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镜穿诸天从射雕开始

镜穿诸天从射雕开始 第10节

  毕竟他们这些后来的师傅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算是撬了墙角,算是理亏,对于苏铭的感官也越来越好,只是一直都没找到报答的机会。

  朱聪这么一问,其他人也有了兴趣,纷纷侧耳倾听。

  郭靖抿了抿嘴,将苏铭问他的问题复述了一遍。

  与李萍同样,他们也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问题,脑袋一时间转不过来弯,过一会儿,几人中最足智多谋的南希仁开口了,“这问题有什么难的,要是我是郭盛,投什么梁山泊,找个地方占山为王,关起门来过日子不就得了。”

  他们都知道梁山泊接受招安的下场,有功却被朝廷毒杀害死,再加上完颜构与岳飞的事,让他们对赵宋王朝不太感冒,落草为寇,已经是很克制了。

  朱聪当即反驳道,“老四你这就不对了,占山为王是简单,万一官府收拾你怎么办?”

  南希仁晃了晃脑袋,“想收拾我,哪有那么简单,大不了干一场再跑,反正我绝不会投靠官府,这朝廷不值得。”

  其他几人闻言也是点点头,确实不值得,太让人寒心了。

  这几年,南宋小朝廷一直对金人服软,卑躬屈膝,把脸都丢尽了,但凡有点骨气的人也看不惯朝廷的作为,只是无可奈何而已。

  全金发摸了摸自己的杆秤,笑道,“要我看,这梁山泊还是得上,找机会把宋江弄死,不接受朝廷招安,到时候跟南方的方腊等人合作,一起掀了这朝廷,总比被金人祸害了要强。”

  他喜欢算计,觉得左右是个死,还不痛快点,反正都造反了,搞什么招安。

  朝廷都抵挡不了金国,还不如让他们来。

  朱聪又反驳道,“老六,你这可不行啊,造反哪有这么简单,万一到时候咱们造反,金人南下,宋国灭了,咱们岂不是给他们做了嫁衣。”

第17章 学会思考

  江湖人士高来高去,对官府并无太多的敬畏之心,更何况是赵宋这样的官府,对内重拳出击,对外唯唯诺诺,卑躬屈膝,但凡有血性的人都看不惯这样的朝廷。

  可谁让他们生在这样的国家呢,赵宋皇帝和君臣的一系列操作可谓是让人失望至极,民心离散,像江南七怪这样的江湖人对朝廷并没有所谓的忠心。

  爱国,他们是爱的,但忠心就算了。

  岳武穆够忠心吧,下场如何大家也知道,给赵家人卖命,不值得。

  江南七怪的侠义是对于大多数人,对于底层的百姓,而非忠于朝廷,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为的是汉人之国,而非一家一姓之国。

  神雕当中,郭靖在襄阳城为国捐躯,也只是想尽力保护百姓,但是在时代的大势面前,一人之力太弱小了。

  现在,苏铭问这么一个问题,就是为了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让他们键政,指点江山。

  YY是人的天性,不分男女,不分大小。

  韩宝驹性格爆裂,见朱聪一连反驳两人,当即就质问他,“老二,这也不成,那也不成,那你说怎么办?”

  朱聪摸着下巴,一脸得意的说道,“要我是郭盛,不如带人反出梁山泊,学混江龙李俊出海,在海外小国当国主,岂不快活,大宋朝廷管不到,金人来了也管不到。”

  此话一出,众人齐齐朝他翻了个白眼。

  韩宝驹摸了摸腰间的鞭子,嘲讽道,“老二,你怎么这么软?就只知道跑。”

  朱聪摇头叹了口气,“那你说怎么办?这大宋朝廷我算是看透了,无论是前朝还是现在都是一帮懦弱之辈,没有半点骨气,指望他们,还是算了。”

  “可单凭梁山泊之力,也对付不了金人,你说怎么办?”

  这?

