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第170节

  下工时间一到,周丰年没怎么耽误,便直接收拾东西回家。

  等他到家的时候,周燕也差不多刚好回来,她现在的肚子还不算大,再过几个月后就不能骑自行车了。

  而且怀孕后,周燕的工作也减少了,妇联可是最关心妇女的地方,她们才不会让一个孕妇忙里忙外的。

  就算周燕刚刚怀孕,其他同事也是能帮就帮,帮的周燕都有些不好意思。

  晚上睡觉前都忍不住和周丰年吐槽.她现在快成妇联里的供奉了,整天不干活,就处理一下文件。

  不过现在周燕在家里也差不多整天不干活了,现在做饭的事又还给周丰年,而且他还想着要不要自己造一个洗衣机。

  到时候洗衣服会方便很多。

  这玩意对周丰年来说不难,就是一些关键部件需要厂里的零件,等他弄好图纸后,在跟厂里打个报告买一些。

  周春花和宋卫南领证后就搬出去住了,搬走前还跟周丰年不停的道谢。

  激动的都哭的抹眼泪,让别人看到还以为周丰年在欺负人。

  不过周丰年十分不客气的接受了这个四妹的道谢,他在兄弟姐妹这一块,算是帮到头了。

  老周家直接完成三代转换,从乡下人到城里的工人,下一代可能还会比工人更好。

  现在周家中周丰年的话语权才是最大的,因为他付出的最多。

  周春花搬走没两天,周小梅便搬进来住了,周丰年和这个五妹相处的不多,不过她是个活泼的性子,没两天就和周燕处的特别好。

  在周燕出门的时候周小梅都陪着,也算让周丰年省了一份担心。

  最近除了怀孕的周燕外,家里也没什么让周丰年担心的了,他那个一岁的儿子都不需要他操心,现在整天和下一辈的大哥二哥玩的特别好。

  ——————

  几辆车缓缓驶入机床厂内,到厂办大楼停下后,便从车上下来一些人。

  高志远和康红年上前欢迎笑道:“欢迎各位领导和兄弟单位的革命同志们,来华夏机床厂相互学习.”

  “这次给你们添麻烦了,红年同志,致远同志,还有丰年,你躲那么后面干什么,上前来。”

  李副领导把周丰年喊了过来后,便跟他们介绍起前来调研学习的同志们。

  一共六个人,相互认识后对周丰年他们都笑着打招呼,毕竟是来取经了。

  客套一番后便直接进入正题了,来调研学习华夏机床厂是怎么安排生产制造的。

  其实也没什么好学习的,主要就是华夏机床厂在慢慢进入数控化制造,大部分数控机床替换了传统机床,让机床加工取代了中低级工人的加工。

  而且加工稳定,只需要每天校对一下精度,就能稳定的生产出合格的零部件产品。

  机器又不知道累,持续运行十六个小时都没事。

  其他工厂不行,就像第一机床厂,大部分还是人和机器协同生产,人歇了机器也得歇。

  逛了一圈主要的生产车间,第一机床厂来的厂长和副厂长都要看红眼了,脸上全是羡慕。

  工人在一旁操控,随后机床开始加工,等加工好了后再将零部件拿下来。

  突出一个智能化和自动化,而且效率极高,加工速度比工人快多了。

  参观了一上午,第一机床厂和工业局的人不停的询问请教。

  周丰年作为机床厂总工、主要技术负责人,一路上给他们讲解不少。

  第一机床厂也能做到,就是需要很多数控机床,然后进行培训调整。

  不过他们去年才分到了十台,想要将车间替换成华夏机床厂这样,那可有的等了。

  全国上下哪都缺数控机床,五轴机床更是各单位都抢。

  华夏机床厂作为制造五轴机床的工厂,到现在也只留下了五台各种型号的,其余的制造出一台就被拉走一台。

  参观调研了一上午,还带他们看了一下晚上的排班表和生产量。

  第一机床厂来的人算是服气了,晚上的生产量几乎是白天的百分之四十了,相当于华夏机床厂一个月多了十二天。

  这怎么比?

  第一机床厂的厂长在来之前,心里还卯足一口气想要学习一下,然后回去立刻效仿,今年反超过去。

  侯厂长憋着一张脸,就连调研学习的劲头都少了许多;学会了排班也没用啊,他们又没有那么多数控机床。

  到了中午。

  高志远在厂里安排了一顿小灶,因为来的人不少,所以两个让周卫田跟何雨柱这一块做饭。

  六道川菜六道其他菜系的菜,也够十几个人吃的了。

  人多菜少,而且也不是什么名贵的菜,这顿小灶也不算奢侈。

  吃完后,下午又参观了一会,第一机床厂和工业局的人调研的差不多,便提出告辞离开了。

  他们也算是有收获,至少华夏机床厂的车间管理排班和安全条例,够他们带回去作报告学习的了。

  不过李副领导没有跟着一起离开,反而留下来准备跟周丰年他们开个小会。

  到会议室后,李副领导拿出一包烟散了起来,脸上笑呵呵的。

  不过高志远接过烟后,顿时有种‘鸿门烟’的感觉,夹在手里也没点,就等着领导下一步说什么。

  “丰年啊,你们厂的生产计划还是得调整一下,尽量多生产一些九轴机床,这个性能比之前的五轴机床要好一些.”

