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扮猪吃老虎 第344节
易中海本来看热闹呢,看到何雨柱那似笑非笑的表情,一怔,紧接着反了过来;
哪还不知道何雨柱是啥意思,顿时没了心情,这四人真是苟啊,不堪回首的往事!
贾张氏也傻眼了,合着最后还是回到了许富贵身上呗?那她折腾了这么长时间图啥?
“傻柱,你。。。”
“好了,贾张氏,我的态度已经给你了,只要一大爷同意我就同意;
你现在要做的是去问问一大爷的意见,而不是抓住我不放;
全院大会不是谁想开就能开的,需要大多数同意,所以我说了也不算!”
贾张氏想怒骂一句MMP,这四人逗她玩呢?合着她就是个皮球呗?
“妈,孩子醒了,进来看看!”
当贾张氏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春妮儿的声音从贾家传了出来;
贾张氏闻言狠狠的瞪了何雨柱一眼,转身回家了!
“咳咳,既然不开会,大家就散了吧,明儿还要上班呢!”
何雨柱说完转身回家,要不是贾张氏声音太大,害怕吵醒孩子,他真心不想出来,闹心!
几个月时间一晃而过,满月酒最终还没办,至于百日宴,也不准备办了;
全家抱着孩子叫上王主任夫妇,去师傅家吃一顿的就算过了;
秋收后,传来北方粮食减产和上面即将实行粮食管制的消息;
大家都议论纷纷,分不清真假,只有何雨柱知道,这是真的!
这个节骨眼上,大办百日宴容易落人口舌,左思右想,最终还是放弃了;
阎埠贵恐怕是最失望的那个了,本打算在满月的时候吃一顿,左等右等,结果何家不办了;
现在又听到连百日宴都不准备办的消息,失望无比,只能感叹年轻人不懂规矩!
这几年秋收后,贾家都有粮食带回来,大家依旧记得贾张氏那趾高气昂不可一世的样子;
今年的粮食没拉回来,乡里统计各家的耕种数量以及收成,以便统购;
了解到贾家的人都在城里后,直接责令村长整改;
好嘛,贾张氏本就得罪了村长,现在趁此机会,以贾家不从事农业劳动为由,责令租种家田地的人不得将粮食给贾家,就这样,贾家始终没等到村里的人该给的粮食拉过来!
贾张氏算着时间等粮食,时间早就到了,粮食迟迟不见踪影,跟春妮儿商量了一番后,准备去乡下看看!
结果,得到的结论是粮食统购统销,农村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粮食统一由乡里收购,土地也不是个人的,属于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管理;
贾张氏傻眼了,如果传言是真的,那贾家只有春妮儿一个人的定量,三口人,粮食怎么可能够?预想中的富贵生活没来,很可能要过上忍饥挨饿的日子了!
第275章 粮食定量,再临小酒馆
1953年北方的粮食减产严重,为让神州百姓吃饱肚子,开始进入统购统销时期;
所谓统购统销就是整个神州一盘棋,官方统一收购粮食,然后由粮店统一售卖;
根据工作不同,每月划定不同标准的定量,定量范围内是弹性的;本月吃不完,可以累积到下月,但超过定量就不能买了;
粮食必须计划好购买,自此大家的眼里最重要的物资已经变成了粮食,有计划的人家月初将粮食全部买回来,分为三十个等份,每天不能超量;
不得不说,这办法确实很好,能有效的防止奸商囤积居奇,哄抬粮价,也能防像贾家这样的人钻空子;
贾张氏是农村户口,当时分到了地,这家伙住在城里,将自己的地‘送给’乡下叔伯;
每年秋收后,这些叔伯‘接济’城里的贾张氏;
其实这就是变相收租,只不过叫法贺形式不一样而已,根本上来说和地主收租没啥泣别!