  众人面面相觑,只觉得心头有些堵,明知道会发生什么,可什么也做不了,实在是太悲催了。

  这时,思考良久的柯镇恶开口了,“要我是郭盛的话,就必须阻止梁山泊投靠朝廷,接受招安,宋江一心招安,那就把他弄死,再带人去南方,找块地方安身扎壮大,等宋国被金人灭了,咱们再效仿岳王爷。”

  几人一听,倒是觉得不错,隐隐觉得可行,至于怎么去南方,怎么壮大,怎么跟金人抗衡就不是他们能想得到的。

  只要能摆脱梁山泊悲惨的命运,同时能保护一些百姓不被金人肆虐,那就够了,再多的,他们也想不到。

  朱聪手持折扇,向柯镇恶抱拳,“大哥深思熟虑,小弟佩服。”

  柯镇恶听到,没有理他,而是转头看向郭靖,“靖儿,听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

  几人说了这么多,郭靖听的一团浆糊,他太小了,很多道理他都不懂,也听不明白,最终,他挠挠头,露出一个憨厚的笑容,“靖儿不知道,靖儿只知道金人杀了我们那么多人,只要能杀金人就够了。”

  闻言,几人面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柯镇恶更是难得的露出笑容,上前摸了摸他的脑袋,“好孩子,你说得对,杀金人就够了!”

  宋国对金人那可真是太恨了,毕竟金人带给他们那么多屈辱,曾经在辽国面前他们都没那么惨,历史上,南宋不是没人看不出蒙古打下金国,也会对他们下手。

  可他们还是答应了与蒙古一起出兵灭掉金国,什么狗屁唇亡齿寒,先把金人灭了再说,我死了,也要把你们拉下水。

  ……

  翌日,又到了上课的时间。

  郭靖把他几个师傅说的话大致复述了一遍,由此,他也进一步了解了江南七怪的秉性,也知道他们对大宋朝廷并无忠心。

  废话,忠心能想着要造反?

  见他不说话,郭靖问道,“老师,师傅他们说的对吗?”

  苏铭没有回答,而是反问他,“你觉得他们说的对吗?你自己的想法是什么?”

  郭靖年纪虽小,但从李萍那里也知道忠臣不该杀,心里就很疑惑,“弟子不知道,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朝廷要害梁山泊,要害岳飞爷爷,他们可都是忠臣啊。”

  闻言,苏铭嘴角微扬,“这个问题,留给你自己去想,连同为师之前那个问题,以后闲暇的时候,你可以慢慢去想,不必急着追寻答案。”

  好,终于有效果了。

  有疑惑就好,只要有疑惑,苏铭就能慢慢引导他的想法,至少,不要想着给宋国尽忠,多为自己着想。

  郭大侠,的确是人人敬仰,可下场太惨了。

  跟郭靖相处这么久,苏铭也舍不得这个小家伙落得那样的结局。

  听到苏铭的回答,郭靖小脸闪过些许失望,默默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铭上课的内容又换了,千字文已经讲完,郭靖也完全能读写,他便开始给郭靖讲述历史,从三皇五帝时候开始讲起。

  他现在年纪还小,有些东西提前说了,反而会适得其反。

  苏铭不会把自己的观点强行灌输给他,而是潜移默化的引导他去思考,郭靖只要学会思考,习惯思考,三思而后行,就算是改造成功了。

  愚笨如何,口齿不伶俐又如何,只要能深入思考,有些东西不讲,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

  ……

  时光荏苒,四载光景匆匆而过。

  转眼间,郭靖也十岁了,十岁的他,逐渐脱去童真,脸上逐渐爬上了青涩,看上去虽然沉默寡言,但并不给人一种痴愚的感觉。

  得益于苏铭的教导,郭靖了解了许多知识,掌握了知识就掌握了道理,懂得道理,学会思考也让郭靖的心智慢慢变得成熟,至少要远远超过原时空的他。

  “靖儿,今天为师该给你讲什么?”

  帐篷里,苏铭依旧是一袭书生灰色衣衫,漆黑如墨的长发梳的很整齐,用一根布条绑好,垂在脑后,俊朗的外表在这四年里没有多少变化,只是看上去更成熟一些,气质依旧是那么飘逸脱俗。

  郭靖坐在小马扎上,恭恭敬敬的回答,“老师,今天该讲宋史了。”

  靠,居然又查出了肾结石!

第18章 郭靖的转变

  “讲五代史的时候,天下还剩下哪些国家?”

