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4节
三大爷家老大阎解成唏嘘不已的说:“都说方向盘一转,给个县长都不换,感情,这开车也这么危险。”
“这话说的干哪行没有危险啊,吃饭还有噎死的风险呢。”刘华打趣的说:“咱们国家现在交通法规还不是很完善,得亏现在路上车辆不多,要不然危险更多。”
“车子齁老贵了,路上哪来那么多车?”
刘华笑着说:“这你就不懂啦?西方国家因为工业发展的早,所以他们车辆便宜,不能说人人都有车吧,但是像大老美,整个国家最起码有几千万辆车吧,他们路上真正叫做车水马龙。”
第8章 谁给的勇气
“好几千万,那得多少车啊,这马路上怕不是全是车吧?”二大爷惊讶的说:“人也不敢上路走啊,一不小心不得撞着。”
“二大也算是说对了,经常容易出这类车祸,所以人家有交通法规。”刘华解释道:“按照法规走,就有了秩序,什么时候该走车,什么时候该走人,这样就不容易出事故了。”
“是该这么办。”一大爷点点头:“万事离不开个管理,管的好了,事儿就少,管的不好,事儿就多。”
二大爷满意的点点头:“没错儿,就好像我们大院儿,我们三个大爷管的好,所以我们在这儿事儿就少,年年都是文明四合院儿。”
许大茂调侃的说:“二大爷,你这叫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呀,哪有自己这么夸自己个儿的,你这么说,不怕别人笑掉大牙呀?”
傻柱一向跟刘海中不对付,点点头:“许大茂,你虽然不是玩意儿,但是你这句话说对了,反正爷们儿是这么不屑于夸自己的。”
许大茂偏偏就喜欢作死,这会儿他要是不说话或者点点头,这事儿也就过去了,刘海忠一个人受伤,大家皆大欢喜。
“傻柱,是哪个不要脸的自夸自己厨艺京城第一的,那牛皮吹得震天响,好像我们轧钢厂离了他就不吃饭了。”
傻柱顿时勃然大怒:“许大茂,你小子是不是找揍,爷爷我成全你。”
眼瞅着傻时候的拳头就奔着许大茂的脸去了,一大爷把棋子往棋盘上重重的一砸。
“没规矩,说打人就打人。”易中海皱着眉头说道:“柱子,你要好好改改你的脾气,不然多得罪人啊。”
但是傻柱打出去的拳头都可没收回来,站在一旁的刘华一把攥住了傻柱儿的拳头。
刘华打着圆场:“爷们儿,这就没意思了。开开玩笑而已,不带急的,许大茂不也自己吹牛,说自己在乡下多受欢迎吗,谁还没吹过牛啊,你要是当了真,那可就玩儿不起啦。”
易中海点点头:“没错,开个玩笑而已,犯不上打人,以后再这么混,我们三个大爷可就要惩罚你了。”
傻柱从刘华手里抽出拳头:“得,今儿看三位大爷还有华子的面子,先饶了你这一回,下一回再敢放肆,爷给你把牙掰喽。”
许大茂不甘示弱的说道:“我怕你啊。”
“大茂哥,这时候你就别拱火儿了,真要挨一拳头,疼的是谁?”刘华无奈的说:“反正我不疼,打的鼻青脸肿的,跟我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谁受伤谁疼,自己心里清楚有多难受。”
“华子这话说不错。”易中海最后总结:“谁受伤了,谁自己难受,说话办事之前,心里多嘀咕嘀咕,别没事儿找事儿。”
有了他们二人这么一打岔,二大爷这会儿也不尴尬了,笑着问:“华子,明儿休息,你准备干嘛?”
“能干嘛呀,先睡一懒觉,然后起来洗洗涮涮,把积攒的脏衣服给洗了,下午回家,让我爸妈给我做点儿好吃的,打打牙祭。”
二大爷点点头:“是得看看老家儿,那天送你来的那个穿警服的是你爸爸吧?”
刘华玩笑的说:“没错,亲爸爸。”
“看着像是个干部啊?”