粮食定量后,吃不饱怎么办?基本是汤面或者面糊糊;汤面面条少,汤多;面糊糊加一些杂粮,当没那么浓稠,吃饱是不可能的,很多家庭,能吃个半饱就很不错了!
十月份,上面开会研究决定,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粮票’这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物,登上历史舞台;直到九十年代取消,统治粮食业四十年时间!
这时候的京城,购粮凭证还不叫粮票,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开门票’,1953年11月1日开始正式发行!
“开门票”的叫法众说风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去粮店必须拿票,否则买不到粮食,或者说因为没有票叫不开粮店的大门,所以叫开门票等等吧!
何雨柱知道,现在的定量还没具体细化,直到55年,才会划分11个等级;
到时候,不会像现在这么笼统,但是必须开个全院大会,给大家解释一番,这也是他们管事大爷的职责!
晚上,95号全院大会准时召开,这次的会议,安静的异常,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
甚至可以说,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未来会不会饿肚子,毕竟他们听到的消息来看,以后的粮食每个月都刚好够或者直接不够;
比如说,没有工作的人,按照定量来说是最少的,有工作的还能每个月多个几斤;
当然,心情最沉重的可能就是贾家了,贾张氏这人是农村户口,也就是说,贾张氏本人不可能有粮食定量;
想吃?可以,去乡下参加劳动,你的定量需要劳动获得,以前那样的空子已经钻不了了!
“咳咳,想必大家都知道,今年的贾家没从乡下得到‘接济’,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北方粮食减产,上面要实行粮食统购统销;
这么给大家解释吧,据街道办的文件,神州一盘旗,所有的粮食统一收购,放在粮店统一售卖;
为了让保障大家生活所需,制定了严格的供应标准,下面请三大爷给大家详细解读!”
许富贵见大家到齐后,没有开场白,直接让阎埠贵解读政策,这对大家来说是个沉重的话题,他也有自己的打算,所以不想多说!
“据街道办通知精神,供应量分为三个等级,大家仔细听,这关乎大家切身利益的;
第一,一般居民:每人每月粮食定量28斤左右;这里的一般居民是除开下面两条之外的城镇居民,不包括农村!
第二,机关工作人员、中等以上学校学生等:本人每人每月粮食定量在一般居民基础上增加4斤,即32斤左右;
第三,国营工矿、交通、建筑等企业职工和100人以上的私营工矿企业职工:本人每人每月在一般居民定量基础上增加10斤,即38斤左右;
简单点说,以咱们大院为例,拥有城市户口却没工作的人,每月定量28斤;我、柱子媳妇,还有中学以上学生,每月定量32斤;轧钢厂工人每月定量38斤;
我这两天将咱们大院的信息统计上报,到时候,街道办专门下发粮食本了;
有工作单位的,开门票由工作单位发放,没工作单位的,由街道办发放;
以后的粮食,只能去粮站购买,其他地方买不到粮食了,购买粮食的时候,要带着粮食本、粮票还有钱,三者缺一不可;
下面请柱子给大家分析分析,统一思想!”
阎埠贵说完就坐下了,他家还可以,不至于饿肚子,算计算计基本是够的;
心里想着,可以拿着粮食去换点粗粮回来,吃饱饭问题不大!
这里脸色最差的就是春妮儿了,贾张氏是农村户口,乡下那边拿不到粮食,城里没了定量,要不是孩子没人看,还有轧钢厂那边的限制,她真想让这人回乡下,参加农业合作社的劳动!
“街坊邻居们,咱们要正确看待粮食统购统销问题,粮食减产,代表了很多人要饿肚子,长此以往,饿死人的情况就有可能发生;
咱们都经历过49年以前的时代,混合面都吃过吧?我记得可涉是很清楚的,那玩意儿,吃的时候像石头硬,好不容易吃下去,还他喵的胀肚子,里面锯末,石子啥玩意儿没有?
那样的时代,咱们都过来了,现在只是定量购买而已,能和那时候的艰苦比吗?
