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每日盲盒,悠闲生活 第74节
“丫头,你自己说,是不是。”媒婆说完,对站在旁边的方小慧询问。示意她站出来说句话,证明一下。
“嗯,黄婆说的都是真的,俺也不知道从哪里逃过来,跟家里人走散,遇到黄婆愿意给俺一顿饭吃,把俺嫁出去,彩礼都给她。”
“俺能干活,男人干的活俺也能干,吃的少,会做饭、洗衣服、伺候人....”
方小慧低着头开口,声音低沉,其中透露着对生存的渴望,和未来的迷茫。
如果不是遇到黄婆,她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饿死在路上,不管嫁给谁,有口吃的就行。
“既然这姑娘也愿意,国伟,去拿十斤粮食出来,当作给辉煌娶的媳妇。”知晓底细,陈达也不犹豫,让大儿子去拿粮食。
现在每个人家里都还有一些粮食,拿十斤出来娶媳妇,完全没问题。
多一个人多一张嘴吃饭,在秋收之前,或许真的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陈景也没有再开口,既然那姑娘自己愿意,也没什么好说的。不是买卖人口,其他的不用在意。
就算是拐卖来的,只要村里不说出去,没人知道,就没有这回事。
这种事情不是没有,女性拐卖,一直都存在,不管是六零年代、七零年代、八零年代、九零年代,二十一世纪。
记忆中,未来的一位本科学历的女大学生,被拐卖到山里,卖了一百六十三块钱。
非常讽刺,未来,一头猪都不止一百六十三块钱,一位拥有本科学历的大学生,却如此廉价。
这种案例并不少,为何山里时常有「天才」觉醒,因为那里曾经有「凤凰陨落」。
“十斤粮食,臭小子,过来,这就是你以后的媳妇!”陈国伟提着一个布袋走出来,递给媒婆,训斥一声陈辉煌。
现在媳妇都娶回来,还在那呆呆的坐着。
“哦哦~好....你...你好,俺叫陈辉煌!”不好意思的小伙子,慢悠悠的走到姑娘旁边,傻笑着自我介绍,还有点结巴。
说完这句话,脸就变的跟猴屁股一样。
“你好,俺叫方小慧....”姑娘家家,面对自己未来的男人,也显得羞涩,小声的介绍自己。
侧过身子,站在陈辉煌旁边,以后她就是这个男人的媳妇,要为他生孩子传宗接代.....
“好,以后小慧就是你们陈家的媳妇,肯定能生个大胖小子,俺就不继续待着,先走了!”拿到十斤粮食的媒婆,瞬间眉开眼笑。
祝贺一句,转身离开,一顿饭换十斤粮食,她可是赚大了。
“行,黄婆你慢走啊,这次谢谢你了,路上慢点!”见媒婆离开,陈国伟连忙相送,脸上满是笑意的道谢。
这一次儿子能娶到媳妇,还得多谢媒婆带人过来。
十斤粮食,今年上半年,可换不到一个媳妇。还没有搭钱,不用肉什么的,已经很不错。
“月花,弄点东西给你儿媳妇吃,先养养,其他的事情后面再说。”
老爷子对着旁边的一位妇女挥挥手,指了指方小慧,一切从简,人家过门,总得让她吃饱。
“好嘞~俺这就去,臭小子,带你媳妇过来,看看吃点啥。”黄月花现在的心情也不错,儿子娶到媳妇,两夫妻努力努力,很快就能抱孙子。
起身往厨房走去,招呼儿子和儿媳一起。
家里的粮食还有一些,当初陈景分的狼肉,也没全部吃掉,儿媳妇进门,得给她吃点好的,补一补身体,才能生大胖小子。
陈辉煌不好意思的看向方小慧,和她一起跟着黄月花走向厨房,一听吃饭,方小慧就感觉一股饥饿感袭来。
。。。。。。。。。。。。。。。。。。。
第135章 知青的消息!应对办法!
“大爷爷,咱们村在黑市买到的粮食,有多少?”围在院子里的人村民刚准备离开,陈景缓缓开口。
这让他们一顿,转过身来,关于粮食的事情,可得好好听听。
“不多,在黑市,只要是吃的,咱们都买回来,现在也才一两百斤的东西,咋了?”
沉默一会,老爷子摇摇头,这段时间在黑市也没有买到多少粮食,一两百斤,全村根本不够分。
“城里的厂子,开始采购计划外的粮食,今年,很大概率需要计划外的粮食撑过去,城里的定量,也开始减少,还会让不是城里户口的人,劝返!”
“我得到风声,秋收之前,咱们这边,会有知青安排下乡!”得知一两百斤的粮食,陈景心中有些沉重。
好几天,才买到一两百斤的粮食,村里的粮食压力,依旧不小。
城里的定量减少,肯定会有人去黑市买粮食,粮食的价格,只会越来越高,达到供不应求的地步。
村里,还能买到多少粮食,这真是一个未知数。
“什么!!厂子都开始采购计划外的粮食?城里定量减少,劝农村户口返乡?安排知青下乡?”
“这是要逼死咱们啊!本来就秋收不好,安排知青下乡?干活岂不是还得给他们工分?到每个人手里的粮食,只会越来越少!”
