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诸天了,谁还纯爱啊? 第377节
“太子千岁!”
……
赵祯挥了挥手,这才让众臣子停下来,但声音还在大殿内轻轻回荡着。
“齐王已于昨日册封为太子,日后当为朕之栋梁,辅佐朕治理国家。昨晚,太子向朕呈交了一份太子府幕臣的名单,韩爱卿。”
韩琦连忙从队列中走出,恭敬地道:“陛下,老臣在。”
“此名单上之人,有的身在汴京,有的远隔千里。太子府初建,事务繁多,朕委你以重任,负责帮太子开府建衙,招揽贤才。”
韩琦毫不犹豫地答道:“微臣遵旨!”
赵祯满意地点点头,目光扫过众臣,继续说道:“韩琦出使辽国,有功于国,助太子收复四州之地,特封为太师,并赐爵魏国公。”
韩琦连忙跪拜谢恩:“谢陛下隆恩!”
见韩琦如此得意,包拯、欧阳修等人心中暗自嫉妒,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恨恨的盯着韩琦那张老脸,一个个吹胡子瞪眼。
“开封府尹因病请辞,日后便由太子兼任此职。”
陈东闻言,连忙拱手行礼,道:“谢陛下信重!”
众臣皆知,此乃封赏有功之臣之时,那些未曾参与此事的,只能投以羡慕的目光。
“原枢密使李文渊,因年事已高,昨日向朕请辞,朕念其旧功,特封为高平县开国伯,以示恩宠……”
“宁远侯顾偃开,随太子征战应州,保卫涿州不失,立下赫赫战功,特封为靖渊国公,以示嘉奖……”
“原莫州同知巡检陈猛,英勇善战,特封为京北路都招讨使,以镇守边疆……”
“侍御史盛长柏,于兖王叛乱一案中,秉持公正,执法如山,更于朝廷处置涿州之事上,屡有谏言,其忠诚可鉴,功绩昭然。是以擢升其为御史中丞……”
一番封赏之后,朝堂之上,气氛更加热烈,众臣皆感皇恩浩荡。
自从赵祯登基以来,还从未有如此大规模的封赏。
照常理来说,皇帝已经年老,本不应该大肆封赏,免得将来太子无法震慑群臣。
偏偏太子是个争气的,他本身年纪不大,实力雄厚。
本次封赏之人,要么年事已高,要么就是他的友人。
即便那些一向保守的老臣子,此时也没有丝毫意见。
而且这次封赏,出于兖王叛乱和辽国四州之事,基本都是以太子陈东为主导者。
这两件事中,功劳最大的自然是陈东,只是他的身份已经无需太多封赏,未来的皇位便是最大的奖赏。
而其余人,也必然念其恩典。
换句话说,这些人的封赏,有一部分是从陈东的功劳中分润出来的,可以理解为这是对他们忠心的奖赏。
他们又怎么会有其他心思呢?
一阵封赏下来,一个个臣子当即出列谢恩。
原本对自己封赏无望的,也都惊讶的发现,由于枢密院、兵部的叛乱,空出了许多位子,他们纷纷补进。
整个朝堂之上,臣子们纷纷喜上眉梢。
封赏过后,中枢的凝聚力远超以往。
而延绵不绝的谢恩之后,赵祯终于将目光看向了英国公。
“太子潜邸之时,曾与英国公之女张桂芬素有情义,此事朕亦有所耳闻。”
“英国公之女,温婉贤淑,才情出众,实乃太子良配。”
“特封为太子侧妃……”
陈东眉头一皱,发现情况有些不对。
当英国公出列谢恩的时候,陈东连忙招手叫来旁边的太监,低声说了几句。
赵祯刚刚与英国公商业互吹结束,就见胖太监跟一个小太监说完话,小跑过来。
“陛下,太子说搞错了!”
“啊?”
胖太监很快跟赵祯转达了陈东的话。
赵祯听完瞪大眼睛,满脸无语。
第376章 双福临门
这名义上的父子俩,你看我,我看你。
两个人意外的都能通过眼神,感知到对方的想法。
赵祯:已经这样了,将错就错吧。
陈东:不行,我答应人家的,是你自己搞错了,我不帮你背这个锅。
赵祯:你自己没说清楚的,再说一次性要两个侧妃,别人会怎么说你?
陈东挤眉弄眼,搞得面部神经都要抽搐了。
眼看赵祯不答应,直接咳嗽一声上前,道:“英国公,此事是陛下没……”
“太子!退下!容朕把话说完!”
赵祯一看陈东这么生性,直接要揭他老底,顿时打断道:“中散大夫盛纮何在?”
