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天:我与无始争帝路 第55节
将四面八方都查探了一遍,李道明发现四面八方除了水之外,并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
不过,这个时候,李道明也有所发现,那就是他周围的水不一般,是一种特殊的神水:一元重水。
这种水没有什么别的特性,就一个字:重!哪怕没有神力催动,一滴一元重水也重达千斤。
一元重水并不是很珍贵罕见,寻常领悟了水行道则的四极修士,掌握了凝炼之法,都能凝炼,不过凝炼速度会很感人!
虽然一元重水并不珍贵罕见,但前提是一元重水不够多,若是一元重水的足够多,并将之祭炼成一个整体,那便是圣人大圣也能压死。
至于他现在,就是在大量一元重水之中。
想了想,李道明头顶天地玄黄塔,向上方遁去。
不一会儿就破水而出,这时立身虚空之中,李道明运转阴阳神瞳,扫视着四方,很快就有了发现。
这里应该是在大海之中,有人在大海之中借助水势,布置了一个大阵,能够汇聚水行之力,凝聚出一元重水。
而且更为巧妙的是,凝聚出来的一元重水,成了大阵的阵基,让大阵变得更强,能够汇聚来更多的水行之力,凝聚出更多一元重水。
不过,看这环境,似乎已经有很久没有人来过这里了。
那大阵也因为时间的消磨,也出现了许多破绽。
如若不然,大阵完整无缺,他也不可能从虚空之中穿越阵法空间,跌落到一元重水之中。
这时,立身虚空之中,看着下方覆盖几百里,深不见底的一元重水,李道明陷入了沉思。
对于这么多一元重水,不用多说,他肯定不会放过,最多就是留一些余地,不全部收走,让这里还能继续凝聚一元重水。
不过他现在想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想要在这里借助一元重水锤炼体魄,与此同时也将化龙秘境修炼到极致。
是的,他感觉他化龙秘境还没有修行到极致。
轮海秘境与道宫秘境,他都有所创新,便是四极秘境,他也为之演化四象,与轮海秘境、道宫秘境贯通,使得三大秘境浑然一体。
可化龙秘境,别说有所创新,便是与轮海秘境、道宫秘境、四极秘境浑然一体都做不到,只能说神力运转顺畅,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对此,李道明自然不满意,就算无法有所创新,至少也应该将化龙秘境与其他三大秘境贯通,使得四大秘境浑然一体。
可是,又该如何将三大秘境与化龙秘境贯通,使得四大秘境浑然一体?
轮海阴阳、五脏道宫五行,四极四肢四象,难不成化龙九变九宫?
可是他感觉,九宫应该与化龙九变不契合。
思索了良久,李道明觉得,与其阴阳演化九宫,不如阴阳逆反混沌,甚至不止阴阳,五行也可逆转混沌、四象同样可以。
只要逆反出混沌,在化龙秘境返化出混沌龙气,让大脊椎骨化成一条混沌真龙,那么不仅可以与轮海、道宫、四极三大秘境贯通,他的化龙秘境也会强得可怕。
心中有了想法,李道明就将天地玄黄塔收回苦海蕴养,整个人沉入到一元重水之中,不断下潜,直到自己的肉身难以承受更强的重力,方才停止。
盘膝而坐,让五脏五行宫宫神袛坐镇体内,运转神力借助压力锤炼体魄。
至于自身则灵魂与无极道碟交融,心神与残破玉钰相合,开始在心海领悟返化混沌。
其实,阴阳逆反混沌,他早就开始领悟了。
早在道宫秘境之时,他就尝试过阴阳合一,逆反混沌,只是那时演化出来的混沌气并不可控,很容易溃散。
后来渡四极天劫之时,又有混沌雷霆降下,那时他以阴阳万化神光,将混沌雷霆化去,也由此对混沌有了更深的领悟。
何为混沌?天地合一,阴阳未分、万物相混的整体状态,便是混沌。
混沌,是初始,也是本源。
……
随着李道明对混沌的感悟越来越深,渐渐的,李道明体内,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轮海秘境,苦海与两个命泉形成的阴阳太极道图自发运转,陡然阴阳合一,丝丝缕缕混沌气弥漫而出。
道宫秘境,五脏道宫神袛相合,阴阳神袛显化,阴阳神袛阴阳二气交融,丝丝缕缕混沌气息弥漫。
四极秘境,四肢四象神力交汇,返化阴阳,阴阳和合混沌出。
……
四象五行返化阴阳,阴阳逆反混沌,无尽混沌气息弥漫,涌入到了大脊椎骨中。
“噼里啪啦”的声音响起,大脊椎骨化龙而出,发出一声声龙吟,震动天地虚空。
与此同时,丝丝缕缕混沌气息,在他大脊椎骨上流转弥漫,渐渐的,丝丝缕缕混沌神力诞生。
混沌神力分化,划分阴阳神力,汇入轮海秘境,阴阳神力交合,演化出五行神力,流入五脏道宫,五行神力演化四象神力,融于四肢,四象神力演化五行神力,流回五脏道宫,五行神力返化阴阳神力,重返轮海,阴阳神力逆反混沌神力,回归大龙。
循环往复,不休不止!
