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穿诸天从射雕开始 第221节
邪帝舍利是魔门至宝,历代魔门圣君在临死前都会将毕生功力灌注其中,所以,此一晶体蕴含了数代魔君的功力,这个魔君可不是魔门两派六道的掌门,而是真正能在魔门之中无敌的存在。
此物能存储元精,是极为罕见的东西,若能汲取其中元精,石之轩的精神分裂就有救了。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不妨告诉你,邪帝舍利就在杨公宝库当中,而我已经知道杨公宝库藏在何处。”
听到这话,石之轩眼里闪过若有所思之色,忽然道,“你知道杨公宝库,却没有将它开启,要么就是你不知道如何进入宝库,要么就是宝库所在的位置,宋阀鞭长莫及,甚至一旦开启,以宋阀的实力很难将其纳入囊中,我说的可对?”
好敏锐的思维!
苏铭没有隐藏,反而大大方方的承认了,“不愧是邪王,一语中的。”不承认也不行,若是他真有邪帝舍利,拿来做交易就是,何必画大饼?
对方的坦诚出乎石之轩的意料,一时间他竟沉默了,习惯了跟圣门中人打交道,尔虞我诈,互相提防,面对这样的坦诚,他一时间竟然有些不自在。
“好,我可以加入宋阀。”
若是身处对方的位置,他扪心自问做不到如此坦诚,至少现在,石青璇是他最大的弱点和牵挂,这是他的死穴,除此之外,能让他相信的,是两尊大宗师沉甸甸的分量。
“恭喜石兄加入宋阀,往后我们就是同僚了。”苏铭挑了挑眉,玩笑道,“不对,应该叫你裴大人才对。”
……
又一个马甲被戳穿了!
石之轩脸上露出些许无奈,知道他是裴矩的人有几个,毕竟这个身份并不是无迹可寻,但岭南宋阀竟然能查到,真是让他意外。
此时,雨水渐渐停歇,远方天空太阳露头,他摇摇头,“走吧,这里不是谈话的地方。”
……
长安城内,
宫殿阁楼,巍峨高耸。
大周皇帝宇文化及穿着龙袍,高眉阔目,一双眸子深沉内敛,他静立在顶层栏杆内,手举杯盏,鼻尖嗅着清茶的芬芳,却俯视着屋宇纵横的长安城,无情而又淡漠。
“阿弥陀佛!”一声佛号响起。
宇文化及望着来人,眼里闪过一丝惊艳,“梵斋主,数年前有缘一见,今日再见,斋主风姿不减当年。”
梵清慧双手合十,轻声道,“有劳陛下挂念。”
“请坐。”
面对美人,宇文化及心情大好,与其畅快的聊了起来,言语中颇有挑逗,梵清慧清修多年,不染凡尘,些许言语动摇不了她的意志。
她衣着朴素,身着僧衣,不施粉黛,没有任何饰物,看来在三十许岁间,可是素淡的玉容却予人看尽世俗,再没有和不可能有任何事物令她动心的沧桑感世俗,再没有和不可能有任何事物令她动心的沧桑感觉。
越看,宇文化及眼里贪婪之色愈深,当了皇帝之后,生杀予夺,后宫之中什么样的美人都有,但是像梵清慧这样的美人却一个都没有,有在颜色上与其相差不多的女子,可气质上却差了太多,美则美矣,见之太俗。
此刻的她虽然没有打扮,但她的美丽却使人浑忘凡俗,似若再想起世俗的事物,对她是一种大不敬的行为,但宇文化及不是一般人,他不仅是宗师武者,更是皇帝。
皇帝也是人,但掌握权利的皇帝,他们的欲望也远比常人要强,而梵清慧的气质被仙化,让人看上的第一眼就觉得眼前之人清冷脱俗,不沾人间烟火,好似仙子下凡。
既然是仙子,那就应该被抱在怀中亵玩!
一番交谈之后,梵清慧明媚的眼眸中浮现出一抹忧虑之色,好似一块璞玉有了瑕疵,令人心碎。
饶是宇文化及心神坚定,也不由得被她迷惑,不由出声,“梵斋主有何忧虑,不妨说出,朕或许可为你解忧。”
“陛下可曾听闻过玉道人?”
听到这三个字,宇文化及嘴角不自觉露出笑容,他大概猜到梵清慧来做什么了。玉道人苏铭是近两个月以来,江湖上声名最响之人,宁道奇之死轰动天下,他又怎会不知?
