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都诸天了,谁还纯爱啊?

都诸天了,谁还纯爱啊? 第40节

  陈东尊重她的选择,既然汪小姐决定要在27号做到最高,那最好现在就给她开始铺路。

  他记得金科长后来好像是因为要去谈关贸被调走,这个机会陈东不会错过,把握好机会让汪小姐当上下一任科长,有陈东的资本和金科长的师徒关系,汪小姐的未来将一片光明。

  梅萍说过,27号只有第一名,没有第二名和第三名。

  这次新闻注定会吹向全国,汪小姐只要在其中稍微露脸,就足以成为27号最无可争议的第一名。

  此时记者们一听陈东的话,马上调转摄像头,向陈东视线注视的方向看去。

  汪小姐手足无措,僵硬的笑了笑,挥挥手。

  照相机一阵响过,有人扬起眉毛,暗叹这位宝总好福气,有这么漂亮的红颜知己。

  好在记者们很清楚谁才是主角,有了这位“汪小姐”的照片便纷纷回头,至于这位汪小姐的稿子怎么编他们非常在行。

  【顶级企业家的贤内助!】

  【天才宝总背后的女人!】

  【做新时代女性,才貌双全的汪小姐!】

  陈东看到汪小姐嗔怒的看着他,无所谓的笑了笑。

  这次的发布会没办法带她上台,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帮她曝光一下了。

  如果是几十年后,这样的行为只会为汪小姐增加麻烦。

  但是现在,报纸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即将进入九十年代的记者,招牌有时候甚至比国家还要硬,他们的一句话,或许就能让一个人青云直上,甚至改变政策方向。

  陈东向汪小姐点点头,示意她稍安勿躁。

  面对记者们对汪小姐与他的关系的好奇心,陈东视而不见,继续对记者们说起之前准备好的发言总结:“这架飞机对我们上海宝珠外贸公司以及苏联来说只是一个开始,正如之前所说,这次宝珠公司一共购买了四架飞机,之后的三架在发布会结束后,一周之内便会陆续抵达双流机场,后续的交接工作,我想可以请苏联航空部的技术代表波安德斯特同志为大家宣布。”

  波安德斯特点点头,拿过话筒骄傲地道:“我们苏联的飞机质量与波音公司的不相上下,而且在某些方面还要超过他们,再说我们的价格更是优惠很多。”

  “我们与中国同志是有漫长合作历史的好朋友,虽然之前有过不愉快,但是朋友总归是要和好的。今年我们的最高领导来到中国,正是要和老朋友——用你们中国话讲,叫“一笑泯恩仇”。”

  “我想说,我们愿意与像宝总这样诚实可靠的中国商人做生意,我来之前,我们航空部副部长谢洛夫同志已经提前交代过,TU-154m试飞成功后马上向北京汇报,在发布会召开之前,我已经按照副部长同志的交代,将消息呈递到北京的苏联大使馆,我想现在莫斯科伏努科沃国际机场的剩余三架TU-154m已经在待命中了,具体时间,谢洛夫同志的意思是:越快越好。”

  波安德斯特宣布的事情引起了轩然大波,尽管生意中交付剩余货物是一件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事情,但是他说的话也太吓人了。

  一个航空部副部长会说出越快越好这种话,还是对一个商人,这也太吓人了。

  与陈东列坐的领导中有一位,此时正用意味深长的眼神看着波安德斯特。

  对于记者们来说,这绝对是个大新闻,至少在对于gk中商人地位的认知上,现在还没有哪个部门会如此与一个商人这样对话。

  这种无形中的地位显现令记者们肃然起敬,波安德斯特刚说完这件事,下面就“哗啦”一声全乱了,记者们纷纷举手提问,甚至成都日报的记者选择了抢问。

  “宝总,波安德斯特同志的意思是,飞机采购流程完全由您决定是吗?”

