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镜穿诸天从射雕开始

镜穿诸天从射雕开始 第200节

  那里是龙山和虎山,传说东汉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来到此处炼丹修道,有青龙白虎幻绕于丹鼎之上,丹成龙虎见,故改名为龙虎山,也有说两峰相峙,状若龙虎,故名。龙山虎山,相峙耸立。

  这里的风水地势倒是颇为巧妙,暗合龙虎交汇之玄妙,普天之下,也只有还未兴起的武当山能与之相较,武当山龟蛇二山,而玄武阴阳两体,张三丰也是因此而悟出太极之道。

  天师府内豫樟成林,荫翳蔽日,鸟栖树顶,环境堪幽,有稀稀疏疏的香客在这里上香还愿,庭院内多植奇花名木,精致美丽,与自然相映成趣。

  正在苏铭驻足观赏之际,忽然有声音从旁边传来,“道友,家师有请。”

  他回头,就见一名绾着发髻,着灰色道袍,步履的中年道士正静静地看着他,苏铭淡淡一笑,“天师府的道士,久仰大名,还请带路。”

  “请!”

  道人神色恬淡,周身流转着清静自然的气质,恍若与这里的山势融为一体。

  不多时,他们抵达天师庙后面的龙虎山,道人来到山脚下,转身对苏铭道,“道友,天师已在山上等候,还请道友上山。”

  “有劳了。”

  苏铭打了个稽首,缓缓踏出一步,再现身时已在数丈开外,山势不高,却颇有神韵意味,天地山势之灵秀仿佛溢出来,走在山中,无时无刻都有天地精气融入他的身躯,若是寻常人能在这里久居,不说百病全消,至少也能延年益寿,缓解疲伤。

  半刻钟后,他见到了正主。

  山巅上,一道苍老的身影盘坐在树下,一袭阴阳道袍,须发皆白,头上一顶八卦冠,仙风道骨,慈眉善目,脸上肌肤红润,几乎看不到皱纹,周身气质飘逸,一副高人气派。

  察觉苏铭到来,老天师张开双眼,苍老的眼眸里闪烁着睿智的光芒,复杂莫名,“你来了。”

  “在下苏铭,拜见老天师!”

  老天师盯着苏铭看了一阵,蔚然感叹道,“求道之路,达者为先,苏道友年纪轻轻,却已臻至如此境界,老道汗颜,痴活几十年岁月,可依旧没能窥破那一层。”

  苏铭的武功对气机的感应十分敏锐,老天师是宗师大圆满境界,离大宗师只差一步,可这一步,犹如天堑,他这一辈子都很难跨越过去。而他因为冥海归元劲的原因,相貌一直都维持在二十多岁,再加上复返先天,生机盎然,看上去跟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没什么区别。

  “老天师说笑了,我境界虽高出一线,却仍是被你看破行迹。”说到这吗,他停顿了一下,问道,“敢问老天师如何察觉在下到来?”

  老天师笑了笑,“我道门向来追求天人合一之妙境,老道自幼在龙虎山长大,在山中修行,娶妻生子,一颗道心早就与这山川之灵相合。”

  “道友能收敛精气神,瞒过普通人,却瞒不过脚下大地,瞒不过这片天地,宗师之道,存乎一心,本质上与常人已有区别,不是我发现了你,而是龙虎山“看”见了你。

  闻言,苏铭心神大为震动,当真有如此玄奇?

  不过,想到慈航静斋的“仙化”自然,与天地相合,龙虎山老天师身合龙虎山倒也能说得过去。

  随即,老天师又道,“道友是为天师府而来?”

  不用说,青羊观和青城山的道士肯定给龙虎山的人通过信,老天师知晓他的来意实属正常。

  苏铭很干脆就承认了,“不错,我欲整合道门,掀起佛道之争,天师府为南方道门祖庭,道门魁首之一,如此盛事,岂可缺席?”

  既然直接邀请他上山,那便是表明了善意,倒也不必遮遮掩掩。

  老天师轻捋胡须,脸上竟然露出一抹笑容,“道友好气魄,有道友出面,这是我道门之福,只是,佛道之争事关信仰传承,你死我活,道友可明白?”