得知情况,陈达脸色巨变,前面几个消息,对村子里的影响不大,只有知青下乡,对村里的影响很大。
安排知青下乡,岂不是要在村里分工分?工分可代表着粮食。
别说老爷子,就连旁边的村民,都很不乐意。
本来村里的秋收的粮食就没多少,还得让人来分一手,大家到手的粮食就会更少,是会饿死人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果真有知青下来,咱们村留下粮食肯定会被分走,早做打算....”
老爷子和村民的反应,陈景早有预料,换做是他,也不乐意有外人来分村子的粮食。
一旦真的安排下来,村里要是不让他们上工挣工分,饿死的就是他们。
城里的知青或许有钱,可有钱在村里也买不到粮食,大家都知道未来日子难过,哪里会把粮食卖出去。
更别说买卖是违法的,投机倒把的事情,明面上,谁敢干......
“散了吧散了吧,俺去找其他几个老家伙商量一下,去,把村长和书记,都喊来祠堂!”
沉思片刻,陈达起身走出院子,知青的事情,还得和村里的族老们商量一下。
原本就不好过,现在再来一些人分粮食,他肯定是不同意的,饿死知青也比饿死村里人好。
村里人,才是自己人,知青终究是外人,是死是活,他才懒得管。
陈景并没有跟上去,转头往自己家走去,准备回家吃饭。
他心里其实对知青的印象不是很好,记忆中,恢复高考的时候,不知道多少已经在农村结婚的知青,抛妻弃子,都要回去高考。
关于粮食的事情,明天蘑菇培育出来,推广扩大,村里的粮食压力能减轻不少。
不再多想,回家吃饭,看明天的情况......
......
祠堂
陈达、陈铁柱、陈啸、陈荒、陈爱国、老书记、老族老等人,全部都来到祠堂,准备开会。
主要的问题,就是关于知青下乡的事情,其他人还不知道,坐在旁边你看我我看你。
“刚才六子在俺家,和俺说,他听到风声,在秋收之前,知青可能会下乡!”
陈达沉声的对着众人说道,知青下乡,影响的就是他们秋收后,能按照工分分到的粮食。
“什么?城里的知青要下乡?咱们这边?那群细皮嫩肉的小子和丫头下来干啥?”
陈荒并没有第一时间想到工分的事情,而是嫌弃的摆摆手,没干活农活的城里人下来,不就是添乱吗。
“不是能干什么,是他们下乡之后,要参与村里的建设,也就是帮助咱们秋收,是要给他们算工分的!”
作为村长的陈爱国,一眼就找到问题的核心,工分,粮食,才是重点。
“不行!俺不同意,他们要是给他们算工分,咱们分的粮食岂不是会更少?”
明白过来,陈铁柱拍着桌子拒绝,村里那点粮食,还不够全村人分的,加些知青下来分粮食,岂不是要饿死人?
“唉,俺也不同意,可一旦真的下来,咱们到底该怎么办?”这种情况,陈达也很无奈,知青下乡,肯定是由公社的人带下来。
就算拒绝,也拒绝不了啊。
“那就别让他们参与秋收,要么就是增加咱们村子参与秋收的人!咱们六七百人,每一个都算满工分,给他们算七八工分,或者是五六工分!”
“分粮食的时候,他们分到的粮食也是最少,能把咱们村子的粮食,最大程度减少分给外人!”
众人沉默,还真没有什么其他办法,总不能告诉公社,他们不要知青。
公社可不管那么多,人带到,就离开,把知青留在村里,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陈爱国想到一个办法,秋收的时候,村里不是全部人都参与其中,老人和年纪不大的小孩,一般都不会算。
按照参与秋收的人,和分粮食的比例,只要再加入大量的人力。
就可以减少分配粮食比例的粮食,就算知青干活,也达不到农村人的标准,他们完全可以不给他们算满工分。
秋收结束,知青获得的工分,分配的粮食也不多。
最大程度减少村里粮食分配出去,大部分粮食依旧在村子里。
“就没有其他办法吗?俺还是不想分粮食出去,那可都是咱们的救命粮食!”
听完陈爱国的话,众人再一次沉默,陈荒有点坐不住,把村里的粮食分出去给外人,他接受不了。
村里有的是人,哪里需要知青来帮忙秋收,简直就是说的好听。
。。。。。。。。。。。。。。。。。。。。。。。。。。。。。。
加入书架~稳定更新~小广告支持一下~感谢~
第136章 培育蘑菇的事情!盖两间房子!
“难,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公社那群人,真有知青安排下来,往村里一丢,其他的肯定不管。”
老书记摇摇头,公社那群人的德行,大家都清楚的很,或许不只是村里,就连公社都可能会安排知青。
“本来不打算晚点和你们说的,现在这个情况,俺就告诉你们吧。”
陈铁柱犹豫片刻,还是打算把乖孙培育蘑菇的事情说出来,至少让大家心里有个底。
“小六前几天,在俺家的地窖里面,放了两个东西,用来培育蘑菇的,这几天,都是俺在浇水。”
“培育成功的话,咱们就可以扩大培育,养出更多蘑菇,村里也能多一条获得粮食的路子,按照时间也差不多,四五天。”
上一篇:影视:便利店长,开局干翻乔英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