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重生神雕剧组,出演甄志丙

重生神雕剧组,出演甄志丙 第248节

  仪式结束后,林宇站在后台休息室的窗前,望着BJ初夏的天空。

  刘一菲轻轻走到他身边,递给他一杯温水。

  “累了吗?“刘一菲轻声的问道。

  她本来也想要跟着林宇去灾区的,但是却被林宇拦了下来。

  说她这个小身板,不去添乱就不错了。

  “这是我在映秀镇遇到的一个小女孩给我的,她说谢谢我的电影让她记住了'伏地、遮挡、手抓牢'的口诀。“林宇摇摇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

  高媛媛展开纸条,上面用稚嫩的笔迹画着三个小人躲在桌子底下的简笔画,旁边写着“谢谢林叔叔“。

  “值得了,是不是?“她轻声说,看到林宇眼中闪烁的泪光。

  与此同时,王静花正在接受一群记者的采访。

  与以往精明的经纪人形象不同,今天的她语气诚恳。

  “林宇导演教会了我,娱乐产业除了商业价值,还有更重要的社会责任...玖艺娱乐今后将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当晚的公司庆功宴上,王静花终于找到机会与林宇单独交谈。

  “林宇,关于之前的事...我...“她端着香槟,犹豫了片刻才开口。

  “花姐你一直是业内最好的经纪人,以后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一起走。“林宇微笑着打断她。

  王静花突然哽咽。

  她明白,这是林宇给她台阶下,也是给两人未来的合作定下新的基调。

  不再只是商业利益的捆绑,而是有着共同价值观的伙伴。

  这一刻的王静花看着林宇,也许自己真该全身心的投入到玖艺娱乐的工作中去了。

  宴会厅的大屏幕上正在播放玖艺娱乐最新的宣传片,结尾处是林宇在灾区抱着一个获救孩子的画面。

  字幕打出:“艺术源于生活,责任重于泰山。“

  冯晓钢站在角落,默默喝光了杯中的酒。他知道,从今天起,中国电影圈的格局已经改变。

  一个既有艺术追求又有社会责任感的导演,才是这个时代真正需要的领军者。

  而网络上,一个名为“感谢林宇“的话题已经持续霸榜一周。

  就在这个时候林宇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

  “喂林导吗?我是广电的赵局长,不知道明天你有没有空到广电来一趟!”

第202章 《唐山大地震》重新上映(求订阅,求月票)

  六月的BJ已经开始燥热,电影局那栋老式办公楼里,老式空调发出嗡嗡的噪音。

  林宇坐在会议室里,手指无意识地轻叩桌面。

  对面是电影局的三位领导,桌上摆着还冒着热气的茶杯。

  “林导,我们商量过了。“头发花白的赵局长推了推眼镜。

  “《唐山大地震》的重映很有必要,不仅是为了筹款,更是为了铭记这场灾难,不过具体的捐款比例还需要林导这边来定,毕竟现在电影的所有版权都在你这边。“赵局长接着补充道。

  林宇的指尖停了下来。

  窗外传来知了声嘶力竭的鸣叫,一缕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全部票房收益,扣除必要成本后,都捐给汶县进行灾后重建。“林宇看着三人直接说道。

  “全部的票房收益都捐?”赵局长以为自己听错了?

  他刚开始还有些怀疑外界对于这个年轻的导演有些吹捧了。

  但是现在来看,还是自己狭隘了。

  现在的年轻人觉悟比他还高。

  林宇抬起头,目光扫过三位领导的脸。

  他注意到最年轻的那位李处长眼圈发红,显然刚哭过。

  后来他才知道,李处长的侄女在汶川读大学,因为参加过学校组织的防震演练而幸免于难。

  “我还有一个想法。“林宇的声音在会议室里清晰响起。

  “如果重映,我想做一个特别版,在片尾加入汶川地震的真实画面和我们电影拍摄时的对比镜头。“

  “你知道这需要多少审批手续吗?真实灾难画面不是随便能放的。“三位领导交换了一下眼神。

  赵局长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

  “正因如此,人们才需要看到。“林宇身体微微前倾。

  “不是为了消费苦难,而是为了让更多人明白,艺术源于生活,而生活...有时候比艺术更残酷。“

  会议室陷入沉默。

  窗外的知了声突然停了,仿佛也在等待一个答案。

  “给我三天时间。我去请示上级。“最终赵局长说。

  三天后,林宇接到了电影局的正式批文。

  《唐山大地震》特别重映版获准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片尾将增加五分钟的汶川地震真实影像与电影画面对比。

