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穿诸天从射雕开始 第87节
至于屯粮这种事,显得便不那么重要了,邻居屯粮我屯枪,邻居就是我粮仓,而金国这个邻居不仅是粮仓而且是很大的粮仓。
当然,郭靖并非是白白消耗粮食,百姓劫掠而来,自然会有官吏将他们安置,编户齐民,或者放牧,或者种地,种植桑树枣树等等,这些东西都是最基本的生活物资,一旦安置好,过两年,只要没有天灾,不用对外劫掠,他就有充足的粮草应对战争。
这样的良性循环,比单纯的破坏劫掠要重要得多。
原本他手下并无多少可用的官员,但自从北地豪强投靠过来之后,他们家族中的读书人也纷纷投效,郭靖也授予他们官职,代为管理。
很快,各地开始搬迁人口钱粮。
两个月后,金国大军抵达太原,郭靖的大军已经全线收缩,占领各地要道。
……
草原之上,成吉思汗召集帐下将领论功行赏,此次参加攻金之战的将领都获得赏赐,升了官,分封了领地,一个军功贵族集团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而在论功大会之后,木华黎上了奏章,建议蒙古大军禁绝屠城杀俘之事,各部将领反应不一,有人赞同,有人反对,在成吉思汗的支持下,这道命令最后变成了军令昭告全军。
事后,他回到金帐,已经有一位汉人臣子正在等他,“参见大汗。”
成吉思汗接过女奴递过来的丝绸汗巾,擦了擦脸,定了定神,“郭宝玉,你果然来了,刚刚宴会上没见你发声,怎么现在过来了?”
郭宝玉是一个身材壮硕的中年人,下颚三寸长须,天庭饱满,气质不俗,他略微拱手,笑道,“属下是特意前来恭贺大汗,止杀令一出,中原归心之日不远矣。”
此人在历史上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是唐代名将郭子仪后代,通天文、兵法,善骑射。在金国,最开始被封为汾阳郡公兼猛安,领兵驻扎于定州,乌沙堡之战,金国败退,他投靠蒙古,被成吉思汗重用,一年前,成吉思汗西征之际,他被授予抄马都镇抚之职。
同样,郭靖收服的史家父子也名留青史,史秉直最后在蒙古行六部尚书事,主管粮草,后来告老还乡,其子史天倪官至兵马都元帅,为金将武仙所杀。二子史天安官至权真定等路万户,几乎同等于唐朝的藩镇。三子史天泽是忽必烈麾下重臣,病逝之后累赠太尉、太师、镇阳王,谥号“忠武”。
这一家子,都不是一般的汉人豪强,而投靠成吉思汗的郭宝玉更是犹有过之,要不是死的太早,其成就未必不在史天泽之下,今年郭宝玉随木华黎领兵南下,攻占辽西,纵横河南,战功赫赫,曾多次给成吉思汗建言,意见为其采纳。
成吉思汗哈哈大笑,“哈哈,今日宴会,你为何不说?”
郭宝玉目光沉凝,侃侃而道,“止杀令百利而无一害,但并非所有人都如大汗这般目光长远,蒙古击败金国不难,难的是如何统治金国偌大的国土,恩威并施是其一,如今,咱们击败金国,横扫北地,威已经施了,接下来便是恩。”
“我们要与金国争夺地方的汉人豪强,将他们纳为己用,我们多接纳一分,金国便少一分,此消彼长,金国难有胜算。”
随即,成吉思汗解释道,“其实,此事并非木华黎先提出,而是本汗的女婿郭靖提出的建议,如今他正带兵攻略山西,如果你们二人见面,一定十分投缘。正好你们都姓郭,说不定五百年是一家。”
“郭靖?”
郭宝玉眸光闪烁,这个名字他已经听过很多遍,他在蒙古的事迹,郭宝玉也细心打探过,此子与自己同为汉人,早早的当了大汗的女婿,为大汗效命,在蒙古当中位高权重,年纪轻轻已是一方主帅,他早就想见他,却总是缘悭一面。
“原来是驸马的建议,大汗慧眼识珠,属下佩服,如此年纪统领一方兵马攻城略地,跟他相比,我一把年纪都活到狗肚子里去了。”
虽然郭靖没有与他见面,但这番话却在他心里留下了影子,为日后二人初见,埋下伏笔。
……
在蒙古上下陷入战争胜利的喜悦之时,金国这边却是一片缟素,中都城中几乎家家戴孝,满城痛哭,战争的代价太惨痛了。
皇宫里,完颜洪烈坐在龙椅上,望着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怔怔出神。
蒙古退去已经两个多月了,各地求援的奏折如雪花一样飞上他的案头,蒙古大肆劫掠,拍拍屁股就走了,留下一片狼藉的烂摊子丢给他们。
辽东辽西两处官府告急,请求调兵增员,河南河北多处受灾,粮食被蒙古抢走,急需粮草支援,更重要的是,不远处的山西还有一支兵马在攻城略地。
多事之秋啊!
