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都诸天了,谁还纯爱啊?

都诸天了,谁还纯爱啊? 第372节

  他就一身冷汗。

  哪怕他后来帮陈东“转正”了。

  可那也有个不光彩的过去啊!

  以后陈东会怎么对他?

  悄悄摸摸的给他收拾了?

  盛纮觉得很有可能。

  他家那点破事,陈东是再清楚不过的。

  比如他给谁送钱,怎么走关系之类的。

  盛纮真想给自己一个大嘴巴子。

  当初,他把陈东当做子侄培养,所以官场上的事情,也是经常跟陈东说的。

  那现在……

  八年前射出一箭,正中盛纮眉心。

  他完全没有即将当上国丈的兴奋感,脑子里不断回想着他当初跟陈东说过的话里面,那些问题是不是足以让他仕途提前结束。

  除了他,其余人虽然惊讶不已,可也有一种情理之中的感觉。

  赵祯对陈东太宽容了。

  这一点,是所有人都看得到的。

  而且当初中秋节,陈东被赵祯留在宫里的事情,也传播了开来。

  所以以前疑惑,现在都有了答案。

  因为那是人家亲儿子,能不宽容吗?!

  要是赵祯多几个儿子,可能还要装一下严父,可他就这么一根独苗。

  而且之前还杳无音讯。

  这跟老来得子一点区别没有。

  此时,赵祯老泪纵横。

  望着陈东,心中百感交集。

  陈东望着面前跪了一片的大臣,这种大礼并不多见,显然是对他这个太子的承认。

  陈东再次望向赵祯,恭敬地行礼道:“河东路经略使陈东,参见陛下。此行幸不辱使命,为大宋夺得四州之地。”

  “起来,快快起来。”

  赵祯连声催促,眼眶微红,随手拭去泪水,紧紧抓着陈东的手,转身面向文武百官道:“诸位爱卿想必也已有所耳闻,不错,陈东,陈文煜,正是朕当年送出宫去抚养的三子,本名赵煜,封号为齐王。”

  “恭喜陛下找回齐王殿下,齐王千岁千千岁!”群臣齐声祝贺,声音在空旷的城外,飘荡开来。

  紧接着,随陈东一起回京的宰相韩琦上前一步,行礼道:“陛下,关于陈东是否为真正的齐王殿下,臣觉得还需谨慎验证。是否应由宗正寺先行验明正身,以确保无误?”

  赵祯闻言,轻轻摆手,宗正寺卿立刻上前一步,恭敬地禀报道:“各位相公,在齐王殿下八年前来京之际,陛下已命微臣先行查验。经微臣仔细核查,陈东确为齐王殿下无疑。”

  韩琦当然不是要跟陈东对着干,或者怀疑他的身份,只是他要当着众人的面,将陈东的身份确定下来。

  虽然以陈东的实力,只要赵祯认可,其他人再怎么反对也没用。

  哪怕禹王失心疯了,并且还真的运气很好的当上皇帝,他们也不敢杀陈东。

  打下燕云十六州四州的功劳,已经足以让陈东高枕无忧了。

  当然,仅限十年之内。

  时间长了,再大的功劳也会被人淡忘。

  赵祯看向胖太监,道:“宣旨吧。”

  胖太监急忙吩咐手下捧着锦盒上前,小心翼翼地从盒中取出赵祯的圣旨,缓缓展开,声音洪亮地宣读道:“陈东,实乃陛下之次子,昔年因安危考量及精心培育之需,被送往扬州抚养。”

  “及至年长,回归京师,暂居盛府。”

  “嘉祐二年,陈东高中状元,才华出众,历任翰林院编修、保甲制置使、钦差大臣、翰林院侍读学士、户部度支郎中、刑部都官司郎中、河东路经略安抚使等职。”

  “改革军制、贡献预算新法,先后平定邕王、兖王之乱,收复四州之地,功勋卓著,智勇双全。今特册封为太子,赐居东宫,以承继大统。”

  众臣子再次跪拜,口称:“陛下万岁,太子殿下千岁!”

  跪拜过后,赵祯再度接见了身后的顾偃开等人,之后赵祯携手陈东,声音感慨不已,道:“走,随朕进城!”

  赵祯坐上銮驾,专属于太子的驾辇也在,今天的一切,都是已经准备好的。

  不过陈东却微微一笑道:“陛下,臣还是骑马吧?”