  “自然明白,无非是道涨佛消而已,此事,无人去做,那便由我苏铭来,佛门甘为胡人鹰犬,其罪孽,罄竹难书,也该偿还一二了。”

  老天师长眉一挑,好似听到了他话语中蕴含着的杀意,“只凭宋阀之力,道友觉得此事可成?”

  苏铭来到老天师面前,盘膝坐下,“若单凭宋阀之力,绝无可能成功,但宋阀不仅有宋缺,更有贫道,更重要的是,学会长生诀的那两位少年也拜我们为师。”

  “千年来,从未有人学会长生诀,却偏偏让两个大字不识的少年学会,这不得不说是气运所钟,也是道门将兴的预兆,老天师以为如何?”

  老天师没有回答,只是问了一句,“他们二人的天资当真如此恐怖?”

  “这两人,一人叫寇仲,一人名为徐子陵,我收了徐子陵为徒,其人天生喜静,道经典籍晦涩难懂,他却一看就懂,甚至能举一反三悟得其中真意。”

  “前不久,我亲自为他洗筋伐髓,补足根基,要不了二十年,他必将会是新一代道门大宗师。”原著当中,寇仲和徐子陵并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东学一头,西学一揽子,自己悟得井中月,奠定大宗师的基础。

  和氏璧伐筋洗髓,只是壮大他们的本源精神,补足亏空,从某种意义上算得上是拔苗助长,两人得到这种大机缘,短短几年里从一个不会武功的小混混,登上大宗师之境,却疑似没能破碎虚空,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对于常人而言,这样的机缘足以一步升天,改变命运,但武者的追求永无止境,在这个世界,破碎虚空才是他们的终极追求。

  “长生诀啊……”听完,老天师也叹了口气,“数百年前,我龙虎山机缘巧合下得到这部道门宝典,只可惜,山内没有弟子能练会,我们尝试了各种办法,却也不得入门。”

  “没想到,长生诀的传人竟然在这个时候出现,或许,这真的是我道门当兴的预兆。”

  苏铭心思转动,笑着道,“若老天师不信,我可传信让徐子陵来龙虎山住一些时日,届时,老天师一看便知。”

  四大奇书各有传人,偏偏长生诀没人练成,他不信道门之人对长生诀不心动,恰好龙虎山之内有诸多道经,可供徐子陵一观,于他而言,反倒是一举两得。

  为了道门大业,只能苦一苦徒弟了!

第281章 仙子,妖女,道子,三派争锋

  饶是老天师心境超然,见有机会窥得长生诀玄妙,也不禁心动起来,这可是道门瑰宝,传了千百年都没人能练成,皇帝之师广成子传下来的神功妙诀,谁不想参悟?

  面对这极大的诱惑,老天师强忍住心动,拒绝了,“个人有个人的缘法,道友的徒弟能练成长生诀,贫道又岂能插一手。”末了,他又唏嘘不已,“我龙虎山有长生诀拓本,一直无人练成,或许是缘法不够,不必向外求教。”

  长生诀拓本?

  苏铭微微一愣,原来如此,怪不得道门愿意放任长生诀流落江湖,不闻不问,区区扬州城第一高手石龙能占据多年,要道门愿意藏着,石龙压根没机会得到。

  刻录长生诀的帛书其材质不知名,非金非木,刀剑难损,水火难伤,可留下拓本却不是什么难事。

  “老天师说的在理,是在下执着了。”苏铭顿了顿,继续道,“不过,慈航静斋传人以及阴葵派圣女已经入世,我欲培养一尊道子与他们争锋,三派之争,争的不仅是这一代,更是未来,若无扛大旗之人统合道门上下,能胜得了一时,却胜不了一世,老天师以为如何?”