  李副领导笑着说道,九轴机床生产出来后他还是第一次来参观,性能和加工效率都提高了一些。

  这么看来需求肯定不小。

  “等我回去后,跟其他人沟通一下,到时候再给你们调整生产任务。”

  周丰年点头道:“没问题领导,你怎么安排,我们就怎么做。”

  李副领导问道:“真的?”

  “当然是真的,领导你总不会让我们受委屈吧。”

  “呵呵,和聪明人打交道最难了,我这一生出这种想法,就被你们给猜透了。”

  李副领导笑了笑,随后抽了口烟后,指了下周丰年说道:“说起来我今天来这里,还是和你有关啊,丰年。”

  “我?”

  “你那份关于机床发展的报告,其中是不是有建议适当放开机床出口,以技术占领市场.这种建议,你没忘吧?”

  李副领导提醒了一句,很快让周丰年想起来了。

  他之前是想出口数控机床,提前抢占市场来着;既能让一个国家工业对他们产生依赖,还能赚取外汇。

  而且国内还有更先进的机床技术,出口的都是次一级的。

  “看来是想起来了,那就不用我重复了;上面和我们还有其他部门也开了几次会,专门商量这件事,最后的结论是可以适当开放外销。”

  李副领导的语气在最后一句话稍微重了一点,随后继续说道

  “这么说你们明白了吧,明年的外销订单,可能是今年的两倍、甚至三倍。”

  “这也是好事,咱们也缺外汇,现在外汇多了,能买到很多物资你看看你们厂,至少供应在逐渐增加吧。”

  一台机床能换几百只猪,单单进口民生基础物资,就足够国内缓气了。

  周丰年听完后,想了一下问道:“领导,我怎么感觉第一机床厂的人好像不知道这件事?”

  “压根还没告诉他们,目前还是个意向,而且也不一定是第一机床厂,国内有实力的机床厂不少.”

  李副领导解释说道,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意向,是更高层和他们几个部委联合商议的。

  不然单单让华夏机床厂生产,既满足不了国内,也满足不了外销订单。

  周丰年闻言后看了一眼高志远和其他人,他是没办法了,这种事没法阻拦。

  高志远立刻开口道:“我们一切都听领导的,上面怎么安排,我们就怎么做。”

  反正没办法阻拦,那不如表现出态度!

  “哈哈,有这种觉悟就是好的,部里总归不会让你们吃亏.”

  李副领导笑着说道,没枉他提前来透露一下。

  “你们作为一个大规模生产制造数控机床的工厂,技术底蕴和生产模式肯定十分熟练,生产出来的机床也十分让人放心,到时候外销订单肯定会优先安排给你们厂。”

  李副领导和高志远、周丰年几人商议了一会后,算是将上面的意图说的明明白白。

  缺口大的很,一家机床厂满足不了各方的需求,让其他机床厂都加入进来才是首选。

  不过华夏机床厂功劳最大这点没的说,所以周丰年也趁机提了不少要求。

  高级工人和物资补贴等等,他们生产出来的机床毕竟是要外销到国外的。

  李副领导没怎么多想便答应下来,这个要求不算过分。

  不过就在一切都谈完后,周丰年突然开口说道:“部长,还有一件事得和你说一下。”

第173章 深谈、抽检事件

  李副领导本来都起身准备离开,结果听到周丰年的话后,屁股又坐了回去。

  “什么事?”

  周丰年说道:“还是去我办公室吧,是其他事,而且东西没带过来。”

  李副领导闻言后,再次起身道:“行,那去你那吧,丰年;其他人回去办公吧,我和丰年谈谈。”

  说完,李副领导便跟着周丰年来到他的办公室,进屋后周丰年便找出了顶底复合吹炼转炉技术,递给李副领导。

  “领导,上次在你那听到的,咱们国家炼钢产量低,无论质量和数量,缺口都很大

  之后轧钢厂的李怀德副厂长也找上我,向我取经来了,我琢磨了好久才研究出这个新式炼钢转炉,还有一台四米可逆四辊式中厚轧机,第二机械厂已经在生产了。”

  周丰年将事情前后说了一遍,他被这件事找上门两次,才决定研究的。

  至于这么快就出成果?

  那是他周某人研究天赋好,是个天生的研究怪!

  李副领导看了一会后问道:“这个顶底复合吹炼转炉.和咱们现在的炼钢转炉,有什么区别吗?”

  “有区别,咱们现在用的侧吹法和顶吹法,但这个是根据顶吹法改造的顶底两方同时吹炼,这样在炼钢时能提高搅拌强度,而且还可以建造大转炉”

  周丰年简单说了一下顶底复合吹炼法。

首节 上一节 170/3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港综:我有每月情报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