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都诸天了,谁还纯爱啊?

都诸天了,谁还纯爱啊? 第291节

  作为宋朝最大的地主,赵祯也不例外。

  说起来他是整个天下之主,但是心里的苦楚只有他自己知道。

  膝下无子,以后这江山最终要传给别人,他心里怎么可能痛快呢?

  相当于奋斗了一辈子,所得到的富贵全部拱手让人了。

  这谁心里能好受得了?

  “陛下?”韩琦见赵祯陷入了沉默,忍不住提醒道。

  官家这样的情况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自从两年前陛下的最后一个儿子夭折,上朝的时候官家就经常这样发呆。

  韩琦心中暗下决定,不能再拖着了,必须尽快让官家在兖王和邕王之中选择一个,不然万一陛下哪天薨了,到时候整个天下都会动荡不安。

  继承人的重要性,从扶苏被刺死,大秦二世而亡那一刻,就定下了基调。

  哪怕继承人是个傻子,也必须得确定下来。

  不然人心思动,谁都觉得自己有机会,那天下必将迎来混乱。

  现在的大宋乱不得。

  内有流寇,外有辽国和西夏。

  一旦消息传开,内部争斗不止,那必然会招致灭国之乱。

  赵祯被提醒了一声,总算从悲痛中暂时回过神,思索片刻后说道:“朕出题:‘论治国安邦之道,兼论民本思想之要’。”

  院中士子们闻言,纷纷提笔沉思,眼神郑重。

  他们必须思考,这是不是他们此生仅有的一次机会。

  片刻后,众人提笔书写,殿外只闻笔墨轻触纸面的沙沙声。

  陈东深吸一口气,闭目片刻,脑海中浮现出文天祥那篇《御试策一道》。

  这篇文章能流传到后世,本身就是极好的文章。

  不仅见解独到,其中的家国情怀与民本思想,更是与皇帝所出的考题不谋而合。

  虽然陈东自己勤学苦读,单纯写一篇文章出来已经不难。

  但是想要奔着状元去,那就必须得借鉴一下本来就已经成功过的案例。

  要知道文天祥在南宋也是状元来着。

  虽然不知道知否世界是不是还会有他出现。

  陈东对此打个问号。

  毕竟有他的出现,北宋有很大可能都不存在了,到时候只会出现一个蒸蒸日上的大宋朝。

  陈东有这个自信。

  “最先之人是省试的第一名陈东吧?他怎么不动笔?”

  在殿外因为光线看不清里面,但是从里面往外看却是轻松的。

  赵祯身着龙袍,此时微微疑惑地问道。

  韩琦盯着陈东,摇了摇头道:“毕竟是省元,肯定是沉心静气,思虑周全了才肯下笔,这样的士子哪怕不用写文章,都能看出来是一栋梁之材。”

  赵祯满意的点了点头道:“韩公所言甚是,我记得陈东是尚书台任之侄,此生倒是颇有盛台任的镇定自若。”

  韩琦没有搭茬,只是淡淡地道:“陛下且看今日有何等文章问世吧。”

  两年前,就是因为盛纮以家事国事之分,令他想要让赵祯选择宗室子过继的谋划破产,这两年他无数次提起,也是被盛纮轻描淡写的给否掉,韩琦早就对盛纮不满了,所以怎么可能跟着赵祯去给盛纮扬名?

  将那篇文章重新回忆了一番,陈东这才提笔疾书。

  标准的瘦金体如行云流水般跃然纸上。

  “夫治国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明理。自古圣王,皆以民心为镜,以民意为辔,方能驾驭天下,致治太平。今陛下垂拱而治,欲求长治久安之策,臣窃以为,当以民为本,以法治国,以德化民,以威降不臣,而后天下可平。”

  “民者,国之本也。犹木之有根,水之有源……”

  “治国非徒以爱民为足,更须以法治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乃国家之根本……”

  “治国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明理、立法、崇德、育才,威震四海。陛下若能行此四者,则天下可安,社稷可固,万民可乐。臣虽不才,愿以此策献于陛下,望陛下采纳之,则我大宋之兴盛,可指日而待也。”

  不到一个时辰,陈东便好像抄书一般,将脑海中那篇文章,结合自己的理解与后世可以使用的制度融合其中,一篇状元文章便出来了。

  即便是陈东自己也能感觉到,这篇文章一出,恐怕状元这事儿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主要还是皇帝会出题。

  等于是考的全会,不考的没背。

  然而当陈东放下精美的紫毫笔后,周围的学子们却不如刚开始时那样信心满满了,一个个要么垂眉沉思,要么抓耳挠腮。

  所谓后发先至,便是如此了。

  陈东写完之后,也没有大大咧咧的交卷出考场,而是静静的等待着。

  赵祯一开始只是不经意的一瞥,却猛然发现陈东已经闭目养神起来了,顿时面露惊奇道:“他这是已经作完文章了?”