  慈航静斋与对手阴癸派,二者所收核心传承之徒,均为钟鸣灵秀,天资根骨极佳的幼年女童,这种女童皆是绝佳的美人胚子。

  容貌不过是附带,最重要的是,她们所选女童之身心极具灵性,灵秀通透,最少也能抵达宗师之境,这也是慈航静斋与阴葵派两门能屹立不倒,逐渐壮大的根源所在。

  大宗师凤毛麟角,而先天宗师则是一个势力的顶梁柱,君不见独孤阀实力衰弱,残存的老牌宗师尤楚红一百多岁,却依然撑着独孤阀势力不坠。

  更别说,这两个门派皆是女子掌权,天魔大法适合女子修炼,慈航剑典的创功者地尼也是女子出身,她们传承的功法能在最大程度上挖掘修道种子的潜力,引导塑造她们‘天仙化’、‘妖媚化’‘秘魔化’的超凡脱俗之气质。

  只可惜,这种天资绝佳的孩童可遇而不可求,全靠实力和机缘才能找到。

  即使慈航静斋,通过天下整个佛门的力量,才能代代都寻到最钟敏灵秀的传人,有时还不止一个!

  而阴癸派,则是通过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寻找传人,也正是因此,并不是每代都能寻到最顶尖的灵秀女童,因而每二十年一次的比斗,也就老是输给慈航静斋!

  不过阴葵派也有运气好的时候,出了绾绾这个天资绝世的传人,她更是收了一个弟子明空,也就是日后的一代女帝武则天,完成了阴葵派女主天下的夙愿,当然女帝反手背刺了魔门,阴葵派险些被连根拔起,整个魔门都遭受了严厉打击,若是阴葵派历代祖师在天之灵知道此事,真不知是该笑还是该哭。

  佛魔两派越是打,在江湖上名声就越大,反观道门一心一意当起了鸵鸟,君不知老大老二打架往往死的就是老三,当然,道门的底子太雄厚,虽不至于被打死,可声势也一落千丈,难与他们相争。

  但她们的传人再厉害,也比不过天命主角,届时,自己推出徐子陵与她们打擂台。

  仙子、妖女、道子,佛道魔三教争锋,当今天下,也只有这三家有如此底蕴,儒家底蕴在世家在朝堂,在武功方面不如三教,只能被排除在外。

  徐子陵便是他推出的希望,唯有让道门看到希望,他们才能摆脱躺平的状态,重新参与这片天下大局,当然也仅仅只限于南北朝以后。

  以前的道教政教合一,远的有太平道,后面的五斗米教,天师道……造反的造反,割据的割据,哪像现在这么安分,说到底,还是被捶老实了,又被外来的和尚压制,这才有了宋,明两朝的道教大兴。

  闻言,老天师瞪大眼睛,没想到苏铭会有这种想法,他细细沉思,忽然觉得,这样做也不是不行,出于谨慎,他没有立即答应下来,“此事事关重大,贫道还需与门中商讨一二,让道友失望了。”

  不怕他不心动,只要他心动,这件事便成了。

  说到底,这件事,苏铭并没有太多私心,道门若想与佛门争锋,仅仅只是支持宋阀还不够,必须得有一个领头羊。

  魔门四分五裂,各自为政,道门又何尝不是如此?各大教派林立,南北之分,山头遍地皆是,若真能出现一位领导者,将道门做到明面上的统一,必定能摆脱现在的局面。

  这件事,苏铭做不到。

  想到这里,他心中轻叹,谁让自己是个黑户?

  苏铭本身与大唐世界当中的道门关系不多,虽然他本身站在道门的立场,可归根究底是来历不明之人,很难服众,这一点是最大的硬伤。

  相反,徐子陵的身份来历江湖上传得沸沸扬扬,又练成了长生诀,背靠宋阀,有他这位师尊,倘若,他以后能击败其他道门传人登顶,道子身份便是板上钉钉,无可指摘。

  有些时候,不仅要看拳头,更要看名分,而徐子陵长生诀传人的名头就是实打实的根苗正红,道门嫡传,没人能提出质疑,要不然,你把长生诀练成试试?

  随后,苏铭并未多谈,而是留在龙虎山上与老天师谈论先天宗师之道,即使没达成合作,但双方接触彼此心怀善意就足够了。

  ……

  天师庙,老天师召集山上道士来祖师祠堂议事。

  庙宇内,张道陵的塑像摆着一方香案,桌上各种贡品和香烛,老天师率领众道人一起上香,而后将苏铭的来意与众人讲明。

  有人对此表示担忧,“此人背靠宋阀,是否可信?天下烽烟四起,各大门阀入局,佛魔之争就在眼前,他若是一心借我道门之力与佛魔两教抗衡,那……”

  但苏铭的一番话也引起了一部分人的认可,“可长生诀若是真的,他若是真心与我们合作,道子之事也未尝不可,天下大变在即,我道门不能再避居深山,坐以待毙,南北朝以来的惨事历历在目,从陶天师,再到宁道奇,难道我们还要再忍下去?”