刘海中这人一心热衷当官儿,可惜他五行缺衔,命里欠运,曾经好不容易当了一个小组长,却因为文化水平不合格,被抹了,这应该是刘海中一辈子的痛。
一般人如果想当干部的话,应该会痛定思痛,对自己的短板进行补强,既然自己文化水平不合格,那就努力学习。
但是刘海中明显没有这样的觉悟,他对于当官儿的看法,就相当于非洲黑叔叔打枪一样。
他认为,之所以自己没当成官儿,只是因为自己缺少了运气,而黑叔叔认为,把枪举过头顶胡乱扫射,能打中对方,就是因为神灵保佑,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嗨,什么干部啊?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只要是一般热衷于当官的人,哪怕是看着警服上的警衔儿也能看出究竟是哪个级别,刘海中是属于典型的不学无术。没有这个见识,非要攀这个高枝儿。
“小刘,你的觉悟还是不错的。”刘海中夸奖道:“咱们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什么时候约着你父亲,咱们聚一聚。”
“别了。”刘华赶紧拒绝:“我们家老刘,脾气倔的很,从来不吃请,再加上现在年纪大了,我妈禁止他喝酒,所以基本上不出来应酬了。”
刘海中只能讪讪的说:“这样啊,身体最重要,不过,你怎么能叫你爸老刘呢?这样不孝顺啊。”
“每家有每家的教育方式。”刘华笑了笑:“我们家的教育方式跟您就不一样,您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我父亲认为父子之间应该有更融洽的关系,所以我们处的跟哥们儿似的,但是这不代表我不尊敬我的父亲,叫他老刘只是一种戏谑的说法,代表我们父子俩关系融洽。”
老刘有心想教育刘华两句,但是关于亲子教育这种高端局,但是真心够不上档次,更无从组织语言,只能悻悻作罢。
在他看来,教育孩子无非就是棍棒加皮带,用张国荣曾经电影里面一句黑老大的台词来说,我可以去教幼儿园,教不动,最起码我打的动。
天色完全黑了,大家各回各家,许大茂跟在刘华身后,小声的问道:“你父亲真的不吃请啊?”
刘华很严肃的说道:“是啊,组织干部当以身作则,怎么能搞这种低俗的东西。”
许大茂竖起大拇手指头:“真高尚。”
刘华冷笑一声,关上自己的房门,心想,怎么可能没有人情往来,只是你们丫的还不够资格,婉拒你们,那是给你们留着脸呢,两个小瘪三还想请区警局副局长吃饭,谁给你们的勇气。
躺在床上继续看书,虽然很清净,但是有的清静的过头了,刘华叹了口气,要是有办法,高低要整一台收音机,家里边最起码要有点人气儿啊。
第9章 回家
老天爷挺给面子的,一周一次的休息日,给了一个放晴的好天气。
刘华睡到自然醒,大概也是因为今天休息日,家里的工人大部分都要睡个懒觉,所以院子里面人即使有干活也放轻了手脚,刘华也没有被吵醒。
醒过来之后,看见院子里已经在洗洗涮涮了。
刘华洗脸刷牙,然后凑家里拿了个大木盆,把自己一周的脏衣服都泡进去,先泡一泡才好搓。
趁着这个档口,出门到街上解决了早餐的问题,回来之后,正好人也少了,刘华蹲在自来水池边上洗衣服。
有男人打趣的问:“华子,你怎么自己洗衣服啊?”
“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我今年十八岁,不到十九,娶不了媳妇儿,可不就得自己洗衣服呗。”
又有人开玩笑:“华子,你这想婆娘了?”
刘华笑着说道:“想了怎么地,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你敢说你像我这个年纪,你没想婆娘?”
“我没想,男子汉大丈夫,先立业,后成家。”
“喊口号谁不会呀?”刘华怼道:“但是你要说你没想婆娘,只能说你这个人不正常,正常人到了十八九都会想婆娘。”
“华子,你这话说的一丁点儿都不错,大力确实不正常,他老子娘要是不给他催着,他还真就不想结婚了。”
院子里面嘻嘻哈哈,这就是普通人的假日,家长里短都收拾家务,老婆还会起大早的去菜市场,看看能不能买着肉,给丈夫、孩子补一补,民风十分纯朴。
刘华中午在街上找了个小店吃的卤煮,下午买了点点心之类的回家,好歹是拿工资的成年人了,回去看父母该空着手,这不是惹人笑话吗。
老刘同志玩笑的说:“吆,儿子,有进步,今儿回来没提溜着你的脏衣服啊?”
“这事儿够您笑话多少回啊?”刘华无奈的问道:“我就搬出去,第一个星期天把脏衣服给来,那不是我忘了买盆儿了吗?”
“你也是够可以的,居家过日子,今天连盆儿都没有。”
“有一小脸盆,洗衣服施展不开啊,我说,老刘同志,这篇儿是不是可以翻过去了,以后别笑话了,那可是我真正意义上第一次独立生活。”
老刘同志的夫人,刘华的母亲陈红梅女士笑着从厨房里走出来:“翻篇儿了,我说的,老刘你也是,逮着一回你就不放手了,当初你不也没想起来给儿子买盆儿吗?”
