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镜穿诸天从射雕开始

镜穿诸天从射雕开始 第92节

  烟雨楼之约过后,郭靖打赢杨康,马钰代替丘处机认输,江南七怪在南方的名声愈发响亮,张阿生与韩小莹两情相悦,在其他兄弟的见证下成亲,随后便退出江湖,在江南水乡隐居。

  而柯镇恶他们五人依然在南方行侠仗义,名声愈发响亮,这次收到张阿生的来信,他们便打算一起聚一聚,庆祝一下喜事。

  ……

  江南水乡,小河潺潺流过,村落里稀稀疏疏住着几十户人家,炊烟袅袅升起,田里满是绿色秧苗,大人们在地里耕种,小孩子们拿着木棍在树下玩耍,一副怡然自乐的景象。

  朱聪走过乡间陌道,不由得赞叹,“老五可真是找了个好地方,住在这真是安逸啊。”

  几人继续向前走去,就看到一个背着锄头的壮汉迎面走来,见到几人,憨厚的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大哥,二哥,三哥,四哥,六弟,你们来了。”

  “老五!”

  “五弟!”

  几人看到张阿生神色也非常激动,寒暄一阵过后,韩宝驹问道,“七妹呢,怎么没看见她?”

  “她在家做饭,走,到我家去,她要是知道你们来了,一定很欢喜。”

  山脚下,一座茅草屋矗立在此,外面用篱笆做成围墙,空地上还种着绿油油的青菜,一个妇人正在水井旁洗菜,忽然,耳畔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韩小莹身躯一震,“七妹!”

  她猛地抬起头,就见到柯镇恶他们远远的走过来。

  房间里,七人围在摇篮旁边,看着里面躺着的小婴儿,眼里满是疼爱。

  柯镇恶虽然看不到,但听到孩子平稳的呼吸和有力的心跳,心中暗自点头,便问道,“这孩子叫什么名字?”

  张阿生挠了挠头,脸上挂着憨笑,“诶,镇上的算命先生说他命里缺金,就起了个小名叫铁柱,我跟小莹想了好久,都没想好叫什么名字,正好他快满月了,正好问问你们。”

  韩小莹浅浅一笑,伸手逗弄着孩子,“五哥说他读的书少,怕起不好名字,就等着你们来取。”

  这时,向来话很少的南希仁突然道,“依我看,不如叫岁安如何,岁岁平安。”

  张阿生一听这话,眼睛顿时亮了,“张岁安,这名字不错,大哥,你们觉得怎么样?”

  韩小莹也不由得点头,为人父母,不就是想看到孩子平平安安么?

  “不错,我觉得挺好。”

  “就叫这个!”

  于是,孩子的名字就这样被定下来。

  紧接着,张阿生办了满月宴,周围的邻居们都来了,一场满月宴办的热热闹闹。

  几人在村子里待了一个月便离开了,乡村隐居虽好,但却不是他们的路。

  临行前,七兄妹最后一次聚到了一起。

  “大哥,接下来你们打算去哪?”

  朱聪沉思片刻后,回道,“这两年北方不太平,蒙古和金国厮杀,死了好多人,我们打算去北方瞧瞧,顺便看看靖儿,听说他现在做了好大一番事业。”

  韩宝驹摸了摸头,恶狠狠的说道,“哼,金狗该杀,大宋送了这么多年的钱,不还是被打,靖儿在铁木真手下当差,总算是给咱们出了口恶气。”

  朱聪叹了口气,“是啊,我听说朝廷跟蒙古签订了盟约,约定一起攻打金国,结果北方打的热闹,朝廷一点动静都没有,要不然,咱们早就报仇了!”

  “靖儿的孩子估计都不小了,咱们还没见过。”

  韩宝驹眼里露出一丝回忆之色,“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当初咱们跟靖儿刚见面的场景,那时候二哥还被教训了一顿。”

  朱聪嘴角一抽,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几人聚在一起好好喝了一顿,便分开了。

  ……

  山西,太原将军府。

  郭靖坐在案前查看奏报,一边批复一边问道,“各州郡统合的户口数量报上来了吗?”

  旁边有文士从一摞摞奏报中找出一沓纸张递上去,郭靖头也不抬的接过来,仔细阅读,然而,看完之后,眉头却是紧紧皱起来。

  奏报上显示,各地户口加起来还不到二十万。

  二十万户口太少了,他查阅了金国留下的资料,在他打过来之前,山西还有五十万户人家,他花了两年打下山西,结果丁口连一半都没有?