  “没有,这件事是由我们双方共同决定的,只是因为试飞的限制,后续三架飞机的交付需要我们同意后,再继续交易。”根据林德海之前的交代,陈东尽量说的委婉,免得刺激老大哥的神经,觉得陈东“没大没小”。

  “请问宝总是怎么收集到那么多物资的,宝总的外贸公司似乎没有这么多的资金吧?”成都经济报的沈秋霞开始抢问。

  “这里我要提一下,江浙一带的厂长确实给与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在货款的支付问题上,做出了很大的牺牲,这次交易的成功,离不开他们的理解和付出,我们宝珠公司会与他们一起携手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释放自己的能量。”

  “请问这位汪小姐和您是什么关系呢?”

  陈东觉得她有些熟悉,想起来刚才在外面似乎就是她向自己提问,陈东笑着对这位“八卦”的女记者道:“刚才就是你在外面提问的吧,当时走得匆忙倒是忘了讲,汪小姐是外滩27号、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办事员,我的第一笔牛仔裤外贸单就是在汪小姐的帮助下完成的,我们的关系,就是政府和企业家的关系,没有政府的支持,也就没有我这个宝总了。”

  这个回答令记者不是很满意,但是她也不能继续追问了,因为其他人全都争先恐后的开口,她想接着提问也只能换个问题,否则怕是要引起众怒,而且也显得不专业。

  这些问题还算好应付,陈东一个一个认真的回答。

  直到有记者问出了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现在的政治环境,对于私人资本的做大还未有一个有力而肯定的答复,而且上个月有领导说‘我们完全实行市场经济是行不通的’,宝总认为这次飞机采购是不是对这句话的一个否定?”

  陈东眉头一皱,这个问题有些刁钻,而且也有明显的陷阱。

  重要的是,回答稍有不慎,便会得罪一大批认可这句话的人。

  虽然这些人本身就不是太支持辰东这样的民营企业家,但是不支持不意味着反对。

  林德海的神色也变得严肃,他记住这个记者的脸,正要帮陈东解围,突然听到陈东朗声说道:“宝珠外贸公司是一家以人民生活为出发点的公司,在这两年的成长过程中也经常思考如何发挥自己在gk中的作用,如何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将国家对我们的帮助传递下去,我们不敢说有多大的能力,也不敢说这个社会应该如何如何,但我们会始终与大家站在一起,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为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做一个先驱者!”

  陈东站起身,一脸平静的接下了这个问题。

  记者问的问题尖锐而危险,陈东的回答则是模糊却深刻。

  陈东总不能直接告诉他们再有两年,南方的讲话便会使中国彻底完成gk的启航,正式进入入世阶段,最后真正与世界经济完成亲密拥抱。

  因此这样的回答,就已经足够表明自己的态度,对这个问题也算有一个答案。

  这已经足够了。

  现在这个时代的记者的专业素养相对较高,尤其是这些成都机关报纸,无论是思想深度还是文学素养都非常过关,陈东虽然没有直接说明,但是“企业社会责任”这个命题讲出去以后,这些手拿笔杆子的记者都觉得陈东已经拥有大企业家的气魄了。

  一个民营企业,竟然会把自己比喻成一个先驱者,为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做一个用来投石问路的石头。

  重新审视陈东这场跨国交易,真的是每一步都充满了陷阱,只要有一步踏错,那就会永世不能翻身。

  陈东扶着桌子,双目炯炯有神,自信的神态感染着每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只要我们能够认清楚自己的成功背后是人民在做支撑,只要我们的生意是为着人民生活的更好,那么我们的生意就没有失败的道理。”

  林德海带头鼓掌,记者们、领导们都跟着鼓起掌来,掌声由疏变密,随着记者们回味过来陈东讲话的意思,掌声响彻整个会议厅。

  陈东等他们的掌声渐渐平息下来后,笑道:“很多记者朋友已经认识我了,在这里我也恳求大家能帮我宣传一下我们宝珠外贸公司,发布会结束后,今晚七点的晚宴希望大家都能来参加,让我表达感谢。”

