”陈珍看向A先生,A先生摇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陈东在桌上的标签纸上写下一个数字。
“601?瀛洲实业?”
在座众人都没想通几乎不关心股市的宝总是怎么知道这个消息的,他们每天关注股市情况,还没有宝总的消息灵通?
“是南国投出手了?”A先生反应最快,今年的股市相对平稳,如果有什么变数,一定是外来的“鲶鱼。”
陈东欣赏地看向A先生,说道:“没错,接下来的工作重心放在瀛洲实业上,这是一家‘三无股’,A先生在国外留学应该听说过股市上的收购概念吧?”
A先生大惊,顿时明白了陈东的意思。
“可是持股超过百分之五就必须举牌,到时候南国投一定会被瀛洲实业注意到。”
陈东笑道:“那如果先利用三个子公司分别购入百分之四左右的股份,再到第二天一次性购入超过百分之三的股份,此时举牌,直接就能拿到超过百分之十五的股份,而瀛洲实业没有大股东,百分之九十一都是分散的个人股,到时候哪怕被证监会罚款,目的也能达成。”
众人无不震惊,当然他们震惊的重点不是南国投大胆的操作,而是南国投才开始行动,就被宝总算的明明白白,甚至他们的具体行动都说的清清楚楚。
第149章 宝珍摘桃子
陈东走后,宝珍证券的高管齐聚一堂。
在陈珍向他们宣布了陈东的看法之后,众人面面相觑。
“这可能吗?收购,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宝总是怎么知道的?会不会是宝总判断错了?”
“怎么可能?宝总什么时候出过错?”
“那我们岂不是太废物了,这么重要的消息我们自己都不清楚,还要宝总来告诉我们。”
众人议论纷纷,陈珍轻轻点了点桌子,大家这才安静下来,看向陈珍。
“就像各位说的那样,宝总的判断从来没有出过错,这次我们要怎么做才是关键。”陈珍面向众人说道。
“宝总的意思呢?”有人问道。
陈珍没有说话,A先生便站出来说道:“我们总不能事事都让宝总安排好,否则宝珍证券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这话倒是让刚才问话的人有些羞愧,确实,如果他们遇到事情就只能等着宝总发令,那他们这些管理层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陈珍看大家冷静下来了,于是说出了她的看法:“刚才我和A先生还有胡总安总简单讨论了一下,因为对方的行动在我们眼里已经摆在台面上了,那我们就有两个最基本的方向。”
“第一个方向就是跟在南国投身后悄悄抄底延中实业,等到南国投炒作完离场之时我们直接砸盘,到时候不仅能大赚一笔,还能让南国投的努力为我们做嫁衣,虽然不至于让南国投颗粒未收,至少能把他们计划中的收益砍去一部分!”
“而且这样做的话,那些被忽悠的血本无归的股民只会把明面上的操盘机构南国投当做罪魁祸首,它替我们挨骂,我们则是闷声发大财。”
听到陈珍的计划,其他人露出赞同的目光,有些人不由得点头,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计划。
众人盯着陈珍,等着她的下一个计划。
陈珍没有卖关子,继续说道:“第二个方向就是我们主动出击,既然瀛洲实业在外流通的股票有百分之九十一,我们完全可以跟着买入这些股票和南国投正面对抗,到时候我们两家同时拿到瀛洲实业百分之十五以上的股票,一起进董事会展开最终决战。”
A先生明显更赞同第二个计划,在陈珍介绍完之后,他向思索中的同事们说道:“实行第一个计划的话虽然我们能赚一笔,但是如果我们入场被察觉到的话,南国投可能会调集资金让我们三震出局。”
“所以A先生的意思是让我们投资部同样发起对瀛洲的收购是吗?”有人问道。
A先生点点头道:“甚至于我们根本不用按部就班的跟在别人后面,既然已经知道了南国投准备怎么操作,那我们为什么不自己来一个先发制人呢?”
宝珍证券的事情陈东起了一个头便没有再管,任由他们去折腾。
至于他自己则是去跟上交所的理事喝茶去了,不管之后发生什么,善后工作总要提前准备。
陈东在上海股市经营那么多年,与上交所的理事也不陌生了,两人谈天说地,却始终没有一个人说起上海股市。
这就是两人的默契了,只要见过面那就是通过气了,之后真要是出了什么事,那也能高高抬起轻轻放下。
在南国投上海分公司里,强慕杰也在给手下打鸡血,告诉他们这次就是要让上海股市见识见识鹏城股票从业者的实力。
分析了这几天的收购以及宝珍的动向后,强慕杰得意的笑道:“上海股市安稳了太久,他们都缺少危机意识,这次我们就让他们长长见识。”
经过几个月的修养,强慕杰的手已经完全恢复,但是那刻骨的仇恨和羞辱被他深深记住,就等着这次在股市上找回面子。
他知道他无法动摇对方的根基,没办法,宝总的资产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天文数字,虽然不说富可敌国,但是富可敌市还是稳稳的。
所以他只能在股市上通过华丽的登场,让宝珍在毫无预备的情况下栽个跟头,到时候也算报了当初的仇。
那次被打之后,强慕杰就没有再去过夜东京,不过有几次他还是忍不住开车去了黄河路,假装路过夜东京,期冀能够看到玲子一眼。
看倒是看见了,但是好几次看到玲子的同时也能看到她身旁的陈东。
看着两人甜甜蜜蜜打情骂俏,强慕杰就恨不得一脚油门撞上去,撞死这对狗男女。
不知不觉间,他的心理已经扭曲,他不再想着把玲子从宝总身边夺过来,而是想要让玲子看看,他强慕杰不比宝总差!
