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38节
“秦淮茹,你到底想干嘛,这种人你还要靠近他啊,小心哪一天让人家算计的你死无葬身之地。”
秦淮茹摇摇头:“妈,你听我跟你说,不管怎么说,易中海现在是我师父,我要是现在离他远远儿的,别人就会说我这个人欺师灭祖,这以后在厂里我还怎么混啊。”
贾张氏缓缓的点点头:“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实在不行,你找人换个师傅。”
“哪有那么容易。”秦淮茹摇摇头:“这从古至今都是师傅嫌弃徒弟,哪有徒弟敢忤逆师傅的?”
秦淮茹知道贾张氏是滚刀肉,没有实际的好处,是不会松口的。
于是她侧耳倾听了一下屋外的动静,然后小声说:“易中海现在就是泡臭狗屎,人人嫌弃,我要是现在还愿意跟着他下,以后我就是他的依靠,你不要忘了,他一个月能拿九十九块钱呐,他在这个院子里面还有两间屋子,是他自己私人的。”
贾张氏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帮他养老,以后他那些都是咱们的。”
“不行。”贾张氏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他一个臭狗屎也配,更何况以后帮他养老,这钱也落不到咱们手里啊,他可是个老阴货。”
“等他以后老了,动弹不了。”秦淮茹笑着说:“怎么养老还不是咱们说了算,你不要忘了,咱们家四口人,才一家屋子,以后棒梗大了,不得有个自己的房间啊,他还得结婚了。”
提到棒梗,算是提到了贾张氏的命门,一下子也精明起来,缓缓的点点头:“没错,应付这个老家伙几年,等他老的不能动了,怎么干还不是你说了算。”
如果是刘华听到这句话的话,他肯定会嗤之以鼻,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讲,这么说再正常不过了。因为当时一般人的平均寿命只有四十五到五十岁。
就算是贾张氏再放宽概念,他也觉得顶多退休以后再过个三五年,易中海就得嘎了,这么算下来,这笔买卖很划算。
但是贾张氏做梦都没有想到,这院儿里面个顶个的能活,而且是越坏的越能活。
所以今天秦怀茹上班的时候照例给易中海泡了一杯缸子茶,然后等着易中海吩咐才开始工作。
这个举动倒是让易中海那死灰一样的心稍微有了一丝慰藉,不由得大为感慨,自己挑选的两个养老人,一个死了,一个老死不相往来。
没想到这秦怀茹竟然还愿意和自己靠近,看来是个可以依靠的人,说不定自己的养老就落在他身上。
但是易中海也没有完全放下戒心,他刚刚遭受了众叛亲离,自然会对任何人秉持着怀疑态度。
秦淮茹也清楚这一点,心里暗自较劲,来吧,看谁耗的过谁。
刘华在车间转悠了一圈,并没有因为易中海头发白了,就对他多看两眼,车间里的机床没有任何毛病,他就背着工具包回办公室摸鱼。
看看书、看看报,和办公室里的其他人闲聊,今天八卦舆论的中心就是易中海。
大家都知道刘华和易中海一个院儿的,所以很多人跟他打听,刘华只能添油加醋的如实相告。
刘华最后还得来一句:“行了,行了,我就不愿意背后说人是非,到此为止吧。”
一个早上他大概说这句话说了有七八遍,没办法,都是左右办公室的同事,人家来问你,你一句话不说,显得你不合群了。
还有一个人也在办公室,就是许大茂,他这一早上可忙坏了,四处的散播闲话。
刘华添油加醋的实情跟他的闲话一比,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啊,在许大茂的口中,易中海这人就应该先五马分尸再凌迟处死。
中午吃过午饭,刘华在办公室休息,李怀德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来到厂长办公室,李怀德也是刚撂下电话,看见刘华笑着说:“这人有本事啊,注定闲不了,我想着厂里也没任务给你,就让你好好学习,没想到你现在名声在外,得忙起来了。”
求月票,求收藏
第80章 果子面包
经过李怀德的诉说,刘华算是明白怎么回事了,现在确实名声在外,改造机床是一回事,另一件事就是给众多技术员讲课,大家都说这孩子了不得,未来肯定是工程师,而且精通机械,前途不可限量。
京城周遭有很多的厂,大部分工厂都涉及到使用机械进行生产,但并不是每一个厂里面都会有技术好的机械工程师或者技术人员。
就比如说纺织厂,他们厂里面也许有工程师,但绝对是染织方面的,负责机械维修的技术人员也有,但大多数是二把刀。
所以一旦厂里的机械发生故障,就会向其他工厂求援,就比如说轧钢厂的技术力量在周围这一块是比较强的,所以是其他轻工业生工厂经常求援的对象。
比如今天李怀德就已经接到了三通电话,分别是食品厂、纺织厂还有造纸厂的求援电话,都是点名道姓的要求刘华去帮忙。
这些厂子里的机械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老毛病,属于那种一修就好,过两天还坏的毛病,这不是听说刘华人小道行高,请他出马,说不定能完全修好了,有枣没枣的打三杆子。
李怀德也知道这帮人的想法,刘华年轻,没经历过这种外派公差,到时候价码低一点,也比较好糊弄。
再有一个原因,假如刘华能修好了,说明是真有本事,将来肯定是工程师,现在先打好关系,将来再有难题也好开口。
“纺织厂、食品厂、造纸厂。”李怀德笑着说:“你先去哪一家?”