  这是惯例,记者们对此并不意外。

  经过这个尖锐问题的刺激,记者们之后提出的问题便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了,陈东看出来剩下的问题都是为本地做宣传的,便悄悄坐下去,把舞台让给了本地的领导。

  记者们结束发布会后,匆匆将记录下来的文字和照片发回报社,争取能够在这场头条争夺中拔得头筹。

  当晚,天空突然细细密密的落起了小雪,十二月份的成都并不十分寒冷,而1990的春天已经不远了。

第54章 哥哥的惊讶

  【罐头换飞机!来自上海的神秘商人】

  【如何用几百火车皮食品杂货换回价值四亿的飞机】

  【上海商人的生意经】

  【外贸传奇宝总的惊天手笔】

  ……

  “罐头换飞机”如同春雷炸响,陈东这个来自上海的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家、小商人的名号,如同狂风裹挟雨势,在雷声中攻城略地,浩浩汤汤将神州大地覆盖。

  上海宝珠外贸公司不再是一家只是做牛仔裤生意、仅限于上海的纺织品外贸公司,而将成为一个首次与苏联进行大宗贸易的大型外贸企业,更重要的是,宝珠外贸公司的宝总完成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外贸操作,其规模之大,风险之大,让这个公司拥有了中国第一的噱头。

  一场晚宴过后,成都的报纸纷纷开始发力,第二天,整个西南都被陈东的新闻淹没。

  以成都为中心,宝珠贸易公司和陈东的名声,开始向北扩散到东北三省,向东流传到上海江浙一带,向南蔓延至云贵高原,甚至香港和湾湾。

  陈东这次不仅是商业上的大手笔,更有着非凡的政治意义,在记者们文章的描写下,陈东成为新一代企业家的楷模,许多年轻人有了一个新的偶像,老百姓们茶余饭后也有了谈资,市井坊间,到处都是陈东的传说。

  香港中环的一个办公室里,带着金丝眼镜的阿贝正一字一句的看着香港最大的左派报纸之一《香港商报》。

  作为和大公报齐名的左派报纸,《香港商报》拥有聚焦商界的特殊性,而且内容上经常报道内地经济,帮助香港人了解内地政策和经济形势。

  阿贝作为服装公司的总经理,自然拥有不俗的商业嗅觉,而报纸正是发挥他这种嗅觉的最佳信息来源。

  阿贝一页一页的翻看上面的文章,突然在内地新闻中最显眼的位置上停下来,“上海企业家阿宝”六个字在文章中熠熠生辉。

  阿贝心中一惊,连忙把眼睛凑近一点阅读,看着看着他的表情逐渐由严肃变得轻松,看完之后阿贝脸上的喜悦已经掩盖不住了。

  “中午我们回家吃饭。”阿贝卷起报纸,对着打字机旁的女人笑道。

  “怎么了?”女人嘀咕一声,好奇的看着他兴高采烈的样子。

  自从今年的牛仔裤在南非打开市场后,生意逐渐腾飞,阿贝几乎每天都要各个公司的老总应酬,女人作为他的妻子,虽然心里有些埋怨,但是她并不蠢,阿贝的生意越大,他们的生活自然也就越好,她不能拉丈夫的后腿。

  阿贝摇摇头,脸上浮现一抹欣慰和激动:“真没想到我弟弟比我这个哥哥厉害多了,我还以为是我在帮他,没想到他已经成长到这个程度了。”

  想到那位上海的弟弟,阿贝脸上不复以往雷厉风行的强人模样,而是充满了长辈的慈祥。

  “以后我们要是生意做不好了,完全可以去投奔弟弟了。”

  想想弟弟一鸣惊人的气魄,周祖良忍不住握着报纸挥舞,拳头砸在桌子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声响。

  “达令。”

  女人走过来环住他的脖子,吻了吻他的面颊:“到底看到什么了?上海的弟弟干出什么大事,让你这么开心?”