  郭靖仔细想想,回答道,“后周,南唐,南汉,吴越,蜀国,北汉还有一些节度使。”

  “不错。”苏铭赞许的看了他一眼,这家伙记得还蛮清楚。

  事实上,也不是郭靖记得清楚,而是每次苏铭给他讲完历史之后,江南七怪也要听,郭靖不得不复述,来来回回之后,他也就记得很清楚了。

  江南七怪在这里教导郭靖练武,他们在江南呆习惯了,以前在大漠上寻找郭靖到处奔波倒也还好,现在在铁木真的部落定居下来,日子过得久了便觉得无聊。

  而教导郭靖便是他们为数不多的乐趣,苏铭讲的历史落到他们耳中就像是听话本小说一样。

  “赵匡胤是大宋开国之主,这些国家当中,没有一个君主是姓赵的,那大宋因何而建立,靖儿,你猜一猜。”

  郭靖想了好一会儿,答道,“难道是赵匡胤被哪国君主收为义子,最后登基称帝?”他说的是柴荣的例子,柴荣是后周开国君主郭威的义子,非是郭姓,却继承了帝位,所以,郭靖才有此一说。

  他以为自己说对了,说完就一脸期待的看着苏铭,等待赞扬。

  然而,苏铭只是摇摇头,“还差一点,再猜!”

  郭靖脑海里闪过王莽,曹丕杨坚等人例子,觉得还是不对,摇摇头,“老师,我猜不出来。”

  “赵匡胤是后周将领,屡立战功,被柴荣一路提拔,做到了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殿前都点检掌管汴梁禁军。而后柴荣英年病逝,只留下七岁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

  “第二年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夜宿距开封不远的陈桥驿,在那里赵匡胤被手下将领披上龙袍,拥戴他当了皇帝。”

  “就这样,偌大的后周为赵匡胤篡夺,柴宗训禅位,赵匡胤变成了大宋的开国君主,与当初郭威的做法等同无二。”

  没错,黄袍加身最先是郭威玩的,只不过赵匡胤将其发扬光大,名传青史。郭威篡了后汉,赵匡胤篡了后周,历史循环了属于是。

  郭靖脸上闪过一丝恍然,“原来,赵匡胤也是谋权篡位当的皇帝呀。”

  苏铭这两年来给郭靖讲了许多历史,从三皇五帝,再到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等再到唐以及五代,听了那么多皇帝以及名人的事迹,对于谋权篡位,郭靖已经有免疫力,不再像最开始那样大惊小怪。

  他现在还小,也没生活在江南,没被汉人百姓所在的环境浸染,并不敬畏皇权,更不觉得天子有什么神圣。

  古代的封建王朝,皇权之所以深入人心,除了朝廷强大的实力,也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皇权的神秘和天子的神圣。

  毕竟,皇帝是老天爷的儿子,是上天之子,天威不可冒犯。

  苏铭幽幽一叹,“若不是柴荣英年早逝,赵匡胤也没有谋权篡位的机会,后周孤儿寡母独木难支,五代皇帝轮流做你也是知道的。”

  郭靖颇有同感的点点头,“老师不是说过吗,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这便是赵匡胤建立国家的由来,而后,赵匡胤平定南方,灭蜀国,南唐等国,只剩下,吴越,北汉和燕云十六州未收回。”

  “可惜,天不遂人愿,若赵匡胤能收复这两个国家,说不定又能如杨坚一样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说到这,苏铭摇摇头,继续道,“开宝九年,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饮酒,共宿宫中;隔日清晨,赵匡胤暴毙,只活了五十岁。”

  “暴毙?”郭靖愣了,听了这么多历史,他也知道暴毙这事向来有很多猫腻,“是他弟弟赵光义杀了赵匡胤?”

  “不知道,民间有烛光斧影的传言,事实如何,谁也不知道。”

  “赵光义继位之后,吴越投降,南方割据势力彻底臣服,随后他又攻灭了北汉,彻底一统天下,这时候,除了燕云十六州之外,大部分领土都被大宋掌控。”

  “只是,这时候他心急了,上一年才覆灭了北汉,他又想着收复燕云十六州,这时候的大宋虽有精兵,可经历过长久的大战,士兵疲惫,士气低落,赵光义不顾众臣反对,从太原出发展开北伐。北伐初期一度收复河北易州和涿州。赵光义下令围攻燕京,宋军与辽人在高粱河畔展开激战。赵光义亲临战场,结果受伤中箭,乘驴车仓惶撤离,北伐失败。”

  高梁河车神,瓦剌留学生,啧,两个典型的反面教材。

  “你父亲的结拜兄弟叫杨铁心,祖先是跟随过岳王爷的杨再兴,而梁山泊中的青面兽杨志就是杨家将的后人,高粱河一战,大宋损失惨重,杨家将兄弟相继亡于战场,七兄弟只剩下一人。”

  杨家将的故事虽是杜撰的,但在武侠当中一般都当真实存在。

  “而后,大宋收复南方交趾国失败,再次北伐也失败,至此,大宋开始休养生息,没有再北伐。直到如今,燕云十六州也没有收回。”

首节 上一节 10/2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