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恐怖之这个中洲很叛逆 第252节
那几百名贫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瘦小的身体,发黑的皮肤,干裂的嘴唇,虽然穿着简陋的纸裘,但凛冬的低温并不是那么容易抵御的,每个人都在瑟瑟发抖。
但是他们看向城墙的眼睛却是亮着的,仿佛看见了希望的光芒。
只见在那城墙中心的城门通道里,竟架着十口大铁锅,大铁锅的下面,火焰熊熊,散发出炽热的高温。
“嘿!快过来,喝点肉粥暖暖身子。”
几个汉子坐在墙边,看见从远处出现的贫苦百姓,连忙起身,招着手,大声呼喊。
逃难的百姓喜出望外,他们互相搀扶着,急匆匆的走向城墙。
只有那名牵着马儿的青年男人,还留在原地出神。
不过,此人倒也不同于其他贫民,他穿着绵袍,腰挂佩剑,看起来像个武人,冬天的严寒却是冻不到他。
其他人走开之后,他才急忙跟了过去。
快步走到城门处,探头往那十口大铁锅望去,里面是小米煮成的粥,米粥浓稠,并且还混着很多碎肉。
不仅如此,在墙边还摆放着十几个大木桶,里面装满了米和肉。
“来来来,到了咱们匠帝村,就不用怕饿了,咱们匠帝庄有阿罗诃大天尊赐的粮食,能让所有人都吃饱饭。”
施粥的汉子吆喝着,从铁锅里面舀起一勺勺肉粥,放进逃难百姓拿出来的碗里。
“谢谢大天尊。”
“大天尊救苦救难啊!”
“大天尊才是唯一真神。”
……
人们接过了肉粥,满口的感恩戴德,急急忙忙就把肉粥往嘴里倒。
也多亏了火不算太大,粥并不是多烫,否则按照他们的这种吃法,必然会把自己烫伤。
那青年站在一边,一副失神的样子。
他是浙江临海县城门人,出身也算富贵,自幼颖悟好学,通读古今史籍,兼善拳射,练就一身好武艺,且仗义疏财,关顾乡里,在地方颇有名望。
近几个月,听闻浙东路来了一群大善人,买了地,建了村,号称信的是阿罗诃大天尊、大圣活命世尊夷数和佛、玄化匠帝、无觉空皇,奉天尊的旨意普度众生,穷苦百姓只要去了便会提供衣食住行。
他只当是邪魔外道、装神弄鬼、蛊惑世人,便打算来行侠仗义,揭穿妖道的嘴脸,还在路上遇到了去投奔匠帝村的穷苦百姓。
然而,到了之后他才发现,匠帝庄是不是邪魔外道他不知道,但是匠帝庄很有钱,这点他见识到了。
这么多的米和肉,能这么轻松的散给难民,他也没听说附近有哪些大户人家被劫富济贫了啊?
匠帝村,不寻常。
青年暂且息了斩妖除魔的心思,牵着马儿,径直向庄内走去。
庄内的环境,比青年想象的更加井然有序,房屋、走道、田地、大食堂、石匠铺、铁匠铺、裁缝铺、澡堂、医馆……除了酒楼和商店,大部分能在城里看见的建筑,都能在匠帝庄看见。
房屋里,有老人和妇女在照看小孩。
走道上,有民兵来往巡视。
田地里,有青壮开垦。
大食堂,有厨子在准备食物,有妇人在收拾桌椅。
石匠铺,有男人在打磨石砖。
铁匠铺,有壮汉在锻造铁器。
裁缝铺,有妇人在缝纫棉衣和棉被。
……
青年的脸色越来越凝重,除了没有官员管束之外,这地方和正规的城池有区别吗?
沿着四通八达的土路,从拐角处走过,前方出现的画面,让青年又愣住了。
紧贴着大山的宽阔广场,五百名男子正在操练着。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
一部分正围着广场,沿着一圈画出来的道路跑步,一边跑,一边喊着莫名其妙的口号。
一部分盘膝而坐,似乎正在吐纳。
一部分摆出了一个个怪异的姿势,拉伸四肢,似乎是某种有别于中原的外功。
一部分举着古怪的棍子,指着百米开外的一个个箭靶,随着一声声的闷响,铜色的钢珠从棍子的前端射出,打在那些箭靶上面。
青年不由得大惊失色,眼前呈现出来的一幕,他如何看不出其中的深意。
这分明就是在练兵!
再加上用食物吸纳无所依的穷苦百姓,说不是为了造反,又有什么人会相信?
这时,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
“在下王侠,不知兄台是何方人士?来匠帝庄有何贵干?”
青年急忙转身,只见出现在身后的是一位健壮的男子,这男子面相正派,一看就不像恶人。
青年却不以貌取人,右手握住剑柄,戒备地问道:“在下张哲斋,阁下便是这匠帝庄的主人家?蛊惑百姓的妖人?”
“张哲斋……张和孙?”
王侠感觉这名字有些耳熟,略一思索,喊出了另一个名字。
“你这妖人,怎知我名?”