大家想想,这定量只要计划的好,一个月绝对是够的,当然,胡吃海塞,导致断粮就没办法了;
想想以前的艰苦岁月,再看看现在的美好生活,咱们那是钻进棉花里活人呢,还有啥不知足的?
咱们大院的很多人,还好一点,至少中午可以在厂里吃饭吧?这又省下了一顿,知足吧;
说实话,只要不吃脚盆鸡那些缺德带冒烟的整出来的混合面,让我少吃一点没啥,我相信大家都是这个想法!”
何雨柱说的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当时在北平城里生活的人对那段生活记忆犹新,说实话,哪怕是混合面都不是你想买就能买的;
当时的达官贵人吃着鹰酱的富强粉,酒楼的大鱼大肉,他们呢?吃碗馄饨都吃不到,因为小摊贩都拿不到粮食,哪怕拿到一点,价格死贵,根本不是他们能负担得起的;
现在虽然定量了,但好歹是粮食啊,不至于吃那猪狗都吃不下的东西!
全院大会结束了,大家的心情都不怎么好,他们听的很清楚,以后哪怕有钱,也买不到粮食了,‘票’成了吃饭的关键!
春妮儿脸色阴沉德尔可怕,她们家以后可能要饿肚子了,全家一个月只有61斤粮食,棒梗还小,没啥大问题,几年以后呢?还能吃饱饭吗?
事已至此,还能怎么办?家里还欠着易中海的饥荒呢,未来的生活一片黑暗!
闫家
阎埠贵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发呆,杨瑞华摇摇头,当家的每次算计或生气的时候都这个样子;
粮食统购统销,以后的日子,得更会算计才成,想必当家的正在考虑以后的日子咋过吧?
苦了当家的了,全家靠一人吃饭,他照顾四个孩子都够呛,真后悔生了这么多;
都说多子多福,人多力量大,但前提是将这几个小崽子养大才是,粮食定量后,养大会成为很多家庭的挑战!
她理解阎埠贵的算计,这年头,不算计真的活不下去了,这么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
阎埠贵算来算去,还是得用粮食换粗粮,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他家的孩子可不少;
如果只吃粮食,肯定不够吃的,穷则思变,变则思通,必须思变才行!
“老头子,你想啥呢?”
杨瑞华好奇的看着自家老头子,定量就定量呗;
他家的户口都在城里,又不是乡下,定量也不影响他们的生活,算计是可以,不至于那么愁吧?
“咱们的定量是多,孩子也多啊,所谓半大的小子吃穷老子,你确定咱们的定量够吗?”
阎埠贵眼神中露着睿智之光,他已经找到出路,至此艰难时刻,他已经想到开源节流之法了;
熟知历朝历代历史的他知道,每一项政策的推行不是仓促的,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论证,很谨慎的!
“老闫,咱们的孩子饭量又大,咱们怎么办啊?”
杨瑞华听阎埠贵这么一分析,心里慌了起来,家里有粮,心里不慌,现在,心里能不慌吗?
“嘿嘿,我已经想到办法了,先看看再说,过几天去乡下走动走动,有些关系还是要维持住才行!”
杨瑞华一愣,这话居然是从阎埠贵嘴里说出来的?以前不是很反对和乡下打交道的吗?一年能去一次已经很不错了,现在,居然让她维持关系!
“老闫,这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我还能骗你咋滴?就这么决定了!”
阎埠贵想的很明白,乡下虽然也是一样,但人家来的多,山货、野味还有粗粮都能搞到,乡下的人脉变得重要起来!
秦淮茹躺在床上,回想今晚全院大会的内容,还有她刚来大院的时候,何雨柱就提醒过她,要将户口迁移到城里;
两者关联起来后顿时一惊,难道,何雨柱当时就知道粮食要定量吗?
上一篇:娱乐:让你演反派,差点打死主角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