“领导说了算。”刘华笑嘻嘻的:“我就是一个跑腿的,领导说去哪,我就去哪。”
“食品厂吧。”李怀德笑着说:“义利,你应该听说过,他们厂的果子面包不错,到时候亏待不了你。”
于谦大爷说过,没有哪个七八十年代四九城的孩子会不记得义利的果子面包,那时候属于孩子们春游的奢侈品,一般家庭可不舍得。
“行啊。”刘华随口答应下来:“等我回来的时候,我给您带果子面包吃。”
李怀德哈哈大笑:“用不着,你留着吃,他义利请你,不得给我们轧钢厂三箱五箱的果子面包当酬谢啊,要不然我能随便答应他。”
刘华笑着说:“下次你再接个京城食品厂的求援,我比较喜欢北冰洋的汽水,最好夏天去,他们之前是制冰厂,肯定冰镇汽水管够。”
“行啊。”李怀德哈哈大笑:“等夏天的时候我去问问。”
义利的厂长特地让自家的车来接刘华,绝对的礼遇,等到了义利厂,厂领导在门口迎接。
“欢迎,欢迎啊。”义利厂的领导热情的握着刘华的手:“这老李手下精兵强将,刘工,今天请你来,就是麻烦你帮我们的生产线做个大检查。”
刘华不是很明白,皱着眉头说道:“不是出问题了?”
“问题一直都有。”领导笑着说:“这问题一修就好,但是过段时间又犯毛病,总也根除不了,影响生产啊,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
刘华点点头:“明白了,不过我这才疏学浅,不一定能成功啊,要是办不到,诸位领导可别怪罪我。”
“那不能够。”厂长笑着说:“先去我的办公室喝杯茶休息一下,然后我让人带你去车间。”
有道是入乡随俗、客随主便,刘华跟着厂长,但是他也不忘提要求:“能不能把生产线的图纸拿给我。”
厂长一听这个要求就觉得刘华靠谱,这是从全局出发看待问题,不像以前请来的技术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在厂长办公室喝了两口茶,寒暄了两句,技术员就拿来了厚厚的一沓图纸,刘华随即跟技术员请教起来。
厂长羡慕的看着刘华,他不是羡慕刘华,而是羡慕李怀德,虽然不是一个部门的,但是李怀德怎么上去的,他还是有所耳闻,有这么个得力下属,谁不羡慕。
跟技术员讨论了一个小时,刘华就让人领着他去车间,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产线有没有问题,最终还是要求看到实物才能判断。
生产线上大部分都是大姨一辈的中年妇女,义利面包有着上百年的历史,五十年代的时候从魔都迁过来,这边大部分员工都是五十年代就参加工作的,现在也工作十一二年了,当然也有一些是小姑娘,不过不多,因为老一辈员工还没有到退休的年纪。
义利的技术员给刘华介绍了生产线各个爱出毛病的地方,这些毛病都是他们束手无策的顽疾,不知道请了多少高人了,也没开出什么好药方。
这种事情可把刘华给难坏了,抹了一把脸,笑着跟义利的技术员说:“你们领导还真是瞧得起我啊,我这初来乍到的,一时半会儿还真是搞不清楚。”
技术员笑着说:“我有个同学,之前参加过你的培训班,他说你已经把机床给研究透了,有很多毛病是他们意想不到的原因造成的,但是通过你的讲解,他们才能想明白了,所以我们领导才说让你来给生产线做个全身检查。”
“难啦。”刘华摇摇头:“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我得好好分析一下,估计得要些日子,你们可千万别当我是磨洋工。”
“那不能够。”技术员笑呵呵的说:“这些问题要是不难,也不至于困扰我们这么长时间了,我们厂长早就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你就放心大胆的分析,我们一定好吃好喝好招待。”
刘华还让技术员把他们以前更换的零件拿过来,现在没有故障可供他分析,于是刘华灵机一动,准备从零件损坏的情况来反推故障原因。
这么一来,刘华算是在义利安营扎寨了,义利厂倒是非常欢迎,当天中午就是小灶伺候着,这待遇已经相当可以了,不像有些小说里写的那样,大排筵宴,一个技术员还不值得如此。