  “这……”韩琦看了一眼陈东,发现他正闭目养神,同样惊讶不已。

  赵祯也没有等着韩琦回话,直接唤来太监道:“去看看,他是不是已经提前完成了。”

  陈东微微睁开眼睛,只见一个胖乎乎的太监走过来,他也没开口,等待着对方阐明来意。

  “陈省元是已经作完文章了吗?”太监问道。

  陈东抬起头微微点头道:“已然作完。”

  在陈东抬头之时,太监面露惊讶,皱了皱眉,张口欲言,最后却不知道在想什么,直接反身离开。

  虽然看不清殿内,陈东也知道恐怕是自己的举动引起了里面人的注意,能让太监出来查看,恐怕就是那位皇帝赵祯了。

  不过陈东纳闷的是刚才那位太监脸上的表情,怎么好像见了鬼似的?

  太监近前汇报道:“回禀陛下,确实如陛下所说,陈东公子已经作完了文章。”

  赵祯闻言,饶有兴致的看向韩琦问道:“韩公对陈东有何看法?”

  韩琦斟酌着用词说道:“其试卷内容未及详阅,臣也不知道此生才学如何,但从其后人一步提笔,先人一步完成来看,想必已经是胸有成竹了,其自信倒是令人刮目相看,与稳重过头的盛台任倒是不同。”

  跟着赵祯的意思赞叹陈东的时候,韩琦倒是不忘记给盛纮上眼药。

  赵祯点点头说道:“此举看来,要么是经天纬地之才,要么是轻狂之徒,韩公认为他更像是前者还是后者?”

  韩琦可没兴趣跟赵祯玩对赌游戏,只说道:“陛下何不召其上前,亲自垂询一番?”

  赵祯闻言,立即下令:“传陈东上前。”

  片刻后,陈东在胖太监的带领下来到御前,行礼如仪。

  赵祯仔细打量着他,见他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不凡之气,不过看清楚了陈东的面容之后,赵祯微微皱眉道:“再近一些。”

  陈东再次上前两步,平视赵祯再次拱手道:“陛下可能看清了?”

  赵祯忽然问道:“你是盛台任的侄子?”

  陈东原本以为赵祯要问他为什么这么快就能写完文章,是不是粗制滥造之类的,没想到忽然被问这个,只好道:“盛大人正是学生的表叔。”

  “你家中可还有其他人?”赵祯问道。

  “学生父亲早亡,被家母带回了盛家,如今还有一母亲在世。”

  赵祯的眉头一拧,再次问道:“那你又为何去了盛台任家里?据我所知你这些年一直在汴京居住?”

  “是,学生为了考取功名,为国出力,因此到表叔家里方便请教学问,不知陛下为何要问学生这个?”陈东好奇的问道。

  然而话音刚落,身旁就传来一道阴沉的声音:“陛下问你什么你答什么就好,怎么能反问陛下呢?!”

  陈东立刻拱手道:“学生第一次面圣,失礼之处请陛下恕罪。”

  “何罪之有?你们都是朕未来的肱骨之才,朕能问你,你当然也能问朕,韩公何以对学子如此严厉呢?”

  赵祯冷冷的看了一眼韩琦道:“当初在朝堂上,韩公拽着朕的袖子不让朕走的时候,朕可曾怪罪过你?怎么如今对其他人反倒如此苛责呢?”

  陈东:这是我能听的吗?

  韩琦顿时汗如雨下,恭敬的拱手道:“是臣失言了。”

  赵祯再次看向陈东,说道:“你是本次省试省元,上次考试又是会元,朕对你多有好奇而已,对了,令堂如今在何处?”

  “家母在宥阳老家。”陈东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赵祯眼中依旧有着挥之不去的疑惑,不过他没有再针对这件事继续问下去,而是终于说起正事儿。

  “朕看你已经停笔,可是文章已经作好了?”

  陈东点点头道:“正是。”

  “省元如此自信,难道不看看是否有措辞不当之处吗?”赵祯缓了缓心情,正色问道。

  陈东立刻不卑不亢的说道:“学生虽不敢说学富五车,但在表叔与恩师的教导下,于经史子集、治国理政之道已略有所知。今日殿试,学生但凭所学,尽心尽力而已。至于提前作完,实乃学生自觉已尽所能,无需再作无谓之修改。”

  换句话说,我就这个水平,再改也好不到哪里去了,而且也不需要改。

  赵祯听罢,点头轻笑道:“好一个尽心尽力,无需修改。言辞恳切,举止得体,倒是颇有韩公当年的风采。待朕阅过你的文章,若果真如你所言,必当重用。”

第305章 我看是悬了

  “多谢陛下!”

  陈东非常标准的拱手行礼。

  这位老皇帝对陈东来说,印象还是不错的,能够在大臣面前做到唾面自干,这也是要有很大的本事的。

  嗯,怂的本事。

  反正陈东自己要是皇帝的话,哪个臣子敢拽着他的袖子不放,就等着陈东饱以老拳吧。

  对于尊老爱幼这方面,陈东向来没有被道德绑架的余地,一直都是你尊敬我我尊敬你,互相尊重,主打一个正反馈。

  不过现在陈东自己作为臣子,对老皇帝倒很是喜欢,至少在这样的人手下做官,不用担心被二十道金牌召回,然后菜市口沙头。

  如今陈东板上钉钉的要拿功名,按照本朝不杀士大夫的先例,陈东只要不是谋逆,基本上不会出什么意外。

  至少杀手不会出自皇帝这里。

首节 上一节 291/4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影视:从奋斗开始,一路狂飙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