  阿贝摩挲着女人的手背,把乱得弯曲的报纸递过去:“你上次不是说阿宝的这几个月都没给我们消息吗?正巧今天报纸上有个新闻。”

  “喏,你瞧瞧。”

  女人接过来看完一遍有点不敢相信,又看了一遍,抬起头还有点发懵:“他不是在帮我们在内地做牛仔裤吗?怎么突然跑到苏联买飞机了?而且这上面还把他比喻成中国企业家的楷模,这也太夸张了吧?他的第一张单子还是我们去年给他的,这才多久啊?而且这笔单子的佣金才几万美金,他哪来的那么多钱?”

  阿贝在商界做了这么多年生意,对于资本运作比较了解,他认真想了想:“报纸上面说的不够清楚,但是按照我对内地的了解,恐怕他玩了一手四两拨千斤的功夫,用别人的钱买别人的货,这种惊险的操作是他能干出来的事儿。”

  “恭喜你啊达令,有一个这么出色的弟弟,我真是怀疑你们家里的人都有做生意的DNA,哥哥和弟弟做生意都做的这么厉害。”女人是真的羡慕,纵观丈夫的经商经历,其中惊险程度编一本书出来都绰绰有余。

  在香港,做生意不仅要有拿得出手的货物和经营生意的头脑,而且还要长袖善舞,与四面的人物都打好关系。

  以往她以为丈夫这样的人恐怕是他们家的独一份,没想到丈夫的弟弟会更加出色。

  阿贝的兴奋劲儿稍微过去一些,拍了拍女人的手,摇摇头:“哪里哪里,这种生意就像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样,没有他还会有别人,而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现在风头正盛,恐怕全中国的企业家没一个能比得过他现在的名气,但是就怕他把握不住这一场泼天富贵,一旦飘起来,被人众星捧月以为自己真的天下无敌了,那恐怕要摔个大跟头,到时候别说接着做生意,恐怕要吃官司的。”

  女人不太懂丈夫突然这么说自己的弟弟,在他看来,丈夫的弟弟干成如此壮举,作为一个民间企业家,已经是到达人生巅峰了,怎么听丈夫的意思,这还会有危险了。

  阿贝看到了女人不理解的表情,笑着起身拉着她的手道:“别想太多,走,我们回去吃饭,一起为这个小子庆祝庆祝。”

  这只是在香港无数间办公室中发生的故事之一,整个香港凡是关注内地消息或者关注内地经济的人在这一天都亲眼见证了一个商界新星冉冉升起,至于像阿贝这样的预测,也数不胜数。

  尽管两地的交流已经进行了十年有余,但是刻板印象依旧存在,对于内地的“放卫星”行为屡见不鲜。

  要不是自己的亲弟弟,或许阿贝也会哂然一笑,嘲讽两句有的人想立典型献祥瑞了。

  经过报纸的消息发布,陈东的故事逐渐发酵,最先反应过来的就是轻工业领域的老板们纷纷前往上海寻找宝总。

  爷叔出面和这些人见过一面,不过没有和任何人交谈,而是告诉他们,想要和宝总合作,回款、质量都要经过宝总的认可。

  来这里的人自然没有承认自己货物质量不行的,至于回款对他们来说无非是几个月半年的事情,相较于积压货物能够清理掉并且能走出国门,还能继续维持工厂的运作,这点付出又算得了什么。

  更何况以往与上海商厦的合作中,大宗贸易的款项就没有一次性付清的。

  这里面自然要考虑更多的东西,但是他们都下定决心要争取跟宝总合作,就算合作不成功,只要能跟宝总搭上关系,以后出去讲一句:我和宝总谈过生意。

  那他们的身价自然而然也就抬起来了。

首节 上一节 40/4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影视:从奋斗开始,一路狂飙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