当然等刘华把这里所有的问题都给解决了,那这一顿领导作陪的大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做人要懂得感恩。
求月票,求收藏
第81章 排排坐,分面包
长时间无法解决的问题,自然是因为各种匪夷所思的原因,如果单纯从机械原理的角度去考虑,是不可能发现任何问题的。
刘华观察了整整一天,也没法想出所以然来,他皱着眉头,这实在是有点侮辱未来的工程师啊。
义利厂的维护班班长在下班之前陪着刘华:“刘工,故障都是简单的故障,但偏偏频繁发生,所以我们至今没找到原因,您要是也没头绪也很正常,不用着急。”
刘华点点头,把工具包背着,有些沮丧的说:“看来今天只能这样了。”
车间下班铃也打响了,生产线的工人开始做最后的打扫,这时候刘华听到一个非常尖锐的气流声,于是转头去看。
维护班长笑着:“没什么大不了,有点蒸汽需要排一下,不是生产线故障。”
刘华就看见蒸汽呼呼的往外喷,然后有一个故障就在蒸汽前端那里,刘华顿时福灵心至。
“那里的故障总算找到原因了。”
维护班长瞪大了眼:“什么原因?”
刘华指着蒸汽说:“你说那里的轴承经常需要更换,因为轴承磨损,按道理说,有黄油,应该不容易坏。”
“对啊。”
刘华摇摇头:“你看看那个蒸汽基本上就是直对着轴承喷的,黄油都被融化了,时间一长,这个轴承哪还有黄油啊,可不容易磨损呗。”
维护班长恍然大悟:“我说了,怎么哪里的轴承这么容易坏,那滴的油都哪去了,要是有油的话我们应该早就知道原因了。”
这时候他们二人就看见工人师傅拿起一块抹布,卖力的把滴在地上的黄油给擦干净,一点痕迹都不留。
刘华笑着说:“真是难为她了,这种油要想擦干净很难的。”
维护班长一拍脑门:“这要是不在下班的时候观察,谁能想到是这个原因啊,这就改,必须改。”
维护班长立马跑回办公室,把仅有的几个技术员叫住,连夜整改,其实很简单,把蒸汽管子调个方向就可以了。
自此刘华好像打开了思路,开始使用别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不是机械本身的故障,那就有可能是环境或者是工作习惯造成的。
花了三天的时间,一共给人家义利厂整改了七个顽疾,又有谁能想到,仅仅是因为生产线摆放的角度偏差了一点,就经常容易造成流水线卡顿了。
临走的时候,义利厂果然宴请了刘华,鸡鸭鱼肉摆上桌,还有不多见的牛肉,谁让义利生产面包需要用到牛奶了,跟养牛场有合作,自然少不了牛肉。
刘华已经很久没有吃过牛肉了,为了不惹人怀疑,他基本上都以猪肉和羊肉为主。
临走的时候,义利厂送了刘华一箱子果子面包还有五斤的鲜牛肉,还有好些票据,并且派车把刘华给送回家。
吉普车停在院外,闫阜贵在大门口张望着,看见下车的是刘华,他也就不稀奇了,因为李怀德好几次车接车送刘华,全院也只有他一个人有这样的待遇。
但是接下来他看到司机从后座上拿下来一个大纸箱子,然后交到刘华手上,看那个沉甸甸的样子,一准有好货。
闫阜贵赶忙迎上来:“华子,箱子挺沉啊,三大爷帮你搬吧。”
“开玩笑。”刘华笑着说:“要是我都搬不动的话,您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师能搬得动?”
闫阜贵尴尬都搓搓手:“箱子里面什么玩意啊?”
“出了趟公差。”刘华举着箱子说道:“这不是派我去义利厂吗,帮他们解决生产线的故障,干了三天,终于把所有的事都办完了,这不是义利厂的厂长过意不去,送我点东西吗。”
“义利厂?”闫阜贵羡慕的说:“他们生产的果子面包可是咱们京城一绝啊。”
“就是普普通通的果酱面包。”刘华哈哈大笑:“这要放到西方,就是人家普通的一顿饭,跟咱们将就着吃个窝头差不多。”
闫阜贵用希冀的眼光看着刘华,希望他能送自己一个果子面包,刘华哪能不知道他的小心思。
上一篇: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