“朕自然听过。”
梵清慧清澈眸子露出慈悲之色,绝美面容仿佛泛着淡光,好似一尊菩萨,“陛下可知,玉道人出身宋阀,是宋缺的代言人,其背后站着整个道门,势力庞大,宁前辈德高望重,乃是江湖绝无仅有的前辈高人,竟然被他轻易诛杀,此人若不除去,日后定为天下武林心腹之患。”
宇文化及似是被她所惊动心神,愣了许久,眨眨眼睛,“心腹之患?恐怕不见得,当年你们佛门能对付邪王石之轩,现在肯定也能拿下他,有佛门这等正道栋梁在,朕可高枕无忧。”
同时心中暗自冷笑:哼,一句话就想让朕替你们出面,未免想的也太好了!
听闻此言,梵清慧脸色一僵,浑然忘了,这世上,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被仙化影响,为她们所用,“实不相瞒,贫尼今日是代替河东李阀前来,我慈航静斋愿为大周与河东说和。”
“李阀和宇文阀同为关陇门阀出身,同出一源,李阀阀主李渊欲要与大周结盟订立和平盟约,互为兄弟之邦,共抗大敌。”
宇文化及面上笑容收敛,变得冷淡,“哦?不知斋主所言大敌是谁?”
只见梵清慧红唇轻启,缓缓吐出四个字,“蜀中宋阀!”
宇文化及心中了然,沉声道,“结盟此事非同小可,斋主还请在宫中逗留些时日,让朕一尽地主之谊,待几日后朝会商议,朕再给你答复。”
“出家之人不便在宫中逗留,多谢陛下款待,贫尼在城外慈云庵等候。”
见她如此坚决,宇文化及心中暗怒,但又不敢强迫,只能挤出一个笑容,“好,斋主请便,朕送你一程。”
两人走到楼下,梵清慧向他使了个佛礼,“陛下留步。”
余音袅袅,下一瞬,她整个人好似化作淡青素云,在官道上飘飞闪烁,宛若逍遥仙子,谪临凡尘,宫墙巍峨,夹道幽幽,置身其间,无人不生冷硬迫人之感,而她就像是不属于这片天地之人,在宇文化及的视线中消失。
直到看不见她的身影,宇文化及才依依不舍的收回目光,神色转为阴沉,“来人,回后宫!”
……
与此同时,长安城裴府。
决定与宋阀合作,石之轩就把苏铭带回自家府邸款待。
厅堂之内,墙壁,屏风,一张张绝美的画卷挂在上面,供人赏玩。
苏铭煞有其事的上前,眸光在上面掠过,“这是石兄的笔法吧?果然栩栩如生,气象万千,不愧是花间派传人。”
花间派是魔门中的一脉,以纵横家自居,历来只传一位传人,且只能为男性。另设“护派尊者”一名负责看管派内典籍,且必须为女性。乃魔门中的异类,讲求以艺术入武道,历代传人皆为风流潇洒的翩翩公子。
百年前出了一位圣君慕清流,让容许补天阁宗主退隐,获得补天阁传承的《天魔策》,因此,花间派和补天阁并成一脉,因而石之轩可身兼两家之长。
此时,石之轩已经换上了儒生文衫,腰间佩着美玉,手拿折扇,气质儒雅,“苏兄谬赞,丹青之道不过小道罢了,不足为道。”
苏铭笑着摇头,“丹青之道,自然不是小道,然而纸上泼墨,于裴兄而言,只是落于痕迹的下乘小道。有形之物会因纸张腐坏,水火侵吞而有消泯无形,唯有铭刻于无形而永恒之物上,方能千古不绝,流传万古!”
“在我看来,裴兄经天纬地,分裂突厥,借内耗削弱其实力,从而减轻对中原的威胁,更还经略西域,使西域四十国臣服朝贡于隋朝,拓疆数千里,交通中西,功比张骞,于岁月史书之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岂不比丹青之法要强出数百倍?”
石之轩轻摇折扇,脸上露出愉悦的笑容,显然苏铭这话说到了他的心坎里,这也是他最为自得的成就,纵观历史,也只有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能与他媲美。
他端起茶杯,谦虚道,“苏兄说笑了,往日之事如过眼云烟,不足为道,大隋二世即亡,天下四分五裂,塞外突厥虽然分裂,但仍旧控弦百万,虎视眈眈,长此以往,胡人必将南下。”
说到这,他顿了顿,“不知宋阀有何对策?”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九字方针,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不过时,石之轩心中赞叹不已,显然他也十分认同。
当年他自己就是树大招风,还未成道就引来了四大圣僧和宁道奇追杀,艰难成道,对此深有体会。
“以宋阀的实力,能打下天下,但后果会十分惨淡,大宗师虽强,却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宋阀若要出山,必将是气吞万里,定鼎天下。”
“此战,可快,不可慢!”