中秋节前夕,市面上开始涌动着一股暗流,瀛洲实业的股票开始被两个幕后黑手撕扯后吞下,而这些情况瀛洲实业并不知情,股民们更是浑然未觉。
因为如今的交易方式依旧是现金交易为主,没有实时的股市情况,很多人并不能及时了解到已经有两个资本大鳄开始入场。
南国投的动作开始于14号,而宝珍证券经过陈东的提醒过后,也在16号开始动作。
因为他们两家出手,瀛洲实业的股价开始缓缓抬升,这在当时低迷的股市中来说是非常罕见的。
然而这种涨势因为两家公司精妙的操作,被控制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区间内,使其不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瀛洲实业没有注意到南国投的出手,南国投同样没有注意到宝珍证券的出手。
他们虽然盯着宝珍证券,却被早有防备的陈珍放出去的假消息迷惑,对于宝珍的动作没有任何防备。
陈东的限制优势带给了南国投降维打击,强慕杰想破脑袋也不会知道陈东是怎么发现他们的意图的。
到最后,只能把这一切归咎于宝总是个天才。
时间向前推进,尽管陈东想让陈珍好好休息,但是面对“中国第一起收购兼并案”的头衔诱惑,陈珍十分强硬的拒绝了陈东的关心。
九月二十九日,中秋节前一天,宝珍证券已经拿到了4.89%的股份,南国投则是利用他的两家关联公司拿到了三份总计超过百分之十二的股份。
中秋节当天,两方露出獠牙开始了最后的操作。
中秋节上午十二点左右,宝珍证券率先宣布已拥有瀛洲实业百分之五的股份。
实际上上午宝珍证券孤注一掷购进三百五十七万股,已经拿到了瀛洲实业16.8%的股份。
正要公告消息的南国投陷入尴尬,强慕杰砸着桌子,一把讲桌上的文件打落,“为什么没人汇报宝珍也在收购瀛洲实业的股份?!”
没有人敢回复暴怒的强慕杰。
等他自己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后,强慕杰才指挥手下让他们向股民公告,紧接着他让手下不顾一切的购入瀛洲实业的股票,至少要超过宝珍的16.8%。
第150章 后路
“我原本想要找一条鲶鱼来盘活上海的沙丁鱼,却忘了上海滩有条自己的鳄鱼。”俞理事摇着头,半是自嘲半是调侃。
身旁是青春靓丽的服务员在为两人表演茶艺,这里是夜东京最神秘的包房,从开业以来进入这个包房的除了宝总以外,便是宝总的客人。
而这些客人里非富即贵,不谈与宝总关系匪浅的身边人,只说那些商人或官员,几乎都是在各行各业有名号的大人物。
比如眼前这位俞理事,便是上交所的实际掌权者。
门头挂一个牌子:天。
这在几十年后或许有些俗气,但对这个时候的人来说却恰到好处。
包房内部宛若一个总统套房,各样设计并不起眼,却能让人进入后第一时间感觉到自身的非凡。
没错,是自身的非凡。
这间包房的设计独立于夜东京的装修风格,单单这一间包房的造价就达到了五十万之多,其中有五万是付给北京请来的老师傅的。
这位老师傅一百多岁,正经宫里出来的高手,建国前多少位大佬的住宅都是出自此人之手。
老人不图钱,当时只提了一个要求。
“后人有难时,宝总出一次手即可。”
经历了多少坎坷风雨的老人知道,钱不是永恒的,家族子孙延绵不绝才是根基,而保证后世福泽的前提便是广结善缘。
到了一定的地位之后就会知道,钱不是最重要的了,能够操纵的资源才是价值所在。
也是此事之后,陈东加大了对福建的投入,从石材到卫浴,从鞋厂到医疗,这些投资将陈东几十亿的资金转化为一个个工厂、医院、学校,名声不响,甚至于上海滩几乎没人知道宝总竟然会莫名其妙的把钱扔到这个地方。
只有陈东自己知道,这份投资不是奔着赚钱去的,而是为了创造一个个工作岗位,提振当地的经济。
在投资之前,陈东便和爷叔说过,在当地的投资收益一分不收,全部以工资福利或者投资再次返还给当地。
爷叔并不理解,但他已经习惯了陈东这些年来出人意料的举动。
用以后的话形容爷叔的心态,那就是:他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陈东的道理很简单:交个朋友。
上一篇:影视:从奋斗开始,一路狂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