盛纮本来正在操心,等将来确立皇后的时候,以英国公的实力,恐怕如兰不会是对手。
但如兰好歹占了先机,倒也不是没有反抗之力。
正纠结呢,忽然被点到名字,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盛长柏悄悄用拳头戳了一下。
盛纮连忙出列道:“臣在。”
赵祯点点头道:“太子当年在你家学习,听说与你的六女儿也素有情义……”
因为太过仓促,赵祯说的话都跟刚才夸张桂芬的大差不差。
气氛一时间产生了些变化,其他人也看到方才陈东找太监传话的样子,心里自然有了各种猜测。
当然,没人能想到,皇帝和太子竟然能离谱到这个程度。
赵祯毕竟也是经历过不少大场面的,除了用词上有些雷同,表情倒是保持的很不错。
当盛纮听到赵祯说太子有意再娶他六女儿明兰为侧妃的时候,盛纮感觉跟做梦一样。
陈东能不因为他以前的那些过往,而秋后算账就可以了,现在竟然还要再娶他一个女儿?
这样的荣宠,从古至今都少见啊!
如果陈东是普通官宦人家,要同时娶盛纮两个女儿,他一定会觉得是羞辱,但现在却变成了荣幸。
如此情况下,他哪里有拒绝的道理,连忙高兴的答应,并对赵祯大表忠心。
这个时候他才真正安心,陈东既然愿意娶明兰,那说明他对盛家就算有意见,也不会再对盛家做什么了。
毕竟盛家可是贡献了两个女儿的。
与此同时,他也有了自信,如兰一个人的话,肯定不是张桂芬的对手,但是再加上一个明兰,那可就很有希望了。
虽然妃子娘家人在立后上,可以起到很大作用,但宫内本身的支持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换句话说,现在陈东的女人里,如兰、明兰、小蝶,全都是盛家出去的。
单纯说眼下的情况,就算让张桂芬当太子妃,那这三个女人联合起来,张桂芬也不可能是对手。
下朝之后,盛纮归心似箭,拉着盛长柏不由分说,直接回家。
京城各处酒楼,到处都在传说陈东要娶盛家盛明兰和张家张桂芬为侧妃的事情。
除此之外,最能引起众人震惊的,还是陈东那份名单。
“你们知道那名单里面都有谁吗?”
在醉仙居酒楼内,一个穿着一身高档皮衣的男子,正喝着白酒暖身体。
见其他人在讨论那份名单,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一脸傲气地问道。
问完之后,便仰着脸拿乔。
坐在他附近的中年男子却不惯着他,撇嘴道:“说的好像你知道似的,那名单除了皇帝、太子和韩相公,还没有第三个人知道呢,调动公文都是秘密发出的,你要是知道,你也不会坐在这儿跟我们喝酒了。”
男子撇嘴道:“你们这消息真是太不灵通了,韩相公下朝之后,已经有人看到过名单了,其中名列第一的,就是舒州通判王安石。”
其他人见他果真知道些东西,纷纷围过来,七嘴八舌的问起来。
男子又说道:“王安石其实就算没有消息,我自己也早就猜出来了,太子你们都知道,那是真正的神人,他能看上的,肯定都是有真才实学的。”
旁边有个年轻学子说道:“这是自然,太子当年最是看不起沽名钓誉之徒,甚至他考取状元前后,从来不参加各种文会,以至于他的名声在之前一直不显山不露水。”
“没错,所以王安石在列不值得奇怪,还有一人,我也可以肯定在上面。”
“谁?”
男子喝了一口酒,笑道:“商州推官,苏辙!”
众人面面相觑,随后纷纷摇头道:“此人是谁?谁知道?”
男子惊讶的张大嘴巴,问道:“你们竟然不知道他?”
众人看着他的,一个个耸肩摇头。
男子无奈道:“那秘书省校书郎苏洵你们总该听说过吧?”
倒是有人一拍脑袋道:“我想起来了,苏辙是苏明允的儿子,对吧?如果是这样,那倒也合理,他们家学渊源,名声不错。”
于是众人围绕着那人,让他讲了讲苏家的大体情况。
听完之后,众人或许还是有些不服,不过倒也没有一开始那样的不理解了。
这时,刚才那个出言解释的人,忽然看向男子,问道:“对了,我们还不知道阁下高姓大名呢?”
男子喝下一口白酒,辣的咂咂嘴,抹了抹嘴角说道:“以后你们会知道的,且看着吧,那名单上,必然有我的名字,你们就盯着姓苏的就可以了。”
说完,男子大踏步离开,嘴里轻哼着:“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嗔……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服禳新春……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
“哈哈哈……”
上一篇:影视:从奋斗开始,一路狂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