渐渐的,李道明的大脊椎骨,混沌气息越发浓郁。
第99章 突破
也不知过了多久,“吼”的一声龙吟震动天地虚空,脊椎大龙化龙而出,混沌气息弥漫,宛若一条混沌真龙在世。
他轻轻一动,天地虚空都承受不住他的伟力,立即崩塌开来,无尽余波肆虐荡漾。
良久,李道明将气息收敛,默默地体悟着自身的状况。
他现在感觉自身前所未有的强大,脊椎大龙蕴生混沌,再造血液,流转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让他全身都弥漫着丝丝缕缕混沌气。
在这丝丝缕缕混沌气的淬炼下,他原本已经十分强大的肉身神识,又更进一步了。
而且四大秘境几乎浑然一体,他神力流转滔滔不绝,感觉浑身充斥着用不完的力量。
将自身的状况仔细地体悟了一番,李道明便唤出了李家老祖,让他用天地玄黄塔,将一元重水全部收走。
至于说,他为何不自己收?
很简单,他自己收不了!
这里的一元重水太多了,太重了,以天地玄黄塔的强大,倒是能一次性将所有一元重水收走,可是他根本没有实力将天地玄黄塔催动到那个程度。
至于慢慢收,那估计要好几个月甚至更久,他可不打算这样浪费时间。
将绝大部分一元重水收取,李道明便快速离开了大阵,跃出到海面上。
他双手快速划动着,身体里以界灭大磨之力形成的禁制被解开。
禁制被解开的刹那,天空忽然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无尽雷海横空,滔天雷潮倾泄而下,宛若银河落九天。
与此同时,李道明体内,脊椎那条早就蠢蠢欲动的混沌大龙忽然跃起,直冲仙台,仿佛一道永恒不灭的仙光,睥睨天下。
这条龙真的复活了,混沌气息弥漫开来,阴阳分化而出,五行四象衍生,最终全部都凝聚成一颗仙珠,混沌真龙吐出仙珠,点化成了无上仙台,与他头颅相合。
这,就是人体最后一个秘境:仙台秘境。
龙腾跃仙台,人体大龙养成,一跃而上,登天为台,进入仙台秘境,玄之又玄。
“轰隆隆!”无穷无尽的雷潮倾泄而下,各种神雷,诸如五行元电、阴阳神雷、紫霄神雷、大衍天劫,……无穷无尽全部都轰击在了李道明身上。
这种天劫古今罕见,任何一道雷霆都能劈死一位仙台一重天修士,而此刻无穷无尽的雷霆汇聚在一起落下,却没有伤到李道明分毫。
在这一片电光雷霆的海洋里,李道明立身其中,甚至主动将浑身毛孔舒张开来,让无尽雷霆涌入他体内。
不止如此,他元神剑胎跃出仙台,冲到了无尽雷海之中,电光雷芒炽烈璀璨夺目,元神剑胎大肆吞吐着闪电,在淬炼他的神识。
这个做法对于一般人而言很危险,神识是修士根本,不能有伤,可李道明还是这样做了,因为他的元神剑胎,早就经历了不知道多少雷霆的淬炼洗礼。
他的天劫,虽然强大恐怖,但是对于元神剑胎而言,也只是养料而已。
不断在吞吐无穷雷霆,滋养己身,只是没多久,真正的危险降临了。
雷海之中,出现一片片古建筑,在那里还有一道道人形闪电,他们手中拿着一件件兵器,有塔、有剑、有罐、有图、有炉……
那是古往今来诸多大帝以及他们的极道帝兵的道痕,被天地烙印下来,于雷海之中重现。