面对如此棘手的环境,饶是完颜洪烈精明能干,一时间也难以理清头绪,最直接的便是蒙古的军事压力,别看这次蒙古退兵,等明年他们做好准备,战争会更加残酷。
可是,朝廷损失了几十万大军,要补充如此数量庞大的兵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虽然燕云十六州在手,但没有足够的兵员,也无法发挥山川地形的优势。
如今的河南河北在蒙古面前就像是不设防的小姑娘,可以被他们任意蹂躏。
今年挡不住,明年更挡不住,若再来几次围城,金国朝堂威严丧尽,如何统辖各州?
如今之计,唯有迁都!
想到这,完颜洪烈轻轻叹了口气,所有能走的路他都走了,对他而言只有迁都这一条路可走,否则,明年一旦被蒙古人围城,他可不想变成亡国之君。
朝堂当中各方势力仍在角逐,即便他一心抵抗蒙古人,仍有很多人在背后拖后腿,偏偏在这个关头,他还不能下杀手整顿朝堂。
如果蒙古再度围困中都,难保没有人投靠他们,想要苟延残喘,只能迁都,而迁都的地方他也早已选好,那便是宋国以前的都城,汴梁。
入秋收割了第一波粮食之后,金国朝堂掀起了轩然大波。
左都监完颜弼﹑参知政事耿瑞义等建策金迁都南京(开封府),此等提议如同平地惊雷在朝臣心中炸开,大家议论纷纷,随即左丞相徒单镒及宗室霍王完颜从彝等反对。
然后,大家因为迁都之事争论不休,整座大殿都充斥着争吵怒骂的声音,甚至还有人打了起来,完颜洪烈坐在龙椅上冷眼望着这一幕,等到声音停息之后他才命宫人维持秩序。
最终,完颜洪烈一锤定音,他以金中都缺粮﹐不能应变为由﹐决意迁都,今年之内完成。消息很快就在中都传开,太各部衙门纷纷上书极论迁都利害﹐太学生更是义愤填膺,不断抨击此事。
但是,完颜洪烈已经铁了心要迁都,谁也不能左右他的决定,随即,他以“大计已定﹐不能中止”﹐拒不采纳,强令众人开始迁都。
他深深地明白,如果不迁都,金国只有死路一条,别看这些官员叫的欢,可蒙古人若是攻进城,这些人说不定会第一个投降,拿他的人头作为进身之阶。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完颜洪烈作为皇帝需要局中调应,于是他命令太子完颜康押送粮草入汴梁,督造皇宫。
……
金人迁都的消息并未传到山西,而这里的战事却已经打响了。
郭靖搜罗流民,抽调青壮编练成军,再得步兵三万,如今,他手下的大军已经扩充到八万,有足够的兵力进攻,他和金人之间的差距已不是之前那么大,于是他果断开启了与金人的战争。
他将麾下的骑兵分成三队,每队四千人,四处劫掠,袭扰各地百姓,阻碍他们收割粮食。
金人不堪其扰,只能派兵驻扎防守,没办法,全国各地的粮食都在送往汴梁,哪里还管的上山西,如果收不到粮食,十万大军拿什么活命?
但是,金人手上的骑兵少得可怜,十万大军当中最多的是步卒,有心算无心之下,被郭靖消灭了好几股步卒,金人不得不集结大军,以攻代守,与郭靖他们决战。
西京城下,决战再次打响,两军正面相遇。
与之前一样,还是骑兵率先冲阵,双方十几万人在平原上发动大战。
在己方骑兵奋不顾死的冲锋下,他们终于抵达了金军的阵前,短短几刻钟的冲锋,他们就损失了数百骑兵。
但是,在临阵前的那一刻,蒙古骑兵变阵了,为首的将领分流而出从两侧绕走,露出他们背后的黑色骑兵。
战马翻动铁蹄缓慢而坚定,起伏的抖动中,沉重的铠甲“吱呀”的发出摩擦声,陆冠英捏紧刀柄,粗重的气息从牙缝里挤出,他视野的前方,迎面而来的军队,步卒上前结阵,长矛林立的探出,箭矢飞上天空时,他目光一厉,紧咬的牙关陡然张到了极致,咆哮:“踩死他们!”