  一户人家按五口人来算,三十万户人家,一百多万人。

  从一开始,他就把目标定在山西,因此一路打过来,除了金人军队杀的多之外,对寻常的城镇百姓并没有太大伤害,再加上战争结束的很快,山西可以说是北方最快恢复秩序的地方。

  按理来说,人口应该增长才是,结果却只剩下不到一半,两年战争,死了一百多万人,这怎么可能?

  金国迁都走的很急,除了中都的财富搬走之外,北地的粮秣和人口都没来得及带走,或许蒙古军队在其他地方杀的人多,但在山西绝不可能造成如此大的伤亡。

  唯一的理由便是下面的人隐瞒了户口,而这幕后之人便是山西各地的豪强。

  郭靖没有像木华黎那样实行包税制度,而是像官府那样委任官员,用的人也都是河北山西等地的士人,结果他们给自己来这一套?

  晚上,他回到书房,案上还摆着那些奏报,此刻,他眼里寒芒闪动,“大虎,进来!”

  房门开启,一道穿着皮甲的身影走进房间,“将军!”

  此人便是之前随郭靖北上的大虎,这两年来,一直跟在他身边贴身侍卫。

  郭靖立在案前,手里捏着奏报,“我对他们已经够宽容了,他们竟然还不知足!大虎,你马上安排人查一查,我倒要看看有哪些利欲熏心的家伙!”

  “遵命!”大虎弯腰行礼,走出房门。

  角落香炉飘起淡淡的熏香,郭靖的思绪在熏香缭绕下越发清晰,起初看到这些奏报他心里非常愤怒,一百多万人口就这么被那些大户瓜分了,可以想象那些人是什么下场。

  自己建立幕府以来,对那些人是百般拉拢示好,要钱给钱,要官职给官职,等来的竟然是这么个结果,如果有三十万户,他可以忍下来,但手里的这个数字实在是触碰到他的底线。

  他知晓,人口意味着税收,意味着充足的兵源,一百多万人,最起码能拉出十万壮丁,这个数字放在哪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想到这,郭靖神色愈发冰冷,“看来,我还是太心软了!”

  打山西的过程中,每次破城,他弄死的都是金人贵族,一来,这些人在地方上作威作福,积攒了大量钱财,二来便是要杀鸡儆猴,震慑其他人。

  对于其他的汉人大户,郭靖一直都很宽容,现在,他不打算继续这样了,以他现在的实力,对抗不了所有的大户,但收拾一两家是没问题的。

  到时候,就得看那些人识不识趣了!

  想到手下士人给自己的建议,郭靖心里愈发不痛快,“包税,哼,你们想得美!”

  木华黎在辽东辽西实行的包税让这些豪强十分眼红,甚至到了后世大明开国之后,依然有很多豪强在怀念元朝,因为元朝对地方的统治十分粗糙,再加上忽必烈是靠着汉人世侯这股政治力量上位,因此在开国之初就埋下了很多隐患。

  虽然汉人世侯逐渐被取缔,但包税制度却保留下来,延续了上百年。

  三个月后,大虎的调查结果送到了郭靖手上,望着上面长长的名单,他脸色铁青,几乎所有向他投诚的豪强都参与了此事,其中隐瞒最少的也有几千户。

  这个数字是按照金国遗留下来的资料推测出来,并不准确,但却说明了很多事。

第163章 杀鸡儆猴

  “来,张兄,我敬你一杯。”

  “来,喝!”

  深夜,太原城中一座奢华的府邸之内,酒宴上觥筹交错,热闹非凡,今夜的宾客皆是一身华衣,气质不俗,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其中一位膀大腰圆,面相富态的中年人忽然道,“自从蒙古人打过来,北地就乱了,民不聊生,如今,咱们这晋中之地终于算是安生了。”

  说完,便有人附和,那人是一个瘦削的老人,眼里闪着精芒,唉声叹气“是啊,那群蛮子杀的太狠,我们的商路都断了,这几年日子都过得紧巴巴吧,忒不好过了。”

  然而,他说话的时候下意识的摩挲手上的玉扳指,身上的衣料也极为不俗,光这一套下来很多人一辈子都挣不到。

  “郭大帅可是个宅心仁厚的人,帮咱们赶跑了金国人,更不像那群蒙古蛮子一样粗暴,还咱们汉人一个太平,来,咱们大家要好好敬他一杯才是。”

  “说得好,来,咱们一起敬他一杯。”此话得到大家的赞许,于是众人纷纷举杯,将杯中美酒饮尽。

  刚刚那个中年人再度开口,“话又说回来,这几日将军府的人一直在查户口的事,万一真让他们查出个子丑寅卯出来,可如何是好?”

