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第214节
计算机在国内起步只有十几年,上次虽然集合人力汇总编出一些教材,但现在已经不够用了。
计算机发展的很快,从第一代计算机到第三代计算机,国内只用了十几年,接下来周丰年还打算研发制造第四代计算机。
计算机更新的太快,十年前的教材已经算是‘老教材’了,再过十年说不定彻底跟不上,毕业后还要再学习一段时间才能参与到项目中。
太浪费时间,不如从大学时就开始学习新的计算机理论。
这事对别人来说估计不轻松,但是对周丰年来说,最费劲的反而是写字。
他脑中关于计算机的知识,大部分是熟练度模拟系统给他灌输的,从一级到现在的快九级,都是层层拔高。
连整理都不用整理,直接照着灌输的记忆写出来就行,要是能力提升到九级,周丰年估计他能掌控到二十一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计算机知识。
提升到十级,可能掌控的是二十二世纪的计算机知识。
到时候完全就是新纪元,周丰年也不知道能不能提前制造出来。
——————
四月中旬,新厂彻底建好,安排的工人和干部也提前一天全部到位,并且将里面的办公室和生产车间收拾出来。
电子计算机厂虽然只是一个几百人的小厂,但照样配备了五十人的保卫科。
并且武器还十分充足,五十人的保卫科都配上了两门迫击炮,步枪冲锋枪都有。
人少归人少,但电子计算机工厂制造出来的成果,也是保密级别的。
周丰年还在厂内的空地上做了一个新厂开工报告,这是其中一个副厂长建议的,振奋一下全厂工人的士气。
算是一个不错的好主意,周丰年也就答应下来,并且在全厂四百五十七人的面前,好好的说了一番本厂的目标,
等全厂工人大会散去后,各人便回到各人的岗位上,第一天先熟悉一下,明天再正式开工。
等全厂工人大会结束后,周丰年又组织召开了一次厂干部会议。
他们这个电子计算机工厂,算得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了,宣传科和广播站都有,虽然只有四个人。
技术科科长是之前机床厂集成电路车间的一个技术员肩负起来的,不过虽然名字是科长,但压根不是科级干部。
本来钟兴岭的身份和能力挺适合的,但他们那伙人在厂里都是黑户,别说当科长了,工资都没有。
就算是物资供应,都是机床厂另外拨付的。
“各位同志们,闲话我就不多说了,咱们这个厂以后肯定是要以生产为目标的。
今年,至少要拿出一个成果,没有的话我自领一个批评;两年内,还要制造出一个运算次数过亿的大型计算机,没能成功的话挨批评的还是我.”
周丰年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后继续说道:“不过有一个前提,这是在没人给我捣乱的情况下,完不成是我这个厂长的责任。
要是有人想搞点特权,拿其他的事干扰研发生产.我就一句话,谁搞事,我搞谁!”
必须提前将事情说清楚,在计算机研究所的时候,他真是受够了那种半研发半学习的状态。
浪费不止一半的时间,本来半年能完成的,硬生生被拖了两年,而且计算机组还毫无进展。
这就是耽误的事。
听完周丰年的话,在场的所有干部都心中一凛,包括两个副厂长。
一个是从机床厂调过来的,另一个是四机部安排的,他们都被提前告诫过了,在电子计算机厂的任务就是协助周丰年。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接下来由柴副厂长和梁副厂长发言。”
周丰年说完后,便将话语权交给另外两位副厂长。
他们这个厂没有书记,小厂不需要这些,书记由周丰年兼任了。
就连保卫科他都有很大的指导权力,这是李副领导给他说的。
除了技术科外,周丰年什么也不管,人事和财政后勤什么的,他全部分给另外两个副厂长去管。
周丰年不管琐事,但柴副厂长和梁副厂长也别想糊弄他。
他是厂长书记一块挑,想收回这些部门的管理权,随时都能办到,连上级都不用汇报。
等所有干部都发言表明自己的任务后,周丰年便宣布散会。
今天还是从机床厂搬车间和设备的日子,他得去盯着一点,省的将那些精密设备给弄坏了。
第212章 打听消息,个人计算机
在周丰年的指挥下,制造了一半的计算机总算完好无损的搬入新厂。
其他设备仪器都十分小心,生怕磕着碰着。
等最后一个设备搬进来后,周丰年才松了一口气,对技术科科长郭瑞华说道:“小郭,你安排一下技术科,将分组和排班整理一下.对了,老钟他们私下分组,就你我和老钟三人知道就行。”
“我知道了,厂长。”
郭瑞华点头应道,随后便回技术科干活去了。
他之前在机床厂就经常被周丰年使唤,不仅人老实本分,而且能力也十分优秀,还经常缠着周丰年请教。
算是把他教的技术原理全部吃透了,所以来到新厂后,周丰年直接任命郭瑞华当技术科科长。
除了他也没有合适的人选了。
技术科明面上只有二十三人,但实际上有四十九人;等研发制造出个人计算机后,周丰年就会试着将钟兴岭他们的名字添上来。
现在就算是个‘厂黑户’,也比在计算机研究所那好多了,至少劳动时间减少了许多,而且这里也有人帮他们劳动。
电子计算机厂今天热火朝天的忙碌起来,后厨的人在清扫厨房,后勤的人也在清点物资。
周小梅今天早早的换上工装,也来上班了。
她是仓库的书记员,在清点完后勤物资后要记下来汇总,算是一个轻松活。
十一级办事员,工资25.5元,虽然不高,但是事少。
而且周丰年还希望小妹继续学习呢,哪怕是抽空自学也行;五妹学习成绩挺好的,就是没赶上好时候。
要是早几年,她肯定能考上大学。
清点完一后厨仓库的物资后,周小梅在名单上记下盖章,才让人将仓库门关上。
还没交接,便听到身后有人喊她:“小梅!”