  坐马车陈东还能适应,让人抬着他,陈东一百万个不愿意。

  而且今天,是他给大宋百姓们交了一个相对满意的答卷的时候,他更想骑着马进城。

  那匹白马,可是在朔州找到的最漂亮的。

  陈东骑上去,就连他自己都感觉相当良好。

  金碧辉煌的驾辇,对他没有一丁点吸引力。

  赵祯听到陈东还叫他陛下,而始终不称父王,自称孩儿,终究心里有些难过。

  自然有求必应。

  原本在得知陈东秘密培养了一群奇异的手下时,赵祯还有些心惊肉跳。

  可真到了这天,赵祯却感觉自己心里,其实根本对陈东戒备不起来。

  他已经老了。

  如果他还能再年轻一些,不多,就只年轻五年,他都会对陈东有所防备。

  可是现在,他还有几年好活?

  陈东实力越强才越好,准备的越隐秘才越好。

  这至少说明,陈东是一个心中有自己明确想法,并且还有能力的人。

  这样才能在大宋朝廷中,以皇帝的身份君临天下。

  如果以前还没这么确定,现在他终于可以毫无保留的认为,陈东以后的成就,一定比他大。

  至少,燕云十六州一定可以从陈东任上收回来。

  陈东身骑白马,英姿飒爽,盔甲威风不已。

  赵祯眼中,甚至闪过一丝羡慕。

  其实不只是他,韩琦、英国公等人,没有一个不羡慕的!

  等二人走出一段距离后,韩琦才紧随其后,跟着各臣子一起上前。

  落在后面的臣子,窃窃私语声响起。

  “我说陈东的家仆,怎么会出现在皇宫,还恰到好处的平定了兖王造反呢?原来他们早就准备好了!”

  这人话音刚落,旁边的人就一把捂住他的嘴巴,狠厉的低声道:“你疯了,敢直呼太子殿下的名字?!”

  那人反应过来,眼中闪过一抹惊恐,马上狠狠点头。

  等他嘴巴被放开之后,却是一点都不敢说话。

  微微抬头看了眼紧紧跟着陈东的护卫,却恰好和回头的陈东对视了一眼,他心中一跳,便赶紧低头,再也不敢说话。

  等这位臣子一回到家,便大病三天。

  陈东自然不知道,他这回头一看,能把人差点吓死。

  只能说不做亏心事,便不怕鬼敲门了。

  战旗猎猎,在冬风中,陈东身骑高头大马,与赵祯共同率领着凯旋的军队和重臣,缓缓驶入汴京城门。

  此时的城内,早已经如同沸水一般,荡漾开来。

  沿路已经有殿前司的人在维持秩序,但百姓们群情激昂,不断的向前挥舞手臂,有几个倒霉的殿前司人员,直接被百姓们挤倒在地,狼狈不已。

  但即便是他们,除了担心百姓们冲上去造成麻烦之外,脸上的笑容也是抑制不住的。

  如果要比喻的话,就如同某一天,有一个在外的游子,终于回归了大家庭。

  这跟攻城略地还不太一样。

  失而复得的幸福感,远比得到原本不属于的自己的东西,要多得多。

  百姓们早早的起来,得知今日陈东带领军队回京,便闻讯而动。

  各种鲜花旗帜,在人群中十分亮眼。

  呼喝声从四面八方涌来,夹道欢迎着陈东。

  当然,也有些是来看他们的亲人的,禁军之中的士卒有的看到了自己的妻子、阿娘,纷纷忍不住想要出去和他们诉说这些时间的思念。

  但他们却硬生生的忍住,眼神不由得看向白马上的陈东。

  在这场战争中,明面上的收获,自然那四州之地,但真正的收获其实是,陈东带去的这部分禁军,终于经受了一次洗礼,他们与原本的禁军已经有所不同。

  在收复三州的时候,除了朔州相对麻烦,其他二州只是一些小波折。

  可陈东就趁着这个时机,将这些军队调动起来,相当于来了一次拉练,又或者一次思想教育。

  其实陈东自以为,他所拥有的那些现代知识起了很大作用。

  可实际上呢,除了他那些义子们是从小教育的,在他身边呆的时间也比较长。

  这些士兵对他真正的敬畏,其实来源于,他在攻城的时候,竟然能冲在一线。

  这没人见过!

  当然,这种故事不是没有听说过,当年大唐大汉都有这种善战的天子。

  可你要问他们,陈东跟以前那些皇帝有什么区别的时候,他们只会告诉你,陈东他不是人。

  这不是骂人。

  当他们亲眼看到敌人弓箭射出来,被陈东正面抓住箭矢顶部的时候。

  以往的各种传说,便全部被安排在了陈东身上。

首节 上一节 372/4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影视:从奋斗开始,一路狂飙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