  瞬间,刚刚还热闹的酒宴冷场了,大家脸色僵硬,旋即,那瘦削老人摩挲着玉扳指,嘿然冷笑,“查出来又怎么样?他难道还能对我们下手不成?”

  “他郭大帅打山西的时候,我们在座的哪家没出力?没有我们,他哪能拿下山西当一地之主?”

  在座众人都是山西各府县的豪强家主,前不久,郭靖成立幕府,召各家子弟入幕府任职,借着这层关系,他们方才开始串联。

  或许各家彼此之间互有矛盾,但在利益面前,矛盾和仇恨都算不了什么,于他们而言,郭靖是外人,也是异族之人,他入主山西,大家都要在他手下办事,因此便自然而然的抱团取暖。

  一旁有人附和道,“也是,咱们帮了他这么多,不就是多搞了点户口和土地而已,当年金国打下河北的时候,各家不也是如此?连金人都没对咱们动手,难道他还敢不成?”

  “诸位安心便是,依我看,只要咱们办好差事,郭大帅也不会大动干戈,动了我们,谁来帮他统治山西?没有我们,难道要靠他手下那些蒙古人?”

  说完,大家都笑了。

  那些们蒙古蛮子只知道打打杀杀,手段粗暴,用他们治理地方,那比登天还难!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底气,各家才肆无忌惮的侵吞户口与田地,甚至还建立了坞堡。

  没错,这玩意儿自两晋时期开始大行其道,是门阀统治的基础,然后到了五代十国,藩镇割据,世家大族就算是有坞堡也被折腾的七零八落。

  结果,金国打下来北方之后,地方大族不得不谋生自保,于是坞堡再次兴起,放在历史角度来看,这是不折不扣的开倒车,但对他们自己而言,一切都是为了自保求生。

  “来来来,不说这个了,喝酒喝酒!”

  “来,喝!”

  ……

  将军府,大厅。

  郭靖坐在上位,身着玄色衣袍,上面绣着云纹,普通的面孔上透着浓浓的威严,双目如炬,令人不敢直视。时至今日,他作为一方之主,又在沙场上摸爬打滚数年,生杀予夺之下养成了这般气质。

  也正是因此,旁人看到他,往往都会忽视他的年龄。

  此刻,厅堂上除了他之外,还有二十多人,他们皆是身着华服,有不少都是前几日夜宴上的宾客。

  郭靖按着椅子扶手,眸光深沉,“诸位茶也喝够了,我也不废话,直说吧,今年各地郡县呈交的户口数量,我很不满意,偌大一个山西,人口加起来不足二十万户,这个数目,说不过去吧。”平淡的声音却蕴含着一股逼人的压力,被邀请来的豪强家主们心神为之凝滞。

  回过神后,大家面面相觑,眸子里充斥着浓浓的惊讶,好似是在说,你们胃口这么大?

  纵然各家都隐蔽了户口和田地,但他们没想到情况会这么严重,不到二十万户,他们听到这数目也吃了一惊。

  随即,他们纷纷闭口不言,当起了鸵鸟,这时候第一个开口的,可是众矢之的,大家前不久才达成了共识,转眼你就背叛,那也太说不过去了。

  片刻后,不见发声,郭靖垂下眼帘,声音里含着一丝愠怒,“怎么?都哑巴了?还是说你们打算当这件事没发生?”

  说完,便冷冷的盯着众人,一股庞大的压力扑面而来,令他们心神震撼不已。

  终于,有人开口了,说话的是前日里的那个富态的中年人,他是西京的地方豪强,姓张,“将军,咱们各家子弟才上任不久,对地方不熟悉,有疏漏在所难免,要不您再多给他们一些时间?”

  郭靖目光挪到他身上,盯了半晌,“好,我就给你们一些时间,一个月后,给我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众人再度对视,从椅子上站起来,恭敬地行礼,“遵命!”

首节 上一节 92/2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