  另外一部分人没有提及合作,把目光放到了现今的局势,“道子的事暂且不提,宋阀在南方如日中天,岭南是宋阀的地盘,他们要争夺天下,我们荆南之地躲不过,迟早得谈。”

  ……

  老天师望着祠堂内一众道士商谈,渐渐有了决断,今日能来这里的,要么是张道陵的嫡系旁系子孙,要么是天师府的核心成员,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南方道门势力。

  见他们意见不一,老天师便一锤定音,“此事贫道先不插手,你们选几个人跟他谈,总要有个结果。”

  “遵天师谕令。”

  ……

  龙虎山上,苏铭盘坐在山石上,远方朝阳万里,丹霞辉映,天边放出万道金光,他衣摆飘飞,姿态超凡出尘,每一个动作均有种浑然天成,潇洒优美,教人不忍破坏的完美之感。

  这时,有三位道人从山下走来,看到这一幕,无不赞叹,三人皆是中年道士,步履轻盈,大袖飘飘,神精气足,一看便是修行有成之人,他们眼前的苏铭,其人神态气度,呼吸起伏无不隐含某种玄妙的韵律,与天地自然相合。

  不到片刻,太阳升起,天地间的太初紫气消散一空,苏铭睁开双眼,眸子里闪过一丝紫色光芒,复而归于平静,“三位道友,久等了。”

  “贫道张常在见过道友。”

  “贫道张常清,见过道友。”

  “贫道张常真见过道友。”

  苏铭感应中,三人气血纯净,呼吸绵长,精元藏身,皆是壮年之人,其中一位甚至还达到了宗师之境,可江湖上却没有他的名号,不由得感叹天师府底蕴深厚。

  别的不说,前几日与他交谈的老天师,在江湖上足以排得上前十,刨除三大宗师以及石之轩,宋缺这样的人物,老天师仅在他们之下,再加上天师府的底蕴,足以称得起一方大势力。

  如今,仅仅只是这一辈,他又看到了一位宗师,更别提上一代和历代先辈,毕竟,道门善养生那是出了名的,指不定,哪个地方还藏着老古董。

  “在下苏铭,见过三位道友,请坐。”苏铭脸上露出善意的笑容,伸手邀请他们坐下。

  一举一动,浑然天成,就像平素所观之清泉在石上流过,青山不碍白云飞翔的大自然动人景像,要去便去,要住便住,御气乘风,出没自在。

  他的声音并不高亢,却源源不绝,似从遥不可及的天边远处传来,若不留心,则模糊不清,但若用神,则字字清晰,无有遗留。

  三位道人心中一凛,暗自惊讶,这是声音结合精神异力显露,他们也能做到,可苏铭施展出来,却又显得无比自然,毫无烟火气,一如随口言语。

  “道友在我龙虎山可还住的习惯?”名叫张常在的先天宗师来到苏铭身前的大青石坐下,随口问道。

  苏铭笑道,“龙虎山不愧是道门祖庭,气象万千,龙虎交汇,于此地悟道,大有裨益,还要多谢老天师成全。”

  不是谁都能上龙虎山,天师府在这里扎根数百年,周围方圆百里已经是他们的地盘,这里更是有天师庙坐镇,就算是三大宗师也不敢轻易来此。

  张常在眸光一闪,“道友境界高绝,我也是登临宗师之境才明白为何天师府要从蜀地迁移至龙虎山,这处地界群峰耸峙,山峦叠翠,溪水纵横,云雾缭绕,漫射光多,林木繁茂,高山底谷差异悬殊,地形复杂多变,其中变幻迷离之神奇,尽显自然造化之玄妙,吾等修行之人观而感之,于修为意境大有裨益。”

  说完,两人微笑对视,但在眼神相触的一瞬,张常在情不自禁的浑身一震,感触到对方眼中不经意间流露着若隐若现却又至纯至灵的玄机。

首节 上一节 200/2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