为了这一天,他们已经足足准备了半年!
随即,缓行的战马铁蹄翻飞,速度渐渐加快,一百余骑并排端着重枪,蹄音也在轰然间震动大地,朝对面的金军发动了碾压的冲锋。
前方,数百骑兵犹如一堵墙壁横推而来,这些人,竟然个个身披重甲,战马和人身上都挂着漆黑的铠甲,手持数米长的大枪。
推进速度不高,但落在金军将领眼里却是如同地狱般的场景,只见,战马嘶鸣,铁蹄缩短至零距离,手持长枪的重骑也在此时凶戾的咆哮,战马携带着巨大的冲击力,冲破前面的盾牌,连带后方的身形一起倒飞,身边两侧百余骑如同射出弓弦的利箭,撞入对方阵型当中。
“见鬼,蒙古人哪来的铁浮屠?”
第157章 成吉思汗放权,攻陷太原
成吉思汗以骑兵起家,但麾下的骑兵多为轻骑,来去如风,喜欢长途奔袭,冲锋陷阵,重骑兵是后面才发展起来。
当初,成吉思汗以轻骑打败西夏铁鹞子之后,他们的重骑兵装备就落到了蒙古人手上,郭靖之前回蒙古,也正是为了这一批装备。
这东西对蒙古骑兵没有太大威胁,但对步兵的威胁却是致命的,郭靖没有要骑兵,而是要了重骑兵的装备,成吉思汗很爽快的给了。
回到西京之后,郭靖便一直训练重骑兵,从军中挑选出合适的士兵以及战马,训练成军。
重骑兵的速度并不快,一旦发起冲锋,便是天崩地裂。
“嘭,嘭!”
沉闷可怖的声响延绵拍响,一道道高速冲锋的铁骑轰然撞在抵抗的军队前方,阵前的金国士兵在受到巨大冲击的瞬间,直接被撞飞出去,如林的枪阵落在铁甲上,划出密集的白痕,周围的声音全嘈杂纷乱。
战马嘶鸣,士兵哀嚎……
随着重骑兵不断推进,他们面前的敌人也越来越多,受到阻挡的马速缓了下来,然而沉重的身躯依旧坚定的朝前推进,粗大的重枪压在骑士的双臂中刺破了金兵的皮甲、布帛,穿过对方的尸体还在冲刺,陆冠英一刀砍掉独挡在面前的敌人,带着重骑兵不断冲锋。
突如其来的重骑兵把金人打懵了,盾牌,战车,在发动冲锋的重骑兵面前脆弱的就像是纸糊的一样,不到三刻钟,金人的步卒战阵就被硬生生凿穿了。
高台上,郭靖见到对方阵线溃散,立即下令步卒和骑兵压上去。
随后,重骑兵开完路,轻骑兵再度入场,他们杀入人堆,史天倪手中长枪挥舞左右横挥,在他前方的金军阵型渐渐散开,有不一样的身形朝他们杀了过来。
金军将领并非是那种没本事的人,西夏有铁鹞子,金国亦有铁浮屠1,这种重骑兵他们的祖宗都玩过也知道克制之法,于是他便将阵前的重步兵都调过去围追堵截。
重骑兵异动速度慢,在冲阵的时候不如步兵跑得快,于是,他们便与敌军重步兵碰上。
最前方一名铁骑将金军撞开,还未来得及欢喜,对方手中粗长的狼牙棒挥砍而下,他身子一扭,狼牙棒“砰”的砸在马头上。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方向,还有穿着重甲的步兵奔来,他们手拿铁斧或者大锤,重重的敲在战马胸口,漆黑的甲片没有多大伤,但战马却吃痛不已。
沉重的马躯失去平衡,摇摇晃晃迈了几步,轰然向侧面坠倒,上面的铁骑在巨大的震动中翻滚落下,在他视野之中,无数身形粗壮的身躯披着重甲过来,数柄大戟扬起、落下,轰轰的砸在他铁甲上,铁皮朝里凹陷进去,挣扎嘶喊的铁骑目眶充血,嘴角有大量的鲜血正涌出。