张哲斋大惊,毫不犹豫的拔剑出鞘。
“我去过临海县,听说过你的大名。”
王侠简言答道。
实际上当然不是这样,这名字是他从楚轩的嘴里听说的,南宋的抗元义士、朝廷奸臣、忠臣良将,楚轩都给他们科普过。
这位张哲斋,便是一位抗元义士,仙岩洞文信国公大忠祠内有文天祥和四义士塑像,其中一位就是他。
“张兄,妖人从何说起?我自认是正道人士,遵武林盟主的号令,从未……从未伤过中原百姓,多行善事,这妖人之称,我当不起。”
面向张哲斋的宝剑,王侠面不改色,也未表现出敌意,只是在说到从未作恶时,眼角抽搐了一下,话到嘴边又改了说辞。
张哲斋目光炯炯的看向王侠的双眼,义正言辞地说道:“假借神佛之名,蛊惑百姓,收揽教徒,图谋谋反,这如何不是妖人?你以为能骗得过我吗?”
王侠冷静地说道:“张兄误会了,我们没有假借神佛之名,更没有蛊惑百姓招揽教徒,谋反也无从说起,我们只是看这些背井离乡,孤苦伶仃的百姓可怜,给他们一些生计,让他们能活下去罢了。”
第309章 张哲斋入手
张哲斋冷笑一声:“聚民、养民、筑城、传教、练兵,做都做了,还想狡辩?你们要做的事情,几十年前的白莲教、明教已经做过一次,又能骗得过谁?”
面向张哲斋的剑尖,王侠有些不满的反驳道:“聚民、养民、筑城、练兵,不过是给活不下去的老百姓施舍了一些吃食,让他们有地方住,有衣服穿,有力量保护自己,有工作来自食其力。传教?张兄若是认为我们在传教,尽可以去看一看,匠帝庄有什么神像?有什么教派?有什么教义?”
闻言,张哲斋的面上闪过犹疑之色。
这人如此的理直气壮,莫非真的是自己有所误解?
犹疑只是一闪而过,张哲斋决定相信自己的判断。
这些人的言行,摆明了是在准备造反。
“张小哥,说归说,闹归闹,别把兵器拿出来,伤到了花花草草可不好,伤到你自己那就更不好了。”
这时,轻佻的话音从左侧响起。
一条手臂伸了过来,抓向张哲斋持剑的右手。
“不自量力。”
张哲斋冷冷一笑,左手扬起,将剑鞘砸向从面前伸过的手臂。
然而,剑鞘还未砸落,一道指力弹在张哲斋的脉搏,张哲斋的手臂僵住不动,肌肉变得松软无力。
“什么?”
张哲斋大吃一惊,而转瞬之间,那只手掌便抓向他的右手,手指从手腕拂过,张哲斋顿时感到一股强悍的指力贯入手臂经脉,截断了他的经脉。
剑鞘和长剑纷纷从张哲斋的双手滑落,被出手之人轻巧的拿走。
这般的轻描淡写,惊得张哲斋心头大震。
他自幼学文习武,内功一道已有所成,在浙江也是排得上号的高手,谁知在此人的手下,竟然毫无还手之力。
“阁下是什么人?”
张哲斋连退数步,戒备地看向突然出现的青年。
“我是程啸,希望你没听说过我的名字,否则又会有麻烦的偏见。”
程啸将长剑插入剑鞘,向张哲斋丢了过去。
张哲斋接过佩剑,迟疑不定的看向程啸。
中洲队名气、或者说恶名最大的是温烈,其他人也有恶名,但是没有温烈那么出名,张哲斋一时倒想不出程啸的名字在什么地方听说过。
张哲斋沉声说道:“阁下本领高强,我远不如也,但哲斋读了十几年的圣贤书,深知君子之道为何,阁下若是想要以力威逼,哲斋大不了一死以明君子之道。”
“什么死啊活啊,说得好像我们对你怎么样了一样,喊打喊杀的不是一直都是你?我们把你当客人,你却非要当恶客。”
程啸翻了个白眼,挥挥手,示意围过来的民兵回去继续训练。
“这……”张哲斋哑口无言,脸色又青又红,“是哲斋失礼了,但也是你们僭越在先。”
“僭越?对,咱们是僭越了,因为我们帮助了这些无依无靠的老百姓,让他们有了住的地方,有了吃的粮食,有了穿的衣服,有了保护自己的武功和兵器,这些本来是朝廷的工作,无官无职的人来做,就叫做僭越,违法了朝廷法度。但是,为什么朝廷不做呢?”
程啸摇头晃脑,他挠了挠头皮,面上浮现出一抹讥笑,阴阳怪气地向张哲斋问道。
“让流离失所的老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这确实轮不到我们来做,如果朝廷能让这些老百姓活下去,那你也没办法在这里见到我们了。朝廷不做,也不允许我们做,意思就是让他们去死?”
洪亮的声音回荡在广场和周围的道路上,也凶狠地闯进了张哲斋的心里,那一抹讥笑,更是让张哲斋面红耳赤,无法说出反驳的话来。
他的志向是为官,去年科举失利,两年之后,他还会再参加一次科举。
但是,即便如此,他也无法义正言辞的反驳程啸。
当今奸臣当道,蒙蔽君心,以至于朝廷无能,治国不利,让大宋百姓民不聊生。
张哲斋虽不屑于邪教妖言惑众,心向朝廷,但也没办法说一句程啸的话有错。
上一篇:寻道万千,从任家镇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