周小梅回头一看,发现是跟她同属后勤办公室的苗芳,比她大三岁,上午打招呼的时候聊过几句。
苗芳走到周小梅身边,打招呼道:“快中午了,一块去吃饭吧,听说后厨的师傅是从机床厂调来的,手艺还不错.”
“行,苗芳姐,你等我一下。”
周小梅将东西收好,又拿了饭盒饭票后,才跟苗芳一块向食堂走去。
在去食堂的路上,苗芳好奇的问道:“小梅,你是怎么进咱们厂的?我要不是顶了叔叔的岗,也进不来呢,差点被街道办赶到乡下去”
“.我也差不多,都是顶了亲人的岗位,然后被安排进来了。”
周小梅尴尬笑了笑的说道,她心里记得三哥说的话,在厂里最好不要透露家里的消息。
只要她不说,除非有人跟踪她,不然没人知道她家里的情况。
虽然给自己妹妹弄一个工作不算什么,但他们周家五兄妹都有工作,要是让别人知道了,心中肯定嫉妒的疯狂举报。
要是被多人举报,周丰年肯定没事,但他们家其他人估计就要调岗调工资什么的。
何况周家还不止五个工作,现在有八个工作岗位。
所以周小梅单单记着这一点,工作和家庭两方面的信息,怎么也不能透露,除非谈对象到结婚的地步。
前往食堂打饭的这段时间,苗芳一直拐弯抹角的打听周小梅的事情,她也不停说着自己家里的事。
不过苗芳说的最多,还是她那个哥哥,虽然有工作,但二十五岁还没娶媳妇。
为了她哥,全家人都操了不少心,苗芳也被父母说着要帮她哥找一个对象,所以上班后第一天,便盯上了周小梅。
外貌出众而且还年轻,也读过高中,就是因为意外没读完,而且还有一份正式工。
家里的条件虽然没打听到,但就这些明面上的条件,在相亲界已经算是一顶一的好姑娘了。
而且苗芳心里也思索着,要是家庭条件不好,能让一个姑娘上学?还给姑娘找工作?
因此周小梅家里肯定不错,至少日子过得还行。
打好饭找了一个地方坐下后,苗芳还有些不死心的问道:“小梅,你家离工厂远不远?我家离这还挺远的,咱们也没有员工宿舍,以后要天天赶公车了.”
“我也是,苗芳姐,早上要早早的出门。”
周小梅夹了一筷子菜吃下后,继续说道:“我家是昌平农村的,我现在住在哥哥和嫂子家里,每天坐车都要半小时”
“这么远啊,那是挺辛苦的。”
听到周小梅家里是农村的后,苗芳心里的热乎一下子消散了不少。
农村出来的工人啊苗芳有点不想给她哥说了,不过周小梅自身条件够硬。
想了一会后,苗芳决定再套乎一下关系。
——————
“周厂长,电脑好了吗?”
“废话,肯定好了,不然喊咱们来干什么?”
“嘘,别大声,干扰到周厂长,你们都得挨批评!”
围观的人群声音稍微大了一点后,便被旁人连忙阻止。
之前将计算机造好时都能开机了,不过那时候还差操作系统,所以周丰年没有宣布成功。
之后他自己又忙了一个月,将第一代个人操作系统做出来后,才将众人集结过来
周丰年在模拟空间里上手好几遍,对这些已经十分熟练,所以才能在一个月内将第一代个人操作系统制作出来。
这个月他天天加班,每天都是十二点才回去。
等最后一电线接上后,周丰年才缓缓呼出一口气的宣布道:“好了,接下来就是看看咱们的成果!”
“快启动吧,厂长。”
“对,快让我们看看吧,这么小的计算机,还是第一次见到.”
周围的人比周丰年还要激动,尤其是技术科的人员,这台个人计算机也有他们出力的功劳了。
而且以前的计算机那么大,就算第二代、第三代的计算机,没有好几张桌子都放不下。
上一篇:港综:我有每月情报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