粗壮的身躯、脚步从尸体旁边过去,这些穿戴重甲的步卒,挥出手中大戟,朝这片厮杀的人海中其余铁骑如雨点般落下沉重的兵器。
厮杀、怒吼、金铁交击的声响持续的沸腾,金军步卒配合着身高体壮的重步兵进行合围,枪林、狼牙棒,大锤打来,伴随金属刮擦的声响,披甲的战马悲鸣长嘶,人立而起露出马腹,锋利的枪尖扎了进去,带出浓郁的血腥气,上面的骑士也被战马带着重重摔在地上,人群蜂涌而上,刀劈脚跺将铁甲里的人震死。
战斗蔓延过战场,战马悲鸣长嘶。
斧子砸断马腿,硕大的马躯翻卷,带着血浆轰然坠地,身披铁甲的骑士在地上滚动几圈,上方,刀光、枪锋压着挣扎起身的铁骑奋力一顿砍砸,枪尖顺着甲胄间的缝隙捅进去,身影抽搐嘶吼几声,再也无法起来了。
此时,郭靖已经无暇顾及那些重骑兵,他正带着骑兵来回在敌军阵营中穿插,而他手下的步卒也朝着金军压过去。双方缠斗在一起,各部人马搅在一起厮杀。
一拨箭雨飞上天空,落在奔跑的人群中带起片片血花,而冲在前方的脚步并未停下,想活着就必须往前冲。
绵延数里的阵线上,士兵如潮水般的扑了上去,又被盾墙顶住,一道道刀光从手中递出,朝敌人砍杀过去,随着更多的人浪挤压过来,冲突在第一线的人们被推挤在盾牌上,鼻口喷出血浆,血肉都模糊起来。
高台上,郭靖穿着黑色铠甲,冷冷的看着这一幕,不断下达命令,调动士兵补充阵线缺口,换做以前,他现在已经带着骑兵冲阵了。
但如今不一样了,骑兵固然重要,但步兵也很重要,若是步兵战阵溃散,就算是打赢了,也只是一场惨胜,因此,他只能坐在中军,调动步卒厮杀,他不仅是将领,更是主帅。
郭靖的兵力虽然少于金人,但金国军队的战斗力却比他想象的还要弱,甚至还不如他初次上战场遇到的金国敌军。
事实上,金国如今四处漏风,再加上之前损失了几十万大军,兵力已经捉襟见肘,这十万大军还是完颜洪烈东拼西凑送过来的。
一开始,金国就没想过要把郭靖赶出山西,收复西京。
哪成想他们不想打,郭靖却用粮食威胁,逼着他们打。
四面合围而来的蒙古骑兵撞进了金国步卒战阵,厮杀呐喊的人海推挤进来,弓骑游走,针对那阵中的重步挽弓射箭,他们闯入阵中下马结阵,配合正面冲杀进来的步卒进行穿插,半柱香之后,弓兵,重步兵的阵型溃散,他们被打散奔逃,只留下奔走不便的重步还在做出顽强的抵抗,随后就被骑兵风筝,射死在原野上。
高台上,郭靖看到这一幕,决定把后备队全都压上去,随着生力军加入战局,原本倾斜的战争天平逐渐向郭靖他们倒去。
“将军死了!”
忽然,不知道是谁突然喊了一句,正在厮杀的金兵浑身一激灵,下意识的回头又望去,却看到自家主将的旗帜已经消失不见。
刹那间,他们崩溃了,顾不上还在厮杀,他们撒丫子转身就跑了。
这时候,无论是背后的敌人还是金军中的督战队都抵挡不了他们的步伐,大片大片的溃兵奔跑在西斜的阳光里,一名跑散的金人骑兵后背中箭落下马来,无主的战马受惊疯狂乱跑,撞在前方逃亡的士兵身上,人仰马翻的滚在一起。
逃跑是会传染的,渐渐的越来越多的士兵丢下武器逃跑,纵然他们的将领嗓子都喊哑了也没人理他,自己身边的战友都跑光了,留在那等死吗?
高台上,金军将领脸色惨白,最不想看到的结局出现,这一战,他们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