“轰!”忽然一个人形闪电从古天庭一样的宏伟建筑走出,祂洁白如玉,无比圣洁,像是神袛一般,祂头顶的帝兵,更是恐怖,能打出大道法则,像是真实的帝兵一般。
祂向李道明杀来,李道明也不惧,甚至主动向对方杀了过去。
无极道碟、无极圣剑、阴阳太极图横空,与之碰撞,想要破灭眼前的帝兵虚影。
很快,在他的掌控下,被围攻的帝兵被无极道碟、无极圣剑、阴阳太极图破碎了,丝丝缕缕道痕烙印到三件器上,让它们更加玄妙古朴。
只是这是帝兵,而且还有无尽雷海加持,很快帝兵又重组了,而且雷海之中,又有一件件帝兵落下,一起向他围杀过来。
看到这里,李道明也不敢大意了。
虽然因为天地限制,这些帝兵的实力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但也与他差不了多少。
而且帝兵的数量不止一件,还能不断重生,若是他疏忽大意,那真的有可能被帝兵镇压。
数字秘运转,李道明分化出三个拥有本尊全部实力的化身,两个分别手持无极圣剑与阴阳太极图。
阴阳太极图轮转,生生不息,与天地自然合一,防御一切攻击,偶尔将一件帝兵牢牢定住。
随即无极圣剑横空,大阴阳破灭剑势绽放,破灭一切,将帝兵斩碎。
剩下两个身影,则不断施展阴阳万化神光,在将帝兵的大道法则化去,以此领悟其蕴含的大道法则,并不断完善阴阳万化神光。
阴阳万化,将一切返化阴阳,自然不是在口里说说,在心里想想就能行得通,要真正达到阴阳万化,需要的是去化尽一切道与法,当万法万道尽皆能被化去,阴阳万化神光也就真的成了,他的阴阳之道也就成了。
将一件件帝兵一次次击碎,并以阴阳万化神光将其大道法则化去,李道明也对诸多帝兵蕴含的大道法则有了一定领悟,对阴阳之道的感悟也更深了。
只是忽然,李道明心中涌现出了一个想法:无极道碟能捕捉吞天魔罐的道痕,从中提取出吞天魔功以及诸多狠人秘术,那么,能否从这些被击碎的帝兵当中,提取出经文秘术来?
一想到这个可能,李道明就几乎压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倘若真的可以做到,那世间诸多经文秘术,都将是他是囊中之物了。
有了大量帝经以及禁忌秘术参考,再加上残破玉钰能提升他的悟性,他何愁修为境界,战力不快速提升?
也不犹豫迟疑,李道明将无极道碟唤回,灵魂与之交融,不断地捕捉着被击碎了的帝兵的道痕,意图从这些道痕当中,提取出诸多大帝的经文来。
很快,一句句博大精深的经文被无极道碟,烙印到了他心神深处。
第100章 仙台一重天四阶
不过此刻,李道明却没有多高兴,反而微微有些失望。
经过这番尝试,李道明确定,无极道碟确实能捕捉帝兵被击碎后显露出来的道痕,也能从中提取出经文。
但是,不知是这帝兵虚影,并没有蕴含多少大帝的道,还是帝兵虚影被击碎后,大道法则随之破碎消散,或者是什么其他的原因。
虽然无极道碟从中提取出了经文,但那经文不仅残破不堪,头尾不相连,东一句西一句,还没有提取出多少经文来,总共就是那么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