  并注明“本片全部净收益将捐赠汶川地震灾区“。

  所有电影票排片占比竟然达到了50%,这简直是史无前例的一次。

  批文下来的当天晚上,林宇独自一人坐在剪辑室里,面对着汶川地震的素材。

  屏幕上,救援队员从废墟中抱出一个满身灰尘的小女孩。

  那双茫然睁大的眼睛让他想起了映秀镇小学里那些看过他电影的孩子们。

  他的手悬在键盘上,迟迟没有按下剪辑键。

  “需要帮忙吗?“高媛媛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她不知何时站在了门口,手里端着两杯咖啡。

  林宇没有回头,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高媛媛把咖啡放在桌上,拉过一把椅子坐在他旁边。

  屏幕上正播放着一所学校倒塌的画面。

  “这是映秀镇中学?“她轻声问。

  “嗯,就是我们放电影的那个操场。他们...大部分人都活下来了。“林宇的声音有些沙哑。

  “那就剪进去,让所有人看到,准备和知识真的能救命。“高媛媛的手轻轻覆在他的手上。

  两人在剪辑室工作到凌晨。

  当最后一段对比画面完成时,电影中的地震场景与真实的汶川废墟并列出现在屏幕上,高媛媛突然哭了。

  不是歇斯底里的哭泣,而是安静的、持续的泪水滑过脸颊。

  “怎么了?“林宇轻声问。

  高媛媛摇摇头,指着屏幕上定格的画面:一边是电影里演员惊恐的脸,一边是真实救援中幸存者茫然的眼神。

  “我们拍戏时,喊'cut'就能结束。但现实中没有'cut'...那些人永远活在那一刻了。“

  林宇没有说话,只是将她的手握得更紧了些。

  重映首日,全国各大影院排起了长队。

  与首映时的商业氛围不同,这次观影更像是一场集体悼念。

  影院经理们不约而同地在放映厅外准备了纸巾,事实证明这是明智之举,电影结束后,几乎每个观众都红着眼眶走出来。

  BJ最大的万达影院里,林宇和高媛媛戴着口罩站在最后一排,观察观众的反应。

  当片尾新增的真实画面出现时,影院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泣声。

  “我表哥在汶川教书,他班上所有学生都活着!就是因为看了这部电影!“一个年轻女孩突然站起来大声说。

  散场时,观众们没有像往常那样匆匆离去,而是自发地在影院大厅讨论起来。

  “我经历过唐山大地震,这电影拍得太真实了...现在又加上汶川...唉,老天爷不长眼啊...“一位白发老人拉着影院经理的手说。

  重映一周后,《唐山大地震》的票房突破了一亿。

  媒体开始用“现象级“来形容这次重映,不仅因为它的商业成功,更因为它所承载的社会意义。

  《人民日报》再次发表评论,称赞这次重映是“艺术与社会的完美结合“。

  王静花现在每天要接几十个电话,全都是找林宇合作或采访的邀约。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邀约中多了许多政府机构和公益组织。

  重映一个月后,《唐山大地震》特别版最终收获两亿票房,扣除成本后1.2亿全部捐给了汶川重建基金。

  捐赠仪式上,一位汶川来的小姑娘给林宇系上了一条红领巾,怯生生地说。

  “谢谢林叔叔,我们学校要重建了,校长说新教室会很结实。“

  那一刻,林宇蹲下身与女孩平视,轻声问。

  “你知道地震来了该怎么办吗?“

  “知道!“女孩响亮地回答,“伏地、遮挡、手抓牢!我们每周都演练!“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闪光灯此起彼伏。第二天,这张照片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版,标题大多是《从电影到现实:一个导演的社会担当》。

  林宇终于回到了京都的办公室。

  这一切事情办完之后,林宇一身的轻松。

  终于将心头的一块大石头搞定了。

  虽然不完美,但是也是尽他所能的去做了。

  这个时候林宇也是看向了自己的面板:

  【当前积分2000点】

首节 上一节 248/3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聊天群:从神象镇狱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