“陈女士,咱俩豁牙子吃肥肉,谁也别说谁(肥也别说肥)。”老刘笑着说:“当初咱可是一起去送儿子的,你看儿子顶门立户了,光顾着高兴,也没想起这茬儿啊。他用的唯一热水瓶还是我从家带去的。”
刘华叫屈都说道:“我怎么就这么命苦啊,摊上这么不靠谱儿的父母。”
老刘止不住的笑:“我到今儿都没想明白,儿子,你用脸盆儿洗脸,那你用什么洗脚啊?”
“那阵儿天气挺热乎儿的,我都是用自来水冲的。”
刘夫人摆摆手:“行了,别说了,儿子一周才回来一次,问点儿正经的问题,别一天到晚拿他取乐。”
老刘放下手中的报纸:“最近工作怎么样,是不是快转正了,生活上还适应吗?”
“快转正了。”刘华点点头:“怎么不看僧面看佛面,瞧着您的面子啊,厂领导也不会为难我呀。”
“人家能高抬贵手,自然是可喜可贺,但是打铁还是自身硬啊,你可不能放松学习。”
“这你就放心吧,天天看书,已经达到手不释卷的程度。”刘华笑着说道:“即使不用领导张罗,我也能通过转正的考核。”
“那就好,你是咱们家唯一继承你爷爷奶奶期望的人,一定要做出点儿成绩来,别让他们老两口失望。”老刘叮嘱道:“对了,你爷爷奶奶今天还有会要开,叮嘱我了,有两本新书让你带走,下一次再回来的话,是要考你的。”
“哎呦喂,这好不容易休息一天,爷爷奶奶还搞这出,我还是不是他们最心疼的孙子了。”
老刘摇摇头:“你要是不学好,那就不是他们的好孙子,你要是学好,那就是他们最亲爱的好孙子。”
陈女士问的比较实际:“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啊?”
“那困难可多了去了。”刘华耸耸肩:“缺自行车,缺收音机,屋里面的家具还缺,反正我那屋跟家徒四壁基本上没什么区别。”
“男子汉大丈夫要是连置办点儿家当都没这个本事的话,那就丢人了。”老刘不为所动都说道:“打从你顶门立户开始,你就属于一个独立的、自由的男子汉,想要的一切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那句话说的好,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
“我也没说什么呀,你们愿意买,我还不好意思要呢。”刘华梗着脖子说道:“不过,买这些大件需要票,如果你手上有的话。想着点你们的儿子,尽量不要发扬风格,让给需要同事,因为你们儿子一样需要。”
“你们轧钢厂没有分配吗?”
刘华摇摇头:“轧钢厂好几千人,一年才能分到几张票啊,我就是一个刚进厂的实习生,论资排辈也轮不到我头上啊。”
“行。”老刘点头答应:“你要是钱够的话,我能帮你淘换点票据,怎么说你也才十八九岁,能够攒到钱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那我可多谢了。”刘华开心的说道:“上了半年班,我也攒了百十来块钱了,现在急需买一张书桌和一个台灯,您能支援一下吗?”
“顺杆子就爬。”老刘微笑着点点头:“不过鉴于你买那两个东西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学习,下个礼拜回来的时候,我帮你把票准备好。”
这时候陈女士才看到桌子上的点心:“是长大了,还知道回来给我带东西啊!”
“两包儿点心,一包给爷爷奶奶,一包孝敬您二位。”刘华谄媚的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您儿子早已不是吴下阿蒙了。”
第10章 婚姻
“行,这孝敬我收了,好歹这是儿子第一次孝敬我们俩。”老刘高兴的说道:“这是人情世故你要懂,但是工作当中也要有拿的出手的成绩。”
“明白,我这不是正憋着搞一个成绩,结结实实吓你们一跳吗?”
“还是别了。”陈女士急忙阻止:“你这才刚刚入职不到半年,脚踏实地最好,别异想天开的搞事情,现在就是多看、多问,多学,把基础打扎实,再谈成绩的事儿。”
刘华坐到沙发上,顺手拿起老刘的茶杯:“放心吧,我这心里有数,嗯,今儿这茶味道不错,龙井。”
“不懂装懂,这明明是雨花茶。”老刘嫌弃的说:“这是我的茶杯,端起来就喝,懂不懂点儿礼貌啊?”
“我要是没记错的话,雨花茶是金陵的特产,咱京城人不兴喝这个。”
老刘骄傲的说:“你爸我在军队里边儿摸爬滚打七八年,同事战友遍天下,搞点金陵特产费什么劲啊,这是你那个薛叔叔,从金岭来京城办事儿给我带了两斤。”
“给我半斤吧。”刘华不客气的说:“我拿回去搞一搞同事之间的关系。”
上一篇: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