第307章 师妃暄入高句丽,扬州遇李靖
之所以要快,就是因为要尽可能的保留中原的实力,不要消耗太多兵力在内战当中,否则拿什么来面对异族的威胁。
纵然英明神武如李世民,当年也不得不订下白马之盟,多年后才一雪前耻。
石之轩轻而易举的领会到苏铭所说的意思,点头道,“苏兄所言不错,突厥之人在前朝就是心腹大患,大隋能覆灭吐谷浑,却不能北击草原,封狼居胥,非是不想,而是无能为之,如今之突厥就如汉初之时的匈奴,势大难当。”
苏铭接着道,“但如今之天下却比汉初之时要强,纵然四分五裂,突厥亦不敢南下。”
这就不得不提到杨坚休养生息多年遗留下来的底蕴,纵然历经杨广十几年挥霍,再经历各路军阀混战多年,唐朝建立之后还用了许久,遗泽后世。
光是粮食就储藏了这么多,更别提武备等其他东西,大隋就算是二世即亡,遗留下来的基础盘也比汉初要强太多,几百年后的中原王朝一旦统一,短时间发育之后爆发出来的力量足以震慑宇外。
裴矩折扇轻挥,提醒道,“巴蜀天府之地,昔日后蜀刘备得之以成帝业,粮食人口充沛,只是,与北地势力交战,骑兵作战尤为重要。”
“骑兵作战,重在战马,天下产马之地首重塞外,但鞭长莫及,且商业流通不易,有一个地方,裴兄也当知晓才是。”
“飞马牧场。”
说完,两人对视一眼,笑了起来。
……
高句丽,平壤都城。
道场门口,师妃暄矗立在此,早已等候多时。
不多时,大门打开,一个身着白衣的女子走出来,她长着一张端庄沉静的脸庞,秀气娇挺的鼻子分隔着一对娇媚的明眸,若是寇仲两兄弟在这里,一定会惊讶万分。
因为此女,竟然长得与他们死去的干娘极为相似,她便是奕剑大师傅采林的徒弟傅君瑜,也是傅君婥的妹妹。
好美的人!
初见师妃暄,傅君瑜便被对方所散发出的绝美气质所震撼,纵然同为女子,面对这样美丽的女子,她竟然下意识的升起了几分憧憬,想要与她亲近。“师姑娘,请随我来。”
“有劳了。”
傅君瑜在前方带路,绕过园林,两人来到一处静室,屋内早有一人在等候,“师傅让你进去。”
屋内是天下三大宗师之一的傅采林,也是高句丽的守护神,想到自己此行的目的,她不免有些紧张,推开门走进去,她双手合十,行了一礼,“慈航静斋传人师妃暄见过奕剑大师。”
傅采林没有回答,更没有回头,只是轻轻说了一句,“唉,你不该来的。”
房间那人背对着她,身形挺拔,给她一种自己正面对巍峨高山的感觉,闻言,她心生不妙,他已经知道自己的来意了?
师妃暄定了定心神,“大师,妃暄此行不为佛门,而为天下苍生,更为高句丽而来,大隋覆灭,中原四分五裂,但南方突有宋阀崛起,其阀主乃是一代兵法大家,宋阀更有人出手斩杀宁前辈,欲要镇压佛门。”
“若让宋阀成事,他们必将穷兵黩武,发动战事,届时,百姓罹难,死伤无数,高句丽身处中原之侧,亦不能免俗。还望大师看在天下苍生的份上,助我佛门铲除大敌,还天下一个清静太平。”
说完,房间里陷入了沉默。
不知过去了多久,傅采林转过身,其人相貌映入眼帘,他的五官都是缺点,但组合起来却给人一种十分安心的感觉,眸光明亮,好似蕴含了世事沧桑。
他的武功集中土、西域和高丽之大成,自出枢机,与武尊毕玄、散人宁道奇并称当世三大宗师。
数年前,傅采林曾屡次率领义军抗击隋炀帝杨广入侵,因而成为高句丽的民族英雄,在高句丽人心中,傅采林已是神而非人,是高句丽的保护神。
“你和你师傅真像,当年我游历江湖时,她也是如你一般模样。”
看到师妃暄,他眼里没有惊艳,只是露出几分怀念,他眼前的师妃暄一袭长衫,从容自若,黑色青丝如瀑,没有胭脂水粉,却给人一种惊艳之感,背上一柄古剑,气势不输于男子。
师妃暄连忙道,“家师让晚辈向您问好。”
傅采林脸色变得柔和,转而问道,“我问你,那人当真如此厉害?我当年也曾与宁道奇交手,不分胜负,他怎么会死在那人手上?”
随即,师妃暄就把当初终南山之战前前后后交手的状况说了一遍。
听完,傅采林眉头微锁,心中暗自盘算:按照她所言,此人的武功比我要厉害,宁兄已经全力出手,却还是输给他,倘若有一日我与对方对上,结果可以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